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楚漢傳奇觀後感5篇

觀後感1.8W

當我們觀看完一部影片後,肯定有很多啟示,可以書寫一篇觀後感,大家在寫觀後感的過程中,需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楚漢傳奇觀後感5篇,感謝您的參閱。

楚漢傳奇觀後感5篇

楚漢傳奇觀後感篇1

隨著《楚漢傳奇》這部連續劇的熱播,人們對於歷史題材影視作品的評價又重新燃起了激情,或者這種熱情根本從來沒有冷卻過。網路上已經出現了好幾篇文章,說現在熱播的《楚漢傳奇》電視劇中存在很多文史錯誤,批評編劇沒有歷史常識,比如某官職或某稱謂在秦末已經不存在,或者是後世才出現的,某成語以及《三字經》是後世朝代出現的等等。批評之聲非常苛刻,除非這是故意炒作。

對於影視劇,特別是歷史題材的影視劇,不排除某些觀眾就是抱著“補課”,補歷史常識的意圖來觀看的。而編劇一旦不尊重史實,則會讓這些人大失所望。然而,一方面我們確實應當強調影視劇對歷史常識的遵守,另一方面,觀眾不應該過度的苛責,因為這畢竟是藝術作品,而不是確鑿的歷史教科書(當然,即使是歷史教科書,也有學者認為是胡編亂造)。藝術有藝術的規則,史實有史實的承當載體。藝術來源於現實,必須遵守起碼的常識。但是藝術作品也需要一定的高度,需要有獨特的價值體現,或博得觀眾一樂,或激勵一代人奮鬥,或教會人如何生活。藝術應該有概括性,反映某個主旨,為了確切的反映這個主旨,可以不太拘泥於某些冷僻的常識,只要尊重明顯的歷史常識和事件即可。

比如楚漢傳奇這部劇,《三字經》確實晚於秦朝,焚書坑儒的場景或許真不是影視劇中所反映的那樣。但是,對於觀眾來說,這些儒生當時讀什麼書,秦始皇是如何焚書如何坑殺那些儒生的,可能並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當時確實存在一些文化經典之作,被始皇帝焚燒,當時確實有儒生被坑殺。

當然,我很佩服這些能夠發現那些錯誤的觀眾,他們的歷史常識可見一斑。為了造福其他觀眾,或者警示那些“不懂歷史”的編劇,這些熱心的觀眾或學者出於常識對該劇提出了批評。然而歷史劇畢竟也是影視劇,是藝術作品,而非學術著作,難道一定要嚴格遵守歷史常識而不得變通嗎?

這部劇我也在追著看,不僅因為它是“最貴”的電視劇,而且我覺得該劇對劉邦項羽等人物性格的刻畫比較有特色。作為普通觀眾,我可以從該劇對兩位歷史人物的刻畫中獲得為人處世、待人接物的道理,於我而言,這就是該劇的價值所在,是娛樂帶來的額外收穫。我從來不會把影視作品或者其他文學作品與歷史教科書或者學術作品混為一談,儘管兩種通過常識的橋樑作用而有某些聯絡,但界限也是分明的。

楚漢傳奇觀後感篇2

用了好長的時間,終於把80節電視連續劇《楚漢傳奇》看完,對楚漢歷史有了些瞭解,對一些歷史人物,有了充分的認識。胸懷大志、力拔山兮的西楚霸王項羽渾身本領,但寧為義死,不為利活,做事中規中矩,有勇無謀,推翻了暴秦,得到了天下卻又分於諸侯,最後被韓信逼得走投無路,自刎於烏江邊上,年逾四十,書寫了一段可歌可泣英雄悲歌。集草根與光棍於一身,40多歲還遊手好閒,不諳勞作,其父罵其無賴的劉邦,卻巧取勝利成果,建立大漢王朝。

劉邦的勝利,與韓信的軍事才能密切相關,他入漢中後,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還定三秦,奇襲彭城,背水一戰,十面埋伏……都是中國歷史上的經典戰例,讓後人羨慕而又崇拜。劉邦的勝利,同樣是謀士的傑作。特別是依了張良、陳平之計,離間亞夫,合圍項羽,讓霸王別姬,四面楚歌,最終自刎。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蕭何是韓信的恩人,同時害了韓信一生,是劉邦的左膀右臂,所謂的第一功臣,他與樊噲、周勃、曹參、盧綰、夏候嬰等一樣,都是為劉而生,劉因他們得了天下,他們也因劉才有了前途。凡事都是緣,一切都是命。後來的隋唐英雄,梁山好漢,都是一個道理。

夏商周秦西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國,遼宋夏金元明清。歷史在延續,每段歷史皆如歌,恩愛情仇是音符。

願你我都有一段傳奇!

