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關於電影《1921》的觀後感精選範文

觀後感1.79W

1921年,中國共產黨在動盪不堪的社會背景下應運而生。如今已整整百年,百年時間裡,共產黨人以真誠熱血帶給新中國以光輝。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電影《1921》的觀後感精選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關於電影《1921》的觀後感精選範文

 

觀後感一

中國共產黨誕生,是一件開天闢地的事情,其影響力不亞於後來的新中國誕生,如何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事件,除了要再現偉人的豐功偉績之外,更大的目的在於闡述歷史的必然,這樣一來難題就得擺上檯面,如何把思想融進那個時代紛紛擾擾的思潮當中,這才是關鍵。於是這樣一部紅色題材劇就具有了史詩的氣質,毛澤東的一生是偉人的一生,也是道不盡的一生,本劇擷取毛澤東青年時期和一幫先驅如何創立中國共產黨的奮鬥史為藍本,再現了歷史的必然。毛澤東的一生在他的詩中均有所體現,本劇也基於此,不同階段的心態也都能從詩中一一解讀。

對於紅色革命題材劇,知識分子的朝氣蓬勃和堅定的信仰歷來都是電視劇中一道讓人賞心悅目的風景,沒辦法,要怪的話就怪現代人信仰都缺失了,這一切無非是想告訴我們,瞧,那時的年輕人多麼有朝氣,有信仰,有恆心,這其實也是毛澤東形象最有力的寫照,為再現偉人豐功偉績的一生,本劇從縱面到截面全方位再現了幾個重大的歷史事件,而在這些重大事件中起到貫穿始終作用的幾個人物,徐世昌、孫中山、段祺瑞、毛澤東、蔡和森等人在歷史事件中的沉浮成為最佳看點,也正是應了毛澤東那一句詩:“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豪情,詩中感嘆了創業的不易的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表述了繼往開來的決心和魄力。本劇也基於此講述了一個大時代的環境之下,那些“風流人物”,他們對於人生道路的抉擇、以及思想主張等等,都成為了後來新的歷史篇章的見證。

毛澤東的一生是豪情壯志的一生,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正是青年毛澤東的寫照。當時的中國正值內憂外患,一戰結束後的中國,以戰勝國姿態凱旋歸來,本以為可以揚眉吐氣,但此時的中國內憂外患,中國時局依然是一盤散沙,徐世昌狡詐,段祺瑞以擴充軍餉為目的進而賣國,南北軍閥各懷鬼胎,而列強更是伺機而動,孫中山下野,這一切的一切,讓人深深明白,這是一個爛攤子,唯有革新一切才能救中國,一群年輕的仁人志士四處奔走開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救亡圖存運動,時勢造就英雄,此時的中國,李大釗、陳獨秀、蔡元培,他們生於時,長於時,成為了這個時代思想的中流砥柱,生在這個時代的毛澤東,盡情的吸收著時代思潮,苦思救亡運動。1921年是個特別的年份,這一年,以毛澤東為首的先驅創立了中國共產黨,一個劃時代意義的政黨就此誕生,一群以毛澤東為首的共產黨人也照耀著日後的中國。

本劇再現了毛澤東如何審時度勢,分析當下,著眼未來的高瞻遠矚,突出了偉人高大的形象,把偉人如何創業,如何撈取第一桶金,如何獲取賢內助等等事蹟都向世人表述清楚,一部主旋律電視劇做到這裡也就夠了,但本劇除了以歷史的視角再現劇中人物段祺瑞、馮國璋、李大釗、蔡和森、楊開慧、馬林等人的命運之外,更是闡述了“任何反動派都是跳樑小醜”的歷史必然。

觀後感二

6月9日,央視一套熱播劇《中國1921》研討會在杭州舉行,這部被專家們譽為“偉人版”《奮鬥》的電視劇,截至目前在天涯論壇上的點選率已經突破120萬人次。到會的專家們一致認為,該劇最成功之處在於它作為革命歷史題材的當代意義。

“它有非常強烈的歷史觀照性”

《中國1921》就是回答了兩個問題:中國共產黨是怎樣誕生的,為什麼會誕生。國家廣電總局電視劇管理司司長李京盛認為,該劇最大的成功之處在於“它有非常強烈的歷史觀照性”。它用巨集大時代背景下的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歷史人物告訴今天的年輕人,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人面對愛情、親情、事業、理想是如何抉擇的。

導演穆德遠希望《中國1921》能給年輕人帶來一些思考。“這些百年前的年輕人所走過和擁有的,與今天的80後、90後所崇尚追求的,到底隔著多大的距離?”

