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通用範文

演講稿1.61W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以虎的'威猛引領總裝文化,那麼關於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通用範文

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1

各位領導老師好,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立足本職,大膽創新,做令人滿意的好教師。

還記得會考填志願時,家人讓我報護校,我想當護士要伺候病人,端屎端尿,多髒啊,我不願意。小孩子多可愛啊,一切都是嶄新,我可以帶他們唱歌跳舞講故事,就象我上幼兒園時的老師一樣,多快樂,多好啊。所以,決定了,我要當一名幼兒教師!

當我懷著萬丈熱情去上幼師的時候,我沒想過自己會有第一次面對孩子拉了一身大便時的手足無措;也沒想過第一次陪著孩子縫針,痛哭流涕到還要家長來安慰我;更沒想過當孩子不見時,我騎著自行車狂奔在馬路上的驚惶絕望,家長訓斥時我低垂的頭顱;當然還有孩子象小惡魔一樣不聽話頑皮吵鬧時我崩潰的心情。。。當這一切都經歷過時,我才發現,原來當一名幼兒教師,沒有我想象的那麼簡單。

但是,我又真的很喜歡小孩,喜歡他們的天真無邪,喜歡他們對你全心的依賴,喜歡他們寬容的童心,所以每當家長問我:孩子在園表現怎麼樣啊,有沒有頑皮啊。我總會一陣恍惚,即使當天我被他磨得發瘋,可這一刻回想起,卻又覺得沒什麼啊,孩子的天性嘛,遂笑著迴應家長:“挺好的,雖然有點頑皮,但是,很可愛。”隨後的描述,連自己都覺得好玩。

昆體良曾經說過:“對於如此纖弱,如此無力抗拒虐待的幼年,任何人都不允許濫用權威。”而老師,正是這種權威的體現。記得當時年紀小,也曾有過不當的教育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教育經驗的積累,再看這句話時,不覺悚然一驚。教育要因勢利導,一切強權的行為都會對孩子今後的一生產生或多或少的影響,而這,絕不是作為教育者的我,想看到的。

所以我虛心地向老教師取經,努力將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消化吃透再運用到實踐中去,同時不斷學習新的教育理念,向更高學歷邁進,並且為了更加了解孩子的心理髮展並學為所用,我考取了心理諮詢師,甚至在看電影《魔鬼幼兒園》時,也會為施瓦辛格而感嘆:這招用小動物轉移孩子注意力的方法真好,立馬見效,值得一學。

感謝老師和領導們的幫助和引導,我從一個曾經懵懂只知機械模仿的菜鳥教師逐漸成長了起來,有了自己的想法,逐漸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育模式。

孩子剛入園時,我和他們比耐性。天天笑臉相迎,從家長手中抱過孩子,不厭其煩地告訴他們老師喜歡你,親啊親,摟啊摟。孩子們害怕關門,我就和他們講條件,如果你乖乖坐在小凳子上,我們就不關門,等著爸爸媽媽來,讓他們逐漸有安全感和對老師的信任。孩子大便拉在身上了,我牽著他的小手,笑嘻嘻地去換洗,用輕描淡寫的態度化解孩子的害羞和懼怕。孩子睡覺哭鬧了,我就陪著他隔離在小屋子裡,催眠著他和我,一起昏昏欲睡。吃飯慢了,我會端起碗對著全班小朋友們說:“幹稀飯!”然後大家一起呼嚕嚕很快喝完,當他們挑食不吃青菜時,我會一臉“悲憤”地說:“不要搶我的小白菜啊。”孩子們就會得意洋洋地跑來跟我說:“老師,我搶你小白菜了,你沒吃的了。”“嗚嗚嗚。。。”看著我掩面假哭的樣子,小傢伙們開心地笑了。

