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精選6篇

觀後感2.5W

人們在觀看完一部勵志影片後,一定都有認真寫好觀後感,在平時相信大家觀看了不少影片,一定都有所感觸, 那麼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了,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精選6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精選6篇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篇1

夢,對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困難的。但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都會遇到困難。都會遇到挫折。我們只要堅持不懈,善於觀察于思考。相信你的中國夢一定會實現!

有夢想才會有希望,有希望才會有激情,有激情才會有事業,有事業才會有未來。“中國夢”裡,有“強國”也有“富民”,“中國夢”裡,有期盼也有實幹,“中國夢”有大有小,每個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屬於自己的夢想。

在中國夢裡,是一個家庭的夢,一個民族的夢,一個國家的夢,更是一個全中國13億人的夢,組合就是一個偉大而又剛強的夢。

夢,是藍色的,就像天空一樣藍,就如人們所說的:海之藍,天之藍,夢之藍。夢想是前進的動力,是成功的翅膀。

我也有一個夢——宇航員

我每天都在盼著,盼著,連睡夢中也想到我當宇航員的景象,我坐在神舟飛船裡,飛船慢慢地在太空中遨遊。我的眼睛注視著外面的景象。然後,我從艙裡鑽出來,在到月球上插上一面中國的五星紅旗。在到月球上踩幾腳,留下我們中國人的腳印。那感覺,真是不一般的舒服。

我每天都在努力著,刻苦學期,仔細觀察。細心探究,堅持不懈,期盼等我長大了一定要像楊利偉,聶海勝,翟志剛叔叔,劉洋姐姐一樣,飛向太空,尋找宇宙的奧祕。

我不知道我能不能當上宇航員,但我一直相信自己!你們相信我嗎?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篇2

中國,本是在這個世界上最先發明瞭火箭的國家,但由於長期的閉關鎖國加上苦不堪言的百年捱打史,最終卻落個火箭幾乎為零的下場。多少人在著急!多少人在渴盼:火箭,你何時才能重返故鄉?終於,1960年,中國的火箭將士們,忍著飢餓的肚子,開始了從仿製蘇聯導彈到自己設計導彈的艱難跋涉,當中國宣佈導彈核武器發射成功的訊息時,全世界都被震動了。從此,中國航天在艱難中步向輝煌!1992年,我國載人飛船正式列入國家計劃進行研製,這項工程後來被定名為“神舟”號飛船載人航天工程。

僅僅7年後,北京時間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時41分,我國發射的第一艘試驗飛船“神舟”號在完成了空間飛行試驗後在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地區成功著陸。作為我國航天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號試驗飛船的成功發射與回收,標誌著我國載人航天技術獲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03年10月16日6時23分,“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在內蒙古主著陸場成功著陸,實際著陸點與理論著陸點相差4.8公里。

返回艙完好無損。航天英雄楊利偉自主出艙。我國首次載人航天飛行圓滿成功。全世界震動了!中國的航天事業在蒸蒸日上,在中國航天幾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取得了輝煌業績,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在長期奮鬥中,我國航天工作者不僅創造了非凡的業績,而且鑄就了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載人航天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在新時期的發揚光大,是我們偉大民族精神的生動體現,永遠值我們學習。

看到我國的航天事業,這麼突飛猛進,做為二十一世紀的主人,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長大了為祖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篇3

從“東方紅一號”到“天問一號”、從一無所有到航天大國,從1956年中國航天事業誕生至今,中國航天能克服艱辛萬科、取得輝煌成就,依靠的是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航天精神。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幹部,要向航天工作者學習,把航天精神傳承好發揚好。

傳承航天精神,青年幹部要發揚特別能吃苦的工作作風。“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在茫茫戈壁極其艱苦和困難的條件下開啟航天事業,幾代航天人為實現“飛天夢”,不怕吃苦、克服困難,付出了巨大犧牲。青年幹部要踐行一代代航天工作者特別能吃苦精神,工作中學會承擔壓力、克服困難、接受挑戰,勇於磨練,不斷強化吃苦精神,讓吃苦精神在思想上紮根、在行動上落實。