楚漢傳奇觀後感篇3

漢朝有一段時期是楚漢交戰的鼎盛時期。出現了兩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漢高祖劉邦,另一位是他的仇人西楚霸王項羽。

漢高祖劉邦本是一位平民老百姓,名叫劉季,一點文化也沒有。但在一次起義中,在朋友的幫助下成為了“劉邦”。在朋友為他編的這個“劉邦斬白蛇起兵”的故事影響下召來了許多門客為他服務。

西楚霸王項羽是一位反秦首領。在我心裡,他是位英雄。最後,他兵敗無可奈何之下,自刎身亡。他是敗在他自己的性格下。

劉邦有“三不如”。第一個“不如”是蕭何,蕭何是負責漢朝當時後勤管理的,他的計劃總是那麼的深謀遠慮,所有的糧草都掌握在他的手中。

第二個“不如”是為劉邦出主意的軍師——張良。他的眼睛真是明察秋毫呀!他出的辦法沒有一次是失敗的,真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第三個“不如”就是百戰百勝的大將軍——韓信了,韓信點兵,多多益善。我很佩服他的計劃。他每次打仗都攻無不克,戰無不勝!

劉邦有這“三不如”輔佐他,可真是厲害,怪不得他贏了!

我認為我應該向劉邦學習,你聽了,一定會很吃驚吧!雖然劉邦只是一位沒有文化的平民百姓,但劉邦很有情商,他把他的這三個“不如”都利用上了,他多厲害啊!要知道他的這“三不如”都比劉邦強,都能獨自稱王的。

我希望我也能把比自己強的人利用上來,對付自己的對手。希望自己能再接再勵!加油!

楚漢傳奇觀後感篇4

雖然冠之於“傳奇”,其實細看下來,更像一部正劇,劇中沒有近年日益氾濫的惡搞、穿越,且製作精良,陣容強大,延續了高希希版《三國》的精品路線。應該是和導演高希希的第11次合作了,今次實力派男星於和偉出演秦始皇一角,呈現出一個疑慮於內,強悍於外,暴政天下的秦王,實在想不出還有誰比於和偉更勝任這個角色,可見當好演員遇到好導演,就能誕生無數的熒屏光彩,無論是《三國》的劉備,還是今次《楚漢傳奇》的秦始皇,導演安排演員肯定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於和偉無疑是高希希最得意且屢被重用的一根大蘿蔔。

在《楚漢傳奇》中扮演劉邦的陳道明,之前也曾在張藝謀大作《英雄》中扮演秦王,此次雖未呈秦王對秦王的奇觀,卻依然有著秦王對漢王的際遇,只是於和偉所扮演的始皇帝嬴政,並未等到劉邦的揭竿而起,便撒手西去,因此兩人在劇中,並無正面交涉,但其中一次,作為小小亭長的劉邦,從視窗偷窺巡行的秦始皇大陣仗儀仗隊,感嘆說做男人就應該這樣的時候,兩人的命運已經在不知不覺的,起了關聯性的變化。

有訊息說,於和偉對自己佔的這個坑的“秦始皇”角色情有獨鍾,不僅僅為他研讀大量的相關史料,而且一遍遍在內心揣摩秦始皇的人生軌跡,性格走向,於和偉也曾表示:“每個男人心中都有一部英雄人物譜,秦始皇就是我心中最愛的那一個,我希望進入他的內心,讀懂他的憂慮和偉大。”據說,為了凸顯秦始皇每天批閱六十斤奏摺的勤政史實,於和偉提議在東巡的馬車裡擺滿書簡;對於莫衷一是的始皇之死,被後人詬病的“焚書坑儒”事件,閱讀了大量史料的於和偉也給出了自己的解讀和表現,就劇情看,比既往影視作品中的粗暴蠻橫多了很多的起因,隨是先秦文化的劫難,但確實有理有據,算是為作古良久的秦始皇小小的翻了一案,具體細節,小高在此不多表,希望大家自行觀劇,便知大概。

