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精選熱門朗讀者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8.62K

當我們看完《朗讀者》的視訊之後,一定有很多深刻的啟迪吧,把你內心最深刻的感受寫一寫吧,不妨寫一寫相關的工作總結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精選熱門朗讀者觀後感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熱門朗讀者觀後感範文三篇
朗讀者觀後感1

“我們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從文字中獲得過快樂。與其說朗讀者在傳播文字,不如說也在傳遞文字背後的人生”。董卿的話道出了本次尋找的意義,聲音傳播情感,情感滋養人生,“我就是想好好讀書”,董卿尋找的是朗讀者,更是關於文字、關於閱讀最原始的熱愛,最原始的快樂。

央視作為國家電視臺,對於創新節目的要求,首先是從社會價值出發。“文化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但目前電視市場中沉得下心的文化節目卻是稀缺資源。大型文化類節目《朗讀者》的出現,正是在喧鬧娛樂中的一股清流,是一種社會責任的擔當。

央視資產管理中心主任任學安說:“《朗讀者》的出現絕對不是孤立的,中國的電視節目太需要一檔有文化價值的節目來滋潤我們的心田。《朗讀者》選用精美的文字,用最平實的情感來朗誦出文字背後的價值。”

《朗讀者》是董卿從主持人到製作人的轉型之作,她坦言這檔節目對她來說是一次難度極大的挑戰,朗讀的文章必然是溫暖的,有態度的,具有撞擊靈魂的力量;嘉賓的標準更不是一般綜藝節目和娛樂節目的要求,“朗讀者”要有豐富的閱歷、動人的人生故事和真誠的情緒感染力。

在已經結束的前幾期《朗讀者》錄製中,很多參與嘉賓的動情朗讀讓全場震撼,斯琴高娃朗讀《寫給母親》,更是讓董卿當場淚奔。“文字的背後是情感的承載,而朗讀就是用最美、最直接的方式來表達情感、傳遞愛”,董卿希望《朗讀者》能夠像一雙溫柔的手,輕輕推動人心相互靠近。

朗讀者觀後感2

主題:第一次

一簇燭光,照亮了孫衛平貧瘠而孤獨的人生,照亮了漆黑的夜,也在他的眼前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文字是用來讀的,文字是用來聽的,文字更是要用心來感受的。

《哈利 波特》,是我兒子的最愛,每年,他都在期待著下一部小說的問世,哈利 波特陪著兒子度過了童年,他讀著哈利波特漸漸長大,而我也成為哈利波特的忠實讀者。每個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都有一部小說,或者一部電影,成為永遠的記憶。我希望晨誦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或是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成為孩子童年的記憶。

一個文字的種子,需要耕耘,需要灌溉。劉震雲的黑白文字成為有聲文字――電影,這個過程,對於導演劉雨霖,本身就是一種閱讀,對於每一個演員,都是一次再閱讀。

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用聲音來表達的。孟小冬的傳人,用京劇來朗讀文字,用朗讀來表達情感,一板一眼,抑揚頓挫,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赤壁,看羽扇綸巾,看檣櫓灰飛煙滅,觸控歷史的脈絡。

楊利偉的第一次飛天,讓時間的刻度畫上了深深的一筆,飛入太空的那一刻,瀕臨死亡的那一刻,在太空看到地球的那一刻,返回地面安全著陸的那一刻,天地九重,獨一無二。

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文字的體悟,聽著朗讀的聲音,文字變得生動,彷彿鍵盤上流動的音符,跳動著,活潑地在春天裡朝著我們迎面走來。

朗讀者觀後感3

《朗讀者》是董卿的一次華麗轉身,有觀眾說:“董卿到底讀過多少書,這張口就來的功力也太可怕了!”

“朗讀”是一部分,“者”是一部分。“朗讀”是和文字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而“者”是和人有關的一部分,是大千世界各種人給我們帶來的啟示。這兩部分都是我感興趣的。所以,未來節目一定不僅僅是朗讀,你首先看到的還是人,人生命之中發生的故事、留下的痕跡。所以,《朗讀者》歸根結底,就是一個人和一段文字間的關係。

這些東西不譁眾取寵,被遺忘在角落,我們今天就是要把它們開啟,呈現在觀眾面前,看一眼你就知道它們有多好。我覺得好壞大家都有自己的審美。為什麼“詩詞大會”這麼受歡迎?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我們平時忘了,央視提供這個平臺讓我們溫故而知新,大家就覺得特別滿足,因為好的東西永遠總有需求,好的精神食糧總是供不應求。如果大家能安安靜靜地看完這期節目,覺得這篇文章寫得真不錯,我就特別滿足。如果在節目中這段沒聽夠,再重新翻一翻,回去再看一看,就更好了。其實,這本書可能就在你的書架上,只是你很久沒翻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