傳承航天精神,青年幹部要錘鍊特別能戰鬥的工作能力。“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作為“高精尖”的航天技術,國外一直採取技術封鎖,航天工作者憑藉頑強毅力、驚人意志,攻克了一個又一個航天領域“卡脖子”技術。人生的道路不會一帆風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也不會一帆風順,需要接受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化解重大矛盾,青年幹部在工作中要敢於戰鬥、敢於擔當、勇挑重擔、勇克難關,發揚“戰鬥精神”,在“戰鬥”中磨礪,鍛造過硬的工作能力,為黨的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傳承航天精神,青年幹部要堅守特別能攻關的工作信念。“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航天科技是一個國家國力的標誌,也是一個國家科技創新水平的一個展示,中國航天人奮力攻關,終在世界尖端技術之林佔有一席之地。作為青年幹部就要像他們一樣,主動出擊、勤于思考、善於攻關,不要被動工作、墨守成規,及時總結工作方法,創新工作方式,攻克工作難題,做事才會事半功倍。

傳承航天精神,青年幹部要涵養特別能奉獻的工作品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始幹”,航天系統工程涉及很多領域,是一個需要諸多社會體系合作的工程,各個戰線的航天工作者不計得失、淡泊名利、履職盡責、無私奉獻,匯聚了強大合力,取得了驕人的航天成績。當前,社會上依然存在著急功近利、情緒焦躁、價值觀多元化等問題,青年幹部要沉下心來,拒絕誘惑、增強定力,踐行埋頭苦幹、甘於奉獻精神,一步一個腳印,苦幹實幹,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奮鬥終身。

傳承發揚航天精神是對中國航天人最好的致敬,青年幹部當以航天精神為座標,爭做新時代的有為青年。不管從事什麼崗位,航天精神都將指引著大家向上向善,在新時代長征路上奮勇拼搏、勇攀高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篇4

今天,我收看了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令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讓我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的瞭解和認識,以及學習並掌握了預防措施。相信這次加長版的寒假給大家帶來了別樣的感受,很多人從未像現在這樣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不僅僅是以個人的身份生活,而是與所處的時代同呼吸,共命運。

透過新聞,我們看到一張張佈滿勒痕的臉、一把把為避免交叉感染而剪了的髮辮,一雙雙被消毒液侵蝕開裂的手、一個個蜷縮在地上暫得休息的身影,年輕醫護人員他們心無旁騖,凝視自己的戰場;我們看到84歲的鐘南山臨危受命逆行而上,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身患漸凍症仍衝在前線與時間賽跑挽救生命,70多歲的李蘭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時,帶領團隊為研製特效藥品而耿耿不寐;我們看到堅守陣地做著深入報道,不斷披露疫情最新進展的新聞人;我們看到了為建醫院、為制口罩日夜趕工的工人;那些奮筆寫下“請戰書”的醫護工作者;開間武漢或稽核三億元的施工人員;用愛搭建橋樑,日夜馳援運送物資的駕駛員……他們用行動向我們詮釋了什麼是大愛無疆。一個個白衣天使堅守崗位,用血肉之軀盡一份綿薄之力,用小小的身軀與疫情賽跑。

無數的“追光者”們在國家和人民最需要的時候,做出無怨無悔的選擇。他們把對人民的愛,對祖國的愛放在心底,用一個個鮮紅而又堅定的手印,表達著火熱的擔當與承諾;他們用最美的身影,詮釋了生命的意義!這些逆行的背影,他們挺身而出不是為了當什麼英雄。他們扶危渡厄,是守土盡責。同學們大都是非典前後出生的,這是我們有記憶以來第一次面對全國性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非典爆發,全世界守護著80後、90後、00後。過去了,換成80後、90後、00後來守護這個世界。我們看到當年坐在課堂讀書的孩子如今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替更多人負重前行。

目前,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形勢仍然嚴峻,此刻,我們呆得有點煩悶焦躁的家,是很多前線人員想回而不能回的家。在這個牽動著所有國人心的春天裡,我們每一個人都無法置身事外。我們,也應儘自己的綿薄之力,不為醫生,社會增添負擔,按照這堂課中所說的,不隨便出門,戴口罩,不信謠,不傳謠,勤洗手,講衛生,為這個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同時,這場疫情,也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唯有正視這樣的經歷,在困境中汲取教訓成長,才不辜負這樣一場代價沉痛的歷練。

