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職場 > 活動策劃

2021最新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及處置方案範文

突發事件後往往很容易受到媒體聚焦和網民關注,特別是與民利益相關的重大突發事件,輿論關注度會在短時間內出現暴增,此時政府的一舉一動都處在輿論聚光燈下,迅速成為公共熱點。以下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最新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及處置方案範文資料。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歡迎你的閱讀。
2021最新突發事件輿情應對及處置方案範文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路情緒有著自身的特點。網路已經成為社會事件形成的助推器、社會情緒的“集散中心”和相互“傳染”的“放大器”。突發事件網路輿情的發生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危害。本文通過對輿情處置的背景進行分析,對輿情應對及處置策略進行研判,旨在為突發事件網路輿情的處置提供更為有效的處置方法,提高輿論的引導力。
 
一、輿情處置的背景
 
根據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採取應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什麼是輿情?“輿”就是公眾,輿情就是指公眾的態度、意見和情緒,通過網際網路等形式尋求的一種表達方式。
 
(一)網路輿情處置面臨挑戰。
 
隨著社會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突發事件引發的輿論空前活躍,網路群體性事件頻頻發生,非理性和情緒性言論在網路上蔓延,輿情處置工作面臨巨大挑戰。
 
微博、微信等新媒體的出現,動搖了以黨委宣傳部門和政府有關部門為資訊釋出主體,主流媒體為主要傳播渠道,社會公眾為受眾的資訊傳遞方式。一般情況,輿情資訊率先在微博平臺快速擴散,網民反映強烈,隨後微信公眾號的觀點有效地助推輿情發酵。資訊與觀點在微博與微信平臺間反覆呼應、相互映照、相互刺激。然而,主流媒體在資訊傳播中的地位和功能受到社會公眾的質疑,不僅弱化了主流媒體的資訊傳遞和輿論引導功能,而且導致各種非官方資訊在缺乏監督的新媒體平臺上迅速擴散。
 
(二)網路輿情影響力增強。
 
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社會公眾逐漸從被動的資訊接受者轉化為主動的資訊傳播參與者。他們可以自主地在網路社交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傳遞有關資訊,形成規模化、集中化的交流討論聲勢。在網路的虛擬空間裡,網民情緒化導致的輿論擴散極快,並極具感染力和煽動性,直接導致網路突發事件的發生,並帶來網路輿情。產生網路輿情的主要起因有突發性公共事件、政府部門的政策或行為、公眾人物的不當行為或言論、利益群體的網上訴求。
 
2019年就發生了諸多的輿情案例,如“雲南李心草死亡事件”“雲南一深度貧困縣花2億元修建一所中學事件”“女網紅進入桂林航空機長駕駛艙事件”“江蘇響水化工企業爆炸事故”“漢堡王雞肉漢堡廣告涉嫌歧視事件”“湖南滴滴司機遇害案”等。
 
二、輿情應對及處置策略
 

筆者認為,應對網路輿情首先要開展好輿情監測,收集梳理好相關資訊,其次要通過輿情調查,深入分析研判,最後要迅速形成統一的口徑,積極組織材料資訊迴應網民。
 
突發事件輿情處置預案要明確工作機構,根據需要設立新聞應急辦或臨時輿情處置機構,明確工作機制和流程、責任、措施等等。資訊釋出是處置輿情重中之重的環節,一系列精準、有效的資訊釋出,往往能起到穩定社會的作用。特別是業務主管部門要主動和宣傳部門商量確定資訊釋出口徑,對於重大突發事件的釋出口徑還要報經當地黨委、政府研究確定。釋出的資訊必須包括髮生了什麼,當地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正在做什麼,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還要表明黨委、政府和相關部門的態度,表明對受害者的關心和堅決查清事實的決心。
 
如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在雲南省大理市發生的“截留”防疫口罩一事就引發不小的網路輿情。一時間,《大理你“欠理”了!》《大理不講理!“截胡”口罩無義又違法》等等各種資訊、評論佔據了網路空間,並在特殊時期形成了一定的輿論聲勢。怎麼辦?
 