千古一帝的歷史真相與演繹

秦始皇被譽為“千古一帝”,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皇帝,掃滅六國,統一海內,廢分封,立郡縣,創立皇帝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南平百越,北擊匈奴,修建萬里長城……他確立的一系列制度,被歷代沿用兩千餘年。自他開始,中國的朝代才有了最初的模式,政治、經濟、文化、思想逐漸趨於完善。然而,他晚年驕奢淫逸,建皇陵,修阿房,煉仙丹,焚書坑儒,也一直為後人所詬病。自古以來,秦始皇一直是一個倍受爭議的人物。

但秦始皇距今遙遠,所謂歷史真相,不過是史書或民間口頭所流傳的記錄而已,事件倒有跡可循,性格卻難以揣摩,所以若干年來反映秦始皇的影視劇作品已然不少,但有關秦始皇的人物塑造,卻大多粗暴簡單,狂妄殘忍到極致,並沒有太多的從人物性格命運展開。從《楚漢傳奇》中可以看出,於和偉為這個角色下了很多功夫,從腔調到肢體語言,莫不講求形神統一,與氣質的通古貫今,方始這個傳說中的暴君變得可接近,可理解,可接受。

“於始皇”時代接踵“於皇叔”時代既然是《楚漢傳奇》,那秦朝的戲份也僅僅是為楚漢之戰做歷史成因的交代,因此於和偉所扮演的秦始皇,是從晚年開始登場,所佔篇幅在十集以內,而作為該劇三條平行的故事線,次第登場:其一是劉邦的起跡之路,其二是項羽的成長之路,而秦始皇的故事則主要在宮廷與巡行之間,濃縮了秦始皇晚年的孤獨與憂鬱,暴戾與悲慼。當然,於和偉也戲稱,自己在《楚漢傳奇》中扮演秦始皇,猶如出演“摺子戲”,可見都是短而精的亮相。

秦漢歷史風雲變幻,於和偉所扮演的秦始皇,帶領著一干忠奸兩立的群臣將相,特別是趙高、李斯兩位寵臣愛侍,上演了一場精彩的宮廷政鬥之戲,且該劇也對秦始皇的駕崩細節描繪到位,真實可信,而斷氣之後的秦始皇,還是躺在巡視車中,以屍體的狀態,經歷了頗多的陰謀陽謀,充當了一個不會動的重要道具,但也是從那一刻開始,這個巨無霸王朝的隕落,開始加劇。劇中,秦始皇打造了最初的輝煌,也斷送了最後的輝煌。劇外,於和偉無疑又為自己的角色扮演榜,添上了厚重的一筆,所以,於和偉的“皇叔”時代就讓它成為過去式吧,因為接下來的“始皇”時代已經悍然登場。

楚漢傳奇觀後感篇5

如果說楚漢傳奇最後的結果以劉邦為勝利結束,以我自己的看法,項羽劉邦雙方都取得了勝利,甚至項羽的勝利更勝於劉邦。

從項羽的個性、性格和自身的追求觀察,他的一生,內心所追求的一切都得到了;為楚雪恥戰勝暴秦,與章邯以少勝多在鉅鹿獲得巨大的勝利,他用自己的勇武精神戰勝了諸侯國,他具有統一國家的能力和機會,然而他的人生追求裡沒有這一項,放棄了最大的該得到的利益,用張良的話說這是愚蠢的行為,我並不贊同張良的這句話。人各有志,並不都以追求世人所供認的輝煌為最終追求,項羽最終選擇了自己內心的需要只做自己的西楚霸王。對他而言我認為這是最明智的選擇。

垓下他選擇了自行解決自己的生命,這是我為他落淚的最根本原因,他是深刻思考過的,有生的希望,然而他放棄,在臨死之前說的話,不知這話是不是編導給編劇的,無論是不是,以他的性格特點和對英雄的理解,他一定是想到了這些問題最終選擇自己的走向,他的令人銷魂的魅力就是“走入悲壯”是他最美好的追隨。

好長時間沉浸在這一段歷史長河裡,很久很久不能平靜,古人的人生追求令我回味,帶著深沉的心情。

如果有和古人對話的機會,我覺得我可能第一要找的就是項羽,雖然他對於出身低微的人(韓信)不屑一顧,雖然他自傲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