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觀後感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五篇範例合集

觀後感7.5K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五篇範例合集

近日,“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頒獎典禮播出。其中,有這樣一群融入年輪的追夢人,彷徨時,他們用行動描繪堅定;懷疑時,他們用忠誠表達堅信;迷茫時,他們用擔當書寫堅守。為幫助大家學習方便,本站小編收集整理了《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5篇,希望可以幫助您,歡迎借鑑學習!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五篇範例合集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一

學習黃文秀同志的先進共產黨員事蹟讓我深刻體會到黨員幹部黨性修養是思想作風之源,思想作風是黨性修養之流,只有正本清源,才能源遠流長。進入新時代,作為一名黨員,如何進一步增強服務群眾的自覺性,努力使自己成為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我們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要體現在勤奮學習上,黨性修養是增強黨性、保持黨的先進和純潔性的重要措施,也是實現黨所肩負的歷史使命的現實需要。只有通過學習,加強自身修養和黨性鍛鍊,才能打牢思想基礎,正確對待名利、地位,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地位觀和利益觀,真正做到大是大非不糊塗,堅持原則不動搖,永葆共產黨員本色。

要體現在廉潔自律上,工作中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只能用來為人民謀利益。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絕不能以工作之便去謀取私利,絕不能拿原則去做交易,更要加強思想道德修養,自重、自省、自警、自律;要做到不徇私情,自覺接受方方面面的監督,帶頭做令行禁止的表率,帶頭髮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精神,使自己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浩然正氣、昂揚銳氣、蓬勃朝氣,秉公辦事。堅決抵禦腐朽沒落思想觀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蝕,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純潔社交圈、淨化生活圈、規範工作圈,始終保持共產黨員的政治本色。

要體現在為民服務上,黨性修養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黨性修養的重點有所不同。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只有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絡,圍繞群眾最現實、最關心、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多辦實事、多解難題;要心繫群眾,想人民群眾之所想,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難,做群眾的“貼心人”。

我們在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發黨員揮模範帶頭作用,在工作姿態上爭先恐後,精神狀態上勇當先鋒,品德上先人後己,才不愧對入黨誓言。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二

假如今年的你39歲,丈夫病故、父母離世、無兒無女、身處異鄉,你是選擇庸庸碌碌虛度剩下的人生,還是在奮鬥之中書寫新的人生華章?39歲的張桂梅選擇了化悲痛為力量,紮根小城華坪20餘載,把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通過愛心傾注到當地的教育事業之中,帶領1600多名貧困女學生走出大山,撒播下希望,用責任和擔當書寫了新時代的“小城大愛”故事傳說。

愛心。“我要用有限的生命、有限的力量為孩子們多做點事。”樸實無華的語言下,蘊含著張桂梅對山區貧困學生最深沉的愛。她把家訪當常態,10餘萬公里的山路被踩在腳下,成為1500多戶家庭走訪的“墊腳石”,為的就是減輕“山裡人出趟門不容易”的負擔,瞭解到每一個學生最真實的情況,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斬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作為基層黨員幹部,我們就是要把一顆愛心融化在群眾的心田,尤其是對低保戶、五保戶、殘疾人等弱勢群體,要通過日常生活、交往,和他們建立友情,從心底打破隔閡,詳細瞭解掌握他們的真實意願,在千方百計解決實際困難中,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堅定。“黨員在,女高就有辦下去的希望。”剛剛成立之初的華坪女高,師資緊缺、學生家底薄,被認為是一所“絕對辦不下去的學校”。但張桂梅卻不信這個“邪”,帶著8名教師,其中6名黨員,佩戴黨徽上課,發揮黨員帶頭示範作用,把黨員教師們內心的澎湃激情轉化為堅定信念,造就了獨特的麗江華坪“女高精神”,華坪女高也逐漸成為當地學生、家長嚮往的學校,教育教學成績日漸顯著。張桂梅和學校的黨員教師們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成功需要無比堅定的信念,我們要從她身上汲取精神養分,對於選準了的方向、認準了的事,要敢抓敢管、敢作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奉獻。面對接踵而至的各項榮譽,張桂梅始終保持著入黨之初的那份初心,把自己微薄的工資用於資助貧困學生和收養孤兒,把70多萬元的獎金全部捐獻給貧困山區,一條洗得褪了色的牛仔褲、一件很老氣的花襯衫、一雙舊舊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視眼鏡,是伴隨她多年的“行頭”,生活十分清苦。她所有的心思都奉獻給了自己最熱愛的教育事業。對她來說,“讓最底層的百姓看到希望,讓所有的孩子享受教育的公平”,奉獻理所應當。面對“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為中華民族謀幸福”的歷史使命,我們要以張桂梅這樣的榜樣為標杆,對標對錶,學習她們身上無私奉獻的品德與情懷,立足本職崗位,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幹勁,不講條件、不計得失,一心一意幹好每件工作,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做出我們的貢獻。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三