在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彭吉象看來,這部劇的成功之處在於找到了與80後、90後一代年輕人的心理對接點:如何平衡和統一個人的奮鬥與社會貢獻,並用獨特的青春視角,還原作為普通人的偉人,這成為對年輕人最大的吸引力。

“精心營造還原那個時代的歷史氛圍”

細雨泥濘中,一雙穿著破布鞋、掛著鮮紅傷口的腳匆匆穿行在小巷子裡。這是32集電視劇《中國1921》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這雙腳帶著25個湖南青年,走向北京,走向全國,帶領中華民族走向了開天闢地的共產主義道路。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副主任、電影資料館副館長饒曙光看完後的感覺是:“這樣的開頭,接地氣,接人氣。”

《中國1921》以“五四運動”、“反軍閥獨裁”、“中共成立”等幾個重要時間為縱軸,以毛澤東、李大釗、陳獨秀、孫中山、徐世昌等人的時代選擇與歷史命運為橫軸,將人物情感融於時代變革的歷史程序中,編織出整個時代的全景。

中國傳媒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前中國文聯副主席仲呈祥認為,《中國1921》用一種高於敘事的手法精心營造和還原了當時的歷史氛圍和質感。

“我們結婚吧!我給你生孩子,即使你掉了腦袋,我把孩子養大……”劇中楊開慧對毛澤東的這段“雨中告白”成為許多觀眾議論的焦點。很多網友質疑,那個年代的愛是否有這麼張揚。李京盛認為,這恰恰是那個革命戰爭年代人們特有的情懷和信仰,那是最真實的情感表達。觀眾有這種不理解,恰恰說明了今天的人們生活在一種平庸和物慾當中,逐漸退化了那個年代人所具有的純粹的情感與樸素的信仰。

“創作新的紅色經典是時代使命”

如何借用紅色歷史和紅色文學,完成紅色資源的當代轉化,承擔起當下的文化使命?專家們充分肯定了《中國1921》在將紅色資源轉化成精神力量上取得的成績。

今天的時代需要我們創作新的紅色經典,這是一種時代使命。《中國1921》將眾多的歷史人物、事件、衝突編織到巨集大的歷史背景中,成功地塑造了那個時代的歷史群像。

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策劃部主任、《中國1921》責任監製徐萌認為,將人物放到歷史的縱深裡面去展示,將整個時代放到歷史長河裡面去檢驗,是需要有相當的胸懷和氣概的。“過去,紅色題材和歷史劇中間是隔著一面牆的,《中國1921》把這個牆打通了。”

至於該劇是否屬於媒體所評論的紅色偶像劇,李京盛表示這只是一種表現形式和方法,從注重對新鮮史料的挖掘到現在注重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這才是革命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可貴之處。

觀後感三

舊中國貧窮落後,帝國主義列強的一次次入侵,不知吞食了多少中國人的生命。戰爭讓我們的祖國淪陷,讓中國各族苦難同胞受盡欺凌。為了挽救瀕臨滅亡的舊中國,為了讓我們的祖國重現輝煌,1921年,中國共產黨誕生了。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為了革命的勝利,不知有多少叔叔、阿姨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自己年輕而寶貴的生命。

繆伯英,建黨以來,第一位女共產黨員。她的事例讓我們感動。繆伯英和跟她一樣熱愛祖國的丈夫何孟雄一起,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位女英雄,為革命奉獻了一切。當她在上海病逝時,在生命垂危之際依然感嘆:“既以身許黨,應為黨的事業犧牲,奈何因病去世,未能戰死沙場,真是恨事。”

年輕的共產黨員夏明翰在敵人的法庭上莊嚴宣稱“我信仰共產主義”,他揮筆寫下了浩氣長存的就義詩:“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夏明翰,還有後來人。”他在臨死前這樣說過:“我遺憾的是為我們黨工作得太少了。”夏明翰不屈不饒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七月一日建黨節,這個日子是多麼的耀眼,它照亮了祖國前進的道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祖國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富饒,那些帝國主義再也不敢來欺負我們中國,這可全靠了黨呀。

在黨的關懷下,我們健康成長。2005年,大足縣每所學校的所有同學,每個星期都會領取到兩瓶牛奶,這是政府關懷少年兒童,免費為中國小生提供的。每次喝牛奶的時候,我都會想起太陽,想起黨。共產黨就像紅太陽,沒有黨,就沒有我們的新生活。政府不僅僅為我們提供愛心牛奶,還為貧困家庭的孩子準備了“愛心雞蛋”,我們班的唐婭同學,每週二、四的早上都會領到一個“愛心雞蛋”。每次拿到“愛心雞蛋”的時候,我都會發現她熱淚盈眶。是黨的關懷,讓我們都過上了幸福生活。

沒有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黨,就沒有我們幸福的今天。我們只有更加努力學習,將來才能做好黨的接班人。黨是我們的驕傲,我們永遠熱愛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