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演講稿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7篇

演講稿1.2W

我們可以通過幽默感在演講稿中增添活力和趣味,我們可以通過幽默的元素來為演講稿增添趣味性,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科學書的演講稿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7篇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1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我們演講的題目是:《熱愛科學 放飛夢想》。

20__年10月17日7時30分,這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神舟十一號飛船成功發射了!在中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隨著一聲劇烈的聲響,中國人的第十一個神舟飛船順利升空了!實現了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完成了發射長期在軌執行、長期載人飛行的空間站。這標誌著中國載人航天探索試驗即將進入新階段,向世界航天強國又邁進了嶄新的一步!

多麼鼓舞人心的時刻啊!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的科技發展突飛猛進,人工合成胰島素、雜交水稻、爆炸原子彈和氫彈、發射人造衛星和飛船等等,這些令世人矚目的科技成就,為我國的現代化建設注入了活力。

而且,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使得科學不只為尖端技術服務,也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精密的機器人,不用燃料的汽車,虛擬的足球賽,高科技資訊的傳送等等,一個個生動有趣的現象,激起了我們探索科學的願望。如今,科技產品的更新換代不斷加快,可視電視、電腦上網、心臟起搏器,已經不算新鮮了。從1901年發明的真空吸塵器,到人造地球衛星、載人宇宙飛船,科技在不同領域裡顯示出了強大的力量。電子產業、通訊技術的日益普及,奈米技術、超導材料的廣泛應用,不久的一天,也許就在你的餐桌上,會出現像太空青椒、人造牛排等生物工程食品。

所以我們學習科學技術,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科學家,也是為了能適應生活,更為了能成為新世紀的主人,擔起新世紀,為國家建設,為人類文明做出貢獻。

同學們,我們正處於學習成長階段,學習科學,讓我們從小做起。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同時,對各種適合我們國小生看的科普書籍、報刊,最好在課餘多閱讀一些;還應該積極動手搞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寫科學小論文等,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在平時的生活中,我們還要積極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經常去科技館等場所去豐富我們的科學知識,提高我們的科技創新能力,拓寬知識面。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夠熱愛科學,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

“知識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其實科學這個東西加以利用,就會成為中國最強而有力的鐵的臂膀,成為中國最為堅強的後盾。讓我們一起熱愛科學,放飛夢想,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2

親愛的朋友們:

日前對我院辦公區及廠房區進行觀察,白天很多都是日光燈長明,雖然外面陽光明媚,這樣就形成了日光燈與日光誰更亮的競爭模式。

白天日光燈長明,不僅浪費電能,而且也說明了我們做某些事情時候不認真,不仔細,從側面反映了一個人的整體素質。為了避免類似現象發生,我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節約用電:

1.樹立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現代理論,發揚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養成隨時關電的良好習慣,營造“人人節約用電”的環境氛圍,帶動更多的人自覺節約用電。

2.經常學習、交流節約用電、安全用電的知識和竅門,推廣使用節能環保型產品,做到科學用電、節約用電。

3.減少電腦顯示屏、印表機、影印機和其他電器的待機時間,午餐之前,下班之前、上班中途外出之前,應關閉電腦、印表機、飲水機和其他電器的電源。

4.堅持“隨手關電、杜絕浪費”,做到“人走燈滅,人離扇停,光線充足時不開燈”,避免電耗和防止火災隱患。

節約用電,安全用電刻不容緩,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人人蔘與,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點滴做起,節約用電,保護用電,安全用電,防災減災,共建和諧美好的綠色家園。

1.注意節約用電,不用時隨手關燈,人少時關閉部分照明燈

2.不準在辦公室裡使用大量任何個人大用量電器,不準有明火,節約用電,及時關閉體制電源開關,白天一般不準開燈辦公,杜絕“長明燈”現象。

3.辦公室嚴禁亂拉,亂接照明用具,嚴禁更換和 接電源插座等違章用電行為,電暖氣,電熱器,電飯煲,電磁爐等大功率耗電裝置。

4.節約用電,不需要使用電燈或電風扇時,立即關掉開關,離開辦公室時,要關好電氣開關,關上門。

5.空調開啟後不可開門辦公,離開辦公室時要關閉空調。

科學用電的活動演講稿2

親愛的朋友們:

