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範文

所謂讀後感的寫作並不是單純地複述文章,而是要將自己的真實感悟記錄下來,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範文
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範文

在哥哥的推薦下,我帶著好奇心,開始讀《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這是一本通俗的心理學著作,它引領我們學習愛、學習獨立、學習成為更有理解心的人,告訴我們怎麼樣才能找到一個,並做一個真正的自己,試圖引導我們過上嶄新、寧靜、豐富而又不失快樂的生活。

人生是一場艱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當漫長。人可以拒絕任何東西,但絕對不可以拒絕成熟。拒絕成熟,實際上就是在規避問題、逃避痛苦。而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人人都有逃避問題的傾向,因此大多數人的心理健康都存在缺陷,真正百分百的心理健康者寥寥無幾。所有逃避者,都在阻礙自己心智的成熟;一切心智成熟者,他們的人生之旅都是從直面問題開始的。無論在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我們都應該勇敢直面困難。

人生有一連串的難題。而解決人生難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所謂自律就是以積極而主動的態度,去解決去面對各種人生的難題。自律是人類心靈進化的重要手段,自律的原動力則是愛。愛是為了促進自我和他人心智成熟。把愛和自律結合起來,才能擁有幸福的人生,才能體驗快樂的極致。愛,就要不斷的努力,促使自我和他人獲得成長,從而促進心智的成熟。真正的愛不僅僅是付出,不僅僅是奉獻,更重要的是你的愛是否令自己獲得成長,同時使你愛的人也得到成長。就像我們愛自己的孩子,但絕不願意將他們放在自己的羽翼下,而是要讓他們去搏擊風浪,在風雨中變得更堅強。而那種處處擋風避雨,時時包辦代替絕不是真正的愛;因為在擋風避雨中,是責任心的缺失,在包辦代替中是自理能力的退化。“付出真愛的人,應該永遠把愛的物件視為獨立的個體,永遠尊重對方的獨立和成長。”

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很多事情,總是需要我們去面對、去克服、去解決。我們隨著年齡長大,會遇到心動之人,會談戀愛,會結婚;在這過程中,我們不可能像電視偶像劇中,完美遇見。我們也會失戀,也會傷心。我們可以傷心,但我們也別忘了愛自己,愛他人。

迎接困難,尊重事實,繼續向前。心若向陽,生活才會更美好。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問題不會自行消失,若不解決,就會永遠存在,而且可能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和更大的痛苦,持續的時間也會更長。作為新時代的女青年,我們應該面對恐懼也能坦然行動,克服畏縮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來。

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範文

你一定不會想象我正在聽一堂關於財務戰略的培訓課,而此刻卻是左手一本書,右手一個本,一支筆。昨天衛老師帶領大家的討論太熱烈了,我迫切地希望把讀書會的一些心得加以整理。

哈哈,這本書你一定知道。是的,《少有人走的路》。這條路,我們一起走,走的艱難,走的不知所措,卻也逐漸走出了自己的腳步。《少有人走的路》開篇直接點題,人生苦難重重,而解決問題的關鍵不是迴避問題,逃避痛苦,要勇於承擔責任,敢於面對困難,通過自律,解決人生問題,消除人生痛苦。

所謂自律,其原意是常人理解的自己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而在本書中所理解的自律是昇華的,不受外界約束和情感支配,根據自己的善良意志,按自己頒佈的道德法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則。

看似簡單的概念卻引發了書友們的不同理解,而昨日讀書會的一個詞打開了我的一些思考——地圖。我們對現實的觀念就是一張地圖,每個人都有一張自己的地圖。我們希望這張地圖抑或完美,抑或有缺撼,都是屬於自己的地圖,都由自己來完成繪畫。但現實中,由於原生家庭的影響,或成長環境的不同,工作性質的需要,尤其還會受到時代的變革、各種文化理念的演變和社會不斷進步的衝擊,地圖本身又需要不停修改。

當我們用已形成的地圖,已形成的處事模式,已形成的潛意識理念對待世界、對待身邊人和事的時候,就會面臨一些痛苦,而自律自然就成為個人成長的一項重要課題。我們一旦用適合自己的自律規則去面對世界,面對生活,我們就擁有了一張屬於自己的地圖,這張地圖會發生移動和變化,最終變得豐滿而又充滿力量。