雖然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來勢洶洶,給我們的生活蒙上了厚厚的陰影。但是作為學生的我們,作為社會主義的接班人,要把這次的疫情當作學習的機會,去學習前輩們這種處變不驚,捨己為人的精神,我們要利用好這個機會,靜下心來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規劃,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強大,是我們每個人的使命。另外,還要學會如何做好防護措施:第一。儘量不出門,如果必須要去公共場所記得佩戴口罩;第二要勤洗手;第三不要過度疲勞,這樣會降低免疫力。不能吃野味,從自己做起,從每一個家庭做起,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最後為逆行的勇士祈福,願平安歸來!武漢加油!中國加油!

同上一堂疫情觀後感

秦明輝

三月九日中國人民大學秦宣、北京師範大學王炳林、中央財經大學馮秀軍四位教授,結合“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四門必修課教學內容,解讀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疫情防控的決策部署,分析中國抗疫彰顯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講述防疫戰疫一線的感人故事,發揮高校思政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作用。聽完此次演講,我有很大的感受。

艾四林講師運用馬克思和恩格斯名言為我們講解了人和自然的關係,有機整體的關係是萬物生源的起點,疫情的生態破壞傳播至於人類之身,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新型冠狀病毒時講話:野生動物環境的骯髒是事故起始的原點,看了講解,我明白了要改變野生動物食用的方法,以及要改變對健康飲食的觀點注意。

四位教授的疫情觀點講解,首先讓我們深刻了解到了此次疫情的嚴重性以及前線醫務人員的不易性,這是中國一場艱難的戰爭,我們有信心也必須打贏 這場戰爭,全國人民應團結一致,眾志成城,過去,中國人民有志氣有能力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鑄就我們人民共和國的輝煌,今天,中國人民也一定能戰勝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各種艱難險阻,實現民族復興。

疫情的爆發,是我們所有人無法預見的,疫情防控,中國以及世界的關注,讓我們看到了中國的力量,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的總體指揮,各地部門堅決服從黨中央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越性讓疫情患者不必那麼寒心,展現了中國大國的擔當,負起了偉大治國,十幾天建立起來了雷神山,火神山醫院,專業的醫療隊伍,源源不斷的志願者,所有領導人全身心的投入,讓我們看到了一堵溫暖的牆在我們面前建立起來,面向未來,必須具備風險意識,必須通過改革完善國家制度和治理體系,提高風險化解能力,居安思危,既要科學的打贏這場戰鬥,更要長遠的考慮未來的完善體制。

抗擊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總結歷史經驗,增強必勝信心,對我們國家,民族,每個人都是一種磨難,習近平總書記說,中國上下五千年經歷了太多磨難,多難興邦,這場疫情,我們必須鼓舞人心,不能人心惶惶,我們目前的科技發展以及醫學的進步,完全有能力戰勝它。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這次疫情,告訴我們許多道理,我們要尊重自然,遵守規律,切忌亂食野生動物,勤洗手,多通風,終會戰勝困難。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篇5

能夠走上東京奧運會的賽場,對於每個運動員來說,都是一段充滿挑戰的艱辛旅程。

奧運賽場,較量,勝負往往只在毫釐之間。不論是否站上領獎臺,也不論獎牌成色如何,拼搏,就是最動人的故事。女子100米蝶泳決賽,中國選手張雨霏拼盡全力拿到銀牌,雖然略有遺憾,但她賽後微笑面對鏡頭,大喊一聲“加油!”轉身投入接下來的比賽準備中。“我可以輸但不會輕易認輸。這就是我的‘鬧海成功’。”豁達又執著,這就是運動員帶給我們的感動和鼓舞。

