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一年級家長會的發言稿範文

發言稿1.4W

讓我們的小朋友不時進步

一年級家長會的發言稿範文


——給一年級同學家長的建議

一、 小朋友入學,家長準備好了嗎?

小朋友即將跨入國小的校門,開始人生的新階段,家長應和小朋友一起做好以下幾點:

一、小朋友的心理準備。

家長要多與小朋友進行交流,向小朋友表示祝賀,讓小朋友知道上國小是一件值得高興的、光榮的、驕傲的事,家長可以用讚歎、喜悅、欣賞的語氣和小朋友談上學的話題。如:“嬰幼兒長大了,馬上就要成一年級小同學了!” “這些好聽的故事都寫在書裡,等你上學認識了字,就能自身看了,還能從書裡知道很多爸爸媽媽不知道的更好聽的故事呢!”當他做了一件讓大人滿意的事時,這樣誇獎他:“要成為小同學了就是不一樣,真懂事!”家長也可以向小朋友講述自身童年在國小的趣事,讓小朋友發生對小同學活的嚮往。但是也要讓小朋友明白,上學是一件無商量餘地的必需做的事。小同學活和幼兒園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要向小朋友介紹一下國小的學科內容,班級授課形式和老師的分工等等。另外請家長注意幾點:教育小朋友在學校應遵守基本規則;記住自身的學習用品,會和別的小朋友的東西進行區分;讓小朋友學會整理書包等學習用品;放學回家注意平安,不跟陌生人走;除了將家長的聯絡電話告訴班主任外,還要讓小朋友背下至少一個能馬上找到家長的電話。叮囑小朋友,有事跟老師說,不懂的就問老師。

二、物質準備。

在開學之前,家長要為小朋友購買書包、鉛筆盒、尺、橡皮、鉛筆刀、鉛筆,以和必要的練習本等文具用品。購買的文具用品都應簡單實用,不可過分花哨,以免分散小朋友的學習注意力。書包不必太大,實用、結實就行。最好是雙肩背,在上面顯眼的地方寫上小朋友的班級、姓名。

三、家長的心理準備。

(1)瞭解學校是學習的的場所。

學校是小朋友在團體生活中磨練學習力、培養社會性、形成健全人格的場所,其中學習是為了讓小孩走向社會後,具備生存能力。將來走上社會要憑自身能力去做,無法藉助他人之力。在以前狩獵時代,不會拿弓箭就無法生存,相同的,現在在學校學習知識、技術,就是生存的武器。家長不要只侷限於希望小朋友考上好高中、好大學,社會性和人格性培養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學校不同於幼兒園,多多少少會有一些辛苦,小朋友必需努力讀書學習,適應團體生活的規律。

(2)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需要反覆訓練。

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是一次就可以牢記的,要經過反覆複習,否則很快就會忘記。雖然課堂上充沛理解了,但假如沒有反覆練習,則理解無法耐久,也無法記住學過的知識。優秀的選手必需忍耐嚴格的訓練,不是相同的道理嗎?

(3)小朋友的訓練從入學開始。

“學問沒有捷徑”,家庭學習非得從入學後立刻開始不可。家長不要天真地認為:隨隨便便讀一讀,便想得到好成果,假如認為小孩可憐,這是家長親太溺愛小朋友了,好的開始是勝利的一半,設想一下:假如現在放鬆,兩三年後,您是笑還是哭呢?

二、調整學習環境,佈置家庭學習生活。

一、每天在相同的場所、相同的時間用功。

上學以後,小朋友必需養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小朋友放學後,還留有上學時的緊張感,請家長先笑臉相迎,讓小朋友放鬆一下。接著讓小朋友坐在書桌前,攤開教科書和作業本,複習當天所學習的功課,時間從10分鐘到20分鐘,習慣以後,慢慢延長時間至30分鐘到40分鐘,遊戲、看電視都得在做完功課以後。特別提醒的是:即使當天老師沒有安排作業,也要讓小朋友在書桌前學習學習,如此每天在相同場所、相同時間實施,漸漸地,小孩就養成放學後在家用功的習慣。在養成習慣之前,要注意克服壞習慣,所以家長陪在身邊比較好,當小孩表示:“做完功課了!”家長應親自檢查,假如做得好,必需加以讚美,如此小孩不但可得到成績感,也會發生興趣,不對之處,可以讓小孩立刻改正。假如不檢查,小孩會自恃:“反正媽媽也不看。”所以馬馬虎虎應付了事,看起來用功,實際上呢,有名無實。家長看是很辛苦,但假如不在國小低年級就養成認真用功的習慣,到了中高年級就無法自發的用功,所以請家長親要認真對待這一點。

二、讀書要在不會分心的場所。

小朋友的書桌布置在什麼地方?注意:馬路噪音,電視聲音等都會分散注意力,使讀書缺乏效率。假如在餐桌上做作業,會無意中發生餐桌是吃飯的地方的想象,對於集中注意力不利。所以為小朋友單獨準