太陽每天東昇西落,行人每天匆匆而過,我們都在看似平靜卻暗藏殺機的生活裡奮力掙扎。

當今社會,高度發達。電,已成為社會千家萬戶工作和生活的基本需要和保障,就如魚兒離不開水一樣。電燈要發光,需要電;電風扇要轉動,需要電;空調要製冷或制熱,也需要電。電磁爐、電飯煲、電冰箱、電視機等一切電器都離不開電。它在我們生活工作中無處不在。但是,我們是否意識到只有安全用電,才能構造一個安全和諧的生存環境?

今江蘇省一女孩嬡嬡,在風和日麗的星期天與幾個好朋友滿懷欣喜地來到電塔下釣魚。大家玩得好好的。青山依舊翠綠,天空依舊湛藍,可意想不到的事還是發生了。因為在電力設施附件釣魚容易導致觸電。14歲的嬡嬡就是因為觸電,當場便死亡了。14歲,正值花季少年,一不小心,便早早地離開了人世。死者已矣,生者何其悲哀!生命是脆弱的,當我們一路艱辛地走來,到頭來留下的卻只是昔日的殘紅。

現在,正值夏天到來之際,許多家庭都用上了電冰箱、空調等高功率電器。這就出現了安全用電的問題。

那麼,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1.不要用手或導電物(如鐵絲、釘子、圓規等)去觸控、擦拭電源插座內部,不觸控裸露在外的線頭。因為這樣會引起觸電,從而給你帶來傷害,甚至危及生命。

2.對電器,應在導線、控制開關的允許長期安全載流量下執行,嚴禁無限制增加負荷,以免引發火災。

3.電器裝置不用時,在切斷裝置開關情況下,應將電源插頭拔下。拔電源插頭時要捏緊插頭部位,不要用力拉電線,以防止電線的絕緣層受損造成觸電。

4.各種空調,除特殊需要外,溫度設定不宜過高,以防止其長期執行出現過熱,損壞裝置。

5.單相用電裝置,應加設可靠接地線,不得用插頭的插入和拔出代替開關用。

6.要避免在潮溼的環境(如浴室)下使用電器,更不能讓電器被淋溼、受潮或在水中浸泡,以免漏電,造成人生喪亡。

如今電處處影響著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它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方便快捷,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了。有了電,人們可以方便地煮食物;有了電,人們可以在夜幕的籠罩中看到亮光;有了電,人們可以享受更多生活的樂趣與幸福。但是,如果有一天沒有了電,你該怎麼辦呢?

前不久,我就過了一天“無電日”。早上一起來就沒有了電,我可愛的“變形金剛”看不了,只好無聊地看小說打磨時光。可媽媽就慘了,沒有了洗衣機,只好用手洗衣服。到了中午,全家只好到外面去吃粉,可煩死我了。更可恨的是晚上電還沒有來,原本燈火輝煌的一片,現在卻伸手不見五指。看著屋內桌上搖曳的蠟燭的影子,屋外黑暗而陰森的景象,我的心裡油然而生一種恐懼,不禁思念有電的日子,懷念有電的時光。對電,有一種特別的渴望。望著黑壓壓的房間,我不禁慚愧地低下了頭。

我以前總不愛關燈。一回家,就把燈全部開啟。爸媽說我,還嫌他們小氣。心想:不就是幾度電嗎,又能花多少錢?其實,不知道已經浪費了多少度電。

“無電日”使我深刻體會到:我們不僅要懂得安全用電,更應節約用電。是啊,面對不完美的世界,連孩子都知道:與其抱怨,不如行動!讓我們從點滴做起,科學用電,節約用電,建設節約型社會,讓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

光,照在鏡子上,鏡子把它聚積折射在電燈上。電燈,在這光束織成的小天地間來回穿梭,編織一個個彷徨不定的夢。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3

