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釣魚的啟示》課稿通用三篇

觀後感1.92W

老師你才華橫溢的教誨,永遠銘記心中,老師溫暖的目光讓學生的心暖和,我的心日久彌新。那麼關於相關的課稿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釣魚的啟示》課稿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釣魚的啟示》課稿通用三篇

《釣魚的啟示》課稿

一、設計理念

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獨特的閱讀體驗。給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探究,在自讀的基礎上自悟,培養聽說讀書的能力,激發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文質兼美,作者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使學生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寫得特別細膩,教學中應著重感受他從激動到淚喪再到悲哀的感情變化,從而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三:教法學法

靈活多樣說教法探究合作學習法:這是一篇精讀課文,注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合作學習,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教師的指導,圍繞重點展開討論交流,從而理解課文內容,解決學習的重點。

主動參與說學法標準強調落實學生的主導地位,教師的職能不再是教學生會念書,而是要創設一定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的探索,研究性的學習,同時重視朗讀的訓練,以讀為本,以讀帶講,通過各種形式的讀,讓學生昇華體驗,嘗試實踐。

四:教學目標的設定

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特點及對課文的理解,設計如下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絡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把鱸魚放回湖裡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

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本課的教學重點:抓住重點句,體會詹姆斯釣到鱸魚和放魚的心情變化,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五、教學流程及設想

接下來,具體談一談這堂課的教學流程。

1.激趣引入,揭示課題

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終生有益的啟示,這個啟示是什麼呢?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裡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部分,要求學生完成兩個目標,一、複習本課的生字詞。 二、這次釣魚與以前有什麼不同。

在字詞教學上,採用“讀——講——讀——默”的方式,先指名讀,然後讓學生講一講比較難寫或者難讀的字,然後再齊讀,難寫的可以在邊上寫一寫,最後默一默,錯的訂正好,並且在書本上圈出來。第二個要求,對於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也應該培養起來,大部分孩子通過閱讀都能說出來。這次與上次最大的不同在於釣到的魚又放了,在此時我問學生一句:如果是你,你是願意放,還是不願意放呢?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觀點。

然後讓學生表達觀點後從文章中找出自己的理由,此時,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起來,紛紛在書上圈圈畫畫,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願去分析學習。

3、細讀課文,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整體----部分----整體

在教學過程中,用一個能統領全文的大問題來引導學生學文,即:為什麼“我”不願意把鱸魚放回湖裡,而父親卻堅持要“我”這麼做。我從中受到了什麼啟示?[課後題(1)] 為了幫助學生有效解決這個大問題,我在教學中又預設了三個小問題來引導學生抓住文字,深入理解課文內容,從而實現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這三個小問題是: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裡,“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課後題(2)]抓住重點詞句感悟對於一個11歲的孩子來講,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有多難;面對父親要求我放魚的時候我的態度是如何的,由急切到委屈、難受再到不捨;總結出放魚的理由主要有:魚大,釣的時間長,沒有人看見。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裡,結合課後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說,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愛“我”嗎?他做得對不對?也是抓住主要詞句感悟,體會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這兩個問題的預設目的是引導學生重點研讀課文的對話部分。我分兩步逐步豐富這部分內容。一是抓“看”這個詞的寫話訓練,豐富父親不容爭辯態度產生前的心理過程,讓學生明白父親也是通過反覆掙扎才有了這一決定;二是設計一個情景,假如你是詹姆斯,你會如何向父親乞求把魚留下來。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爸爸,這魚多大啊,我們不放了吧?爸爸,就這一次還不行嗎?爸爸,難道您不愛我了嗎?讓學生在情境回答中體會父親的堅決。從而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設計思路:剛才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通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引導學生聯絡上文理解作者得到的啟示,並用具體的例子引導學生聯絡生活,通過把“道德實踐”這樣的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來加深對“啟示”的理解,以突破難點。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絡,再借助文字就能領悟啟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通過充分討,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4、總結課文,情感昇華

在體會了作者放魚的過程之後,再把學生領到這個道德實踐的問題上。學生對這個啟示也就有所感悟了。緊接著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讓學生明白,只有嚴格要求自己,自學遵守規則,才能有益於自己的一生。

六、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如下

釣魚的啟示

放:正確 不放:錯誤

得意——急切——委屈、難受——不捨

嚴格要求自己 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的板書清晰簡潔,有條理,學生易掌握。

《釣魚的啟示》課稿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裡,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說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敘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著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絡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絡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內容。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直接匯入。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讀悟,解疑。

1、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說,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2、理解道德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1)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①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②學生先默讀、自學,討論。

③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說理由,讀句子。

a、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b、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c、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d、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2)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①“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②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談體會。

③彙報交流。

a、“得意”。

b、急切、不理解。

c、委屈、難受。

d、乞求(換個詞)

e、無可奈何、戀戀不捨。

④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說: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⑤分角色讀對話,

⑥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體會到父親要求我遵守規定,做一個誠實的人。)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裡,我是怎麼做的呢?

