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工作方案

大學協同創新工作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於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精神,積極推動協同創新,促進高等教育與科技、經濟、文化的有機結合,提升我校的創新能力,培養創業創新型人才,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順利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結合我校實際,特制訂本實施方案。

大學協同創新工作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堅持科技引領,整合社會資源,搞好協同創新,促進區域發展”為宗旨,以“問題導向,按需培育,深度融合,研教共進”為原則,以重點學科建設為基礎,以機制體制改革為重點,以創新能力提升為突破口,以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為根本落腳點,大力推進協同創新,實現我校人才、學科、科研的同步提升和發展,更好地服務國家、地方和行業發展,逐步創造條件爭創國家級和省級協同創新中心,努力提高我校科技創新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二、總體目標

按照“國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圍繞國家、行業以及區域的重大需求,充分發揮我校學科特色和地域優勢,聚集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形成若干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團隊。爭取在二個“20XX計劃”實施週期內,設立一批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培育2-3個省級協同創新中心,爭取1個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培育1-2個“國際知名、國內先進”的優勢學科群,形成2-3個“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重點研究領域,為實現我校“流五年強特色,十年創一”的戰略目標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重點任務

通過實施學校“20XX計劃”,力爭實現五個方面的重點突破。即實現聚集和培養傑青、長江學者等高水平領軍人才新的突破;實現學校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重點學科零的突破;實現協同創新體制機制改革上的新突破;實現在國家重大科技專項、“973計劃”首席科學家上新的突破;實現國家級科技獎項上新的突破。使學校在人才培養能力、學術原創能力、科技研發能力、成果轉化能力和社會服務能力等方面有顯著提升。

四、主攻方向

面向科學技術前沿,圍繞行業產業核心共性技術,根據區域經濟發展的重大需求,把我校協同創新的重點放在生物技術、新能源、新型增值肥料、木工機械、現在物流、中醫藥開發和電動汽車等領域,建立符合國際慣例的知識創新模式,構築重大研發與應用平臺,營造有利於協同創新的文化氛圍和制度環境,持續產出重大創新成果和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帶動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新興產業發展,為地方政府決策提供戰略諮詢服務,在區域創新中發揮骨幹作用。

五、建設內容

從國際科技發展前沿和國家、行業、產業、地方的重大需求出發,結合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凝練協同創新方向;推進學校與國內高校、科研院所、行業企業、地方政府以及國外創新力量的深度融合,培育協同創新中心。以人才作為協同創新的核心要素,加快與基地、平臺、資本、資訊、成果、儀器裝置等創新要素的整合,形成協同創新優勢。探索建立組織構架、人事管理、人才培養、績效評價、科學研究、資源配置、對外合作等方面的改革和創新,形成協同創新機制。

六、實施週期

“20XX計劃”自****年啟動實施,四年為一個週期。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校級“20XX協同創新中心”的組織申報和評申遴選工作,通過認定的中心建設執行滿兩年後,學校將組織進行週期性評估。教育部、財政部每年組織一次國家級“20XX協同創新中心”的申報認定,通過認定的中心建設執行滿四年後,教育部、財政部將委託第三方評估。學校將從已認定的、取得明顯成效的校級協同創新中心中,擇優按程度推薦省級和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

七、培育組建

依據“需求為先、協同為主、人才為本、制度為重”的基本思路,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加快培育組建程序。培育組建工作將按照公開申報、專家評審、批准認定和啟動建設的程式進行,每年擇優培育組建不超過3個校級“20XX協同創新中心”。各單位應重點圍繞凝練創新研究方向、建立協同創新管理執行機制、匯聚創新資源與要素、營造創新環境與文化氛圍等方面開展工作,逐步建成協同創新的新平臺,形成有利於協同創新的長效機制。

八、基本要求

申請校級協同創新中心應符合以下基本條件和要求:學科優勢明顯,研究領域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學術帶頭人在同行業有一定地位和影響,並具備能夠協同校內外創新力量的品格與能力;科研隊伍相對穩定,結構合理、梯隊明顯;擁有省部級以上科研基地、實驗室和具有先進的科研設施;已經承擔省部以上重大科研專案,爭取並有足夠的專案與經費支援;已有長期的研究積累,有多項發明專利,並取得重大科研成果;校內外已有良好的合作基礎。