時光荏苒,光陰似箭,步入國中,我們交到了許多新的朋友,學到了許多新的知識。面對新的校園、新的生活,我們也很懵懂的,更多是興奮,正因為這樣才有了更多的“第一次”。第一次接觸嶄新的學科,第一次走進實驗室,感受科學實驗帶給我們的快樂和它無窮的魅力。

記得第一次走進實驗室是要學習如何使用顯微鏡。當時生物老師剛開啟實驗室的門,同學們就蜂擁了進去,看到一排排整齊的顯微鏡,每個人就像發現了新大陸一樣得高興。每個同學都迅速地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坐了下來,恨不得馬上用顯微鏡來觀察。但是,在生物老師的強烈勸阻下,同學們還是剋制住了激動的心情,仔細的聽著老師講解。老師爭取用最短的時間講完觀察細胞的要點和顯微鏡的正確使用方法,好給我們留下足夠的操作時間。感到時間過得真慢,老師終於講完了,可以讓我們自己動手操作了。每兩個人一臺顯微鏡,於是我和我同桌開始分工:我做切片,同桌來切洋蔥膜。我小心翼翼地拿起了載玻片,用紗布擦拭乾淨後,滴了一滴水在中央。這時,同桌也把表膜切下來了,我用鑷子夾起表膜來,放到水滴中展平。然後同桌把蓋玻片擦乾淨後,先把一邊放到蓋玻片上,另一端緩緩地落下,避免產生氣泡。這樣,一個洋蔥表皮的臨時切片就基本做好了。我把它染過色後放到載物臺上,用壓片夾緊緊地夾住。剛開始一看,黑漆漆的,什麼東西也沒有,原來是忘了對光呀!我們一起把顯微鏡的反光鏡,粗準焦和細準焦調整合適之後,掂起了腳,仔細地觀察著,又看了看書,簡直是完全一樣啊!

從此我感受到了科學的魅力和在實驗中科學家們對科學的熱愛。我們要努力學好各種文化課,因為這是一切科學的基礎;同時,對各種適合我們看的科普書籍、報刊,最好在課餘多閱讀一些;還應該積極動手參與各種科學小實驗、小製作,寫科學小論文等,培養對科學的興趣。長此下去,我們一定能夠擁有豐富的科學知識。人類的智慧是無限的,無論是美國的挑戰者號爆炸,還是全球計算機病毒的升級,從來都不能阻止人類追求科技進步的步伐。“知識就是力量”,培根這句膾炙人口的格言不知激勵了多少渴求知識的人。如今,讓我們也用它來勉勵自己,做一個熱愛科學的新一代,擔起新世紀的重任,為我們祖國的明天,譜寫出更加輝煌的詩篇!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4

xxx:

大家好!

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內涵是以人為本,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這體現了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全面發展的基本觀點。以人為本,就是要滿足人的發展需要。就教學來說,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學生,一切服務於學生,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按照科學發展的觀的要求,我們培養的人才具有以下特點:

第一、人才具有自主、積極進取和創新精神,敢於迎接挑戰。

第二、人才有較強的適應力,在急劇變化的未來世界中,具有高度的適應能力。

第三、人才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具有獨立獲取新知識和新技術的能力。

第四、人才具有豐富的個性,有特長,能適應多樣化和多彩的未來社會。根據未來人才的要求,對中國小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堂教學是學校教學的主要陣地。教學改革首先要從課堂教學改革開始。因此,我們的課堂教學同樣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不斷深化改革。

