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報告

稅源分類管理經驗

今年以來,新鄉市國稅局按照省局工作部署,根據本地稅源大戶少、中小企業多、行業分佈較為集中的特點,實施了以分行業為主的分類管理辦法,初步建立了以分類管理為抓手,以電子檔案為依託,全方位、立體型的稅源管理機制。

稅源分類管理經驗

一、實施分類管理的背景和內涵

河南省國稅局通過分析稅收徵管流程,總結徵管工作規律,認識到,管理工作至關重要,不僅是稅款徵收的基礎,而且是稽查工作的重要資訊來源。針對徵管基礎薄弱、中小企業稅負偏低及零負申報突出等問題,在今年初提出了依託資訊化,實施分類管理,打牢徵管基礎的工作思路,全方位加強對稅源的管理。

所謂分類管理,是指以行業分類為主,以資訊化為依託,以行業規律為依據,以納稅評估為手段的稅源監管方法。主要內容是:通過對同行業企業進行典型調查,蒐集整理企業生產經營相關資訊,綜合分析、總結行業規律,建立行業納稅評估數學模型,並在驗證的基礎上,建立行業稅源管理資訊電子檔案;
進而通過定期採集行業、企業的生產經營等動態資訊,利用行業納稅評估數學模型對企業生產經營情況進行綜合測算,與企業申報資訊相比對,驗證企業申報的真實性,如發現企業納稅申報存在問題則進行約談舉證或移送稽查部門查處。

今年年初,河南省國稅局按照“優化服務,分類管理,以查促管,管住管好”的整體工作思路,在全省確定了32個主行業,並由各市局在此基礎上結合實際,分別確定市局、縣局管理的重點行業。新鄉市國稅局結合本地稅源特點,依據行業內在規律和行業規模,將全市29986戶納稅人劃分為30個大行業,286個子行業,並分市、縣、所三級確定重點管理行業。

二、實施分類管理的主要做法

(一)創新稅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稅源管理模式由分戶管理向分行業、鏈條式管理轉變。在分類管理中,把企業看作行業中的一員,摸索行業管理規律,建立數學模型和指標引數,加強納稅評估,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充套件為產業鏈管理,構建起立體管戶機制。

(1)開展典型調查,探索行業管理規律。選取同行業中若干個典型企業,通過典型調查,瞭解其生產經營規模、工藝流程、投入產出比、能源耗用、行業標準等資訊,在實際測算、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找出稅收管理的內在規律。在開展對小煤礦行業的典型調查過程中,採集30多條資訊,並經過分析、測算,發現煤炭的產量與礦產資源補償費、耗電量、工人工資等具有內在的聯絡:礦產資源補償費每月按銷售額的1%進行徵收,噸煤耗電量約為8度,噸煤工人工資為23元。同時,礦產資源補償費、耗電量、工人人數(主要為外地民工)可以按月分別從礦管部門、供電部門和公安派出機構準確獲取。

(2)建立行業評估數學模型,開展行業評估。在摸清行業管理規律的基礎上,對企業的涉稅資訊進行認真分析、測算,篩選出具有行業規律性的、與企業生產經營關聯度較強的資訊指標,建立起行業評估數學模型。如依據小煤礦的三項指標建立了3個行業數學評估模型,並利用評估模型開展了行業評估。如衛輝市6戶煤礦,由於賬制都不健全,2001年-2002年,按照雙定徵收方式,總計繳納增值稅10.3萬元。利用行業評估數學模型測算,少繳增值稅115.7萬元。經約談舉證,6戶小煤礦承認少繳稅款110萬元。

在分類管理過程中,堅持成熟一個行業,總結一個行業,提煉一個行業,推廣一個行業,不斷挖掘、總結、提煉,將具備推廣條件的行業調查方法和評估數學模型及時在全市推廣。目前,已總結推廣了12個行業的調查方法和評估數學模型。

(3)從行業管理向產業鏈管理推進。為把稅源真正管深管透,進一步把企業放在產業鏈中進行全方位管理。即利用產業鏈條中的相關資訊,實施鏈條式稅收管理,採取交叉比對措施,構建立體管戶機制。如煤炭運銷企業所處的鏈條是:煤炭生產企業→(運輸企業)→煤炭運銷公司→(運輸企業)→火電廠等用煤企業。根據火電廠的購煤數量,可以測算出煤炭運銷公司的銷售情況;
同樣,根據煤炭運銷公司的購銷數量,也可以測算出煤炭生產企業的產銷情況,反之亦然。

2、稅源管理體制由單兵式、單部門管理向全方位、多部門協同作戰轉變

(1)以查促管。稽查部門利用稽查手段,對不予配合的調查物件,採取突擊檢查方式,獲得相應資料,為行業評估數學模型的建立和評估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保障與支援。同時,管理部門在收集稅源資訊、監管和納稅評估過程中發現偷稅疑點,即時向稽查部門提供案源資訊。今年4月份,獲嘉縣局利用投入產出率數學模型對紡織行業進行評估時,發現海幸紡織有限公司原料投入與產品產出差異較大,但經約談舉證,該公司表示無任何問題,於是管理部門迅速移交稽查查處。經稽查發現該企業採取銷售貨物不記收入、高轉成本、少記產量等手段,少申報稅款48萬元。