面對這些稚嫩的小生命,我常常會覺得很幸福,可以說從進入社會以來,最多的快樂最大的幸福就是來源於我的工作,我所帶過的孩子們。

每一個三年,就是一次輪迴,和孩子們朝夕相處,然後相忘於江湖。每一屆都會有那麼幾個孩子,讓我時時想起。還記得穀子怡剛入園時絕食拒睡的倔強姿態,到了大班卻為了讓我看他吃饅頭而一下咬破中指,結果放聲大哭,讓人心疼又好笑;還記得饒張迎璇為了衝出教室而一巴掌打在我身上的疼痛,快畢業時卻哭著對媽媽說,上國小是不是就要離開吳老師了,我們把吳老師帶著吧;還記得楚楚為了不在幼兒園睡覺,就一點點把寢室的小床汲出了一幅世界地圖,現在卻能全神貫注地完成一次很複雜的數學練習,然後得意地拿來給我看..

xxx年對我來說,是黑色過的一年,8月份撫養我長大的外婆過世,第二天,腿有殘疾的父親就因腦血栓住進了醫院,同年的最後一天,媽媽也因病住院,在哥嫂姐姐都在外地的情況下,我不僅要上班還要擔負起照顧老人的責任,那段時間讓身為老小的我第一次體驗到了生活的艱辛.雖然這世界離了你照樣轉,可我們的工作性質卻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同事們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怎麼能給他們增添更多的麻煩。我咬緊了牙關克服困難,在照顧老人的同時也盡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同班的曹老師經常替我開飯,好讓我早點回家給父母送飯,班上的孩子那陣也格外的聽話,不再象以前那樣鬧著我,反而秩序井然,乖得不象是正當頑皮的年齡。正是他們的體貼和關愛才支撐著我走過了那段艱難的日子,從而以更大的激情投入到以後的教育教學中。

xxx剛入園時,經常出現攻擊性行為,抓人、打人、咬人,就連睡覺時只要覺得有點擠他就會拼命地蹬向同床的小朋友,而且逆反心理強,曾在捱過一頓打後對媽媽說:“你現在打我,等我長大以後叫你打好。”一直到中班上學期,在繪畫活動中,他的作品還經常用黑褐等比較暗淡的顏色塗破一張紙,下筆用力,線條雜亂,反映出了他內心的狂燥和不平靜。瑞吉歐的教育體系認為兒童有一百種語言,他們可以用一百多種不同的方式或一百多種不同的符號系統來表達他們的態度,而銘銘正是用繪畫的方式表達出了他內心真實的感受。根據孩子的這種表現,我在嚴厲批評他錯誤行為的同時,也對他付出了更多的關心和疼愛,一方面做好家長工作,要求媽媽好好跟孩子交流,減少並逐漸杜絕打孩子的行為,另一方面則積極尋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和擅長的領域,創造教育契機,促進孩子進步。終於,我發現銘銘在數學活動中思維很活躍,發言特別積極,我趕緊抓住機會大力表揚:“銘銘,我覺得你特別會動小腦筋,回答問題又快又好,真棒!”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認為,人有相對獨立的存在,並與特定的認知領域或知識範疇相聯絡的八種智力。也就是說,所有兒童至少在一個領域有優勢,不管這優勢是相對於自己還是他的同齡人而言。而這個理論最令人激動的一點就是運用兒童的強項把他們帶入一個更

廣泛的學習領域,即把強項遷移到其他領域和學業表現中去,從而實現兒童的全面發展。而我,就緊緊抓住銘銘在數學方面的強項,大力的肯定和認同,從而培養起他的自信心,接著利用他在優勢領域的學習風格和內容,來使他捲入其他領域。比如,在體育活動中請銘銘幫老師點數班上有多少小朋友,在美術活動中要求他畫出具體數量的線條,教他一筆筆輕輕地塗色,要求他在遊戲中數數和幾個小朋友開心的玩耍了,等等等等。正是通過這一系列的步驟,兩年後,銘銘能夠畫出色彩濃烈但還算和諧的美術作品,他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能夠安靜聽講舉手發言,自控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很少再聽到小朋友的告狀聲了。而經過兩年多的相處,銘銘媽媽也從剛開始對我們的不信任,懷疑到現在逐漸成為朋友,依賴我們的專業能力,聽從我們的合理建議,積極配合我們在教育教學中要求的相關事項,從而實現了家園攜手,一起為孩子的健康發展而共同努力的雙贏目標。

