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黨員幹部的《山海情》觀後感範文三篇

觀後感2.4W

  電視劇《山海情》正在熱播,這是獻禮建黨百年的電視劇,作為黨員幹部在觀看《山海情》時不免和實際工作相聯絡,下面就是本站黨員幹部的《山海情》觀後感範文三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黨員幹部的《山海情》觀後感範文三篇

黨員幹部的《山海情》觀後感1

  最近,一部山海相逢、閩寧情深的扶貧劇《山海情》高開炸走,奪人眼球。該劇讓我們看到東西部扶貧合作產生的蝶變效應,20多年來,閩寧兩地人民攜手奮進戰貧困奔小康的故事震撼人心,也讓我們讀懂了中國扶貧這篇大文章。

  作為肩負黨和國家建設重任、承擔為民服務之責的新時代黨員幹部,請以登頂“珠峰”的勇氣和決心,“向山而行”,決戰決勝最後時刻。

  因為“向山而行”,所以夢想不止,勇氣不滅。1921年,英國探險家馬洛裡在多次嘗試未果後他被問起為何還要攀登珠峰,他回答說“因為山在那裡”。1960年5月25日中國登山家王富洲等人首次從北坡登頂珠峰,第一次將中國人的足跡留在世界之巔。“世之奇偉,鬼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著不能至也”,人類心懷不斷探索自然的夢想和勇攀高峰、無懼艱難的勇氣,在不同時期以不同方式征服著珠峰。扶貧之路,愈是最後愈多是遺留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的硬骨頭,唯有涵養“但願蒼生俱飽暖”的崇高理想和“會當水擊三千里”的樂觀無畏,方能毫不畏懼扶貧工作的繁重性、複雜性,堅定不移開闢天地、創造奇蹟,只有具備直面困難的勇氣和決心,才不會因畏葸不前、舉步維艱而滿懷沮喪、杞人憂天。

  因為“向山而行”,所以和諧共生,常懷敬畏。海拔2000米,萬山林立的天境中,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沿山谷一路蔓延;海拔4300米,西藏定結縣有著罕見的高寒溼地,是野生動物天然的庇護場所;海拔4900米,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寺院絨布寺,是普通遊客遊覽的終點,也是珠峰大本營之前最後的文明;海拔5200米,加吾拉山口,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山峰,依次展開前路漫漫,只待征服。歷經數億年,珠峰一直矗立在那裡,鼓勵我們不斷求索,更提醒我們,要常懷敬畏之心,與自然萬物和諧共生。敬畏自然,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而不是一味地索取與破壞,要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拓寬思路,推動“生態扶貧”,發展多條“生態財富線”;敬畏工作,要在工作上兢兢業業、真抓實幹,要將工作落實到實處,只有將身子俯下去才能將民意帶上來;敬畏規則,要在生活上廉潔自律、一身正氣,要克己奉公,兩袖清風,自覺遵守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

  因為“向山而行”,所以心嚮往之,行必能至。山的故事,其實更多是人類的故事,人類賦予珠穆朗瑪最高峰之名,才有了對高度的一探究竟,才有了那麼多前赴後繼的登山者。習近平總書記曾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成立65週年大會上強調,“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大道至簡,實幹為先,實幹是最響亮的語言,是贏取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沒有坐享其成的收穫,也沒有一勞永逸的事業。空唱高調,藍圖再好也不過是畫餅充飢;脫離行動,夢想再美也不過是黃粱一夢。“天下難事必作於易,天下大事必作於細”,廣大黨員幹部要從小事做起,從眼前做起,從今天做起,認真學習黨的理論和做好扶貧工作所需要的知識,不要蜻蜓點水,淺嘗輒止。疾風知勁草,烈火識真金,扶貧幹部要在脫貧攻堅一線多經歷幾次風吹雨打,秉持“敬終如始、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發揮“因地制宜、因戶施策”的工作智慧,“啃掉”脫貧攻堅路上的“硬骨頭”,將短板補得更牢靠一些,將基礎打得更紮實一些。

  自強天行健,厚德地勢坤,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向山而行,註定一路非凡。

黨員幹部的《山海情》觀後感2

  新年伊始,講述福建對口幫扶寧夏,使西海固地區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電視劇《山海情》上線就迅速走紅,成為2021年開年最受關注的電視劇作品。作為扶貧劇的標杆之作,《山海情》以其細節處見生活,溫情中見人心、奮鬥中見鬥志的鮮明特色,感動你我,溫暖寒冬,更讓我們那些奮鬥在脫貧攻堅一線扶貧幹部的“山海情”致敬點贊。

  黨員幹部是扶貧的核心,是脫貧致富的帶頭人。群眾富不富,關鍵看支部。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承擔著重要職責,是脫貧攻堅的主心骨和頂樑柱,充分發揮著戰鬥堡壘的凝聚力、戰鬥力,徹底激發貧困群眾的向心力、創造力,在扶貧路上克難奮進,創事幹業。目前扶貧成果的取得十分不易、成之惟艱,此時此刻堅守陣地,鞏固成果尤為重要。黨員幹部要扛起重任、盡責履職,在大獲全勝之前一絲不鬆懈、一刻不停頓,自覺帶頭落實扶貧工作責任,嚴格執行網格化掛點幫扶制度,發揮扶貧戰鬥員和宣傳員的作用,深入聯絡村戶開展幫扶活動,答疑解惑,解決包幫戶發展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重點關注和解決貧困群眾的收入問題,確保收入來源真實穩定;落實兩不愁和三保障,確保貧困群眾吃穿不愁,基本生活質量得到保障,做到真脫貧、脫真貧、不返貧。同時建強壯大基層扶貧工作隊伍,注重從年輕黨員、三支一扶、公益組織、回村鄉賢中吸納優秀人才,培養成黨組織班子的後備人選,充實扶貧骨幹力量,為基層留下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