讓我們值得關注的是,現實中幾乎沒有一張地圖是完美無缺的,通過自律不停地去修復屬於自己的這張地圖成為每個人的必修課。所以這裡我們再次回到參加該書會的初衷,大多數媽媽都是帶著問題、帶著希望改變和孩子的相處模式,甚至是如何能改變、改正孩子目前的不足和問題前來的。

我們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媽媽和孩子各自擁有自己的地圖,各自描繪和修改自己的地圖,不能越界。在需要的時候,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相對成熟的顏料色彩引導孩子去繪製他的地圖。彼此的努力加在一起繪成一張更加美麗的地圖,這樣的自律使我們的內心不再焦燥,也讓孩子充滿自信的同時獲得真正的自由。

老師正在敲黑板,關於企業的本質,傳統意義是以獲得利潤、企業最大化為目標,而現代管理中企業的本質是員工生存和發展的組織,為社會創造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和服務,以客戶和員工為中心。

哈哈,是不是聽起來有些道理?當我們的目光不再緊盯著孩子的成績,不再敏感地發現孩子的各種問題,而是聚焦自己的成長,甚至學著去幫助、影響他人的時候,共贏的效應自然而生。

關於《少有人走的路》讀後感通用範文

這不能算做一本勵志的書,只是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我們大多數人的心理和行為,原來我們大多數人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方面的問題,從本書中第一次瞭解了規矩、愛、信仰和恩典,也算是一種重生了。

20xx年3月讀完第一遍,20xx年10月斷斷續續地讀完了第二遍,透過全書重新理解了四條規矩、愛的定義、相信科學也是一種信仰、人生中充滿恩典,這本書應該是對我人生影響最大的第二本書了,第一本書就是《搞定1》,通過實踐GTD讓我遇到了第二本好書。

第一部分:規矩

人生苦海無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面對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為解決問題而努力,我們的思想和心靈會不斷成長,心智就會不斷成熟。

迴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傾向,是人類心理疾病的根源。

我們要讓我們自己,也要讓我們的孩子認識到,人生的問題和痛苦具有非凡的價值。

四條規矩(discipline):先苦後甜、承擔責任、忠於事實、保持平衡。

1、先苦後甜:首先面對問題並感受痛苦,然後解決問題並享受更大的快樂。先苦後甜是唯一可行的生活方式。培養孩子遵守規矩,需要投入足夠的時間。讓孩子樹立起“我是個有價值的人”這樣對自我價值的認可,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也是培養規矩的根基。許多人並沒有付出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知識、社交、心理方面的問題。在對待問題方面,一種是想讓問題馬上解決(神經官能症),另一種是希望問題自行消失(人格失調症),後者更低階,更有破壞性。問題必將帶來程度不同的痛苦。儘可能早地面對它們,意味著把滿足感向後推遲,放棄暫時的安逸或是程度較輕的痛苦,及時體驗程度較大的痛苦,如此才能讓問題得到解決。

2、承擔責任:兩類心理疾病都與承擔責任有關,神經官能症是把責任強加給自己(感覺有點像自卑症),而人格失調症則是逃避責任,把問題推給配偶、孩子、朋友、父母、上司、學校、政府、社會制度等等,不去解決問題,所以問題依然存在。幾乎所有人都患有程度不同的神經官能症或人格失調症,因為在複雜多變的人生道路上,判斷自己該為什麼事和什麼人負責,這是一個永遠存在的難題。人的一生都充滿了選擇和決定的機會,選擇也不意味著沒有痛苦,既然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就要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3、忠於事實:人的一生就是在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修訂人生地圖。通往事實的道路並不平坦,我們並不是生來就擁有一幅精確的地圖,有的人到了人生的某個時期就放棄了繪製地圖。只有極少數幸運者能繼續努力,他們不停地探索、擴大和更新自己對於世界的認識,直到生命終結。忠於事實儘管會帶來暫時的痛苦,但遠比沉湎於虛假的舒適中要好。我們必須忍受暫時的不適,追求事實而不是假象,承受這一過程的痛苦,才能心靈獲得成長,心智走向成熟。我們需要不停地反省。人們不僅對別人撒謊,也會對自己撒謊。謊言有白色謊言和黑色謊言之分,隱瞞大部分真相也是謊言稱為白色謊言,比黑色謊言危害還大。一個人應該有選擇的表達意見和主張,遵循的原則(這些原則好難做到啊!):