9月16日,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簡稱國測一大隊)隊長、黨委副書記李國鵬,副總工程師劉站科應邀在南京資訊工程大學作了“愛國報國、勇攀高峰”——2020珠穆朗瑪峰高程測量報告。報告會由遙感與測繪工程學院、研究生工作部、科學技術處、校科協共同主辦。該校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王堯出席了報告會,國測一大隊紀委書記尚小琦、辦公室主任張琛與會,主辦單位、學工處、校團委等部門領導,遙測院全體教師、教職工黨員、本碩博新生和學校研究生代表共460多人聆聽了報告。報告會由遙測院院長金雙根主持。

王堯首先代表學校對國測一大隊專家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感謝他們從珠峰高程測量戰場凱旋、緊張進行資料處理的百忙之時,能走進南信大。他說,在南信大建校60週年之際,莘莘學子揚帆起航之時,邀請英雄集體國測一大隊來到校作報告,意義重大。國測一大隊愛國報國、勇攀高峰的光榮事蹟,生動詮釋了勇攀高峰、敢為人先、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科學家精神”。王堯副書記說,珠峰高程測量是一項彰顯我國測繪技術水平的國家工程,是一次科學精神、“中國精度”的攀登,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寫照,值得師生不斷學習和弘揚,激勵我們堅守愛國情懷,堅定奮鬥意志,為報效祖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奉獻青春和力量。

在一段感人至深、記錄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頂實況視訊之後,李國鵬隊長開始了他的報告。李隊長首先簡要介紹了國測一大隊的情況,大隊成立以來,七測珠峰、兩下南極、39次進駐內蒙古荒原、51次踏入新疆沙漠腹地、52次深入西藏無人區,徒步行程6000多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1500多圈,測出了近半個中國的大地測量控制成果,為國家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科學研究提供了精準詳實的基礎地理資訊資料,並在國際測繪地理資訊舞臺上,展示出了中國力量。他描述了三代測繪人,在面對嚴寒、飢渴、匪患等生死關頭,為了國家利益做出的不悔抉擇,重點講述了“七測珠峰”的感人往事。在2020年珠峰高程測量過程中,為了得到精確資料,有隊員在峰頂高寒中摘下手套操作儀器;有隊員在峰頂無氧停留1個半小時完成任務;有多名隊員在7千米高寒高海拔環境中堅守九晚十天;為保障國產重力儀器準確工作,儀器住在帳篷中心,隊員守護在溼冷的帳篷外圍;臨時黨支部在兩次受阻,登頂機會視窗逐漸縮小下的無畏選擇與奮勇攀登。珠峰測高是一個系統工程,氣象觀測、後勤保障、儀器儀表裝置等每一個方面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絲絲細節、一個個畫面,無不貫穿著崇高理想、堅定信念、熱愛祖國、團結奉獻、勇於犧牲、奮發圖強等革命精神的鮮亮底色。國測一大隊精神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女排精神、載人航天精神乃至抗疫精神一樣,成為黨在不同時期的精神境界、精神風貌、精神力量的總寫照,匯聚成為國奉獻、不忘初心、砥礪奮進的總篇章。

劉站科副總工圍繞珠峰測高的技術方法為中心,介紹了珠峰高程測量的歷史歷程、技術方法以及他的感想與思考。他說,在珠峰測高的歷史歷程中,我國早在18世紀初就進行了測量。圍繞著珠峰高程,歷就有許多科學爭論和國家角力。因此,猶如家長關心自己孩子身高一樣,不斷進行高技術水平的測高意義重大。精確的高程資料依賴於GNSS衛星測量、雪深雷達測量、重力測量、衛星遙感、似大地水準面精化等多種傳統和現代測量技術,不但彰顯我國測繪技術的水平,也為相關學科進一步深入研究打下堅實基礎,是十分重要的國家工程。他還介紹了此次測高已取得的全面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峰頂測繪儀器全部國產化、首次獲得高精度峰頂重力資料、首次獲取峰頂高精度氣象觀測資料等技術成就。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四

雖然珠峰高程測量專案野外工作已接近尾聲,國測一大隊第一批隊員已於日前凱旋,但是還有極少量的珠峰東側地區基礎測量工作還在繼續。目前,還有不少交會測量組的隊員在珠峰地區默默堅守,他們從3月2日至今,已在高原上連續奮戰3個多月。

程璐,交會測量組西絨交會點組長,三上西絨,被其他隊員戲稱為新一代的“高原犛牛”。據國測一大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介紹,相對來說,西絨點是所有交會測量點中難度的點。當時,二本營指揮韓超斌正為分配任務作難時,程璐主動要求到最困難的西絨測量點,每天擠在簡陋的帳篷裡,化雪飲水,重複吃著方便食品。雖然條件艱苦,但他毫無怨言,一絲不苟完成了測繪任務。

