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大學生《1921》電影觀後感

觀後感2.73W

做為大學生,相信你一定都看過電影《1921》,那麼看完後是不是都應該寫一篇觀後感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1921》電影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大學生《1921》電影觀後感

  大學生《1921》電影觀後感1

《1921》最吸引女性觀眾的地方,恐怕是“她力量”。與其他幾部建黨題材作品不同,《1921》在充分尊重史實的基礎上,對20世紀20年代一群女性時代先鋒的形象進行了與時俱進的闡釋。

導演用幾組鏡頭和幾場重頭戲,賦予王會悟這位中共一大的“溫柔衛士”以具有現代感的獨立、堅韌、智慧形象。王會悟本就是奔赴上海尋求婦女獨立解放的新女性。她與李達定情之日,鏡頭以李達的視角將走下樓梯的王會悟帶到觀眾眼前,樓梯窗戶賦予的頂光和攝影機的仰角塑造了她美好而進步的女青年形象。在協助李達籌備建黨的過程中,影片通過她幫助選擇會場、變更會場、守衛會場,安頓代表、掩護代表、轉移代表的幾場戲,凸顯了她逐漸成長為偉大革命女性的歷程。中共“一大”轉移會場至嘉興南湖,王會悟在煙雨之中的湖心畫舫撐傘獨坐放哨的大全景鏡頭,具有中國山水畫的詩意美,將她柔弱的江南女子外表之下的機智勇敢襯托出來。但王會悟又是內心矜持而有煙火氣的。波詭雲譎之中,她不忘用精緻的花瓶養著花草。時代洪流之中,她不忘盛好湯圓送到露臺安撫丈夫的焦慮。顛沛流離之中,她時刻不忘作為母親的樸素本分,平衡家庭與革命工作之間的智慧與艱辛。

與王會悟不同,影片中的楊開慧則代表了對愛情和理想堅貞不屈的青年女性。楊開慧的革命生涯與黨波瀾起伏的革命鬥爭歷史緊緊相聯。《1921》裡甫一出場的楊開慧,是“自古湘女最多情”的形象:與毛澤東的情愫暗生,家庭教育賦予的書卷氣息,追求愛情的大膽奔放,惜別毛澤東的依依不捨。影片末尾,29歲的楊開慧英勇就義,正是偉大的信仰和高潔的愛情昇華了她的人格。

不僅如此。博文女校名稱背後是那個時代女性渴望平等受教育權的風潮,支援毛澤東的洗衣場老闆娘所代表的普通女性形象也立體鮮活。“婦女能頂半邊天。”以王會悟、楊開慧這兩位革命女性為代表的中國新一代女性,她們豐沛的個人情感和崇高的革命意志,可以說正是今日中國女性力量的源泉。

回顧黨史,歷久彌新,我們總能從黨史中不斷汲取前行的力量。黨史題材影視劇不僅承擔著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謳歌英雄的重要使命,而且成為當代觀眾學習、重溫黨史的重要載體。十九屆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對文藝發展特別提出了“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與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的要求。黨史題材要常拍常新,難就難在一個“新”字。《1921》進行的一系列創新,使它能成為一部讓人們在光影中體會黨史、牢記黨史的優秀作品。

大學生《1921》電影觀後感2

一個誕生於艱難困苦中的政黨的生日,往往是在不經意的日子。險惡的環境使她無法從容地擇取“良辰吉日”,但卻更顯露出其應勢而生的意義。

作為一個偉大的政黨,中國的準確生日是到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出來的。1938年5月,中央領導第一次提出黨的生日時,根據的是當時在延安的兩位參加過一大的同志——毛澤東和董必武的回憶。他們只記得一個夏天,天氣很熱,大概在7月。因為無法準確考證,於是就把7月1日定為黨的生日——一個似乎比不經意還不經意的日子。

許多日子因為某位偉人的誕生被歷史重重地寫上了一筆,日曆上憑添一頁亮色,七月一日,也因為一個偉大的政黨而變得不同凡響,熠熠生輝。

即使是最普通的人,他的生日也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那一刻,人們為他而聚,歌為他而唱。家人、朋友的禮物、祝福,證明所擁有的親情、友情,贏得的喜愛和尊重。一個權為民用、情為民系、利為民謀的政黨,她的生日的慶祝是她贏得人民衷心愛戴的證明。黨的領導人發表的節日賀詞總要對黨的未來加以展望。那雖不同於燭前的許願,但卻是一個政黨對未來充滿信心的標誌。

每個人的生日都過得差不多,但會過生日的人,會使生日過得更有意義,成為人生的“加油站”。他能使自己的生日變成總結過去、計劃未來的節點,從中汲取激發自身努力進取的動力。而一個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的政黨,在節日氛圍中總結成績和經驗的同時,更多的也是對黨的未來的理性思考,及時思考應對時代呼喚,增強自身活力、凝聚力和戰鬥力的新方略。近年來,中央領導幾次在“七一”期間發表重要講話,謀劃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和發展的新路線,使黨的生日意義變得更加非同尋常。

實際上,每名黨員都有兩個“生日”。一個生日賦予自然的生命,一個生日是找到了終身奮鬥的信仰。從某種角度講,後者比前者更有意義。自然出生無可選擇,而理想和信仰的抉擇,卻出自個人的意願和理性,這一個生日才完全屬於自己。

大學生《1921》電影觀後感3

我,生在紅旗下,沐浴著黨的雨露,度過幸福的`童年,乘著改革開放的春風,走進知識的海洋,黨把我從一個無知的鄉村孩童,培養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在孩提時代,我心目中的黨是神聖而偉大,可親又可愛。我學會唱的第一支歌是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支歌伴隨我長大,並隨著歲月的流逝,我越來越能理解其深刻的內涵。

當我從一名少先隊員成為一名共青團員時,共產主義成為我的理想信仰,她猶如心靈的翅膀,催我奮進。加入共產黨成為我的人生路標,她猶如夜航的明燈、天空的星斗引導我走向理想的彼岸。我默默地為之努力,我知道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涓流,無以成江河。

只有信仰,能使生命充滿意義,唯有奮鬥,才使生活更加充實。在我研究生即將畢業前夕,我終於站在黨旗下宣誓,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此時此刻,我心中無比激動,無比自豪。

我想起了生的偉大,死的光榮的劉胡蘭,想起了慷慨悲歌、從容就義的吉鴻昌,想起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的周恩來,想起了蠟炬成灰、春蠶到死的蔣築英這一刻我也陡然意識到了為什麼要把黨比作母親?因為這一生我將和她同榮辱、共命運。

我們的黨哺育了成千上萬的優秀兒女,也曾犧牲了無數的優秀兒女,才使日月變新天,如今我們母親生息之地的繁榮昌盛,我們兒女義無反顧,責無旁貸。真正的黨員,要掙掙鐵骨,耿耿正氣;真正的黨員,要先天下憂、後天下樂。

從這一刻起,我有了一個新的身份——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就象一滴水融入了長江、大河,去奔向浩翰的大海。在共產黨的大集體中奮鬥,心靈獲得充實,生命變得更有價值。

畢業後,我來到上海電力學院社科部工作,站在三尺講臺上,為黨的教育事業添磚加瓦。在這個優秀分子輩出的海洋裡,我不敢有絲毫的懈怠,我因追求進步而來,是為追求進步才來。裹足不前就意味著落後,落後就意味著被淘汰,唯有生命不息,追求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