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在家長會上的講話

發言稿1.38W

尊敬的各位家長:

在家長會上的講話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代表學校感謝各位家長對學校工作的關心和支援,你們能在百忙中抽出時間來參加家長會,說明你們十分關心自己的孩子,希望和學校、老師交流、溝通,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從而達到育人的共識。

學生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他們的成長需要家長、社會和學校共同配合,方能完成育人的任務。我校在社會各界及在坐的各位家長的支援下,本學期在各方面取得了令人可喜的變化,我們在著力打造農村國小教育特色的同時,注重構建校園文化建設,狠抓學校管理,改善校容校貌,抓師資隊伍的建設,用先進的教育理念指導學校的教研教學工作。本學期先後有六位教師被分別評為縣骨幹教師和教學能手,青年教師參加全縣的教學比賽均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我們又深刻體會到,沒有家庭配合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今天我想借此機會, 向各位家長就家庭教育中的一些問題、談一點自己的體會,希望能對和在座的各位共同切磋。

一 、家長對自己的孩子要有正確的認識

1、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常有進退起伏的現象。面對這種現象有的家長喜出望外,有點焦急萬分,甚至不停地訓斥。其實,在今後幾十年的時間裡,誰也不可能只進不退,即使起伏大一點,家長也要冷靜旁觀,心中有數,孩子遇到困難,家長要多幫助多鼓勵,不能毫無理智,被動急躁。

2、孩子喜歡玩。不少家長埋怨孩子“只喜歡玩”,不能如自己所想象的好學生那樣 “喜歡看書”。 孩子喜歡玩都是正常的,這一點家長要有思想準備,不能把好學生與喜歡玩對立起來,好學生應該是既喜歡看書,也喜歡玩。特別是國小階段的孩子,玩耍是他們心理髮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家長的任務不是制止孩子玩耍,而是花一定的時間讓孩子既喜歡學習,又喜歡玩。實際上,這樣的孩子比只喜歡學習或只喜歡玩的孩子發展的更好。

3、缺點不少。孩子上學後,家長和學校所要求的優點,孩子不可能一下子齊備,只能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逐步培養起來,所以孩子會表現出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家長對此要有思想準備,急躁粗暴,會破壞孩子的正常發展過程,欲速不達,效果反而不好。

二 、家長要主動與教師協調。

一些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說“全靠老師了”。自己只管料理孩子的生活,很少到學校詢問孩子的情況。有的家長甚至老師請他到學校來交換意見,也從來不肯露面。在現代社會裡,家長必須依靠學校讓孩子接受系統的知識學習,在這一點上,家長無法取代學校教育。另一方面,學校只能承擔起教育孩子的一部分,家長如果把教育責任全推給老師,老師同樣無法取代家長。尤其是品德教育、習慣養成、性格培養等重要教育任務,更需要家長與教師的合作,才能完成。

那麼,家長與教師的協調主要做些什麼呢?

首先向老師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家長了解情況不能只瞭解分數,在班裡排第幾名,其他就不聞不問,這是片面的,應多方面瞭解孩子的表現。如孩子的學習習慣如何,上課是否專心,是否積極大膽發言,作業有什麼困難,孩子是否合群,獨立性怎樣,是否太膽小好哭,是否欺負同學,孩子是否精力充沛,是否喜歡活動,喜歡勞動等等。

其次,應根據學生在校的表現,和老師教學的要求,在家庭中有針對性地進行教育。如督促孩子認真按時完成家庭作業,遵守時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幫助家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勞動等。

三、掌握教育孩子的藝術

1、學會與孩子交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孩子最親的人,從小對父母是無話不說,訴說所有高興的和不高興的事情,為什麼國小還沒有畢業就不對父母說實話了呢?設身處地的想一想,我們大人與誰講話,如果話不投機,或被挖苦一頓,你還會再說什麼嗎?不少家長很不注意對孩子說話應有的理智,尊重和講信用,要不了多長時間孩子就不願再對家長說真話,這是家長的過失。

那麼學會與孩子交流,應注意哪幾點呢?

首先,要理智客觀。不能孩子報告好訊息就樂於聽,聽到孩子說退步就火冒三丈。這種聽喜不聽憂的心態,迫使孩子報喜不報憂,甚至最終什麼也不願報了。

其次,要樂於傾聽孩子的訴說。有的家長只關心考試分數,其餘的一概不聽。孩子在學校會有各種喜悅、苦惱和困難,最初總是告訴父母,而有的家長認為小孩子的話,哪有時間聽,所以孩子告訴什麼總是“去去去,做作業”,多幾次這樣,孩子也無法再對父母訴說什麼。還有的家長成天忙於賺錢,或只顧自己玩樂,每天給孩子幾元錢吃飯,自己則東奔西忙,或成天打牌,不拿一點時間與孩子交流,孩子沒有任何機會可能對父母說什麼,這都是家長自己在拒絕交流。家長要學會樂於傾聽孩子訴說一切,孩子的話往往條理差,內容簡單,甚至幼稚可笑,但家長的認真傾聽,就是一種極大的關注。這種關注能消除孩子的緊張、孤獨造成的不良情緒。聽孩子說這說那,說的事情都不重要,但這種傾聽很重要。

