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精選《葉問》影片觀後心得三篇

觀後感6.34K

很多同學在寫觀後心得的時候,會將影片的內容敘述的太長,其實我們要著重表達的是自己的內心想法,你知道怎麼寫嗎?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精選《葉問》影片觀後心得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葉問》影片觀後心得三篇

精選《葉問》影片觀後心得1

於愛好看武大電影的廣大同胞們而言,葉問並不陌生,他是李小龍的師傅,他發明了散打,從而奠定了中國武術的基礎,而李小龍則創造了截拳道,名享海內外。成為中國武術的又一里程碑。武術不僅強身健體,更能磨練一個人堅強的意志,也是在課本上所學不到的,武術深受廣大青少年的熱愛,而在當時民國時期,政府無能,被外國人看不起,被稱之為東亞病夫,更輕視中國的武術。

認為那都是花拳繡腿,遠比不上西方的洪拳,無意看了葉問深有感觸,記得最深的一段是:劇情裡面的洪師傅的話‘為了生活我可以忍受,但是侮辱中國功夫不行,劇情也許是假的,但是道理是真的,那時很感動,中國所缺少的不正是這種精神嗎。他的愛國精神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而作為祖國接班人,我們有義務去熱愛自己祖國,敢於和不公平之事說不,葉問與其說是一部武打片,不如說他是一部愛國片。志向立高遠,責任大過天。

精選《葉問》影片觀後心得2

“詠春,葉問!”這句臺詞已經成為了該系列IP的經典名句。每一部的重頭戲決鬥前,都會這樣來自報家門,有著傳承中華武術精粹的使命感,有著不畏風雨不懼挑戰的勇氣,更有著開山立派的豪邁與自尊心。在惡戰之前的儒雅、古樸而又簡潔、明快的自報家門,彷彿高手論劍琴箏和鳴的詩意吟唱,致敬了傳統,也締造了傳奇。

參加《葉問3》的看片會前,我又重溫了下兩部《葉問》的前作。總體風格上還是一脈相承了,從08年至今,綿延八年的武林宗師形象,已成體系。導演依舊是葉偉信,他演繹自我心目中的艱難時世、門派江湖、朝堂市井、黑白邊際,有著自我獨到的構築與思考。

甄子丹顯然已經成為了葉問的代言人,《葉問:終極一戰》中黃秋生演的老年葉問和《一代宗師》中梁朝偉演的傳奇詩意版葉問都不如甄子丹的演繹深入人心。第一部裡他說過“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含蓄內斂,溫情脈脈的儒雅宗師形象躍然於銀幕之上。第二部裡他愛護徒弟、噓寒問暖的師徒之情,扶危濟困的江湖情義,不畏暴力的民族氣節,也都形象豐滿。在這第三部中,導演期望深入刻畫葉問與夫人張永成之間的感情,尤其是在應對絕症病魔之下的感情演繹。心理的刻畫,感情的描繪,有幾段戲還是不錯的。能夠看出甄子丹期望努力修正自我武大於文的戲路短板。熊黛林的表演尚可,但妝容造型難以令人相信這是患不治之症已趨晚期的病人。

此片最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動作戲,因為,這一部的武術指導是袁和平。袁和平導演整部戲的水平不濟,作品諸如《蘇乞兒》、《臥虎藏龍2:青冥寶劍》都極其平庸,但他作為武術指導則換了天地,絕對是全球第一武指,當之無愧。他設計的武打動作創造了無數影史的經典場面,他也能深刻的理解每個導演的意圖,並將各種意境及思路用絕佳的動作設計表達出來,縱橫數十年,武指水準上影視圈無人能出其右。