2、出示相關句子:理解“誘惑人的魚“的含義時,我啟發學生:“在生活中,你們很可能遇到過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你和作者34年前的選擇一樣嗎?”我引導學生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說開去。這樣,將教書與育人,讀書與做人,讀文與明理,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起來。讀進去再走出來,啟迪學生的人生。

3、引出:“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

《釣魚的啟示》課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鞠躬)我是國小語文組3號考生。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從小就熱愛教育,做著教師的夢。長大後,一直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站在三尺講臺上用自己畢生的心血與智慧,澆灌祖國未來的花朵。我至今已執教23年,今天,有緣與各位評委老師相識,是我人生最大的快樂和幸福!請問我可以開始說課了嗎?

今天,我要說課的題目是《釣魚的啟示》,下面我將從教材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和學法,教學過程,板書計計等幾個方面來展開我今天的說課。敬請各位評委老師批評指正!

首先,我要說的是教材。《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國小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四組中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組以"生活的啟示"為主題,編排了四篇課文。其目的是為了讓人們從生活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本文主要寫在三十四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的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好不容易釣到的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放回湖裡,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鱸魚放回了湖裡的故事。

本課按要求安排了兩個課時,我要說的是第二課時。根據國小語文的教學要求和本課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設定了二個教學目標: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懂得"我"心情的變化。我認為理解課文內容,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懂得"我"心情的變化,既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

其次,依據學情,說說教法和學法。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無論什麼樣的教法,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學。葉聖陶先生說過:"教是為了不教。"從教學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學習態度,也初步具備獨立識字的能力,閱讀能力也在不斷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探究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採用"情境渲染""讀一讀,品一品,議一議"等多種方法層層推進,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自主探究課文的思想感情。課堂,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運用自讀、質疑、圈畫、討論、交流等方法,深入領悟課文內容。

為了完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設計瞭如下教學程式:

第一環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匯入,能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便於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基於這點,開課之初,我會利用多媒體配樂播放《小兒垂釣》並帶領全班同學深情朗讀"蓬頭稚子學垂綸,側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讓學生初步感知釣魚的`樂趣與艱辛,繼而揭示課題:13 釣魚的啟示。這樣不僅可以立刻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熱情,還能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進入新課的學習。

教學是為學生的完滿生活服務,閱讀自然是為了提升學生的情感。而文章的內容又是情感的源泉,因此,水到渠成的進入第二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學能力,新課標要求五年級的學生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因此,我首先佈置學生快速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麼。這樣的設計是為了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文章,養成邊讀邊思考的好習慣。然後全班交流,教師適時補充,明確課文寫了什麼事。籍此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順勢進入第三環節,品讀課文,深入分析。通過以上初讀環節,學生對課文內容已經有了初步的理解,本環節主要在學生粗略理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從總體上,客觀上把握課文,從而深化對課文的理解。首先,我會請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邊讀邊體會情感。同時,讓學生把文中相關句子畫出來,對於感受較深的語句,用圈點勾畫批註,將自己的感受批註在句子旁,接著,我會相繼出示"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著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著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著。"抓住"好大,從來沒有見過,漂亮,翕動"等關鍵語句,體會"我"和父親的那份欣喜、(得意)的心情。面對這麼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我"和父親是如何處理的呢?請學生快速默讀第4∽9個自然段,找出相關的句子。然後多媒體出示相關的句子:"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裡去。""我(急切)地問道。""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從父親那不容爭辨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鉤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裡。"引導學生交流交流,讀一讀,寫一寫,使學生在思考與朗讀的過程中,感悟作者那種無耐的(委屈)和(不捨)。這樣,學生對課文的主要內容加深了理解,對全文的感情有了昇華,既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鍛鍊了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然而,轉眼間三四十年過去了,當我一次次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告誡我的話,引導學生快速讀文,找到父親的話。小組討論交流後,多媒體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讓學生抓住關鍵詞"實踐、勇氣、力量"仔細琢磨,從中體會父親的嚴格與不被任何誘惑的高尚品格。"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調動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促使學生主動學習。

接下來,進入第四個環節,總結全文,拓展延伸。第一,迴歸文字,朗讀全文,讓學生將自己的感悟通過聲音表達出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道得意識,從小養成不被任何誘惑的高尚品格。第二,拓展延伸,生活中,遇到同樣的事,該怎麼辦?把這個故事,講給自己的親朋好友聽。

最後說說我的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簡明扼要,抓住文章的中心,體現了文章的主旨,便於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以上就是我對本節課的初步設想,在教學實施中,我會根據課堂的生成做適當的調整。不妥之處,敬請評委老師予以指正!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附板書設計

釣魚――得意

放魚――不捨

是與非――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