一、樹立正確的、合乎科學發展的課堂教學觀。

1、擺正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

以人為本,就是要以學生為本,把學生看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積極培養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活動有具體的目標。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其意義在於強調學生是有獨立人格與意識,具有獨立實踐能力的人,而不是把學生看成接受和儲存知識的容器。學生在認識過程中,不僅通過自己的感知和實踐活動,在頭腦中加工、篩選,組合有關知識,形成有機的知識結構,而且在遷移作用下,運用有關知識與掌握技能的過程中形成多種思維能力,操作能力,創新能力。強調學生是發展的主體,意味著高度重視學生的自主教育能力,引導學生在認識客觀世界的同時認識自我,認識和調節自我與客觀世界的關係,促進自我發展,做自我發展的主人。只有當教師把學生看成是學習活動的主體,並且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體時,教師才可能有效地實施教學的目的。學生的學習自主性發揮得如何,主要取決於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學生的學習活動如何指導和調控。教師施教的目的,最終都要落實到學生身上,要讓學生在知識、能力、思想、身心諸方面獲得進步,教是為了學生的學。

2、強化教師是課堂教學的主導身份

課堂就其本質講是以對話、交流、合作為基礎的知識構建活動,學生是知識構建的主體,教師是學生構建知識的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教師一是作“船長”為學生導航。在學習新內容時,教師利用自己對專業知識的熟練掌握,對相關知識的充分了解,把本章或本篇的知識結構體系及其在整個學科中的地位、與其他章節的關係等告訴學生。二是作“導演”為學生示範。在教學重點與難點的突破時,教師作必要的示範與導引,讓學生不僅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最後教師或學生再用幾分鐘的時間進行小結。三是跑“龍套”為學生陪襯。對於學生比較熟悉的教學內容,將其交由學生來做,充分發揮他們的積極性。教師只是認真聽講,做好筆記,瞭解他們的接受程度,在學生講完後,才將其中的重點、難點、遺漏知識和相關知識給以說明和補充。四是作“教練”給學生任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是教學活動的重要任務之一,要根據學生新的知識網路和大綱的要求,精選典型習題,或鞏固概念、或強化知識、或訓練技巧、或提高能力。

3、明確發展是課堂教學的主要旋律

課堂教學要緊跟認識的發展和“育人”的新情況、新要求。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出現重智輕德、重主導輕主體、重考試分數輕創造“火花”、重整體統一輕個性特長的教學思路。中學教師要敢於衝破種種束縛,樹立新的教育觀、質量觀、人才觀、教師觀和學生觀,一切從學校、教師、學生的實際出發,變師生關係為平等、對話、合作伙伴的新型關係。做到時空要讓學生走進,資源要讓學生共享,新知與問題要讓學生去發現,過程要讓學生去參與,教材要讓學生去講解。觀念一變天地寬。只要我們切實轉變教學觀念,勇於創新,敢於探索,把課堂教學的“著力點”真正放在學生的發展上,而不是急於放在“下載”大學聯考題目上,努力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挖掘學生的創新潛能,就一定能夠實現陶行知先生所說的“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的美好理想。

二、樹立主動的、能夠和諧發展的學生成長觀。

1、老師應把課堂支配權還給學生,給學生以創造發展的空間。

在課堂上不難發現:學生學習活動的自由度是與教師的組織管理能力成正比的。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密度越大,教師施教的藝術性、啟發性、反饋性就越高,教師所創造的民主、熱情、和諧的課堂氣氛,就能使學生在課堂上踴躍發言,善於動腦,把難點搞清,把重點消化,把技能技巧掌握。因此教師應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一堂課的時間是確定的,但如何分配則是因人而異的。傳統課堂教學在教學時間分配上存在著教師支配一切的單向性,學生缺乏自我選擇、自己學習和自主建構的機會,從而影響了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我們要力求變革單一的“制度化”教學時間結構,嘗試把制度化學習時間和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教學時間的統一性與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就得留下學生可以自由支配的“空白時間”,使之動腦動手,發展認知能力。教師僅僅留給學生空白時間是不夠的,還得由教師精心策劃、具體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使這段空白時間能夠發揮出應有的效益。