《葉問1》和《葉問2》的武術指導是洪金寶,打戲設計得很不錯,可謂先聲奪人。我印象最深的幾場戲,第一部裡單拳暴打一堆日本人那場,以及金山找與葉問在家中的切磋戲,第二部裡甄子丹與洪金寶的圓桌大戰,都是令人過目不忘的動作經典。洪金寶在前兩部裡的動作設計寫實性很強,但有許多地方和場面吊威亞的痕跡過重,為了好看,明顯不貼合牛頓定律和重力法則,仔細推敲下,不合常理。所以某些地方看上去略顯滑稽與突兀感,與塑造真實人物寫實的風格不夠搭調。在《葉問3》中,袁和平的動作指導方向上仍舊延續了前作硬橋硬馬的寫實風格,並且力求在好看的範疇之下更加雄強剛猛,更加貼近真實,最大程度上摒棄了脫離地球引力的動作設計。破壞的視覺衝擊力更強,打鬥的緊張度節奏感更進一步。前作的連環疾速快拳,快拳對拼,都有呈現,雨點般的速度,搏命廝殺,虎虎生風。

片中設計的幾場動作戲,各具特點,互不雷同。開場高速攝影機下李小龍踢煙、踢茶水的細節特寫很有創意。葉問在電梯裡,在狹窄的空間裡,一邊保護妻子,一邊痛擊泰拳高手,也拓展了動作設計的新穎度。

泰森客串主角,我印象中是美國公路性喜劇片《宿醉2》片尾出來客串了一把,一個無關緊要的主角。這次他演一個壞老闆。甄子丹和泰森的打戲,攀跳騰挪,注重下盤。泰森打法剛強猛烈,疾速出拳,快如雨點,渾厚霸氣。片中極力呈現千鈞之力帶來的真實的承受本事和破壞性。硬碰硬顯然是不行,不貼合東西方人的生理構造。過度自嗨顯然不是導演期望達成的效果,在弱勢之下,努力打成平手還是比較不戲說的。需要用四兩撥千斤之巧勁,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避其銳氣,擊其惰歸。片中多次突出肘部對於強大沖擊的抵禦本事。快速剪接的鏡頭,緊張的音樂節奏,打鬥雙方的近距離表情特寫,突出打鬥現場的壓迫感。與東方人與外國壯漢對打獲勝的場面不稀奇,《霍元甲》裡李連杰打德國大力士,《葉問2》裡甄子丹對打英國拳擊手,《蘇乞兒》中蘇乞兒打俄國大力士,託尼·賈在《冬蔭功》裡也有對打外國壯漢的場面。但過於民族主義的精神勝利並不夠客觀評判,超越體質生理極限的意淫與自嗨顯然也不可取。堅持了三分鐘並未分出明顯高下,在泰森一笑之間,有一種握手言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姿態,也是值得欣慰的。看著那飄起飛昇的紅氣球,泰森對女孩說:“隨它去吧!”這個情節設計得妙,一語雙關,也有尊重對手、消泯恩仇的隱喻。

此片中張晉帥爆了,可能受關注度會超過甄子丹。《一代宗師》、《殺破狼2》中,張晉已經嚐到了自我飾演狠辣而帥氣的反面主角的帶來的受歡迎度,那種“壞壞的、狠狠的、帥帥的”形象漸成張晉的新式標籤。片中飾演的張天志是個複雜的人物,出手狠辣凌厲,面無表情,如第一部的樊少皇演的金山找般的武痴,拉車窮怕了,打黑拳,在脅迫和金錢的壓力下也會幹壞事,愛徒弟,又有必須的正義感。

甄子丹與張晉的終極對決,精彩紛呈,堪稱一場功夫的盛宴。拼棍法,拼刀法,拼拳法,拼腿功。場面緊張刺激,令人眼花繚亂。詠春八斬刀,雙刀搏殺,猶如殺破狼裡甄子丹用甩棍與吳京用短刀在小巷中的那場交鋒。高手拼殺,電光火石間。場面狠辣凌厲,虎虎生風。終極絕殺,寸拳力道驚人。映出的刀光與刀刃摩擦的聲音效果令人震撼。

