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天渠》觀後感

觀後感1.76W

《天渠》觀後感


  《天渠》觀後感

支部組織全體黨員在儲運部會議室共同觀看《天渠》這部電影,看完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感觸很深。有以下可以值得借鑑學習的。

《天渠》觀後感

1、黃大發愚公移山的精神

電影中黃大發利用畢生的時間,將水渠最終建設成功。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同樣要具備這樣的精神,不屈不撓,始終如一,迎難而上。目前擺在我工作的重要事項就是改革,用資訊化、系統化代替現有自己的操作,從一人蔘與轉變到多人同時參與,形成互相監督和互相督促的工作模式,這些都是基於新資訊系統平臺的基礎上。

2、無私奉獻的高尚品質

電影中黃大發舍小家顧大家,具體表現為:女兒的嫁妝錢、兒子的工作、甚至於因耽誤治療失去了女兒的生命等等,這些鮮活的實際事件,深深的刻在我的心裡。在工作上只有具備了為公的心,才能將工作做好。

3、勇挑重擔,發揮帶頭人的作用

在修建到難度特別大的工段時,工人們已經無法攻克這麼大的難度時,黃大發挺身而出,踴躍投入到建設最前沿,將問題攻克。在工作中一定要具備這樣的膽量,發揮黨員的帶頭作用。

4、切身為民,為民請命.

為什麼能有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原因就在於他看到了祖祖輩輩的人就是被水難倒了,這些是廣大草王壩村全體村民世代的最大問題,為民請命,切身為民。

以上幾點對我很是震撼,值得我去認真思考。生活中和工作上我將以黃大發的精神作為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克服困難,砥礪奮進。

觀影人: 

觀《天渠》有感

近日,觀看了影片《天渠》,影片是根據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原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同志的

先進事蹟

改編而成,講述了從上世紀60年代起,黃大發同志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一直以來滴水如油的歷史。這個漫長的鑿山引水的巨集偉工程,也是一段曲折的脫貧致富的奮鬥歷程,是以實際行動詮釋的新時代愚公移山的天渠精神。

在影片《天渠》中看到的不僅僅是水渠,更看到的是黃大發為了讓百姓脫離缺水情形,堅定地投入修渠當中。沒有技術,他去學;沒有資金,他去申請;資金不夠,他帶頭湊;沒有運輸車,他就去找;懸崖邊上沒人敢下,他第一個上。這種不忘初心,堅強樂觀,迎難而上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作為一名管理者,就要在管理工作中狠抓安全生產,落實各項管理規定。要作表率,依照法律、法規和單位的規章制度行使權力,處處以身作則,切實做表率作用。深入工作現場,瞭解現場環境,加強現場檢查,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深入員工之中,瞭解員工的工作狀態,幫助員工解決後顧之憂。同時要加強員工安全思想教育、安全技術知識培訓、法規教育等,組織員工學習,不斷提高職工安全生產觀念、自我保護意識。當倉庫庫房緊張,工作開展困難時就要學習不怕困難的昂揚鬥志,要像黃老支書及其率領的團隊一樣,“修不成渠、引不來水願意拿命來換”,克服困難,不懈努力,保證工作順利開展。

這部電影掀起了學習當代愚公精神的熱潮,大力弘揚並踐行愚公移山精神,團結奮鬥,苦幹實幹。作為一名管理者更是一名黨員,在工作中更要敢於擔當,為員工幹實事,為員工謀福利。

觀影人:

《天渠》觀後感

電影《天渠》是以原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黨支部書記黃大發為原型,講述了他在面對草王壩村惡劣的自然條件和因嚴重缺水導致的貧困狀況下,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迎難而上,以36年的不懈努力,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地鑿出了一條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主渠長7200米,支渠長2200米,誇三個村10餘個村民組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貴如油的落後歷史。

電影的開始是一條等待打水的排隊長龍,但是讓我們沒有想到的是打出來的水竟然是黃泥水,這種情況是讓我們生活在現在社會中完全體會不到的,我是一個在城裡長大的90後,沒有喝過渾濁的水,沒有經歷過過年才能喝米湯飯的日子,更沒有在大山懸崖上負重走路,更別說起早貪黑的幹活了,我可能無法同經歷過窮苦日子的草王壩村鄉親的感同身受,但是我能從電影中尋找那些艱苦歲月裡的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

主人公黃大發的那一句“愚公移山,移山的其實不是愚公,而是政府和群眾。”他不單單停留在激勵村民的話語上,為了湊足那修渠的1萬塊的缺口,甚至不惜賣掉自己早已置辦好的棺材本,在自己妻子極力的阻礙下,還說了“如果沒有完成這條渠,哪怕是躺在棺材裡也不能安心。”這句話非常的重,更是體現出了黃大發對修渠堅定的決心!見黃大發如此的堅定,黃大發的女兒也是非常的支援自己的父親,拿出了自己的準備好的彩禮錢,給予了父親實實在在的支援,更是解決了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子,也是在鄉親的面前做出了一位黨員該有的帶頭作用。

在修渠的過程中,也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難,面對自己兒子的不理解,鄉親們的反對,黃大發也是做了很多的工作,最終兒子還是加入了修渠的隊伍中,分配時將兒子分配到最遠的工段,做好了表率作用,在沒有運輸車的情況下,他主動找人,在不支援的情況下,更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感染對方,懸崖邊上沒人敢下,他就帶頭下,自己下不動了就找到自己的兒子去下,一句“別人的兒子我賠不起”的經典話語。為了這條渠,在剛開始的時候,被鄉親們猜疑,嘲諷、埋怨,甚至失去了摯愛的女兒,更是連女兒的最後一面都沒有見到,直到電影的最後,天渠修成,拿著一碗乾淨的水端到女兒的墓前,看著女兒的墓碑痛哭起來,此情此景,讓人動容。

因為這條修了36年的渠,讓村裡的鄉親改變了滴水貴如油的情況,讓鄉親們喝上了乾淨的水,因為這條渠,帶動了村裡的農業,產量對比從前更是翻了好幾番,就是因為這條渠,黃大發把村民從貧困帶向了發展的新農村。

通過觀看電影,使我感觸良多,生活就是在不斷的學習中進行,學無止境,學習強國,黨員就是要起到帶頭的作用,敢於衝鋒,衝到群眾的最前頭,身為一名生活在新時代溫飽不愁的年輕人,我們更應該學習黃大發不忘初心,持之以恆的信念,克己自律,遠離不良作風,做一個正直清白的人。

觀影人:

標籤:觀後感 天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