  技術人才是扶貧的支撐,是脫貧致富的領路人。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技術人才帶來的專業知識和先進技能促使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提升,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動力更足。人才各司其職、盡其所能,在脫貧戰場上提供強勁的“火力支援”,是脫貧致富的根本保障,否則脫貧就是鏡中花、水中月,扶貧成果只是曇花一現。帶領群眾找到一條脫貧致富的道路需要勇氣和智慧,需要針對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科學制定切實可行的扶貧計劃,大膽探索符合實際的扶貧專案。授人以魚,只能救一時之急;授人以漁,則可解一世之需。專業人才帶來技術和知識,關鍵是能把它們留下來,技術人才和黨員幹部要加強溝通交流,定期組織開展有針對性和前瞻性的知識教授和技能培訓,提高扶貧工作隊的能力素質,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增強扶貧路上抵禦外部風險的能力,降低返貧的風險。貧困戶只有真正學得到、做得出、賺得了,才能從根本上拔除頑固的“貧困根”,種上枝葉茂盛的“搖錢樹”,避免出現隊離業垮的不利局面。

  貧困群眾是扶貧的主體,是脫貧致富的受益人。已經實現脫貧的貧困戶,要珍惜來之不易的扶貧成果,徹底消除“等靠要”、容易放棄的思想,樹立自強自立、艱苦奮鬥的精神。認真聽取黨員幹部對政策宣傳、方針解讀,瞭解掌握扶貧相關的優惠政策和補貼措施,主動向技術人員學習最新的科學技術和業務技能。已脫貧的群眾要居安思危,及時反映可能造成返貧的困難和問題,真實反饋因學、因災、因病、因殘再次致貧的情況。對於黨員幹部和技術人才牽頭的扶貧專案要勇於嘗試、大膽參與,利用勞動入股、資源入股或技術入股的方式,真正擼起袖子加油幹、勇敢幹,擔當起脫貧“主人翁”的角色,爭取早日脫離貧困隊伍。收入是衡量是否脫貧的重要指標,貧困戶要積極配合扶貧工作隊的工作要求,對於收入來源和組成要如實反映,確保工作隊掌握的資料真實、完整和有效,便於有的放矢加大幫扶力度,如期實現全民脫貧。

  “打贏脫貧攻堅戰,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存在的絕對貧困問題,將在我們這一代人的手裡歷史性地得到解決。這是我們人生之大幸。”習近平總書記的話豪邁而堅定。脫貧攻堅已經來到收官之年,在扶貧路上共同奮鬥的“三人”,定會攜手邁向全面小康的偉大勝利。

黨員幹部的《山海情》觀後感3

  《山海情》是一部脫貧攻堅劇,圍繞西海固人民群眾移民搬遷,克服困難,脫貧致富展開。故事中的種種衝突矛盾像極了我們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障礙,也正是因為這部劇的劇情貼近實際而引發了大批在基層一線脫貧幹部的有感而發。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樹立“一往無前”的堅定恆心。“騏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捨。”只有一直向前,絲毫不停頓,才能距離目標越來越近。雖然我國脫貧攻堅工作已經取得了巨大成果,但目前全國還有52個貧困縣未摘帽,2707個貧困村未出列,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未全部脫貧。雖然同過去相比總量不大,但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扶貧幹部此刻決不能有鬆口氣、歇歇腳的思想,要懷著堅定的恆心、必勝的信心、乘勢而上、一舉攻克最後的堡壘。要始終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做到扶貧物件精準、幫扶責任人精準、扶貧措施精準;始終堅持真扶貧、扶真貧,杜絕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將各項幫扶政策落實到底。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發揚“吃苦耐勞”的鬥爭精神。蒙古馬既沒有舒適的馬廄,也沒有精美的飼料,卻可以在風霜雨雪的大草原上縱橫馳騁,靠的就是吃苦耐勞、敢於同困難作鬥爭的精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絕不是輕輕鬆鬆、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消除絕對貧困,實現脫貧攻堅全面徹底勝利的征途同樣不是平坦的,還有著許多坎要邁,許多關要闖,正是在這關鍵時刻,黨員幹部更應該弘揚吃苦耐勞精神,深入到基層,帶頭謀發展、促發展、助脫貧。同時,吃苦耐勞並不是下到艱苦的基層就行,而是需要擼起袖子真抓實幹,要堅持探索、堅持實幹,努力為貧困村、貧困戶找準路子,樹立獨特的標識,以產業發展助推脫貧致富。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保持“不斷奮鬥”的拼搏意志。元朝時期蒙古馬曾隨蒙古騎兵南征北戰,立下汗馬功勞,而到解放戰爭時期,內蒙古騎兵參加大小戰鬥656次,殲敵2.2萬多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建立了赫赫戰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扶貧幹部要保持蒙古馬不斷奮鬥的拼搏意志。一方面要鞏固現有脫貧成果,防止返貧,要深化貧困戶扶貧扶志工作,要保持扶貧政策穩定性,扶上馬再送一程;另一方面,要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進一步完善產業支撐體系,解決“人走戲散”之憂,完善公共服務體系,解決農民養老之憂,完善鄉村治理體系,解決陋俗困擾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