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三篇

觀後感3.27W

觀看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應該怎麼寫呢?是不是寫起來很是頭疼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三篇,供大家參考。

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三篇

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

在中國,樂迷們親切地稱俄羅斯音樂大師柴可夫斯基為“老柴”,談起這位偉大的古典樂派作曲家,不得不提到他最著名的三部芭蕾舞劇《天鵝湖》、《胡桃夾子》、《睡美人》。

今天,我有幸欣賞了用另一種新的藝術形式——“雜技劇”演繹的《天鵝湖》。它是將中國的古老藝術“雜技”與歐洲的古典舞蹈“芭蕾”相結合,同時融入了魔術、小丑等表演藝術,不僅僅是踮起腳尖的天鵝之舞,更是把舞蹈發揮到了人體極限,更直白點說,這是“在頭頂起舞”。一群會飛的天鵝在舞臺上空旋轉跳躍,全程唯有“震撼”兩字可以形容。

除了藝術家們精湛的技藝,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把聞名世界的“四小天鵝”舞曲創編成嬉皮的“四小青蛙”舞曲,生動形象,編劇更是在保留原始《天鵝湖》的意境下,把東方元素貫穿到整部雜技劇中,比如:大唐的侍女、紅燈籠、壁畫以及中國神話傳說中的青蛇等,這部雜技劇無疑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深度融合。

今晚是一場視覺、聽覺的盛宴,跳躍的水手、堅強的公主、執著的王子,柔美中透露著堅強不屈,讓我感受到了人性的本能,最終因為愛的力量,陰險的山鷹被打敗,王子救下了公主。

藝術的展現皆是藝術家們源自於對藝術的熱愛,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想也是因為愛!

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

經典夢幻的《天鵝湖》音樂響起了,入場表演的卻不是傳統舞劇中出現的芭蕾舞,取而代之的是——中國古典舞的謫仙場面。

演繹天鵝湖唯美愛情的也不是西方傳統芭蕾,而是中國的傳統表演藝術——雜技。雜技演員們用他們精湛的技藝與傳神的表演為我們呈現了一場視覺盛宴!

這場演出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各種“融合”:內容上,將東西方故事相互融合,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舞蹈上,將中國古典舞與芭蕾舞融合,演出形式更加多樣;設計上,將技藝性的雜技表演與故事性的舞劇形式融合,使雜技表演具備了更豐富的內容。

更不用提服、化、道上中西方傳統元素的雜糅了,真的是美輪美奐。我感覺在我們的音樂課堂上,也可以在尊重“原作”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地加入更多的內容,追求形式上的變化,鼓勵學生大膽動腦、大膽編創。

芭蕾舞《天鵝湖》觀後感

一說起《天鵝湖》,我們眼前立刻會浮現出芭蕾這種腳尖上的舞蹈。

它優雅動人,用音樂、舞蹈的手法來表演戲劇的情節。看慣了傳統意義上的芭蕾舞,這次的《天鵝湖》給了我耳目一新的感覺。它在中國雜技中加入了芭蕾元素,將雜技與芭蕾進行完美結合,是東西方文化的碰撞,也是熱烈奔放與溫柔嫻靜的融合。這種全新的形式給了我一種新奇的體驗,令人眼前一亮。

演員們柔軟的腰肢,靈動的身姿,在舞臺上舞出了魅力。比傳統芭蕾更為流暢的步伐,給我們以視覺的衝擊。當東方雜技遇上了西方芭蕾,這種真實功夫,精湛表演,讓觀眾們歎為觀止,簡直驚豔了全場。

若干年之後,若再說起《天鵝湖》,我想定會把這個場景牢記心中,對在《四小天鵝舞曲》音樂聲中四隻可愛的青蛙的表演記憶猶新。這就如我們的音樂課堂,怎樣讓我們的課能給學生“餘音繞樑,三日不絕”的印象,那就需要我們在教學中能繼承經典,不斷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