2、老師應交給學生認識世界的鑰匙,使學生能主動地探究世界。

打通書本世界、生活世界與網路世界的界限,使課堂貼近生活,貼近資訊,交給學生認識世界的鑰匙。書本世界是語言文字元號組成的世界,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載體,是學生學習的重要內容,但如果割斷了它與生活的血肉聯絡,或者學生還沒有接受它的經驗準備和學習動機,它是枯燥的。生活世界是豐富多彩、變動不居、日新月異的世界,生活之樹長青,它是一切文化、科技藝術哲學的源泉。網路世界是現代網路技術、微電子技術的高度發展,展示給人們的一個虛擬世界,具有超時空性,是一個前沿的、開放的,具有豐富資訊量的虛擬的世界。現代教學的任務是打通這三個世界的間隔與界限,在溝通中開啟學生的心智,開闊學生視野,使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學會創新。

3、老師應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空,讓學生感受成功的喜悅。

傳統教學中,學生的學習具有客體性、受動性、依賴性。科學發展觀要求學生學習具有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課堂應開闢學生提出問題、質疑問題、辯駁論證的時空。允許學生插話、鼓勵學生髮表不同意見、見解、甚至是稚嫩和錯誤的見解。從知識的單向傳遞到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展開探索,體現了現代教育,以創新人才培養與目標,以學生為本,以過程為本的教學觀和學習觀。新課標在所有學科的“教學理念”、“實施建議”中都提了實施“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探究是一種學習方式,是學生對教學內容及身邊感興趣的現象進行探索性研究,是一種經歷,親身感受體驗、學習與認知過程,在探索、挫折、成功、失敗的相互作用下,獲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課堂教學安排要看是否激發起了學生的智慧活動,引發了學生專注於知識的探求與問題的求索的慾望和行為。要注重問題情境的創設,讓學生通過一系列問題的解決來進行學習,將知識點轉化為待探究的問題,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探究中得到發展。

三、樹立有效的、注重創新發展的教學改革觀

1、課堂教學改革的靈魂是研究性學習

研究性學習是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體現。進行研究性學習是對課堂教學進行根本性的改革,是使學生從書本的奴隸真正成為知識的主人,是課堂教學真正成為學生髮展服務的根本所在。進行研究性學習是長期的根本的任務,不是一時的權宜之計,絕不是可有可無或時有時無,絕不能把研究性學習放在陪襯地位。更重要的是把研究性學習作為一種思想、一種精神貫徹在課堂教學改革的全過程,真正使學生學習主動性、創造意識和生命活力得到全面拓展,真正實現教育為人的發展服務的根本宗旨。用這樣一種新基礎教育理念進行新世紀基礎教育的新改革。一是讓學生從不知到知,進行探索。要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培養學生的探索情趣和探索能力。二是從已知到未知,進行推理。用研究性的精神進行學習,不僅培養學生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而且培養學生如何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三是從個別到一般,進行歸納。在教學中要體現研究性學習的精神,則應重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歸納能力。這個能力相對於記住現成的規律和公式來說,顯得更為重要。四是從原則到具體,進行發散思維。在用研究性的精神組織教學時,應十分重視從原則到具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能力。學會從實際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2、課堂教學改革的根本是提高教學實效

課堂教學追求的目標是以儘可能少的時間投入和精力消耗,讓學生收到儘可能的實效。課堂教學應體現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實現課堂教學的優質高效。應根據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要求和課本的編排體系,制定出章(單元)、節、課時的教學目標,這個目標應包括認知領域、情感領域(思想教育)、動作技能領域三個方面。教師要把教學目標深化於教、學、練的全過程。對於目標的展示,可以靈活多樣,可以一次性展示,也可以多次展示;展示時間可以放在課初、課中或課尾,要因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而定。同時教學內容要層次分明,既符合知識的邏輯順序,又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做到綱、目、主、次,一目瞭然。各層次間要緊湊協調,過渡自然,一環緊扣一環,環環相連,從而使學生注意力集中,思維始終處於積極狀態,同教師的思維產生共鳴效應。傳授的知識要形成系統,使知識網路化。知識只有形成系統才有深化記憶,轉化為能力。同時獲取知識是一個過程,學生的智慧結構經歷著由低階到高階,由不完善到完善,由簡單到複雜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用簡潔明瞭的文字、符號、圖表,把教學內容及各部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提綱挈領地體現出來,使新舊知識有機融合,將新知納入學生已有的知識體系,從而形成新的知識網路。