(2)加強配合。在產業鏈的管理中,納稅人的購銷物件,即其上下鏈條往往不屬於一個主管國稅機關管理,這就需要其他主管國稅機關相互溝通,交流資訊。今年5月份,新華國稅局對其所屬的6戶國有紡織企業實施分類管理過程中,發現紅旗國稅局管轄的5戶企業與其具有關聯關係,兩個局共同組成調查評估組,協同作戰,利用單位產品耗電量、投入產出率等指標測算,共評估入庫稅款79萬元。

(3)上下協作。分類管理是一項綜合性的管理工作,在資訊的採集、處理和應用中,上下部門必須通力合作。如在資訊採集中,根據資訊的來源,建立了所、縣(區)、市三級資訊採集渠道,即稅源管理責任人負責採集企業的生產工藝流程、投入產出比、能源耗用、財務核算等生產經營資訊;
在管理過程中形成的資訊,如“一窗式”管理比對資訊、行業稅負、稽查處理資訊等,則由相關部門負責採集;
工商、公安、海關等經濟主管部門和執法部門等第三方的資訊,則根據實際,分級採集。

3、稅源管理資訊由原來單一的申報納稅資訊向綜合資訊轉變

通過分類管理全方位採集稅源資訊,不僅可以掌握企業自身提供的資訊,而且可以採集其行業資訊、產業鏈資訊,以及第三方資訊,並集中起來,形成了綜合性的行業稅源資訊庫,為加強管理提供了可靠保證。

(二)調整崗責體系,重組業務流程

1、合理界定管理部門和稽查部門的職責。管理部門負責對轄區內納稅人的日常檢查和處理,發現重大案件及時移交稽查部門。稽查部門集中力量查處偷、逃、抗、騙等較大案件以及專案、專項檢查。

2、調整管理部門內部的管理體制。一是對分類管理中確定的重點行業,分行業設立不同的管理組,組織專業管理人員實施專門管理,探索建立條塊結合的稅源管理體制。二是在縣局設定納稅評估崗,並增加評估人員,專職負責行業評估模型和行業管理辦法的建立與完善、行業資訊的採集與輸機,並定期對行業評估的綜合情況進行分析。

3、加強對稅源管理責任人的管理與考核。配合分類管理的深化,完善了《稅源管理辦法》,並制定了《稅源管理責任人崗位職責》、《稅源資訊採集制度》等,進一步明確稅源管理責任人的崗位職責、工作程式、工作標準、工作時限。

(三)建立電子稅源檔案,推動資訊化和專業化的有機結合

實施稅源行業分類管理,必然形成行業管理的專業化。新鄉市國稅局探索建立了行業稅源管理電子檔案,形成了資訊化加專業化有機結合的稅源管理機制。

1、建立分戶電子稅源檔案。內容包括:一是從綜合徵管軟體和金稅工程中自動提取的納稅人的申報納稅資訊;
二是稅源管理責任人根據納稅評估模型採集的企業動態資訊;
三是各級稅務機關採集的企業產業鏈資訊,從行業主管部門、經濟執法部門等採集的第三方資訊等。

2、建立行業電子稅源檔案。在分戶電子稅源檔案資訊的基礎上,利用行業納稅評估模型,對大量分戶資訊進行歸納、提煉,形成行業電子稅源檔案。內容包括:行業稅負,投入產出比,物、料、水、電、汽耗使用量,行業平均利潤率等。

3、建立稅收預警系統。該系統由微機自動利用行業評估模型,將稅源管理責任人定期採集的企業動態資訊與評估數學模型設定的指標進行比對,生成評估結果,並與企業的申報資訊相比對,對異常情況進行預警。

三、實施分類管理的主要成效

一是提高了徵管質量和效率。行業分類管理強化了稅源管理責任,較好地落實各項管理要求。今年上半年,全市一般納稅人零負申報率和小規模納稅人零低申報率同比分別下降了13.4和14.5個百分點。

二是徵納雙方資訊不對稱問題得到初步緩解。大量採集各種資訊,並進行了綜合利用,解決了以往徵納雙方資訊不對稱問題,有效地加強了管理,促進了收入的增長。截至7月底,全市中小企業增值稅收入同比增長21.2%,高於重點稅源企業增幅15個百分點。

三是拓展了納稅服務渠道。行業分類管理使稅務機關更容易瞭解和掌握同行業納稅人的服務需求,統一政策執行標準,尤其是通過納稅評估,從個別企業發現共性問題,可以及時讓同行業的納稅人進行自查完善,變事後查處為事前服務,使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尊重和維護。

四是規範了管理方式,節約了管理力量,降低了管理成本。根據行業管理的特點和規律,對同行業納稅人採取相同或相近的管理辦法,一個單位的經驗全域性共享,提高了管理經驗的應用價值,減少了重複勞動。

五是找到了農產品收購發票、交通運輸發票和廢舊物資收購發票管理的新途徑。如以農產品為原料的生產加工企業,利用其產品的耗材定額和耗能定額等重要指標,通過測算,可核定其某個生產時期的原料耗用量,並與其庫存相核對,即可推算出其原料收購的真實性。新鄉縣局按此方法對棉花行業進行評估,通過一次座談會進行集中政策宣講,企業即自覺轉出進項稅額311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