幼兒園的孩子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單純的說理很多時候並不管用,只有讓嗅覺、聽覺、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到學習中去,才能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和接受所學知識。於是在認識花草時,電飯鍋被搬到教室裡煮起了薺菜稀飯,雖然鹽放多了鹹得要死,但孩子們還是爭先恐後地品嚐。我們還拍攝了小朋友去遊樂場玩耍的短片,孩子們看後在有了視覺經驗的前提下共同佈置了主題牆面《開心遊樂場》,畫面豐富又生動。

xxx傷心地告訴我,洋洋說穿裙子的和穿裙子的一起玩,不跟穿褲子的她玩,我就在草坪上大聲召喚:“誰來玩老鷹捉小雞啊,穿褲子和穿褲子的玩啊!”然後為難地回覆聞聲而來的洋洋:“穿裙子和穿裙子的一起玩,我是穿褲子的,不能跟你一起玩。”讓孩子親身體驗到被拒絕的感受後,他們才能有意識地不再排斥跟他們不同的人。當孩子想偷懶讓我幫他提褲子時,我會慘叫說“哎呀腰好疼腰好疼,乖寶寶,你自己提好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讓孩子自己多運動,多動手,他在記憶、操作、模仿、觀察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得到提高,所以說,懶惰老師勤快孩,不是沒有道理的。

曾經我把當一名溫柔善良和風細雨般的幼兒教師作為終身奮鬥的方向,但後來卻發現有著活潑性格,強烈情感的我天生就該是一名麻辣鮮師,,如果再加上專業知識的有力支援以及理智上的冷靜對待,我相信自己也能夠走出一條具有個人特色的幼教之路。

當然在我們xx市直機關幼兒園,還有很多比我更優秀的老師。論幹起工作廢寢忘食,經常加班到夜裡十點,我比不上袁才華老師;論高效率高質量完成領導安排各項工作,善於組織協調各種活動與人事,我不及李平老師;論舞姿優美,擅長音樂教學,我拍馬難追海波老師;論臨場冷靜,超常發揮的競賽級選手,我佩服武劍和朱輝;論踏踏實實、勤奮好學,我羞愧於豔玲和曉梅。還有更多更多默默無聞的我的同事,她們都有這樣那樣我所不如的各項特長。而正是這樣的我們,才支撐起了幼教的脊樑,也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甘於平淡、樂於奉獻的我們,才一步步走出了中國幼教事業的坦途大道,共同託舉起祖國的未來。

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2

截止20xx年,壽命超過220xx年的企業,日本有3146家,為全球最多,德國有837家,荷蘭有222家,法國有196家。為什麼這些長壽的企業扎堆出現在這些國家,是一種偶然嗎?他們長壽的祕訣是什麼呢?我們研究了他們都在傳承著一種精神——工匠精神!

很多人認為工匠是一種機械重複的工作者,其實工匠有著更深遠的意思。他代表著一個時代的氣質,堅定、踏實、精益求精。工匠不一定都能成為企業家。但大多數成功企業家身上都有這種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的眼裡,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著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為經典。

工匠精神不是瑞士的專利,日本式管理有一個絕招:用精益求精的態度,把一種熱愛工作的精神代代相傳。這種精神其實就是“工匠精神”。

所謂“工匠精神”其核心是: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賺錢的工具,而是樹立一種對工作執著、對所做的事情和生產的產品精益求精、精雕細琢的精神。在眾多的日本企業中,“工匠精神”在企業領導人與員工之間形成了一種文化與思想上的共同價值觀,並由此培育出企業的內生動力。

在獲得奧斯卡日本影片《入殮師》裡。一個大提琴師下崗失業到葬儀館當一名葬儀師,通過他出神入化的化妝技藝,一具具遺體被打扮裝飾得就像活著睡著了一樣。他也因此受到了人們的好評。這名葬儀師的成功感言是:當你做某件事的時候,你就要跟它建立起一種難割難捨的情結,不要拒絕它,要把它看成是一個有生命、有靈氣的生命體,要用心跟它進行交流。