2、家長要學會使用表揚。

孩子只是孩子,有弱點不足是正常的,家長如果一貫用批評去否定孩子這不對那不對,孩子容易對自己沒有信心。不管是學校教育或家庭教育,都要以表揚鼓勵為主,表揚多於批評。有的家長說“孩子缺點多,只好多批評”,這不夠科學。心理學研究表明,鼓勵多,則孩子求知慾高;批評懲罰多,則孩子學習興趣、求知慾都低。所以,儘可能用表揚的方法去糾正孩子的不足。如孩子做作業分心,家長除了督促提醒外,要留心孩子的進步,哪怕孩子集中精力了五分鐘,家長就要給予衷心的表揚誇獎,這樣可以喚起孩子積極愉快的情緒,主動控制自己分心。雖然下一次有可能反覆,但只要家長耐心堅持,孩子就會在這個方面不斷進步。

家長只喜歡用批評,覺得批評孩子才是嚴格要求,這不對。比如孩子不能按時睡覺,家長老是批評,又急又催,嘮叨不已,甚至打罵孩子,但某一次孩子自己按時去睡覺了,家長卻不表揚,認為孩子應該按時去睡,還表揚什麼?這樣孩子很難獲得積極愉快的情緒,獲得主動性,很難產生自信心、自覺性,不能從根本上克服弱點。

批評、懲罰的方法不是不能用,但它的使用要依賴一定的條件,所以要少用、慎用,尤其對自信心不足、自卑的孩子,更要慎重。單純使用批評、懲罰,有時似乎收效較快,但多次重複,孩子也就無所謂了,批評變成了家長的嘮叨。懲罰制止某種行為效果明顯一些,但懲罰很難喚起主動性。比如孩子分心,如果用懲罰,可以使孩子暫時集中一下注意力,卻很難使孩子主動去努力克服分心,使用多了,反而造成孩子厭惡學習,拒絕學習,想方設法逃避學習,那樣就很糟了。

教育**發展到今天,最好的方法是多鼓勵、多表揚,使孩子獲得自信,獲得主動,獲得勤奮。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獨生子女,被一大家子人視為“掌上明珠”、“心肝寶貝”,因此可以說,絕大多數家長在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方面是毫不吝嗇的,唯獨“讚揚”不輕易給予孩子。而不少家長誤認為孩子只需要經常“敲打”,而無需讚揚,理由是孩子缺乏自覺性。成長的真正動力卻是孩子的內部的需要,“被讚揚”就是這樣的一種需要。如果家長能不失時機地讚揚孩子如:孩子肯幫助別人,你告訴他“做得對”,孩子通過獨立思考解決了一道難題,你告訴他“你真是一個肯動腦筋的孩子!”無論是一句由衷的話語,一個會心的微笑,還是摸摸頭,拍拍肩,無不傳遞著你對孩子的肯定,那麼孩子就能經常去追求成功。相反,如果家長對孩子只是一味地“敲打”,或批評,或指責,孩子或許也能進步,但那只是在一種外力的作用下的進步。一旦沒有了外力,孩子也就喪失了前進的動力。例如:一個 9 歲的女孩第一次在家做飯,結果是一鍋夾生飯,女孩很傷心,可她的媽媽卻首先表達了對孩子的極大讚賞,讚賞孩子主動做家務,同時也指出孩子由於平時觀察不仔細而導致失誤。這使女孩大受鼓舞,不僅沒有放棄做飯,反而增強了做好飯菜的慾望。

責任感教育應該是遵循從孩子自己到他人,從家庭到學校,從小事到大事,從少到多的原則 。在日常生活的具體事情當中,讓孩子為自己去嘗試承擔一定的責任,比如:要求孩子為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不挑食,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要求孩子為自己的學習負責,認真完成作業,自己檢查作業;要求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洗自己的衣物,洗碗筷,倒垃圾,給家裡的牲口餵食,給種的花和菜地的菜澆水等。如果孩子因故耽誤了這些事應要求孩子另作安排或補救,讓孩子明白不能因為自己有事而讓牲口餓肚子,讓花枯萎,那是不負責的表現;孩子在學校,父母別忘了教導他做值日生、班幹部應盡職盡責,做清潔衛生不能偷奸耍滑。

還有一個必須明確的責任範圍,那就是孩子的家庭作業。嚴格說來,家庭作業是孩子和老師的事。但不少父母出於對孩子學習的關心,承擔起監督和檢查孩子家庭作業的任務。有些家長則成了孩子的“校對”,孩子做不出來的算術題,造不出來的句子,寫不出來的段意,自然成了陪讀父母的任務,檢查作業更是被看作“份內的事”,父母的簽字似乎成了應為孩子作業中的錯誤承擔責任的證據,而孩子還會理直氣壯地指責你為什麼不仔細點檢查,害他沒得到好分數。這樣的孩子是不會為自己的學習負責的。因此,家庭作業應該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的簽字只表明家長要告訴老師,孩子在家獨立完成作業的情況。

教育孩子為自己的行為後果負責,尤其是做錯事以後要敢於承擔責任,不把責任推給別人。這是培養孩子責任心的重要內容。

各位家長,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應清醒地認識到:學生不是等待被填充的無思想者,不是一張白紙,而是具有主動精神的學習過程的實施者、生成者、發展者,他們具有各自的需求、興趣、特長。作為家長,必須要了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尊重他們的興趣愛好,尊重孩子的發展需求,正確地認知,合理地引導,充分體現人文關懷,樹立科學的教育觀、成才觀。總之,只要我們雙方共同努力,共同關注學生的現在和未來,我們就一定會取得成功您的孩子也一定會在您和學校,社會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

如果有說的錯誤的地方,請各位家長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標籤:家長會 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