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觀《山海情》心得體會

《山海情》講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地區群眾在黨和國家扶貧政策以及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吊莊移民”等一系列途徑脫貧致富。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觀《山海情》心得體會,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觀《山海情》心得體會

觀《山海情》心得體會篇一

做 “馬得福”式的基層幹部

近日,電視劇《山海情》熱播,劇中塑造的基層扶貧幹部馬得福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剛從農校畢業的他被借調到吊莊移民辦公室,回到家鄉湧泉村,開始了他的基層扶貧工作,帶領村民們共同走上了致富的康莊大道。

做“馬得福”式踐行初心使命的基層幹部。從大山裡走出去的馬得福選擇回到家鄉,他響應政府號召,投身於脫貧攻堅事業,為“吊莊移民”工作殫精竭慮,為移民村通電東奔西跑,在東西協作扶貧政策出臺後,又動員村民赴閩務工、種植雙孢菇,雖然在工作中困難是一個接著一個,但他絲毫不懼艱難險阻,迎難而上,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作為基層幹部,我們要始終牢記為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光榮使命,腳踏實地,努力工作,主動到艱苦環境中去經受鍛鍊,用崇高的使命激勵自己,用遠大的目標鞭策自己。

做“馬得福”式敢於擔當作為的基層幹部。在面臨堅守信念走“獨木橋”,還是聽從麻副縣長的安排走仕途“高速路”的選擇上,馬得福選擇了“獨木橋”,現場會上實事求是指出了種菇面臨的實際狀況和迫切問題,力戒形式主義,不搞“面子工程”,實實在在解決村民蘑菇滯銷的燃眉之急。基層工作千頭萬緒,新問題、新情況層出不窮,在諸多“硬骨頭”面前,我們要有“越是艱險越向前”的闖勁,始終堅持做到在挑戰面前不徘徊、在困境面前不後退、在壓力面前不鬆勁。

做“馬得福”式心繫人民群眾的基層幹部。劇中的扶貧幹部馬得福每天騎著自行車奔走在鄉間的土路上,常常灰頭土臉,為村民的事情奔波勞碌,在他心裡群眾之事無小事,群眾的利益就是頭等大事,村民的麥田澆上水了,蘑菇的銷路打通了,他的心裡也就樂了。作為基層幹部,要有“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為民情懷,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困。也正是因為有了千千萬萬個“馬得福”,他們埋頭苦幹、默默奉獻,涓滴成流、聚沙成塔,為我們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貢獻了力量。

觀《山海情》心得體會篇二

黨員幹部心中的“山海情”

近期,電視劇《山海情》熱播,《山海情》以閩寧鎮的發展歷程為創作命題,展現了東西協作對口幫扶的政策背景下,福建和寧夏兩地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誼,描繪出一幅雄厚壯闊的脫貧故事畫卷。每個黨員幹部心中都有“山海情”,與電視劇《山海情》產生共鳴,與現實生活中幹事創業發生共振。

心中有座山,這山是“愚公移山、咬定青山、再攀高山”的山。從電視劇第一集到最後一集,我們看到了寧夏荒蕪的土山變成美麗的青山。土山代表艱鉅的脫貧任務,青山代表脫貧的奮鬥目標。黨員幹部心中必須有一座山,這山是愚公移山的困難之山,是咬定青山的目標之山,更是再攀高山的追求之山,廣大黨員幹部拿出愚公移山的韌勁、咬定青山的幹勁、再攀高山的拼勁,才能實現苦日子的土山到好日子的青山的壯麗蛻變。

心中有片海,這海是“海納百川、海枯石爛、滄海一粟”的海。劇中我們看到寧夏福建扶貧幹部、技術專家、鄉村教師、勤勞農民等各類群體的齊心協力,在他們身上都閃耀著包容、堅韌、奉獻等多種優秀品質。黨員幹部心中必定有一片海,這海是海納百川的胸懷,是海枯石爛的決心,是滄海一粟的忘我,每個黨員幹部以滄海一粟的自我認知,當好小小螺絲釘,以海枯石爛的堅持不懈與困難頑強鬥爭,以海納百川的格局在追求共同富裕的征途中奮勇前進。

心中有真情,這情是“愛國情、民族情、總關情”的情。電視劇《山海情》好評不斷,常常讓我們熱淚盈眶,這是一部有感情有溫度的電視劇。我們為村民地裡沒有水焦急,為村民賣不掉的蘑菇發愁,為扶貧幹部跑前跑後感到心疼,這些感情充盈了我們對這部劇的感受。黨員幹部心中必是有真情,這情是希望國家富強的愛國情,是實現民族復興的民族情,更是一枝一葉總關情的百姓情。正是這些真情才築起黨員幹部的初心,堅定黨員幹部的信念,初心擔使命,信念生定力,正是這份真情激勵著廣大黨員幹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奉獻一切。

觀《山海情》心得體會篇三

“山海情”中的“動物型”扶貧幹部

近期熱播的脫貧攻堅劇《山海情》,講述了扶貧幹部如何帶領人民群眾將飛沙走石的“戈壁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塞上江南”,感動之餘讓觀眾對於扶貧有了更深刻明晰的解讀。這是閩寧人民的“山海情”,更是每一位基層幹部的“扶貧經”。

學做“不屈不撓”的戰狼,勇於開荒扶貧。戰狼披荊斬棘、堅持不懈,象徵著無畏的拼搏精神。《山海情》中的戈壁沙灘,缺水少電、山高路遠、風沙漫天,扶貧幹部面對的是惡劣的自然環境、落後的基礎建設、封閉的思想觀念等多重阻礙。但以福寧村原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為原型的主人公馬德福原型卻如“西北狼”一般,不畏艱難、迎難而上,從苦口婆心地勸返吊莊戶、幫助村民完成“吊莊移民”工作,到軟磨硬泡給移民村通電,以勇於拼搏、敢於鬥爭、忠於信仰的戰狼精神,始終保持敢闖敢幹、勇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帶領村民們共同走上致富的康莊大道。

學做“任勞任怨”的黃牛,勤於教育扶貧。黃牛埋頭苦幹、辛勤耕耘,象徵著質樸的奉獻精神。劇中白崇禮校長原型是黑虎廟國小張玉滾校長,幾十年如一日在山裡守著,只為改變山裡娃的命運,以微薄收入資助了300多名學生。教育讓新的理想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新的需求資訊潮水一般湧進貧困地區,打破了阻礙城市與鄉村流動性的“閘口”。教育扶貧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登天,唯有如耕牛般腳踏實地、循序漸進方能“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俯首甘為孺子牛,平凡人也能撐起祖國的“脊樑”。

學做“振翅高飛”的雄鷹,善於技術扶貧。雄鷹鬥志激昂、搏擊長空,象徵著遠大的逐夢精神。劇中凌一農教授原型是菌草技術發明人林佔熺教授,曾在福建寧夏等13個省120個縣指導菌草技術扶貧工作,為貧困地區的農民增加收入做出重要貢獻。正是有“凌一農”“陳金山”等一批載志而翔、博採生芳的“雄鷹”式扶貧幹部,憑藉自身的卓越才幹,將先進技術用於脫貧致富,善於抓住機遇,敢於革故鼎新,才能舞好脫貧“指揮棒”,引導致富“總旋律”,帶領村民們奏響幸福生活“新樂章”。

標籤:心得體會 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