“工匠”是技藝精湛的人,在歐洲,德國的學徒傳統培養了最優秀的工匠、瑞士的頂級名錶都是工匠一個零件一個零件打磨而成的。工匠精神,就是追求極致的精神,並且專業、專注。

在這個“商人精神”橫行的年代。個人和企業都面臨巨大的生存挑戰。比如一些以山寨產品為主的企業,在外部環境好的時候,企業可以生存,一但外部環境變的惡劣,企業很容易馬上倒閉。

企業的核心因素是人,而脫離了這種困境的途徑是培養企業的“工匠精神”。工匠不斷雕琢自己的產品,不斷改善自己的工藝,他們在享受產品在手裡昇華的過程。其他企業熱衷於“圈錢—做死某款產品—出新品—圈錢”。而打造“工匠精神”的企業卻在從另一方面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看著自己的產品在不斷改進、不斷完善,最終以一種符合自己嚴格要求的形式存在。

工匠用的工作獲得金錢,但工匠不為錢工作。一個人所做的工作是他人生態度的表現,一生的職業就是他志向的表示、理想的所在。

工匠精神並不是舶來品,《莊子》中就有記載了一個“庖丁解牛”的故事。

廚師給梁惠王宰牛。他的手所接觸的地方,肩膀所依靠的地方,腳所踩的地方,膝蓋所頂的地方,嘩嘩作響,進刀時豁豁地,沒有不和音律的。

梁惠王問:“你解牛的技術怎麼竟會高超到這種程度啊?”

廚師回答說,他憑精神和牛的接觸,而不用眼睛去看,依照牛體本來的構建。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節。十九年了,他的刀刃還像剛從磨刀石上磨出來的一樣鋒利。

廚師還說:每當碰到筋骨交錯很難下刀的地方,他就小心翼翼地提高注意力,視力集中到一點,動作緩慢下來,動起刀來非常輕,霍啦一聲,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開了。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訴人們一個道理,做任何事要做到心到、神到、就能達到登峰造極、出神入化的境界。看看瑞士名錶,將一項技術發揮到極致,頂級品質造就了頂級品牌。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長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刑荊。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常青成為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學習工匠精神演講稿3

工匠,一種信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什麼是工匠精神?核心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或者說一種情懷,是把一件工作、一項事情、一門手藝當作一種信仰,一絲不苟把它做到極致,做到別人無可替代。30年間,何世良從一位國中畢業生成長為省級非遺傳承人、嶺南民間雕刻工藝大師,在繼承中創新、在創新中繼承,奉獻了不少大型作品,體現的不正是我們當下念茲在茲的工匠精神麼?

走進沙灣何世良工作室,記者目光立馬被一幅磚雕作品所吸引。作品呈現了香蕉、荔枝、龍眼、洋桃等嶺南佳果,構圖疏密有致,密處葉果層疊,疏處大量留白,頗富中國畫意蘊。最誘人處當屬細節,香蕉的飽滿、荔枝的粗糙、小鳥的顧盼,甚至蕉葉上的蟲眼都栩栩如生,在青磚上表現如此精妙細節需要何等功力。感嘆之餘,不禁好奇,是什麼讓他對磚雕藝術如此痴迷。

何世良說,生於斯長於斯,自己從小就“流竄”在村中大大小小的祠堂中,放眼所見皆是在少年眼中充滿神祕感的磚雕、木雕、灰雕,長期浸淫在嶺南建築藝術中,讓他從小涵養了一種古典情懷、雕刻情結。從16歲國中畢業到今天,從木雕到磚雕,從傢俱到大型磚雕作品,從個人到團隊協作,從默默無聞到行業翹楚,他一直在堅持,未離開過半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好之”“樂之”,方能不改初衷,一以貫之。那些傑出工匠一輩子,甚至一個家族幾代人都做一件事——如清代負責宮殿、皇陵修繕的“樣式雷”家族,在200多年的時間裡,傳承8代,為大清帝國營造了數不清的經典建築——正是有這著這樣一種信仰,一種耕耘不輟的愚公精神。