李科,本次珠峰高程測量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III7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五次前往海拔5700米的III7點,幫助重力測量組運送儀器裝置到達東絨5800米營地,曾多次前往中絨、西絨,被隊友親切地稱為“嚮導”。“嚮導”這個詞在高海拔地區是一個非常高的稱謂,意味著有他在,保命的概率就大得多。

李飛戰,東絨2交會測量組組長、天文測量組組長,他帶領年輕隊員孫文亮,晝夜堅守,只為測量珠峰天空上的星星。由於珠峰地區氣候變化極快,往往架設儀器時還是漫天繁星,等他們冒著夜間零下幾十度的嚴寒架好儀器時,星空卻被雲霧遮擋。就算是運氣好,遇到漫天繁星時,他們也要堅持觀測星空整整一夜。

謝敏,東絨3交會測量組組長,本次珠峰測量專案中負責高程導線、GNSS測量和東絨3點的交會測量工作。他的父親謝忠華是國測一大隊退休的一名駕駛員,在珠峰測量期間過世,因為測區工作繁忙,謝敏沒能回到西安送老爺子最後一程。他強忍著失去父親的悲傷,堅持在測區努力工作。苦活、累活他總是搶著幹,希望通過繁忙的工作使自己沒有閒暇時間來想父親過世的事。身邊的隊友都知道他心裡難受,但又不知如何疏導,只能看著他用自己的方式努力調整。

史志剛,重力測量組組長,除完成珠峰地區加密重力測量之外,還完成了海拔5200米至6000米所有六個交會點的重力測量,在帶領其他隊員完成海拔6500米的重力測量返回途中時,他們經歷了能見度只有幾米的暴風雪,所幸平安無事。據瞭解,他是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專案中,一個走遍所有交會測量點的人。

劉澤旭,是一名“測三代”,他的爺爺、父親都是國測一大隊的老隊員。此前,他由測繪隊員轉崗為一名駕駛員,本次珠峰高程測量專案中,他又從駕駛員轉崗到了後勤保障,負責二本營隊員的飲食和所有物資的調配管理,“珠峰肉夾饃”就是出自他手。在珠峰高程測量報名時,他主動請纓說:“我既可以開車,也可以參加具體測繪,最不濟我還是一個二級廚師,可以把隊員們的飲食搞好,吃好了才能有力氣幹活。”說到做到,他實現了參與珠峰測量的夢想,也做好了隊員們的飲食保障,更是把二本營的物資管理得井井有條。

如今,這些國測一大隊交會測量組的隊友還在珠峰東側進行基礎性測量的掃尾工作,並未返回西安。除了上述的幾位,還有很多默默奉獻的隊員,同樣堅守在珠峰地區。當我們在慶祝珠峰登頂測量勝利的同時,也請記住那些還在堅守的人們,等勇士凱旋,盼你們歸來。

《感動中國人物》觀後感400字五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樂業縣百坭村“第一書記”黃文秀,6月16日在山洪中不幸遇難,年僅30歲。她從貧困山區走出來,又回到家鄉從事扶貧工作,用生命詮釋了她的初心和使命。

通過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的事蹟,讓我明白了基層是艱苦的,只有心懷信仰,才能成就芳華。努力、陽光、熱情、真誠、有追求,是黃文秀留給所有人的印象,她用赤誠的初心,質樸的奉獻融入貧困群眾,擔當起脫貧攻堅重任。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應該學習“第一書記”黃文秀同志不畏艱苦,奮勇向前的精神。只有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把一脈相承的信仰,奉獻與犧牲的信念,化作迎難而上、登高行遠的力量,鑄成共產黨人無私奉獻、不負人民的魂。

黃文秀同志在入黨申請書中寫到:“只有把個人的追求融入黨的理想之中,理想才會更加遠大。一個人要活得更有意義,生存更有價值,就不能光為自己而活,要用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為民族、為社會做貢獻。”作為一名共產黨員,黃文秀“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用她短暫的一生,為老百姓做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踐行了一位共產黨員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鏗鏘誓言猶在耳,壯志未酬淚滿巾。黃文秀同志走了,帶著百坭村的扶貧重任和群眾的脫貧願望、帶著她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群眾的無限深情,匆匆離去。在她短暫的生命裡,用青春書寫韶華印記,以信仰鋪設腳下芬芳。雖然黃文秀同志走了,但她永遠活在我們的心裡。她用生命照亮的扶貧路,也將激勵著千千萬萬扶貧幹部不懈奮鬥,繼續前行!作為一名中共黨員,黃文秀同志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在今後的基層工作路上我將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一往無前的毅力和決心,助力黨和國家打贏脫貧攻堅戰,融入基層,深入脫貧攻堅戰主戰場,以為人民謀幸福為己任,初心不改,努力奮鬥,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踐中不斷堅定理想信念,腳踏實地,虛心學習,以飽滿的精神面貌和紮實的工作能力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