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口號標語

讀書日徵文——在讀書世界裡感悟人生

讀書日徵文——在讀書世界裡感悟人生

“老而好學,如秉燭之明”。習近平同志在談領導幹部要讀書的問題時專門講到,“年老的時候,時間充裕,閱歷豐富,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常讀常新的態度,百讀不厭的勁頭,在讀書世界裡感悟人生,樂以忘憂。”
人到老年,有太多的閱歷,太多的對比,太多的感觸,一生中歷盡了風風雨雨,嚐遍了酸甜苦辣,嘗夠了春花秋月,飽經了升降沉浮,感受了
人生百態。
人到老年,退出了政壇,迴歸到了自然,頭上沒有了官帽,手中沒有了權力,身邊沒有了隨從,社會地位發生了根本變化。
人到老年,卸下了工作的重擔,不再成天的緊張忙碌。時間充裕,生活清閒,一身輕鬆,無所事事,往往喜歡回憶往事。
人老懷舊,這是人的一種天性。問題在於人不能老是生活在回憶裡。如果老是生活在回憶裡,就會被一些陳年往事所糾纏,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困憂之中,自尋煩惱;
就會感到現在與過去反差太大,心理不平衡,產生失落感,鬱鬱寡歡;
就會忽視現在,看不到未來,彷彿天塌地陷,世界的末日到了,心灰意冷。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醫療技術的進步,人的壽命延長了。“人活七十古來稀”已成為過去,現在活九十、百歲的人多的是。因此,人雖然進入了老年,但人生的道路還很長。一位西方高齡政治家在離開自己曾多年工作的官邸時說過:“生命始於今日”。進入老年,只是人生進入了一個新起點,新的生活才剛剛開始,明天的陽光依然燦爛。若想老年生活過得愉快,過得充實,過得有意義,竊以為不妨像習近平同志所說的那樣,靜下心來,多讀點書,走進讀書的世界。在輕鬆的閱讀中,去尋找一些新鮮的感覺,去享受閱讀的愉悅,為自己點亮一盞心燈。在學習中通達人生,感悟人生,享受人生。使自己遠離失落,遠離煩惱,遠離鬱結。活得自在,活得瀟灑,活得快樂,活得延年益壽。
世界上的書,匯成了浩瀚的知識海洋。如將全世界所有圖書館的藏書書名列印成名單,其長度可排2千萬公里,約繞地球5200萬圈。書海茫茫,人的精力、時間、生命是有限的,不可能都去讀,要有選擇地去讀,讀一些適合老年人閱讀的書籍。
老年人不妨讀點歷史書籍。讀歷史書籍,可以觀賞歷史的波瀾壯闊,考察朝代的興盛衰亡,品味人生的升降沉浮,感受歷史的風雲變幻。特別是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歷史,眾多的歷史人物,如略輸文采的秦皇漢武、稍遜風騷的唐宗宋祖、只識彎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他們都曾金戈鐵馬,叱吒風雲,馳騁萬里,都是天之驕子,但現在都成了過眼煙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過去了的就讓它過去。尼克松有句名言,“從不回憶過去,永遠面向未來。”過去了的無法改變。人生是條單行線,不可能回過頭來再走一遍。人生不像寫文章,不能把寫錯了的地方刪除掉。人生苦短,不能老是想過去怎麼樣,而應該珍惜現在,鍾情於未來。從歷史長卷中我們不難感悟到每個人都是滄海一粟,不管是偉人、是英雄,還是凡夫俗子,都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匆匆過客,“彈指一揮間”,誰也不能主宰世界。“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眾多的風雲人物都成了歷史,但“青山依舊在”,地球照樣運轉,江水照樣東流,旭日照樣東昇,夕陽照樣西下。大可不必“獨愴然而淚下”。老年人一定要走出過去,走進現在,走向未來。做點自己所喜歡做的事,做點自己過去想做而沒有時間做的事。
老年人不妨讀點人生哲理書籍。哲學向來關注人生,人的一生充滿了哲理,哲學與人生相伴。正所謂人生哲學,哲學人生。只要用心去思考,就會發現生活中有許多兩兩相對的東西。得與失、喜與憂、多與少、大與小、進與退、上與下、真與假、好與壞、利與弊、福與禍、美與醜、是與非、榮與辱、成與敗、長與短……這些既是相互對立的,又都是相互聯絡的。沒有長,就看不出短;
沒有好,就分辨不出壞;
沒有多,就比較不出少。人生是道算術題,有加有減,有得有失,此消彼長。“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得到的越多,失去的也越多。有人得到了權力,卻高處不勝寒;
有人得到了財富,卻窮得成了精神乞丐;
有人得到了名譽,卻往往為名所累。“世間哪有揚州鶴,”不可能讓一個人把好事佔盡。
相對的東西往往又是可以互相轉化的。好事可以變成壞事,壞事也可以變成好事。“禍兮,福之所倚;
福兮,禍之所伏。”樂極生悲,否極泰來,物極必反。康熙大帝玄燁3歲時出過天花,九死一生,留下一臉麻子,這是人之大不幸。但就是這一不幸,卻因禍得福,後來繼承了皇位。因為人出過一次天花,便可終身免疫,沒有了生命的危險,有利於朝廷的政局穩定。而順治皇帝的另外四個皇子,雖然沒有遭此一劫,卻因此與皇位無緣。
同時,有些相對的東西只是人的一種感覺。比喻什麼是幸福,什麼是痛苦,誰也說不清楚,全憑自身的感覺。有個高官厚祿、錦衣玉食的人感到自己很痛苦,便去尋找幸福的人。最後在鄉間田埂上找到了一個坦胸露背、呼呼大睡的農夫。農夫 餓了吃,困了睡,醒了幹活,成天樂呵呵的,從不知痛苦為何物。現實生活中,蹬三輪車的人腰躬背駝,汗流浹背地滿街跑,嘴裡卻哼著小調。而有的人帶著小祕,開著私家寶馬車還經常發牢騷。誰幸福,誰痛苦?
用哲學的思維去感悟人生,可以使人超凡脫俗,走出偏見,進入一種新的人生境界。把煩惱扔給世界,把快樂留給自己。
關於人生哲理方面的書籍
