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學生《綠皮書》觀後感

觀後感2.9W

做為一名在校學生,通過看完一部影片,那麼是不是需要寫一寫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學生《綠皮書》觀後感,供大家參考。

學生《綠皮書》觀後感

  學生《綠皮書》觀後感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

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影片於2018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19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於2019年1月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多項提名。1月,馬赫沙拉阿里憑第25屆美國演員工會獎電影最佳男配角、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2019英國自由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2月25日,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電影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這個電影很獨特,很動人心絃。

首先,感受到自己身為中國人的幸運!

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但是,沒有種族歧視,大家和睦相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自己的國土上,哪裡都如自己的家園。這是多麼幸運啊!唐雖然是世界上優秀的鋼琴家,雖然是嘉賓,但是,不能與主人一起進餐,不能與主人共用廁所,即使是在賓館這樣的公共場所。這在泱泱華夏,真是顯得不可思議!

一個硬幣有兩面。幸運的另一面是什麼?是責任。所以,我們要自律精進,立身行道,讓全世界共享的寶貴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支援更多的人和諧相處,支援更多的生命活出尊嚴與色彩!

其次,感受到人生的風雨兼程。為了實現更加高遠的目標,更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難免遇到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時候。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唐選擇巡迴演出,雖然收入更低,更加辛苦,更多風險,但是,如果不與白人打交道,就失去生命感召生命的機會。

人生立正行遠,但是,正路不等於是筆直的,一帆風順的。

再次,感受到修行的重要性。有句話我印象深刻,是這麼說的:“一個人,不管心地多好,如果脾氣不好,都不能算是個好人。”託尼在旅途中,有幾次因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動手打人,結果其中一次惹來麻煩,被關進監獄,差點錯過演出。

還有,感受到不管世界如何,外在如何,我們都可以創造頗多的可能性。託尼與唐,差點沒有談攏;經過磨合,竟然同住一個房間,甚至在聖誕夜,唐竟然走近託尼的家。

同時,感受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理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唐在一些事情上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比如,解手要去洗手間,還有,不能偷別人的東西,以及每次彈琴都全身心投入等。“流俗眾,仁者稀。”別人如何,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是,自己如何,我們可以作主。“命自我作,福自我求。”

還有,感受到一個事情的結果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唐的天賦與才華,因為他身處種族歧視的國度,所以,他的地位與影響力,他的生命價值與幸福指數受到嚴重影響。有一次,他一個人出去,想喝兩杯,沒想到被人欺凌,僅僅是因為是黑人。幸虧託尼智慧解圍,否則,後果更糟。

最後,感受到人生意外無處不在,驚喜無處不在。我們需要珍惜緣分,活在當下,需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需要“因上全力以赴,果上自在隨緣”。託尼與唐,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哪裡容易想到,從應聘司機開始,竟然會發生這麼多彼此成全的故事,竟然成了好朋友?

在此,謝謝為了這次活動精心準備與無私奉獻的所有家人們!

衷心祝願大家從中學習多多,因此過得更加美好!

學生《綠皮書》觀後感

很高興能與爸媽一起第二次看這部電影。《綠皮書》這部片子挺有趣的,又因為其對種族歧視問題的探討獲得了2018年的奧斯卡頭獎。

就讓我直入正題。唐雪利博士作為一位成功的黑人音樂家,致力於改善美國白人對黑人的種族歧視現象。因此,他主動要求前往南部,這個種族歧視較為嚴重的地區,進行巡迴演出。這種精神是值得讚揚的,但在《綠皮書》這個故事的開頭以及先前,他並不能真正代表他所處的群體:博士成年後與弟弟斷絕聯絡;在旅館以及農田邊與其他黑人的隔膜......這並不是冷漠,也並不是他在成名以後對自己族人的背離,否則博士後來就不會發生情感和價值觀上的轉變。這是一種困惑,是對自我身份認定感到的迷惘——可能他認為黑人被歧視,是因為大多數黑人都沒有良好的修養,是因為不夠優雅、不夠沉穩、成就沒有超過白人......他渴望掙脫歧視的枷鎖,但起初他認為自己所屬的種族是一種拖累。他厭惡他人用對待一般黑人的眼光對待他,於是這更使他疏遠自己的族人。雪利陷入了這樣的困境中,夜夜以酒澆愁。