(1)永遠不說假話,避免黑色謊言;

(2)要牢記,除非有情非得已的考慮,不說出全部真相就等於說謊;

(3)不可因個人私慾將部分真相隱瞞下來;

(4)只在對對方確有好處的情況下,才能有選擇地隱瞞部分真相;

(5)儘可能忠實地評估對方的需要,以愛為出發點才能做出恰當的評判;

(6)評估的要領在於,對方能夠藉助我們提供的事實使心智獲得成熟。

4、保持平衡:就必須要在彼此衝突的需要、目標和責任之間保持微妙的平衡,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則就是“放棄”。人生面臨無數的選擇過程,也就是放棄過程。放棄某種心愛的事物----至少是自己熟悉的事物,必然會帶來痛苦,但這也是心智成熟所必需的。只有放棄舊的、過時的觀念和習慣,才能度過危機,順利進入人生的下一階段。要學會“相容幷包”的心理技巧,既要肯定自我以保持穩定,又要放棄自我以騰出空間,接納新的想法和觀念,實現自我平衡。

如果能夠完全接受痛苦,在某種意義上,痛苦就不復存在。在知道一切的情況做決定,遠比在一知半解的狀態下,要經歷更多痛苦。

要放棄某種事物,首先必須擁有它。

第二部分 愛

讀到這一部分,發現原來還有人對博大精深的愛進行了定義,心智不成熟就是沒有對一些事情進行思考,對於一些司空見慣的事情如果能夠深刻思考可能就是一種心智成熟的表現。愛是為了促進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斷拓展自我界限的一種意願。愛是長期的,意識與潛意識是否一致,既愛自己又愛他人,還要拓展自我界限,並且是一種意願,而不是強迫。

現在回想起來,當前只有對孩子的愛還滿足上面的幾條,對孩子的愛是從出生到將來的,在關注孩子的同時,自己也學到了許多,並且願意為孩子的成長付出大量的時間,從來不去多想是否值得。對父母的愛,體現在電話中的溝通,聽見蒼老而熟悉的聲音就能喚起童年美好的回憶。

墜入情網不是真正的愛,墜入情網是人類內在的性需求與外在刺激發生作用時,所產生出的典型的生理和心理反應,其意義在於增加人類的生殖機會,促進物種繁衍和生存。(20xx年10月讀第二遍時,開始仔細看這一章)

墜入情網和浪漫愛情神話與現實的夫妻生活確實相差甚遠,真正的愛確實是在長久的生活中不斷的包容和拓展中發展起來的,自己的心界在拓展,也會慢慢地帶動另外的一半,遇見任何事情的時候(通常都是家庭的瑣事,現在回想起來讓雙方冷戰的導火索時,都想不起來了),反思一下自身可能就是最高的境界,可能人生中你的另一半需要長期不斷的愛去感化她。愛也不是依賴感和寵物感,需要各自的生活和一定的距離,男性通常會把距離拉得較遠,而女性恨不得把你死死攥住。

長期不斷地付出愛,使我們生活在了精神貫注的境界裡,於是,我們的自我界限便開始延伸,延伸到一定程度後,自我界限就會淡化,而這時,我們的心智便獲得了成熟。

我們必須先擁有或完成某些目標之後,才有資格談“放棄”。

培養愛好是自我滋養的有效手段。愛好本身並不應該成為自我完善的終極目標,否則就偏離了人生的本質。

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溫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

愛絕不是無原則地接受,也包括必要的衝突、果斷的拒絕和嚴厲的批評。

真正的愛不是忘乎所以,而是深思熟慮,是奉獻全部身心的重大決定。真正的愛,其價值在於始終如一的行動,這遠遠大於轉瞬即逝的感覺或者精神貫注。真正的愛出自自我意願,只能依靠實際行動來證明。

愛的最重要的表現形式就是關懷,表達關懷最常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傾聽。不願把別的事放到一邊,就意味著你不願真正傾聽。用心傾聽是一種耗費精力的過程,必須以愛為出發點,只有基於共同成長、自我完善的意願,才能夠達到傾聽的目的。

家長在對子女進行教育的過程中,自己也會跟著一併走向成熟,這對於雙方都是大有益處。不少父母在子女處於青春期以前,尚算得上盡職盡責,漸漸地,其思維卻變得落後和遲鈍起來,無法適應子女的成長與改變。他們不思進取,放棄了自我完善的程序。