九、推薦條件

推薦國家級協同創新中心,應按以下條件進行擇優推薦:協同創新方向符合“國家急需,世界一流”和適應區域發展的要求;由學校相關單位牽頭,積極吸納國內外創新力量,已建立了國家級實驗室,併成立了實質性的協同創新體。在組織管理、人員聘任、科研考核、成果共享、資源配置等方面建立了有效的長效機制。主持承擔了一定數量國家、行業、地方以及企業等方面的重大專案,有效整合了相關的各類創新要素,形成了較強的資源匯聚能力,相關各方面的支援落實到位。

十、申報程式

由主體學院牽頭,首席專家負責,整合校內現有科研基地、研究機構資源,組織校內外相關創新力量,跨單位、跨學院、跨學科申請學校協同創新中心。學校協同創新工作辦公室會同有關部門對學院申報的協同創新中心材料進行審查,並提交學校協同創新專家委員會,進行評審。學校每年3月組織專家評審一次。學校協同創新工作辦公室將評審結果在校園網進行公示。並提交黨委和校長辦公會聯席會研究審批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國家和省級協同創新中心按國家有關規定研究確定。

十一、管理執行

“20XX協同創新中心”實行主任負責制。建立由協同創新體以及其他方面代表組成的中心理事會或管理委員會,負責中心重大事項的決策。成立科學(技術)諮詢委員會,負責把握學術方向、指導人才培養、參與人員遴選、推動國內外合作等。中心的重大合作專案、全國和行業有影響的人才招聘,要提交學校黨委和校長辦公會研究確定。學校將充分整合多方資源,在人、財、物等方面為中心提供必要的支撐和條件,在政策和資源配置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傾斜。

十二、績效評價

建立年度報告、中期檢查和週期評估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加強對“20XX協同創新中心”的目標管理和過程監督。中心應於每年12月15日前向學校“20XX計劃”領導小組工作辦公室提交當年的年度進展報告,進行自查。中期檢查和週期評估由學校專門的評估機構負責組織。根據綜合評估結果,對於建設情況較差,評估不合格的校級“20XX協同創新中心”將取消培育資格。培育期內升級為國家級和省級“20XX協同創新中心”的,相應校級 “20XX協同創新中心”將自動撤銷。

十三、建立基金

學校從****年起設立協同創新中心專項經費,每年重點支援2-3個協同創新中心。對於進入國家建設序列的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提供aaa萬元經費支援;對於進入地方建設序列的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提供aa萬元經費支援;對於校內培育的協同創新中心,學校提供aa萬元的經費支援。同時,對做出貢獻的主要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支援經費主要用於諮詢論證、中心執行、績效獎勵、人才培養、預研專案、學術交流等協同創新方面的支出,實行專款專用,不得挪用。

十四、政策支援

經批准認定的各級“20XX協同創新中心”,學校將給予中心充分的政策支援與保障。在人員聘用、收入分配、評價制度、內部管理、人才培養以及國際合作與交流等方面,賦予“20XX協同創新中心”改革的相對自主權。在研究生招生、招生模式、優秀人才計劃、公派出國學習、交流和進修等相關資源配置方面,給予“20XX協同創新中心”重點傾斜和支援。在組織申報國家相關科技、文化、人才以及行業重點任務時,給予“20XX協同創新中心”優先支援。

十五、組織領導

成立“20XX計劃”領導小組,負責頂層設計、巨集觀佈局、統籌協調、經費投入等重大事項決策。領導小組下設工作辦公室,負責組織管理等工作。下設專家諮詢委員會,主體由校學術委員會委員組成,負責規劃諮詢、評審認定、監督評估等工作。同時,設立臨沂大學區域經濟協同創新中心,具體負責協同創新的戰略規劃、創新機制、協同組織、招商引資和園區建設等項工作。並協調學校相關部門,研究、解決協同創新中心培育和建設過程中的具體、日常事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