他巡迴演出期間僱傭的司機託尼是拯救他的人。博士與司機間的拯救是互相的:託尼使雪利走出自我不認同的怪圈;雪利給託尼的生活增添了高雅情趣,更讓他認識到了修養和自尊的價值。託尼在整個旅程中,讓博士認清了他種族的現狀,並啟發博士對自己種族文化的全新思考。唐博士之前的行動雖然有用,但在堅硬的歧視牆壁前顯得蒼白無力。他需要理解他的種族文化並逐漸融入它——正如樹木紮根於自身所屬的土壤那樣——才能獲得認同感,而不是孤舟般飄蕩於黑人、白人間的界河上,才能改變社會對黑人種族的看法而不單單是對他個人的偏見。獨善其身可以改變單個白人的看法,如司機託尼,但想要改善黑人的處境是不能一開始就將自己排除於群體之外的。正如託尼所說,別人說他應該也喜歡“義大利麵餅”,他並不會感到被冒犯。顯然博士起初對黑人文化的一味排斥是不正確的,幸運的是他在有託尼相伴的兩個月後走上了正確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因此我們看到,在本片的結尾,博士在黑人的酒吧找到了久違的家的溫暖。你為自己的民族作出的奮鬥,族人會回饋於你。只有本族人才能給你無與倫比的歸屬感。按理說此時電影應當安排這樣的情節——博士興高采烈地登上舞臺,立即演奏起黑人的爵士音樂,以表明他獲得了自我認同感與種族認同感。可在本片中,雪利博士鄭重地坐在那臺很像兒時母親教他音樂所用的舊鋼琴前,先以最精湛的技藝演奏了肖邦《冬風練習曲》。

酒吧裡寂靜無聲。黑人顧客們認真地聆聽著。或許高雅藝術真的能夠到達每一個人的心靈深處。

博士自小受到古典音樂的薰陶,平生最愛李斯特、肖邦等古典作曲家,敬仰白人鋼琴家魯賓斯坦。我們會說,文化不分種族不分國界,但現實是博士演奏古典作品阻力重重。這使我聯想到白人說唱歌手Eminem,他在進入黑人佔據著的說唱音樂圈時同樣阻力重重。貝多芬的歡樂頌中唱到“四海皆兄弟”,我們在對待自己的文化時也不要排斥他人的參與,不要成為阻礙他人形成自我認同的高牆。

每個人的自我認同有兩部分,一部分是使你獨一無二的“異”,另一部分是與你所處群體能產生共鳴的“同”。共同的部分會隨你所處的群體發生改變,因為我們是社會動物,需要與集體有共同之處。雪利博士起初的處境,是“共同”部分的缺乏——白人因膚色將他隔離;他因嫌棄、無力等複雜的情感將自己與族人隔離。在他“共同”部分的認同改變之時,那部分獨特的“異”,就是他自小培養起的古典音樂修養,自使至終作為他生命的一部分。至此我們可以弄清結尾博士在酒吧彈奏兩部分音樂的寓意了:肖邦代表了博士自我的堅守,而後的爵士象徵他在溫情之旅中獲得的巨大力量。

《綠皮書》使用了詼諧的敘事手法,以溫情喜劇包裹苦澀的種族歧視核心,具有積極的社會推動作用。聯絡16年的最佳影片《月光男孩》,我們可以看到奧斯卡正具有越來越強的政治傾向。

學生《綠皮書》觀後感

假期裡我觀看了美國的一部電影,就是著名的《綠皮書》。這部電影講的是白人託尼工作的酒吧因為裝修所以要停止營業3個月,當時託尼很窮,停業3個月會使他失去經濟來源。正好有一個朋友認識一個叫做唐的黑人,他有一場巡迴演出,需要找一名2個月臨時司機,便要託尼去面試。託尼順利被錄取了,還有了每星期125美元的薪水。

剛開始的時候,託尼對唐的態度並不是很好。只不過把他當成一個有錢的黑人而已。但後來跟著託尼被唐生活中的行為一點一滴的感化。進了堂的一舉一動便開始反省自己以前的過錯,並認可了唐音樂方面的能力。從此他們關係並不僅僅是老闆與員工,還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但在那個年代,黑人的地位很低,幾乎就是奴隸,但唐靠努力和天分,成為了一名古典音樂家,品味比大多數白人還高,但並沒有得到認可,並處處必須按照美國一本對黑人管理制度《綠皮書》上面的要求去做事。比如只能住指定的酒店、不能使用白人的洗手間、不能參加晚會等不公平的條件。這些約束給唐帶來了很多不便以及麻煩,導致未能完成所有計劃中的演出。

我認為,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個故事,而是,很嚴重的種族歧視。希望美國等擁有黑人的國家能重視這一點。膚色不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決定一個人命運的是這個人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