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有關《永遠在路上》的觀後感範文通用

觀後感2.67W

在看完一部具有教育意義的紀錄片之後,大家的內心一定有了許多的感悟,此時一篇觀後感就是很好的記錄方式了。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永遠在路上》的觀後感範文通用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有關《永遠在路上》的觀後感範文通用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1

在西柏坡廉政教育館,“廉”字雕塑基座上“趕考永遠在路上”的題字深深吸引了筆者,駐足良久,思考良久。從“趕考永遠在路上”,到“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做合格黨員永遠在路上”“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圍繞著“永遠在路上”這個話題,筆者作了一些思考。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我們黨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闢了通向真理的道路。正如恩格斯所說:“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條,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__年來,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其他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鉅任務,就在於始終把馬克思主義這一科學理論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並堅持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必將進一步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這是真理的實踐性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人以民族解放和國家富強為己任,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社會主義革命道路,對真理的不懈追求和探索就是“永遠在路上”的事業。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我們黨崇高的奮鬥目標、根本宗旨。我們黨自成立起就把為共產主義、社會主義而奮鬥確定為自己的綱領,我們共產黨人是要解放全人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我們黨之所以能夠經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奮起,歸根到底就是因為我們黨有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但是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是一個不懈奮鬥的過程,在這個萬里長征中我們才走了第一步,後面的路還很長,為遠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奮鬥就是“永遠在路上”的長征。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事物發展的基本規律。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於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發展之中,靜止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我們黨的先進性和黨的執政地位都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過去先進不等於現在先進,現在先進不等於永遠先進;過去擁有不等於現在擁有,現在擁有不等於永遠擁有。猶如逆水行舟,要保持永遠先進、永遠擁有,就必須保持“永遠在路上”的精神狀態,砥礪前行,矢志不渝。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同樣需要我們樹立“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意識,保持常抓的韌勁、嚴抓的耐心,構建管長遠、固根本的制度。我們必須做好打攻堅戰、持久戰的準備,“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也不可棄滯”。不同歷史時期,不同發展階段,都對黨組織、黨員有具體的與時俱進的要求,建設合格組織、做合格黨員同樣是一項“永遠在路上”的工作,只有開始沒有結束,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永遠在路上”源自於對歷史的深刻總結和反思。歷史證明,“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往往會凝聚起強大的力量。在抗日戰爭中,中華民族表現出的深刻民族覺醒、空前民族團結、英勇民族抗爭,成為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決定性因素,也成為今天和今後繼續實現民族復興的關鍵性支撐。《義勇軍進行曲》就時刻在提醒著我們,中國共產黨誕生於國家內憂外患的時代,繼承了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文化基因和精神追求。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作為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更須時刻保持強烈的憂患意識。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是對“永遠在路上”的最好詮釋和全面要求。以“永遠在路上”的精神“趕考”,是共產黨人的政治清醒,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擔當。讓我們保持“永遠在路上”的心態,始終保持“趕考”“應考”的狀態,用實際行動答好“兩學一做”的答卷。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2

由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10月17日起開播。片中拍攝了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了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以及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穿插辦案人員、專家學者的講述和分析,剖析典型案例,講述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觀後使人思緒久久不能平靜。

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黨的建設就應該推進到什麼階段。十八大以來,以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帶領全黨向人民作出了“打鐵還需自身硬”的莊嚴承諾,立下了全面從嚴治黨的“軍令狀”。4年來,我們黨從轉變作風入手,通過反腐敗發力,用制度作保障,著力解決管黨治黨失之於寬、失之於鬆、失之於軟的問題,使不敢腐的震懾作用充分發揮,不能腐、不想腐的效應初步顯現,反腐敗鬥爭壓倒性態勢正在形成。7月,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週年大會上,再次提醒全黨,“這場考試還沒有結束,還在繼續”。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3

在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裡,河北省委原書記周本順透露了一個耐人尋味的細節:他的兒子和老闆搞房地產,周本順只需出席兒子的飯局,不用任何言語,兒子的事就會辦得很順利。這就是周本順所謂的“站臺”。

“站臺”的效果源自權力的影響力。權力的含金量不僅在於它對特定範圍的人、財、物、事的直接支配,還有一個不為人所注意的危險因子,就是權力的光環效應。官員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都可能給有求於他的人以無限的遐想。“站臺”花樣百出,出席飯局只是其中一種。企業違規搞建設,有了官員的表態支援,便會一路綠燈;非法集資,有了官員在電視臺鼓吹,營銷的可信度便迅速攀升。為親友及利益關係人“站臺”的方式不一而足,但共同點都是利用權力的影響力促成違反規定、紀律或法律之事。

這種“站臺”是黨紀嚴厲禁止的,為什麼官員還能為親友和商人成功“站臺”?權力制約不足、監督不到位是重要原因。“權力之樹”若得不到及時修剪,肆意生長,其枝葉便會超越自身領地,也就容易滋生腐敗的“惡之花”。因此,必須紮緊制度的籠子,讓權力的車輪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一旦黨員幹部出現了為個別人“站臺”的苗頭,就要及時提醒,以免釀成大錯。

權力是一把“雙刃劍”,領導幹部應著力讓權力產生正能量,要為人民“站臺”,為公共利益“站臺”,而不能為私心私利“站臺”。

永遠在路上觀後感4

近日,中央紀委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8集專題片《永遠在路上》,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把管黨治黨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專題片共分八集:第一集《人心向背》,第二集《以上率下》,第三集《踏石留印》,第四集《利劍出鞘》,第五集《把紀律挺在前面》,第六集《拍蠅懲貪》,第七集《天網追逃》,第八集《標本兼治》。

據悉,專題片攝製組先後赴22個省(區、市),拍攝40多個典型案例,採訪70餘位國內外專家學者、紀檢幹部,採訪蘇榮、周本順、李春城等10餘位因嚴重違紀違法而落馬的省部級以上官員,剖析了一些典型案例,講述了一些鮮活的監督執紀故事,具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

反腐敗必須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老虎蒼蠅一起打,是外國媒體報道中國反腐時經常引用的一句話。xxx、____、郭伯雄等高階領導幹部落馬,表明了黨中央堅定不移懲治腐敗的鮮明態度,體現了黨紀國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這樣的反腐力度在國際社會產生了強烈反響。

俄羅斯副總理德米特里?羅戈津表示:“你們對腐敗分子處理得很嚴厲。但這些打擊腐敗的方法又能得到人們的好感,其中也包括我。”美國財政部原部長亨利﹒鮑爾森也在採訪中表示他十分讚賞習近平主席的舉措,因為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麼是比腐敗更為嚴重的損失和隱患。

對於每個人,理想和信念的堅守,時刻都不能放鬆。而對於執政黨,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更是一場輸不起的鬥爭。反腐敗必須保持高壓態勢,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因為它關乎那四個字:人心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