第三部分 成長與信仰

曾經認為只有宗教算是一種信仰,以前沒有宗教信仰的我在靜心思考時會感覺有點空虛,看了此書後發現原來科學也是一種信仰,因為我們有自己的判斷能力,我們會對一切有一種批判的眼光。正如書上所說,心智成熟的旅程就是不斷前進的求知之路,只有學習和進步,才能擺脫昔日經驗的限制。我們必須消化和吸收新的資訊,擴充眼界,敢於涉足最新領域。讀懂這段話,看來真是需要時間,只有經過一段時間的考驗,才能體會其中的滋味,原來科學的信仰也是一樣的偉大,不一定非要相信某個神靈。

本部分剩下的段落分析了幾個案例,更像是為心理醫生而寫的,心理醫生在為患者醫治心理問題時,如何處理自己信仰與病人信仰的衝突問題?感覺沒有固定的答案。

對於別人教給我們的一切,包括通常的文化觀念以及一切陳規舊習,採取冷靜和懷疑的態度,才是心智成熟不可或缺的元素。

第四部分 恩典

我們意識與潛意識中的自己,有時相差甚遠。可讓心智成熟,我們需要聆聽潛意識的聲音,讓意識中對自己的認識接近真實的自己。

同步原理----統計學意義上的小概率事件在現實中反覆發生----帶給我們好處的機率,遠比造成破壞的機率大。這裡的好處不僅是救人一命,也包括促進心智的成熟,改善生活的質量。

“意外發現的有價值或令人喜愛的事物”是上天恩典的表現之一,這樣的恩典是我們所有人都能觸及的,只不過有些人會去利用它,另一些人則會錯過它。之所以我們無法利用全部的恩典,是因為我們並沒有完全意識到它的存在。

原來生活中確實充滿了許多奇蹟的恩典,以前沒有注意到,實際上回想起來還是遇到了幾件恩典之事,其實人生充滿機會,也會給你機會而你不識。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恩典可能算是高中了,會考並無感覺的我沒有考上重點高中(當時只是數理化還行,文科都較差,但考完後只怨自己一道12分還是16分的數學難題沒有做出來,從而沒有達到重點高中分數線),但幸運之神卻神奇的降臨了,我們這年出生的孩子出奇的多,在河口這樣小小的地方,七年級入學報名時竟然達到了18個班之多,沒想到正是因為學生之多,能夠考上重點高中的學生達到了60、70多人,而破天荒的可以在河口辦一個重點班(不用跑到50公里外的油田一中上學),而又正好一個班放不下、二個班有點少,我這種少了10多分的人竟然不需交贊助費就能順理成章的加入到了這個班級中,才擁有了這種教學環境,擁有了這種學習氛圍)。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們也教得非常賣力,我也沒有壓力,只需認真學習即可,沒想到成績越來越好,竟然考上了一所非常不錯的大學

懶惰是人生中的一種可怕的消極力量。懶惰與你花多少時間工作,如何對別人盡職盡責沒有多少關係。懶惰的一個主要特徵就是恐懼感。一個人的心智越是成熟,就越是能察覺到自身的懶惰;越是自我反省,就越是能找到懶惰的痕跡。與懶惰對抗是永恆的戰鬥,永遠不能放棄,要與懶惰鬥爭到底。

我們的心中都有一個病態的自己(懶惰的病態的力量)和一個健康的自己(健康的力量)。健康的力量必須時刻提防懶惰的病態的力量,後者始終潛伏在我們的身體中。

真正的自知自覺,總是緩慢而漸進的過程。我們踏出任何一步,都須有足夠的耐心,進行細緻的觀察和深刻的自省。我們更應該謙虛,腳踏實地。心智成熟之路,是永不停歇的學習和進步的過程。我們的心智成熟到一定階段,就會更加謙遜而快樂。我們知道自己的智慧源自潛意識,我們清楚“根”在何處,而我們的一切認知,莫不像流水一樣,從潛意識的“根”源源而出。

學習、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可能就是某一個奇蹟的恩典,只是自己沒有注意到,可能真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就像你經常遇到一個年輕的學生在浪費大把的時間的時候,想說些什麼,但沒有時間的積累,你就是把整個事情的經過都講出來他也不會明白,很多時候他根本沒有時間聽你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