武功沒有優劣之分,武德卻有高下之別。以德服人,武德比武功更為高貴。

影片期望說明一個道理,暴戾與征服不能帶來幸福與歡樂,真情與陪伴才具有永恆的價值。納蘭容若詞曰:“當時只道是尋常”。尋常的身影,溫情的陪伴,在時間的軌跡中或許輕描淡寫、平淡無奇,但這些終究要比“武林至尊”、“詠春正宗”之類的名頭有意義得多。人們總是事後後悔當時不夠好,不夠珍惜,不能理解柴米油鹽的小幸福,不能擺脫追逐名利的羈絆。片尾,葉問對張天志說:“這些都不重要,最重要的還是身邊的人。”鏡頭隨即滑向了兩個臺階上悄悄觀戰的小孩。啟示意味不言而喻。

精選《葉問》影片觀後心得3

中國歷史史冊上,有岳飛“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巨集圖大志;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的滿腔熱血。他們的英雄行為將永垂史冊。

這,是中國人民慘受欺凌、踐踏、蹂躪的屈辱歲月。

國破家亡,民不聊生。葉問也和許多的百姓到煤場裡去做苦工,駐紮當地的日本軍官來挑釁中國人去比武,贏了的一方,獎賞“一袋大米”。想一想都明白,日本人真有那麼好心讓中國人與他們公平競爭,然後,乖乖獎勵給獲勝的中國人“一袋大米”嗎?

結果不言而喻。可在這樣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時代,儘管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但他們還是經不住誘惑,義無反顧的去了。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人去了。可是他們都沒有回來。雖然葉問有一手好拳腳,可他根本就不期望從日本鬼子那兒得到任何好處。可是,他為何也去了呢?葉問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個面如土色中國同胞,紫檀色的淤血溢滿眼眶,殷紅的鮮血正從鼻孔淌出。看樣貌是和日軍較量過了,他正準備帶著自我的戰績離開。“啪”的一聲,使空氣都凝固了,全場鴉雀無聲,所有的生命在那一剎那好象全都停止。只瀰漫著正在吞噬氧氣的“硝煙”、正滴在米袋上的鮮血,那是生命的籌碼呀!

一旁的葉問臉色儼然。

他,被驚觸了。他以一敵十,要明白,他骨子裡流出的那把霸氣,他的拳腳,無人能及其也!看了他的功夫,讓那個日本軍官無比欽佩,向臺下扔了十袋米,可葉問視而不見,大義凜然的拿起了那袋佔著鮮血的米,走出了那片陰霾之地。因為他從來就不是為米而來的,他是為了警醒日本人,中國人是有尊嚴的,中國人不是可任人欺凌的,中國人總會站起來,頂天立地!

從那以後,那個軍官到處尋找葉問,要求他把中國功夫全都交給日本人,葉問的堅定不移,葉問的毫不動搖,再次給了小日本一個有力的回擊。我們中國的武術從來就不是用來欺壓別人的,中國功夫包含著儒家的哲理,他們日本人永遠不配。葉問選擇與日本軍官展開一場比武大賽。可另一位卑鄙的軍官害怕他們輸,竟私下威脅,迴應的是譏諷一笑。

第二天,臺下到處都是中國人,他們的無奈眼神中又流露出期望。一個漢奸開始講話,臺下是一陣唏噓,都在罵他狗漢奸。

臺上的葉問,從自性中流出一種大氣和剛勁,讓人看起來就不由退後幾步。他三兩下就將那個日本軍官按在一個鐵桿上,把日本人的頭、腹、胸當作平日裡練功的用具,使出全身的力氣,彷彿要將他們日本人所欺壓給我們中國人的一切恥辱都回擊給他,他的每一拳,每一腳,都讓人振憤,我也油然而生一種情懷,和熒幕裡的人一齊呼喊。我感受到了大家衝破羈絆、掙脫束縛的強烈慾望。

當葉問勝利的那一刻,全場死一般的寂靜,而後,便是一片生的雀躍。那一刻,撼人心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