備書桌,書桌就只能讀書,值得提醒的是:很多小朋友有單獨房間,家長要事先向小朋友宣告:雙親必需可以自由出入小朋友的房間。

三、書桌前不要亂擺東西。

書桌最好面向乾淨的牆壁,牆上假如有圖片就會吸引目光,無法集中精神用功。書桌正面不要放多餘的物品,假如書桌上充溢了筆記本、字典、文具用品,就換大一點的桌子。

四、準備必要的參考書籍。

入學後,光有教科書是不夠的,最好準備一些學習參考書、字典、工具書、百科全書等,以便小朋友隨時使用。

三、在家庭中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養成讀書的習慣。

小朋友喜歡讀書,養成讀書習慣,可以培養聽力、理解力,成為“聽話高手”,集中力和耐久力也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另一方面,聽多了故事的小朋友,接觸各種文章的內容,表示能力和語言表達也很好。對於書中人物的言語、行動,小孩也會考慮為什麼這麼說這麼做,考慮力、解讀力也同樣得到培養。低年級的家長可以考慮小孩的年齡、發育、興趣,選擇好的圖畫書、故事書。家長還要注意,國小1年級還是幼兒園的延長教育,所以家長說給他聽、念給他聽是有必要的,千萬不要一概拒絕:“自身看!”最好念小孩自身想看的故事書給他聽,不要強迫小孩接受大人的選擇,不喜歡讀書的小孩,多半討厭看見許多密密麻麻的小字,家長可選擇適合幼兒的圖畫書,字型要大一點的。

二、養成寫字的習慣。

書寫能力是學力的指標,有的小孩雖然話說得很流利,卻不太會寫字,有的小孩寫字速度很慢,假如老師出的生字練習多一點,他就嘮叨半天,到中高年級就可能討厭作文,這是因為考慮力、想象力、文字表示力缺乏的緣故。所以從一年級開始就得訓練寫字,例如小孩放學後,總向家長敘述:“媽媽,今天在學校……” 即使只是很簡單的幾句話,家長也可以準備一個日記本鼓勵他寫下來,慢慢的,家長可以問他:“為什麼這樣呢?”“你怎麼想?”“老師怎麼說?”等等,讓他漸漸將文章擴大,加長。一年級的小朋友喜歡使用學過的文字寫字,家長看過之後要誇獎他、鼓勵他、並慎重地保管起來。

三、 養成做事情精力集中的習慣。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讓小朋友邊學習邊做其它事。有的小孩總是一邊看電視,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功課,這樣,學習不夠專心,注意力容易轉移。有的小朋友精力不夠集中,家長可以採用這樣的方法培養小朋友用眼睛聽的習慣:在恬靜之處,將手放在小朋友的肩膀上,互相看著對方的眼睛說話,不論什麼話題都沒關係,每天進行一次。只要視線相連線,小朋友就不得不集中注意力聽,只要每天持續不時,就能培養出很會聽“話”的小朋友。另外,家長注意,有的小孩玩得最起勁時不要叫他,因為這正是他最集中注意力的時候。

四、讓小孩有廣泛的興趣。

應該儘量培養小孩的興趣,對各種事物表示關心,一年級正是好奇心旺盛有活力的年齡,家長可以依照小朋友興趣參與各項活動,讓小朋友成為有個性有魅力的人。

五、主動學習的習慣是家長給小朋友最好的禮物。

家長和小朋友之間必需維持良好的關係,養成家庭學習的好習慣,要讓小朋友儘早養成主動學習、自覺學習的好習慣,就像嬰兒會自身站起來走路一樣,能夠自身努力用功,不懂之處自身考慮、解決,具備了“自身學習力”,就擁有了一生進步向上的原動力,這也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自身培育力”,這樣的小朋友自然會自發、自主地用功,也就不會感覺學習很辛苦了。作為家長,要注意稱譽小朋友、鼓勵小朋友,讓他慢慢養成一個人主動學習的習慣,這是家長送給小朋友的最佳禮物。

四、讓小朋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一、早睡早起,生活有規律。

一年級小朋友大約需要10小時睡眠,家庭學習時間、遊戲時間、入浴、用餐時間都必需確定,過著有規律的生活。假如上國小後,還得家長叫才起床,則是依賴心的表示。早晨起得晚,連上廁所、吃早餐都來不和就到校的小朋友,第一堂課就哈欠連連,缺乏朝氣,只是坐在位置上發呆,也有很多小朋友忘了帶這,忘了帶那……這樣就無法集中精神上課。假如生活沒有規律、零零散散,則小朋友的內心也是零零散散、缺乏規律。生活有規律,自身的事情自身做。自身疊被子,疊衣服、打掃房間、洗自身的襪子、整理自身的學習用品,選擇適當的專案,和小孩約定好必需做哪些事,讓小孩遵守約定。