年輕的射擊選手王璐瑤,雖然沒能在女子10米氣步槍比賽中進入決賽,但她已積極調整心態,把目光投向三年後的巴黎奧運會。“我不會認輸更不會低頭。”在大賽中歷練,在拼搏中成長。賽場沒有常勝將軍,但有永不放棄的拼搏意志,堅持夢想的奮鬥姿態。所有這些故事,共同組成了奧林匹克運動熠熠生輝的精神底色。

跆拳道賽場,老將吳靜鈺在女子49公斤級比賽中沒能走得更遠。離開時,她坦然一笑,感謝比賽給她的饋贈。攀上過高峰,也跌落入低谷,四戰奧運,每一次登上賽場都讓她的人生變得更加完整。她說,自己奪得過兩次奧運冠軍,但最珍視的收穫,還是不斷挑戰自我的勇氣。她身上的那股韌性,那種自信,讓我們明白了什麼是熱愛可抵歲月漫長。勇於面對挑戰,敢於超越自我,這就是最有“含金量”的奮鬥故事。

初出茅廬的少年,身經百戰的老將,都在用自己的拼搏詮釋對夢想的不懈追求與堅守。他們書寫的賽場傳奇,也將激勵更多人不斷創造新的奇蹟。用出彩人生為祖國添彩!用昂揚志氣為民族爭氣!

2023思政大課觀後感篇6

我從小有個夢想,想和小鳥一樣,飛上天空。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飛翔,甚至想飛上太空,翱翔在宇宙之間。

我讀幼兒園時,常喜歡跟著父母一起看《西遊記》,孫悟空那騰雲駕霧的本領,使他在人間與仙境之間來去自如,我羨慕極了。常常幻想自己能長出一對翅膀,像小鳥一樣,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夜晚,我常夢見自己腳一蹬,就飛到仙境吃仙桃,飛到月宮去玩耍。那又香又甜的夢呀!常使我高興得手舞足蹈地告訴爸爸媽媽,他們總是說:“是你夜裡在長高,你沒有翅膀,怎麼能飛上天呢?我多麼想長出一對大翅膀來呀!

我上國小了,老師跟我們講了一些關於人類上天的故事,又勾起了我的飛天夢。從故事中知道了人類在我父母還沒出生前就突現了上天的夢想,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駕駛東方1號飛船,以1小時48分的時間繞地球飛行1圈後安全返回,完成了人類首次太空飛行,接下來的幾十年裡,蘇聯和美國的宇航員不僅完成太空行走的任務,而且登上月球,並建立了國際空間站。這時,我的飛天夢變成了航天夢。我多麼想到月球上去漫步。看看月球上是否有月宮,宮中是否有美麗的嫦娥仙子和活潑機靈的小玉兔。

我真想成為像造出第一艘無人太空船、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第一艘載人太空船那樣的科學家,即使不能親身飛上太空,也能看到那些地球之外的東西,還能對中國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真是一件一舉兩得的好事情。我現在要好好學習,學會很多東西,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科學家,研究出許多太空船,能為中國科學事業做出貢獻,爭取能成為一個航天員翱翔宇宙,這是最好不過了,我以後要是成為像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這樣的航天員就好了,像他們一樣擁有強健的體格,反應敏銳,最重要的是像他們一樣翱翔太空。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向航天員的選拔標準看齊,我知道成為航天員不是那麼容易的,航天員的選拔近乎“苛刻”,要“過五關斬六將”。幾個月下來,886名初選入圍者已所剩無幾。可見楊利偉、費俊龍、聶海勝的體格多麼的優秀,能在近千名入圍者中脫穎而出,真了不起。

現代航天事業發展蒸蒸日上:從第一個人類上天到現在已經有50多年了,1961年4月,莫斯科時間上午9時07分蘇聯的東方一號載人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升空,加加林成為登上太空的第一人。

近年來我國航天事業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從“神五” “神六” “神七”,再到“神八”,從一人,到兩人,再到現在的三人,中國的航天技術一步步的向世人展示了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水平,迎來了長足進步,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探索無限的太空是航天人永無止境的事業,學習航天精神是我們接班人的任務。我們是祖國的未來,是祖國的希望,我們承載著民族復興的重大責任,更應該把學到的航天精神投入到學習和生活中去。好好學習是我們偉大的使命,建設祖國是我們永遠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