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

觀後感3.2W

當看完一部電影后,你有什麼想法呢?可以寫一篇觀後感記錄下來,那麼如何寫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
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

這個暑假,媽媽帶我去了電影院,我們的目標便是十八年後重返熒幕的宮崎駿大師的作品——《千與千尋》。雖然這部電影我已經看過幾遍了,但仍舊百看不厭,越看越有興致。

這部電影講述了日本女孩荻野千尋和父母來到鄉下,誤入了靈異世界,父母因吃了那裡的食物而變成了豬,千尋為拯救父母,來到了油屋,結識了白龍。在經歷了種種磨難後,成功拯救父母,回到現實世界的故事。

我曾在一篇《千與千尋》的影評上找到這樣一句話:“很多人都以為自己是影片中的千尋,但最終卻在無臉男身上找到了自己。”這句話點醒了我,是啊,我們就像無臉男一樣,在這個世界中渴望得到愛,溫暖與關注。但他發現金錢能夠“買”到朋友,來填補他的心。當無臉男捧著一大堆金塊出現在千尋面前時,千尋毅然拒絕了他。不得不說,千尋能夠抵擋住金錢的誘惑,著實讓人佩服。

我最大的收穫還是知道了慾望是魔鬼,千萬不要輕易放縱它。千尋的父母變成了豬,就是因為貪婪。每個人都有慾望,慾望只會一點一點的變大,吞噬內心,帶來的後果可想而知。

影片的片名點名中心。“千”指小千,“千尋”則是真實的千尋。小千是迷失在油屋的千尋,千尋則是現實世界的荻野千尋。小千只是成為了千尋的代號,在小千的內心深處,永永遠遠隱藏著一個真實的千尋,真實的自我。而油屋裡的人,可能再也找不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真實與真摯了。

千尋可以為了父母犧牲一切,為了白龍果斷尋找錢婆婆,登上有去無回的列車。她敢於直面困難,敢於直面自己內心的恐懼,讓我看到了她的勇敢與堅強。我很佩服她,就像莎士比亞說的:“本來無望的事,大膽嘗試,往往能成功。”

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

《千與千尋》是由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創作並執導的一部長篇動畫故事電影。影片講述了少女千尋誤入神祕領域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圍繞成長為主題,展開敘述。影片整體結構由實入虛,又迴歸現實,主要展現的是虛幻的神祕空間裡發生的故事,卻又隱隱折射現實。

影片的開場鏡頭是一束花的特寫,那是千尋的朋友贈予她的離別禮物,離別是傷感的,尤其是對處於少女時期的千尋,她敏感的神經很容易被觸動,可父母卻滿不在乎。對陌生事物的惶恐與不被理解的孤獨是成長路上的必然。故事也由此漸漸進入主題。

千尋與父母在鄉間迷了路,開車誤入神祕領域,穿過隧道,他們進入了一個無人的小鎮,父母眼見美味的食物,肆無忌憚的大吃大喝,最後被神懲罰變成了豬。而在這期間,千尋在過隧道時緊緊拉著父母衣服的害怕,對於無人小鎮上豐盛食物的疑惑,都表現出一個孩子對於陌生環境的害怕。而千尋對於那些食物的態度,“未經允許,不能無禮”,也表現出她與眾不同的一點,純淨的善意。

在發現父母變成豬之後,她慌亂間跑向湯婆屋,有幸結識白龍,並在其幫助下成功進入湯屋,通過鍋爐爺爺,小玲姐的幫助,與湯屋主人湯婆婆簽訂了工作契約,得以在湯屋生存下來。而這其中,幾處小細節的展現,包括千尋熱心幫助小煤球的善良,對尋求工作的態度誠懇,對湯婆婆威逼利誘的堅守初心,都暗自表現出千尋純淨的心靈。而這純真的善良也在後續的故事中幫助她逐漸成長。此時的她,不僅僅是一個離開父母的孩子,而逐漸適應了環境,成為一個依靠自己獨立生活的少女。

當河神滿身汙泥的來到湯屋時,人人厭棄,千尋卻幫助他拔出身上的刺,釋放出淤積在其體內的垃圾,獲得了湯婆婆與眾人的讚賞。而這一段的故事,同時也隱隱想表達對於環境問題的思考。因為人類對河流的肆意排汙,導致清澈的河水變成一攤爛泥,這與之後白龍河川主人的過往身份一同構成了影片對於環境問題的擔憂。白龍原本也是一河之主,而人類卻填河造房,絲毫不理會自然與環境。

在後續的影片中,巨嬰娃娃也是宮崎駿導演想著力描繪的一個形象。巨嬰也在成長,從他一直被湯婆婆過度保護的嬰兒屋裡走出來,跟著千尋冒險,學會自己走路,獨立走路,並在影片結尾處站在了千尋一邊,支援她,幫助她。巨嬰也收穫了成長與友情。雖然我們仍然因為許許多多的問題,對於“社會巨嬰”嗤之以鼻,但《千與千尋》實際想傳達的應該是“理解”,巨嬰並非嬌慣不可教,他只是從未離開過那個屋子,當他經歷了外面的世界再回來時,他也是有所成長的。我們給予他理解與幫助比單純的厭棄他會更好。

最終,歷經一些驚險的故事,千尋解救了父母,並與父母一同迴歸了現實世界。一個人的成長,必然是孤獨的,沒有人能幫助她成長,她必須獨立的面對一些事情並獨自解決。但經歷過這些,她將成為更好的自己。