3、課堂教學改革的途徑是選擇恰當教法

教法的選擇應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有機結合。教師主導作用即通過教師的認真編導、積極引導、不斷輔導,落實到重在導思、要在轉化、旨在發展、妙在開竅上,緊緊把握激發、疏導、深化、遷移四個環節。學生的主體地位應是作學習的主人,參與教學各個環節,使學生諸感官並用,使其體會到經受注意、思索、困惑、快感等心理過程,即享受獨創成功的快感,設法解決問題的困惑,追求解決問題的注意力。各種形式的訓練,是掌握知識的必要手段。因此,緊緊地把握教材思路,設計形式新穎、立意深刻、方案獨特、貫徹始終的訓練,並注意面向全體學生,就一定能達到效果。教法選擇體現教材思路、認知思路、教學思路的有機結合。教材思路是指教材的知識網路,培養能力的途徑,內容的表達方式、層次,追求編者所用的識別、評價、轉換、重建、聯想等思考過程。學生的認知思路一般分為感知——訓練——內化——應用四個環節。教學思路的設計及教法的選擇應以教材思路為指導,認知思路為中心,既注重知識的傳授,更注意思維過程的訓練,組織一條清晰的“再生”科學知識的思路,促使學生以思維為核心的科學素質和認識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教法選擇應注意激發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興趣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巨大動力,是激發創造的精神源泉,也是學生對某學科形成愛好並深入鑽研的重要條件。因此,教法的選擇、運用,必須有利於激發興趣、培養興趣、穩定興趣、發展興趣。

總之,我們一定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標,在教學中努力探索提高教學實效的途徑,堅持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更多的文化科學知識,培養更多的基本技能。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5

隨著科技的發展,現在大多數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但同時,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地球,遭到了巨大的破壞。

所謂的低碳生活就是指儘量節約你身邊的能源,減少作息時間中耗用的能量,比如節水、節電、熄燈一小時……

說到低碳生活,就讓我來舉幾個事例吧:拼車出行 從經濟的角度來講,拼車出行是很划算的;從環境的角度來講,拼車出行也是很環保的。既划算,又環保,一舉兩得,如果你駕車出行,是不是應該多考慮一些呢?對塑料袋說不 僅僅被你使用幾分鐘的塑料袋,卻對環境危害極大,這些塑料袋需要幾個世紀才能降解。你知道嗎? 另外,我們還要多注意一些生活中的點滴:少用紙巾,重拾手帕;保護森林,每張紙都用雙面列印,相當於保護同等被砍掉森林的一半;綠化不僅是去郊區種樹,在家種一些花草一樣可以;洗衣機開強檔比開弱檔更省電,還能延長機器的壽命;可以把馬桶水箱裡的浮球調低兩釐米,一年可以省下4立方水;如果只用電腦聽音樂,顯示器可以調暗,或者關掉;洗乾淨同一輛車,用桶盛水擦洗只是用水龍頭沖洗用水量的8分之1;實驗證明,中火燒水最省氣等等。這是我剛才所學到的,很有感悟。

低碳生活,從我做起,問一問你身邊的人:“今天,你低碳了嗎?”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6

同學們:

1985年2月15日,我國南極考察隊隊員在南極喬治島上建立了“中國南極長城站”,終於在南極第一次生氣了五星紅旗,這旗是智慧和科學的結晶,這旗由汗水和鮮血染成,這旗由中國人親手升起!

1984年11月20日,中國南極考核隊591名隊員從上海啟程前往南極,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航行,行程1100餘海里,於12月26日安全到達南極。建站地址選定後,考察隊員立即組織力量從兩艘萬噸巨輪上突擊運卸500噸建站物資和大批科學考核裝置,同時著手趕建長城站。他們在時而狂風暴雨,時而冰雪綿綿的惡劣氣候條件下,搶修碼頭、搬運物資、平整地面、開挖地基、建造房屋、安裝裝置常常連續工作16小時以上。挖掘機、推土機等全部啟用,直升飛機、救生艇等一齊出動。就這樣,經過45天的日夜苦幹,創造了世界在南極建站史上罕見的高速路,終於在1985年2月15日高質量地完成了建站任務。這是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精神的勝利!