二、會幫助做家事的小朋友會學習。

五六十年代,小孩每天要花3小時做家事,現在則是花3小時看電視。小朋友之所以討厭做家事,是因為從小沒有訓練之故,自身的事情當然自身做,還要協助家裡做事,像拿報紙、擺鞋子、拿碗筷,他做完了家長要向他道謝“謝謝你幫助!”告訴他,要認真做,不要隨隨便便,養成無論大事小事,都要好好做的態度。如此一來,小孩就會自覺、自豪是家庭中的一員,發生體貼心、責任感、協調性、耐性、集中性、自信心等等。給小孩與年齡相符的工作,不但家長輕鬆,還能達到教育的目的,在幫助中小孩可以培養出好奇心與自發性,不讓小孩幫助,就是剝奪他們重要的學習機會。提醒家長要注意寬容與忍耐,就算小孩做不好,也不要當面抱怨,做家長的待會兒再偷偷重做一次即可,假如小孩弄得一團糟,也不要生氣,為了教育,一定要讓他做家事。

另外,幫助做家事有助於培養小朋友學習的各種能力。在讓小孩幫助時,應該教他,例如:不要將油膩的碗盤疊在一起,擦拭餐具時不要將比手大的餐具拿在空中,以免滑落打破。應該放在臺上,邊擦拭邊移動。這不單單是教他知識,技術而已,也是教他做事的順序,培養判斷力,洞察力。一旦決定家長小朋友一起做菜,就必需先訂計劃,列出需要的資料,然後上街購買,準備用具、調味料,可以請小孩說說看,該按什麼順序進行調理。經常幫助做家事的小孩,很自然就記得訣竅,讀書、做題、寫作文等都得有計劃,有順序,所以幫助做家事的小朋友多半是成果優秀有自主性的小朋友。

三、必需限制小朋友看電視、玩遊戲機的時間。

長時間看電視的小孩,會流利地和人交談,具有協調性。但問題也很多,很多調查都指出,看太多電視會帶來負面影響。有報告指出,看電視的時間越短,提出問題的積極性越佳。因為小同學聽看的節目,以娛樂性質的節目居多,不需要像讀書般認真考慮發揮想象。只是一直坐在那兒,看著不時變化的畫面,感到有趣而已。久而久之,就養成了被動的性格,持續盯著電視看的小孩,的確缺乏集中力,會變成不安寧的小孩,這類小朋友缺乏感動心的傾向,不大會考慮問題,所以成果不好。“電視兒童”總顯得沒有活力,因此有些學者還主張,12歲之前的小孩不應該看電視。原則上不要邊看電視邊用餐、聊天,每天限制時間,而且規定完勝利課才幹玩,節目內容也必需注意,家長與小朋友之間應該針對節目內容充沛交換意見。

四、在生活中讓小朋友學會忍耐。

家庭教育中,最容易被家長忽略的就是忍耐。能夠忍耐的小朋友,在學業和社會生活上都容易獲得勝利。所以不論運動或遊戲,讓小朋友學習忍耐吃苦是很重要的,家長讓小朋友忍耐飢餓、口渴、寒冷、疲勞等等身體的苦痛,一些高貴的玩具叫小朋友忍耐到生日或重要節日再買,這樣,小朋友對於想要之物沒方法立刻得到,可以培育出忍耐心,精神因此得到鍛鍊,使小朋友擁有自信。在這個物質豐富的時代,家長看到自身的小朋友受限制真是有點痛心,但是請家長記住:慾望很容易會得到滿足的小朋友,因此不懂得珍惜。而不懂得忍耐的小孩很令人傷腦筋,那些在舒適的房間裡,始終維持飽腹狀態的小孩,將來沒有什麼大出息。

家長要對小孩的物質慾望嚴格,情緒欲求寬鬆。當他向你撒嬌時就抱抱他、摸摸他的頭、用心疼他。,當小孩忍耐痛苦的時候,大人也要忍耐,並請家長稱譽他!只要家長與小朋友之間以愛心、信賴維持感情,小朋友不但成果優異,而且擁有自信,也會受到朋友的歡迎和信賴。

五、家長要掌握有效的指導學習的方法。

一、讓小朋友每天堅持複習和預習。

根據美國學者研究,即使是100個完全學會的事物,第一天只能記住60%、第2天40%、第三天30%而已。可是往後的記憶減少就很慢了,1個月後大概還能記住20%,為了不將學過的忘記,複習很有必要。當天複習由於記憶仍新,所以學習過的能記住,也可達到學習的成績感、滿足感。假如兩三天後才複習,由於記憶已經淡薄,所以效率很差,假如完全不復習的話,學過的就漸漸忘記了。低年級假如每天覆習,課業一定跟得上,而且會對功課發生自信。複習以後再預習,瞭解什麼地方懂,什麼地方不懂,不懂之處可以在上課時特別注意聽。

二、家長依條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