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關於疫情期間迎難而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講話

發言稿8.12K

  關於疫情期間迎難而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講話

關於疫情期間迎難而上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講話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疫情對產業發展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特別是給加快科技發展、推動產業優化升級帶來新的機遇。強調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從眼前的危機、眼前的困難中捕捉和創造機遇。

在疫情衝擊之下,新戰略、新政策密集推出,新科技、新質態加速孕育,新需求、新模式噴薄而出,新產業、新基建逆勢成長,這是行業之間、城市之間重新“洗牌”的重要契機。置身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新冠疫情前所未有之新挑戰,我們必須迎難而上、順勢而為,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始終保持轉型發展的戰略定力,加快走出動能轉換的創新路徑,積極優化精準突破的思路方向,不斷完善組織實施的科學機制,特別是運用系統化思路和整合化方法,奮力打好核心技術自主化、產業基礎高階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通過構建“三大體系”,推動產業加速躍遷、華麗蝶變。

一、精準謀劃產業發展體系,完善鏈條強基礎

加強研究論證,分析趨勢規律,進一步謀劃好產業發展目標和重點,系統化構建完整產業鏈條。

錨定主攻方向保持定力。強化“工業立市、產業強市”鮮明導向,把握工業化城鎮化全面加速、潛能釋放的歷史機遇,搶抓國家加大投資、強化支援的政策機遇,善用產業轉型升級、居民消費回補的市場機遇,圍繞構建自主可控的現代產業體系,聚力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四新經濟”主攻方向,加速壯大裝備與智慧製造、新能源、積體電路與ICT、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戰略性新興主導產業叢集,不斷增強產業競爭優勢。

突出重點環節精準用力。深入梳理重點產業鏈,加快形成全市重點產業佈局全景圖、產業轉型升級路線圖、招商引資突破作戰圖,堅持掛圖作戰,精準招引主導專案,科學佈局配套專案。緊抓中高階產業鏈重構契機,實施“產業強鏈”三年行動計劃,聚焦主導產業“招大引強”,聚焦科技創新“招高引新”,聚焦產業需要“招才引智”,全面做好補鏈、延鏈、強鏈工作,促進產業成鏈成群。

緊盯發展先機及早發力。深入挖掘數字經濟“新富礦”,積極搶佔基礎設施建設“新風口”,主動擁抱未來產業“新藍海”,倒逼產業轉型跑出“加速度”,加快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堅持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協同發力,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新一輪產業轉型升級的目標方向和戰略支撐,以數字化技術賦能創新轉型,構建資訊化、智慧化產業體系,搶佔新一輪發展“智高點”。

二、聚力打造產業整合體系,集聚要素強支撐

積極運用整合化方法,緊緊圍繞主導產業抓好政策整合、力量整合、資源整合,強化全要素的產業支撐。

全面整合平臺載體支撐。把平臺載體建設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重要著力點,推進經開區、高新區創新提升,進一步健全運營機制、提高運作水平,做精做細全市30個特色產業園區,打造“2+14+N”產業轉型升級園區體系。加快高水平全功能現代化淮海國際陸港建設,抓好綜合保稅區和保稅物流中心管理運營,推進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全面提升創新、開放、資訊、物流等平臺功能,形成功能完備、支撐有力的平臺體系,構築要素集聚“強磁場”。

高效整合科技創新支撐。堅持把創新作為轉型發展第一動力,穩步推進“一城一谷一區一院”四大創新平臺建設,打造區域性產業科技創新策源地和成果轉化承載地。加快建設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市,積極建立國家可持續發展議程創新示範區,強化淮海經濟區技術產權交易中心綜合轉化功能,努力培育更多科創“加速器”“孵化器”。加強駐徐高校與地方融合共建,吸引在徐高校畢業生留徐就業創業,將更多教育紅利、人才紅利轉化為發展紅利。主動對標和學習深圳等國內先進城市,加強科技金融支援,引進創投、風投和產業基金,有效促進資本與產業合作對接。

大力整合重大專案支撐。牢牢抓住重大專案建設“牛鼻子”,實施“招商1號專案工程”,全面啟動“雲招商”,創新“線上招商、視訊會議、網路簽約”新模式。強化用工、用地、用能、資金等支援,提供全過程、保姆式服務保障。壓茬推進產業專案“765計劃”,推動“六項”工作機制落實落細,創新重大產業專案觀摩評分制度,進一步強化過程控制和壓力傳導,營造專案建設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三、不斷完善產業生態體系,優化環境強保障

跳出就經濟抓經濟、就產業抓產業的傳統思維,堅持從優化提升城市軟硬環境入手,深化產城融合發展,營造陽光雨露充沛、土壤養分肥沃的產業發展生態系統。

加快完善基礎設施體系。保持每年500億元投資強度,滾動實施城建重點工程,穩步推進高架快速路、軌道交通專案,加快構建“米”字形高鐵網路,系統完善鐵路、公路、航空、航道、港口等設施,通過構建立體化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為產業騰飛修好“跑道”。加快5G、資料中心、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高標準打造數字未來城。與中電子集團開展戰略合作,編制數字城市建設規劃,加強資料平臺整合,推進“城市大腦”建設,努力讓城市更聰明、更智慧。

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實施金融服務中心、國際會展中心、國際博覽中心等重大功能性專案,大力提升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水平。以籌辦國際園博會為契機深入推進生態修復三年行動計劃,深化國家“無廢城市”試點,完善“四位一體”社會治理體系,鞏固全國文明城市建立成果,持續提升社會文明程度,努力建設宜業、宜居、宜遊的高品質中心城市,不斷增強城市要素集聚力、產業承載力、發展帶動力。

加快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堅持把營商環境建設作為增強核心競爭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改善政治生態和人文環境的戰略性舉措來抓,連續三年開展營商環境“建設年”“提升年”“深化年”活動。率先建立“有求必應、無事不擾”工作機制,構建以“一中心一平臺三項制度”為核心的“113”工作體系,推動營商環境穩步提升。疫情發生後,全面抓好“蘇政50條”“惠企21條”落實,有效破解堵點痛點難點問題,積極助推企業生產經營步入正軌,交出營商環境建設“新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