創新,一種品格“不敢越雷池一步並不是工匠精神”,何世良說,“如果師傅教會我雕荷花,我一輩子只會雕荷花,雕一朵牡丹都不行,那有什麼用呢?一輩子都不能超越師傅,機械式傳承意義不大。師傅教你的是技法,你用技法去創新,這才是徒弟的使命。”

何世良這種觀念深深融進他的磚雕創新實踐中,譬如磚雕工具改良創新,採用電動工具雕刻,速度提高一倍,提升了效率;譬如技法創新,在長50米、高9米的大型磚雕作品《百福暉春壁》中,因此壁雕幅面積甚大,為增強立體感和克服平板之弊,他把雕刻深度大大增加,千方百計讓雕刻物“凸”出來,成為磚雕技術上的一大突破。由於青磚質地鬆脆,容易崩折,故一般磚雕鏤空較淺,此壁鏤空度極大,深厚而面廣,景物內部結構通空如蟻穴,把鏤空技術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工匠精神不是因循守舊、因陋就簡,不是不能超越前輩,否則技藝就不會進步。當傳統工藝遇上新工藝、新技術,傳承與創新有機融合便成為一種必然,這或許可以稱為新工匠精神吧?在“中國製造20xx”中,創新是勾勒藍圖的一條主線。其戰略任務和重點,第一項就要提高國家制造業創新能力。這表明,創新是提升中國製造的基礎,沒有創新帶來的活力和動力,中國製造只能原地踏步。

傳承,一份責任

傳統工匠講究師徒之間口授心傳,隨著老一輩工匠離去,後輩一旦跟不上,這門手藝就有失傳的危險。採訪中,記者瞭解到,嶺南磚雕作為嶺南建築文化的一朵奇葩,不僅面臨著製作材料的枯竭,還有人才斷層之虞,能夠掌握在磚上進行雕刻技藝的人已經很少了。如再不重視,和許多老手藝一樣,磚雕這種嶺南所獨有的民間藝術面臨著消亡的危險。為了讓傳統工藝薪火相傳,不讓磚雕後繼無人,何世良成立磚雕工作組。由於磚雕市場日益萎縮,願意學藝傳承者並不多,很少人能堅持下去。

不但磚雕,包括嶺南風格特色建築,也因受到現代建築衝擊,人才不足而日漸式微。何世良舉了一個例子,某單位需要設計一個傳統嶺南戲臺,但許多設計院都無法勝任此項任務,這個側面足以窺見嶺南風格特色建築的尷尬現狀。

讓“工匠精神”滲透進各個行業中,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代人觀念的更新,更需要國家戰略、國家意志,如提升職業教育地位、重視技能型人才培養、提高工匠福利待遇、重點扶持某些行業,使工匠安心在自己的領域裡追求極致、精益求精,並將技術與精神一代代傳承下去。

工匠精神有多重要?舉個例子說明。坐過廣州地鐵的人都聽過“車門即將關閉,謹防夾傷”這句提醒,可誰又知道,廣州地鐵二號線首次引進國外遮蔽門時,單維修一扇遮蔽門就得花8萬元。9年後,經過廣州工匠努力,維修價格已降至不足1萬元。20xx年起,廣州地鐵工程師成功促使遮蔽門國產化。

一個優秀工匠可以帶動一群人,一群工匠可以帶動一個明星企業,一群明星企業可以提升一座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工匠精神重要性可見一斑。“十三五”期間,廣州將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雙輪驅動,先進製造業增加值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將由20xx年的54。2%提升到20xx年的70%。從這個戰略高度,廣州不僅需要討論工匠精神,對工匠精神的`再度詮釋,還要進行工匠精神培育的全新實踐,為廣州打造先進製造業源源不斷注入新動能。

不久前,廣州市委、市政府正式釋出《關於加快集聚產業領軍人才的意見》及相關配套檔案,突出“高精尖缺”導向,計劃5年投入約35億元,在重點產業領域內支援500名創新創業領軍人才(含團隊成員),每年支援1000名產業高階人才、20xx名產業急需緊缺人才。政策先行、資金到位,廣州將成為人才窪地。大量工匠注入,亦將為廣州經濟騰飛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