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實用文 > 發言稿

基層黨員幹部離任個人發言材料

發言稿1.37W

  基層黨員幹部離任個人發言材料

這就好比是在田徑場上的接力賽跑一樣,自己接棒後,要全力跑好這一棒,並順利交接出,圓滿完成任務,我的這一棒跑的如何?自己在總結思考,組織上也會有評價定論。以下是本站分享基層黨員幹部離任個人發言材料的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閱讀。

基層黨員幹部離任個人發言材料

發言一

剛才,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幹部三處處長xx同志宣讀了自治區黨委對我的免職決定,一會兒,自治區黨委組織部副部長許小寧同志還要作講話,對我室工作提出要求。此時,我的內心是平靜的,因為已超齡工作4個月,思想早有準備。工作達到年限,要離職了,這就好比是在田徑場上的接力賽跑一樣,自己接棒後,要全力跑好這一棒,並順利交接出,圓滿完成任務,我的這一棒跑的如何?自己在總結思考,組織上也會有評價定論。在今天這樣的場合,做一離職發言,心情是激動的。回想自己41年的工作經歷,我想用三個“非常”來表達自己此時的心情;用三個“始終”來和同志們共勉。

一是非常感謝黨組織對自己的全力教育培養,沒有黨的培養,就沒有自己的今天。一個人的成長進步,個人的天賦、才華和努力,是不可或缺的,但是最重要的是黨組織的培養、教育和幫助。組織上的培養,貫穿一個人工作的全過程,這種培養,有時如慈父般的諄諄善誘,有時如小溪流過般的波瀾不驚,有時如傾盆大雨似的醍醐灌頂,但這一切都是為了你的成長進步、走正道做貢獻。我將永遠感恩黨、感恩組織、感恩我工作過的集體和同志們。

二是非常感激父母生育我在新疆,組織分配我在新疆工作。我是一個典型的“疆二代”。紮根新疆、建設新疆、奉獻新疆,不僅是我一個常規的表態,對新疆的熱愛,是發自我肺腑的。我在自治區黨委宣傳部工作時就走遍了新疆99個縣市區和大多數鄉鎮;多年來,我在工作和業餘時間裡,潛心研究新疆區情區貌等,熟悉我的朋友都說,孫新剛對新疆的瞭解掌握不亞於一個資深的專業導遊。籍貫只是父輩給我的一個人生符號,我生在、長在、工作在新疆,孩子也在新疆,我想即使到將來,我也只有一個故鄉,那就是新疆,而不會有第二。

三是非常難忘自己工作崗位上的最後五年是在黨史研究室度過。2016年10月,自治區黨委宣佈任命我到黨史研究室工作,至今5年了。這5年,自己工作的總體思路是:把好方向、出好思路、抓好科研、帶好隊伍。前不久,《亞洲中心時報》記者採訪我時,我初略計算了一下,這5年,全室編撰資政專著和黨史研究類書籍達20多本,字數逾千萬。這是在自治區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取得的,是在室領導班子團結帶領和全體同志共同努力下的結果。我個人只盡了一點微薄之力,成績歸大家。

在黨史研究室工作的5年期間,由於自己學識、水平、能力有限,工作中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還存在不少缺點錯誤,但班子成員和全室同志仍然始終支援我、幫助我、鼓勵我,使我深受感動。我將永遠銘記同志們的寬巨集大量,永遠銘記同志們的友誼友情。

在即將離任之際,我也給自己提出三點要求,並希望與同志們共勉。

一是始終堅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任何時候都要不忘共產黨人的初心,不丟共產黨人的支柱,不失共產黨人的根本。在當前新疆反分裂鬥爭形勢依然嚴峻情況下,要堅決貫徹中央和自治區黨委的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新疆工作總目標,打好反恐維穩系列“組合拳”,頭腦清醒、立場堅定、舉旗亮劍、表裡如一,堅決反對和清除“兩面人”,在反恐維穩鬥爭中打頭陣、當標兵。

二是始終重學習強內功。學習是黨史幹部的基本功,是深化黨史科研的重要基礎。黨史研究室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決定一個幹部必須重學習強內功,才能走向成功。我室的八字室風,勤學是第一內容,是立足之基。只有勤於學習、善於學習,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才能在量變中擁抱質變,煉就擔當黨史科研的真本領。

三是始終涵養健康心態。在黨史研究室工作,心態如何非常重要,單位人少,天天面對面,心態好,常用寬容、善良、謙虛對同志,自己的精神面貌就會好,人際關係就會和諧,工作質量就會提高。健康心態實際是一種達觀的處事姿態,是心智上的淡泊,是理性思維、責任情懷。無論是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良好的心態都需要不斷涵養。作為我個人來講,將一如既往堅持涵養健康心態。

最後,再一次向全室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謝!

