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大學生《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4.69K

做為大學生,相信你一定看過《朗讀者》這個節目吧!那麼看完後你的觀後感都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朗讀者》觀後感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參閱。

大學生《朗讀者》觀後感範文

大學生《朗讀者》觀後感範文1

書聲琅琅,且讀且行。

朗讀者第二季第一集,我看的很匆忙,趕著ddl一邊寫論文一邊放直播,還用另一個手機在刷著微博話題跟著動態。但看著那熟悉的舞臺熟悉的燈光和熟悉的她,我彷彿又回到節目的現場,門開,燈亮,聲響,她款款走出,我自內心深處爆發出一聲尖叫,世間美好,匯聚一人,不負如來不負卿。

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從初生牛犢到稍涉人世,董老師將朗讀者比喻為自己的孩子,而作為觀眾的我們更是這個孩子成長的見證人。閱讀是一件很日常的.事情,但朗讀不是,現在的人們已經少有時間和精力會去停下來認真的將書本上的文字朗讀出來,而朗讀者要做的就是喚醒我們讀書的意識。第一季的問世,激發了多少人迴歸書本的慾望,第二季捲土重來,文化底蘊更增,涉及書本更深,面向群體更廣,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堅守朗讀者節目的初心和目標,堅守董老師的一個夢和一份執著。

我不太愛去宣揚董老師為了這個節目付出了多少,熬了多少夜,或者說長了多少白髮,因為這一切都是她的事業和責任,她在這其中證明著自己的價值和品質,她也從中獲得了滿足和快樂。但是我們依舊不得不說,董老師很辛苦,每一位工作人員都很辛苦,做電視的艱難不是我們可以想象的,我們的工作和學習最終只被部分人檢驗,而電視節目面向的卻是數十萬的挑剔的、風格迥異、審美不一的觀眾們,得到大家的認可是一件辛苦的事情。朗讀者第二季開播前一天的宣傳海報,董老師的眼角多了的幾條皺紋,眼下的發烏的眼袋,她曾累到流淚,這些我們應該看見。

第一季正趕上我高三,每週的朗讀者便成為我一週的作文素材,我已經不記得我的作文裡出現過多少次許淵衝先生,出現過多少次胡瑋煒,朗讀者於我,是快速獲取文學新知的好途徑,是快速瞭解名人大家的好途徑。

第二季播出此時,我已經來到大學,我不再急功近利的為考試而讀書,我已經擁有了慢慢讀書的時間和精力,此時我將朗讀者視作志同道合的好友,我將與他一起品味文字的魅力,這期間我還會有很多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會認識賈先生,我會與姚明一起讀海明威,我會同更多更有趣更有閱歷的人同行,他們在指引著我,以朗讀者的身份,以朗讀的方式。

朗讀有力量,魔力魅力生命力。

它讓過路人駐足,它讓旁觀者傾耳;它讓古老的文字復活,它讓厚重的書本起舞;它讓現場的人凝神,它讓熒屏前的你我靜氣。

神祕的力量,讓人心動。

朗讀者第二季,初心不改,朗讀依舊。

朗讀者第二季,書聲琅琅,且讀且行。

大學生《朗讀者》觀後感範文2

昨晚,一檔五四青年節特別節目,央視《朗讀者》第一季最後一期請來了中國女排總教練郎平和女排球員,郎平朗讀了一篇《人生》,而她的講述更加震撼人心,尤其是當初老女排不怕犧牲的精神在郎平平實的敘述中顯得是那樣深刻。

郎平說:“2016年裡約奧運會結束時,我感嘆自己終於可以去‘修理’一下自己的身體了。回想起2013年的時候,我十分猶豫是否出山,我的身體也不是太好,要幹就十全十美,達到最好,要不就不幹。最後我想哪怕給中國女排留下一些經驗和訓練的方法,帶出一些年輕的教練,也是值得的,於是我出山了。”

2016年裡約奧運會奪冠,是對郎平作為教練員最大的獎賞。郎平說:“我當時就感覺心裡的這塊石頭放下了,累得想激動也沒有眼淚了。我也是從隊員時代走過來的,當時隊員壓力很大,我就給她們鼓舞。登場別怕輸,也別想輸,我們是來贏球的。”郎平的話現在聽起來依然振奮人心。

說起帶隊,郎平透露中國女排姑娘到食堂總是最晚的一批人。她說:“我們平時的訓練很枯燥,斜線扣球就分很多種,球員們每天是練兩三個小時。作為教練,自己還要做出作戰方案,提煉精華給她們。里約奧運會期間,我一稱重才知道自己減了14斤,連睡覺都在做夢打比賽。”

郎平的那一代老女排至今僅有郎平一個人仍戰鬥在一線,這是不與歲月妥協的奮鬥。說起一個時代的記憶,在郎平的日記裡有對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奪冠的內容:1984年8月8日,勝利了,勝利了,這是夢嗎?……站在場上的中國隊告訴人們的是無所畏懼。

郎平說:“那個時候歐美強隊身材高大,力量出眾。我們當時便找了男陪練,男排球員有時把球砸在我臉上,感覺整個臉都爆炸了一樣。現在想起來都出汗,我們每天防守練習就訓練兩個小時,此外我還經常加練,記得有一次吃小灶防守,從早晨8點一直到下午3點,練習了7個小時,腿都腫脹了,這種鬥志絕對不簡單。我很幸運碰到這麼好的教練和隊友,最輝煌的歲月我參與了,我覺得特別幸福。”

郎平朗讀了丹麥文學家勃蘭兌斯的《人生》,“這裡有一座高塔,是所有的人都必須去攀登的……無論他們多麼年老,到死也是年輕的。好像鮭魚迎著激流,他們天賦的本性就是迎向歲月的激流……”

大學生《朗讀者》觀後感範文3

主題:第一次

一簇燭光,照亮了孫衛平貧瘠而孤獨的人生,照亮了漆黑的夜,也在他的眼前打開了一扇看世界的窗。文字是用來讀的,文字是用來聽的,文字更是要用心來感受的。

《哈利 波特》,是我兒子的最愛,每年,他都在期待著下一部小說的問世,哈利 波特陪著兒子度過了童年,他讀著哈利波特漸漸長大,而我也成為哈利波特的忠實讀者。每個孩子的童年記憶裡,都有一部小說,或者一部電影,成為永遠的記憶。我希望晨誦時的《時代廣場的蟋蟀》,或是曹文軒的《青銅葵花》,成為孩子童年的記憶。

一個文字的種子,需要耕耘,需要灌溉。劉震雲的黑白文字成為有聲文字――電影,這個過程,對於導演劉雨霖,本身就是一種閱讀,對於每一個演員,都是一次再閱讀。

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用聲音來表達的。孟小冬的傳人,用京劇來朗讀文字,用朗讀來表達情感,一板一眼,抑揚頓挫,讓我們穿越時空,回到古赤壁,看羽扇綸巾,看檣櫓灰飛煙滅,觸控歷史的脈絡。

楊利偉的第一次飛天,讓時間的刻度畫上了深深的一筆,飛入太空的那一刻,瀕臨死亡的那一刻,在太空看到地球的那一刻,返回地面安全著陸的那一刻,天地九重,獨一無二。

每一次的聆聽,都是一次文字的體悟,聽著朗讀的聲音,文字變得生動,彷彿鍵盤上流動的音符,跳動著,活潑地在春天裡朝著我們迎面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