很多。近些年《光明日報》原總編輯袁志發所著的《快樂老年》、文化部原常務副部長高佔祥所著的《人生漫步》和《人生寶典》、文化部原部長王蒙所著的《我的人生哲學》,都是有關人生哲理方面的專著。這幾位作者都曾擔任過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高官,且都是現代很有影響的大文豪。他們有的從大漠風塵中走來,有的曾被下放到漠北塞外。他們用自己豐富的政治閱歷和人生經歷,用冼煉的文筆和深邃的哲理對人生進行了深刻的透析。這些充滿人生哲理的書籍,思接千載,視通萬里,閱讀時醍醐灌頂,讀後使人茅塞頓開,如夢方醒,給人以深刻的人生啟迪。只要“心兒不曾老”,夕陽無限好。
老年人不妨讀點古典詩詞。中國是詩詞之邦,古典詩詞更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枝絢麗奇葩。中國詩詞始於春秋,盛於唐宋,延續至今,留下了無數壯麗的詩篇。僅唐朝就儲存了五萬多首。孫沫把唐詩中膾炙人口的詩作挑選出來,編成了《唐詩三百首》。龍榆生著述了《唐宋名家詞選》,共選錄了唐、五代、兩宋詞人的詞作708篇。這些詩詞有的言志、有的詠懷、有的抒情、有的狀物、有的明理,彙集了大量的人生閱歷和經驗。老年人常讀這些優美感人的詩詞,可以把人引進一個輕鬆愉快的審美意境,使人產生忘卻一切紛擾的感覺,從而心曠神怡,心情舒暢,神情開朗。王蒙的座右銘就是“笑向夕陽覓古詩”。
且看,唐朝大詩人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句,把大漠塞北寫成了千古壯觀。王勃的“落霞與孤鷺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把江南秋景寫成了千古絕唱。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把四幅獨立成畫的意境溶入詩篇,令人遐思萬里。楊萬里的“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使人彷彿進入一種水鄉澤國的圖畫之中。呤誦這些詩詞可以使人領略祖國大好河山的無比壯美。
蘇軾“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些詩詞既是寫境,更是明理,給人以許多人生的思考和哲理的思辨。
陸游“國仇未報壯士老,匣中寶劍夜有聲”、“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勿亡告乃翁”、岳飛“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辛棄疾“夢裡挑燈看劍”等壯麗詩篇,讀後令人熱血沸騰,激起人們滿腔的愛國之心和報國之情。
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丹肝兩崑崙”、于謙“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抒發了作者為了人生的信仰和追求,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寬廣胸懷。
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真實情感與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震憾著讀者的心靈。
李商隱“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抒發了詩人崇高的思想境界和樂於奉獻的獻身精神。“春蠶”、“蠟炬”後來成了形容人的品格的一種象徵。
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表現出詩人一種樂觀自信、豁達浪漫的豪放性格。
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潮。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葉劍英“老夫喜作黃昏頌,滿日黃山夕照明”等詩句,表達了詩人老當益壯、老而志堅、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和博大胸襟。
宋朝大文豪蘇東坡被朝廷一貶再貶的人生際遇,使他寫出的詩詞更是充滿人生的感悟,“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樽還酹江月”,好一個“人間如夢”,給人以多少回味與遐想。“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詩人與親人離別,雖有感傷,卻又豁達;
既表真情,又含哲理,被後人廣為傳誦。
更有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詩詞,不僅在當代詩人中獨領風騷,而且歷代詩人都無與倫比。他的詩詞意境高遠,氣勢恢弘,激情四射,卓然超群。“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表現出一代偉人高度的革命樂觀主義和浪漫主義精神。“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更是氣勢磅礴,彰顯出無產階級的英雄氣概和革命家的萬丈豪情。讀後令人蕩氣迴腸,肅然起敬。
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讀書可以幫助思索,得到啟迪,獲得感悟。莫教暮年隨流水,豈敢蹉跎度光陰。只要我們多讀多想,就會在讀書世界裡感悟人生,昇華人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