2月6日下午,大理市就召開了新聞釋出會,就“截留”口罩一事迴應社會關切。會上,大理市首先通報了相關情況,用異常誠懇的態度,對社會各方進行了公開道歉,並表示將對相關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對暫扣口罩予以全部放行退還。這一通報內容,看起來已經對社會公眾回覆得很完整了,但部分網民還持有觀望態度。
 
當晚,大理市再次召開新聞釋出會,釋出了《關於應急徵用口罩處置工作的進展通報》。《通報》顯示,為及時做好應急徵用口罩的處置工作,大理市立即成立了工作專班,迅速落實情況,對已經使用且與重慶方達成補償協議的267件口罩,已兌付應急徵用補償款99.03萬元,其餘款項當日內可兌付完畢。針對在本次事件中負有直接責任的人員已及時作出了處理決定。自此,大理“截胡”口罩事件輿情獲得迅速降溫,直至平息。
 
按常理,網路輿情處置要把握好快速發聲、換位思考、人文關懷、查處謠言“四原則”。快速發聲要掌握處理問題的時機和節奏,堅持快說事實、慎說原因,既要第一時間、實事求是、客觀真實發布資訊,又要為突發事件輿情的後續處置和資訊釋出留有空間和餘地;要站在社會公眾和媒體的角度,瞭解他們關心和想知道的資訊,選準合適的關注點,有針對性地釋出資訊,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如,在2019年年末,一張涉嫌拐賣兒童案“梅姨”的新畫像通過各級媒體釋出後,引發全社會關注,網路熱度呈現井噴態勢,4個小時內即達到輿情峰值。事件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家長的恐慌,並給一些與畫像相似群眾的正常生活帶來影響。大量網民質疑:“梅姨”是否存在?長像如何?
 
據媒體報道:主偵“張維平拐賣兒童系列案”的廣州市公安局增城區分局主辦民警表示,“梅姨”這一稱呼最早出現在2017年初,當時警方抓獲了張維平團伙。據張維平供述,其拐賣的9名兒童均通過一名被稱為“梅姨”的女子介紹和聯絡轉賣。為核查“梅姨”情況,廣州警方根據張維平的描述繪製了第一張“梅姨”模擬畫像,並於2017年6月公開懸賞徵集舉報線索。應被拐兒童家屬多次要求,2019年3月,模擬畫像專家對“梅姨”進行了畫像。經張維平辨認,第二張畫像與“梅姨”相似度不足50%,且與第一張畫像差異較大。警方表示,社會公眾對所謂“梅姨”的資訊不必恐慌,歡迎各界人士積極提供相關線索,協助警方儘快破案。此報道一出,真相大白,消除了群眾的恐慌心理。
 
三、謠言的處置
 
很多時候,每逢大的突發事件發生,必然會伴隨著各種謠言的出現。如何及時查處謠言,最大程度壓縮謠言造成的負面影響,已成為突發事件輿情處置的重要環節。網路謠言會損害政府的名譽,侵犯公民聲譽和合法權益,敗壞社會風氣,破壞社會和諧穩定。
 
應對網路謠言的方法包括組織相關部門及時發聲,讓權威資訊佔領傳播渠道,針對網民關注的資訊持續不間斷地釋出有關情況,並及時查處不實資訊,及時闢謠。這就要求網路輿情處理人員一定要克服膽怯心理,勇敢面對複雜的輿情形勢,保持冷靜,及時啟動預案,有序處置。
 
網際網路絡是一把“雙刃劍”,在給人們帶來各種便利的同時,網路輿論這個“自由超市”也會給人們帶來許多負面的影響。因此,各級各部門要全面正確認識網路,科學對待突發事件的網路輿情,建立輿情處置預案,設立機構,積極引導,統一口徑發聲,提供人文關懷,合理有效開展輿情監控,及時查處謠言,顯得尤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