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我們仨讀後感優秀示例精選三篇

觀後感8.63K

不管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忘記初心,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收穫到不一樣的精彩人生,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更吸引人的眼球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我們仨讀後感優秀示例精選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我們仨讀後感優秀示例精選三篇
《我們仨》讀後感1

《我們仨》這本書是我很久以前看的了。依稀記得在書店裡拿起它時,我就被它簡約大氣的封面給吸引到了。棕色鋪滿了整個封面,有三個大字大大方方擺在中間“我們仨”,最上面還寫了Mom、Pop、圓o,這就是楊絳、錢鍾書和他們的女兒錢瑗的故事。

第一部分,我們倆老了。楊絳先生用溫馨浪漫的語言去描繪了老兩口老去之後,女兒和他們一起過日子的幸福溫馨。回憶起他們生活的種種,總是讓人感覺嘴裡心裡都被浸在了蜜糖裡。他們的家庭裡帶著寵溺包容,互相尊重扶持著。就像裡面的一段話,“說實話,我做的菜他們從未嫌過,只要是我做的,他們總叫好。這回,我且一心一意的做一頓好飯,叫他們出乎意外。一面又想,我準把什麼都燒壞了,或許我做的好,他們都不能準時回來。因為——因為事情往往是彆扭的,總和希望或想象不一樣。”,楊絳先生想要為丈夫和女兒做頓飯,因為女兒出門了,多年沒有下過廚房的她便思索了起來。簡簡單單的話語,我卻看到了他們之間深厚獨特的感情。

第二部分,我們仨都失散了。楊絳先生做了一個萬里長夢,現實與夢境相交叉著。從楊絳先生踏上古驛道的那天起,就意味著錢鍾書先生的生命將要殆盡。她用夢境的形式將她的悲傷縮小,她在夢裡她在現實裡她都陪著錢鍾書先生度過了生命裡最後的時光。直到女兒生了病,她便開始了照顧著丈夫和女兒的道路。雖然他們最後用死亡的方式告別了楊絳先生,但是最後的時光依舊美好,雖然悲傷但卻也算的上是一段刻骨銘心的回憶。

第三部分,我一個人思念我們仨。最終,楊絳先生送走了愛女,也送走了相伴一生的錢鍾書先生,他們的離去讓整本書充斥著淡淡的悲傷情調,前段有多溫馨,後段就有多悲慘。她在文中這樣寫到“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一九九八年歲末,鍾書去世。我們仨就此失散了,就這麼輕易失散了。世間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現在,只剩下了我一個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當作‘我們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棧而已。家在哪裡,我不知道。我還在尋覓歸途。”最後這個溫暖幸福的家庭只剩下了她一個人,她在展望著,她一籌莫展著,她不知如何是好。

她一個人,在思念著這個家庭,她思念著她的丈夫女兒以及他們幸福的日子。

《我們仨》讀後感2

從朋友那裡偶得《我們仨》這本書,認真拜讀之後,我思索良久。

對於中國這個著名的家庭親情故事,面對他們的溫暖與歡樂、滄桑與憂傷,面對書中簡單而樸實的文字,任何的評價都屬於多餘。那種罕見的真情和達觀在作者楊絳那裡是一種淡定自然。

我佩服她對萬事萬物淡然處之的超脫,懷抱一顆赤子之心,不論周遭境遇高低始終保持真我,靜守自己的一片天空。用楊降翻譯過的一句話來說就是“我與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

楊絳先生與錢鍾書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可以稱之為是見過大世面的人,敬佩她在面對繁華時的從容,面對坎坷時的沉著冷靜。人活一生,酸甜苦辣都會經歷,於是能敢於面對者,才是真正的見過“大世面”。所謂見過大世面,不是無知者無畏,也不是楞頭青式熱血沸騰,更不是退縮者的看破紅塵,而是經歷磨難後的坦然,是經歷風雨後對自身的修持,是承受悲歡後,對生命的敬畏!善待自己,不忘初心。楊降先生便是如此。

一個真正見過大世面的人,會在人群中散發不一樣的氣質,溫和卻有力量,謙卑卻有內涵,從她們身上時時會折射出人性的光輝!

楊絳先生真可謂是見過大世面的女中豪傑!

《我們仨》讀後感3

花落滿地無人惜,深情只為邊旁樹。花兒總是這樣不懼萬人踐踏的痛苦,每年都要為鐘意的大樹獻上自己的養分。小時候的我只會對此厭惡不己,因為落花阻擋了我前進的步伐,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年齡的增長,才明白這是花對樹的痴情。

小時候追看電視劇,總是喜歡看君王為她喜愛的妃子拋下一切,只為與她相守,所以羨慕諸如烽火戲諸侯之類的故事。但隨著知識的積累,才發現古代君王冷薄無情,大多數位高權重者怎會為了這虛無縹緲的東西捨去榮華富貴。直到這時才真正明白帝王無真情,深情只在凡人間,就像楊絳老師與錢鍾書先生的愛情。

為了更加了解楊絳老師與錢鍾書先生,我特意去讀了楊絳老師的《我們仨》。因為沒有更多的瞭解,我莽撞的翻開了它。先是楊絳老師與錢鍾書先生的舊照,他們彼此眼中的深情,就連我這個過客都能輕而易舉的看了出來,慢慢的我翻到了正文,懷著對楊絳女士和錢鍾書先生的尊敬,我認真地閱讀每一個文字,讀到了第二部《我們仨失散了》的結尾時,我不禁淚眼盈眶,因為這本書是在楊絳老師的女兒和丈夫去世的時候才寫出來的。

我不能想象楊絳老師是懷著怎樣的心情,書寫這本具有濃厚情味的書的,字裡行間中根本看不出有人逝世的影子,透著幸福,和普通人家一樣的平平淡淡但濃郁的情昧。原諒我笨拙的文字寫不出她對女兒和丈夫的深厚的思念,我也想象不出她是怎樣的樂觀與深情,這太重了,壓的我有點喘不過氣來。

書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能讓人聯想出一份情意,那樣的快樂,那樣的幸福。書中楊絳女士這樣寫到;“我活的充實,也很有意思,因為有我們仨。”無論是女兒和丈夫的生前和生後,楊絳女士活的很幸福,她作為一個母親和妻子的強大,讓我十分敬佩。

有人說能撩動簾的風,必定是迷路的風,因為那風是追趕烏雲的,終究留不住。但楊絳女士並不是這飄忽不定的風,她是那深情的花,守護著她的大樹,那樣的堅韌,那樣的心甘情願,那樣的執著。

執筆完畢,往窗外一看,那花兒正與她的大樹共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