中國南極長城站的建站速度之快,質量之完美,令外國同行刮目相看!它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所有建站材料,全由我國自行生產,不但能頂住12級以上的大風,而且還能抵禦零下幾十度的嚴寒。在南極風大、嚴寒、乾燥的情況下,長城站就像一名堅強的衛士,能確保考察隊隊員黯然無恙。

南極長城的站的建立,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它標誌著我國的科學技術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

馬克思說過:“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同學們,雖然現在已經進入了二十一世紀,但我們仍應該學習南極精神!在我們的面前,許多科學高峰有待我們去開發,無數科學奧祕有待我們去探索!

謝謝大家!

讀科學書的演講稿篇7

同學們,老師們:

大家好,

今天我演講的是是一位美國的科學家,被人們稱為“發明大王”,你們知道他是誰嗎?對,他就是我們都很熟悉的愛迪生。

愛迪生出生在美國,在他剛上國小的時候,一天,他的媽媽突然接到一個電話,是他的國小教師打來的。

教師說:“你好!我是愛迪生的老師。請問你是愛迪生的媽媽吧?”

愛迪生媽媽說:“老師,您好!我是愛迪生的媽媽。怎麼啦,我兒子在學校闖禍了?”

老師說:“你的兒子整天在校就知道調皮搗蛋,很多想法也稀奇古怪。這樣的低能兒你也送到學校來?你還是趕快把他領回家去吧… …”老師很生氣地說完就掛了電話。不得已,媽媽只好把愛迪生領回了家,此時,小愛迪生僅僅上了三個月的國小。

回到家,當過教師的媽媽對愛迪生說:“兒子,你是最棒的!要相信自己!”

從此,愛迪生就在媽媽的諒解和耐心的教導下開始了自學,並且還一邊學習一邊工作。

愛迪生從小就對很多事物感到很好奇,而且喜歡親自去試驗一下,直到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為止。他很勤奮,很自信,很堅強,長大後終於成為舉世聞名的“發明大王”。

愛迪生建立了一個實驗室,一生共發明了電燈、電報機、留聲機、電影機、磁力析礦機、壓碎機等等總計兩千多種東西。對改進人類的生活方式,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愛迪生做事很講究方法的:

一天,愛迪生在實驗室裡工作,他遞給助手一個沒上燈口的空玻璃燈泡,說:“你量量燈泡的容量吧。”自己又低頭工作了。

過了好半天,他問:“容量是多少? ”沒聽見回答,轉頭看見助手拿著軟尺在測量燈泡的周長、斜度,並拿了測得的數字伏在桌上計算。他說:“時間,時間,怎麼費那麼多的時間呢?”

愛迪生走過來,拿起那個空燈泡,向裡面倒滿了水,交給助手,說:“把裡面的水倒在量杯裡,馬上告訴我它的容量。” 助手立刻讀出了數字。

愛迪生說:“這是多麼容易的測量方法啊,它又準確,又節省時間,你怎麼就想不到呢?還去算,那豈不是白白地浪費時間嗎?” 助手的臉紅了。

愛迪生說:“做事要講究方式方法啊!”

而且愛迪生還是一個很節約的人:

愛迪生還沒有成名前是個窮工人。一次,他的老朋友在街上遇見他,關心地說:“看你身上這件大衣,破得不象樣了,你應該換一件新的。”

“用得著嗎?在紐約,沒有人認識我。” 愛迪生毫不在乎地回答。

幾年過去了,愛迪生成了大發明家。

有一天,愛迪生又在紐約街頭碰上了那個朋友。“哎呀”,那位朋友驚叫起來,“你怎麼還穿這件破大衣呀?這回,你無論如何要換一件新的了!”

“用得著嗎?在紐約,人人都認識我了。” 愛迪生仍然毫不在乎地回答。

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標籤:演講稿 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