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

我看完這部電影,深有感觸。我一看到開始就有一種深不可測的預感,剛進大門,千尋的爸爸媽媽就像一隻蜜蜂聞到花蜜一樣聞到了吃的味道,隨著飄來的香味,一路追到了好吃的哪裡,千尋非常怕,所以一個東西都不吃,因為她爸爸媽媽的貪婪,導致他們二個變成了兩頭肥豬,但千尋的預感則沒有吃,所以導致什麼也沒有變,千尋走進了村子,很傷心。

突然,白龍出現了,它給千尋一個丸子,因為千尋的身體變成透明的了。那顆丸子使她變得正常起來,白龍告訴千尋怎麼去找到工作,救出她爸爸媽媽。千尋聽完後明白了事情的重要性,她就去辦,她碰見了湯婆婆,她是這裡的總管,千尋問湯婆婆,她能不能找一份工作。湯婆婆可能很不慷慨,一口回絕說:“不需要,我這裡人太多了。”可是,千尋一直堅持,旁邊的寶寶就不同意了,寶寶是湯婆婆的心肝,寶寶蹬床蹬木頭,婆婆只好答應讓千尋來應職,又講了婆婆給千尋取了一個小千的名字。

過了幾天,一位“大泥巴”來到這裡泡澡,婆婆趕快出來迎接,千尋趕快放滿水,讓“大泥巴”進去,“大泥巴”泡完了澡,把垃圾洗了出來,變成了河神,給了千尋一個丸子。

後面,我覺得河神給了千尋一個丸子和後面丸子救了白龍很有瓜葛,上下呼應。然而,中間一些小環節我還沒講,就是千尋對“無麵人”很尊重,不光是無麵人,其他人也是一樣,很有禮貌。就是因為這樣小小的細節才使得“無麵人”給千尋帶來了好處。然而,白龍被一些紙片打出了重傷,千尋把河神給她的丸子給了白龍,千尋冒著生命危險保住了白龍的性命,千尋很講義氣。

最後,因為她不畏強敵,勇往直前的精神把爸爸媽媽變了回來,也說明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不會白費,正義的勇氣將一直勇往直前,無處不在地伴隨著你。

經典電影《千與千尋》中學生觀後感範文

《千與千尋》的宮崎駿最優秀的一部作品,這是毋庸置疑的,我已經看過很多遍了,可是,今天我突然不想再站在觀者的身份來看《千與千尋》。宮崎駿動畫片的有血有肉是有目共睹的,不管是《螢火蟲之墓》,還是《懸崖上的金魚公主》,不管怎樣的孩子或是動物在動畫片裡都刻畫得很生動。正是細節的真實,擬人化的成功,是宮崎駿動畫片的最大的資本。而且劇本的深刻性又使得它具有無以倫比的經典性。

可是作為一個喜歡寫作的人。或許我更應該站在劇本的角度去看這部電影。以前我們總定位說某某電影怎樣好,千里千尋裡的爸爸媽媽代表著人類的一種貪婪。千尋代表著孩子似的純真,但這種純真卻不是無知,不是幼稚,而是一種勇敢的面對現實的淡定。對,這裡純真的孩子或許可以說代表一種寓意的淡定。還有小白,代表的是男人的善良和邪惡。還有湯婆婆和錢婆婆的善惡相生的一面也寓意很深。這也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部動畫片曾經詳細和朋友們說的一些解釋。

可是當我工作以後,第二次看到這部動畫片,我的反應卻變了。我想起了所謂批評家的角色,就是為了後續宣傳,他是站在宣傳文化經典的角度上來看的。當然無可厚非。畢竟指引人們看到一種文化的內涵和延伸,是在宣傳一種文化,也是在用自己的閱歷來解讀一部著作。由於閱歷都是私人的原因,也因為有些人抱有一定的目的,譁眾取寵,於是有時候會帶來一定罵聲。還有就是解讀用的是自己的眼光,會遭來原作者的反對。畢竟人的角度各有不同,每個人關注的地方不一樣。

我不想再宣傳這部動畫片了,因為它的經典已經有目共睹。我更想另闢蹊徑,想想作者是怎麼寫出這個劇本的。我覺得,作者在寫這個劇本也未必就想它有那麼多的延伸。至少不是很刻意。因為一旦刻意了,味道就變了。反正我也曾經寫過這個東西,就覺得某些人這種想讓作品內容豐富和涵義深刻,這都是醞釀在腦海裡的一種感覺,而他們寫的時候,或許更多的運用個人的直接的感覺。我以前曾經聽說過,寫作是個人的東西,寫作就是我手寫我心。那時候還覺得懷疑,覺得怎麼會是這樣,難道不要承擔社會責任嗎?難道沒想過有很多嗎?事實是從寫作進入狀態後來說,就是這樣的。很多社會責任啊什麼的,已經自動融入進去了。彷彿酒瓶子的酒醞釀在酒瓶子裡,而真正的出口卻要經過一個瓶頸,這就是個人自己,然後才能擠出來。

但,他是怎麼擠出來的呢?這篇作品是怎麼出來的呢?細節決定一切。其實很多興奮點就在細節裡面。細節磨得好了,這作品就打造得精緻了。但這是需要很強厚的底蘊的,不是一般人就可以沉澱下來,做到的。

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安靜的沉澱下來,安然的接受命運,努力的用積累超越這個階段。但不要急於求成,否則欲速則不達。或者這就是所謂的踏踏實實吧。

忽然發現,這也是我工作一個月之後,最深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