發言二

今天對我、對我們新聞學院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歷史節點。現在我正式卸下了院長的職務,如釋重負,一身輕鬆;而新的學院管理團隊從此上路,一個新的時代將由此開始。

十二年前,我從吳廷俊教授的手中接下院長的職務,學校朱玉泉書記的囑託,根叔校長勉勵與期待,言猶在耳,彷彿就在昨天。

十二年來,我們新聞學院在學校領導的關懷下,在業界、學界朋友的支援下,堅持“敢於競爭,善於轉化”的優良傳統,秉持“文工交叉,應用領先;與時俱進,開放辦學”的理念,黨政合體,上下齊心,精誠團結,努力奮鬥,書寫了屬於我們這一代**新聞人的精彩。

十二年前,我們學院只有28位教師,如今我們專職教師已有40位;此前我們的教師隊伍是一個啞鈴型結構,老中青之間呈現中間坍陷,如今橄欖球型的師資結構,使得我們的中青年學者特別優秀,實力雄厚。由於老師們的耕耘和栽培,**新聞學院的學生健康成長,隨著紅樹林團隊、V-fun團隊、loading團隊等學生創新團隊的崛起,我們學院的學生得到了學界、業界的普遍喝彩。

十二年前,我們學院申請國家級科研專案,每年最多隻有一項,在研的不過數項,如今我們早已實現了國家重大課題的突破,平均每年三項國家課題進賬;此前,學院師生髮表論文,屈指可數,刊物的級別也比較低,如今**新聞學院是國內A刊論文發表大戶,其絕對數量穩居國內前四。

十二年前,我們學院的老師們苦於沒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所,沒有自己的大樓、沒有自己的工作室,如今,裝飾一新的新聞學院大樓已經聳立在大家的面前。新聞學院幾代人的夢想終於實現。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新聞學院不僅有大師,也有自己的大樓。

十二年前,制約我們發展的主要是物質瓶頸。當時我們的主要的任務是籌措辦學資源,以加強學院的硬實力。今天,我們不僅克服了物質瓶頸,而且建設和繁榮了我們的學院文化,我們編修了令人自豪的院史、唱響了我們的院歌,“秉中持正,求新博聞”的院訓成了全體師生的座右銘。在專業精神和教育情懷的基礎上,強化了我們的學院認同和學科認同。我們的軟實力令教育界同行羨慕。

十二年前,我們剛剛經歷了第一次一級學科評估,**新聞傳播學科的百分位是40%;九年前,第二次評估,我們的百分位上升到20%;六年前第三次評估,我們的百分位上升到10%。去年底,第四次一級學科評估,**新聞傳播學科的百分位上升到5%以內,與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科並列全國第三。

諸如此類的蝶變,還有許多,我想用不著在此一一列舉,這也足以激發起我們的光榮感、自豪感。這是我們學院、我們大家自己創造的歷史。作為一個**的新聞人,我為此深感驕傲!

經過這不平凡的十二年,我從44歲來到了56歲,從滿頭青絲到華髮叢生。這是我生命年輪中最重要的階段。這一階段能夠融入**新聞學院的歷史,成為推動**巨輪前行的一份子,是我人生最大的幸運。

回首這十二年的點點滴滴,我唯有感恩。

在這裡我首先要感謝根叔校長、朱玉泉書記的對我的信任,當年他們任命我為新聞學院院長時,沒有任何條件、沒有任何指標,只有滿滿的信任,和沒有保留的支援。

我要感謝我的前輩、前任院長吳廷俊教授、程世壽教授、汪新源教授,正是在他們創下的基業上,我們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功。

我要感謝前後兩屆班子的同僚。特別要感謝三任黨委書記:唐燕紅、陳剛和詹健,我們的合作非常愉快,學院機器的運作十分的流暢;我要感謝石長順教授、舒詠平教授,在我的第一屆班子裡,他們是兄長,他們的支援讓我感受到了真情無價;我要感謝現任班子的三位副院長:鍾瑛教授、何志武教授、陳先紅教授,李磊副書記和作為院長助理的張明新教授、唐海江教授、郭小平教授。在這裡我還要特別感謝學院黨政辦公室主任王維真老師,她在這一崗位上為我們服務了十二年。還有學工組、資料室、實驗室的老師們。我們不能忘記他們的付出和貢獻。

當然,我還應該感謝的是學院全體老師的信任、包容和理解。新聞學院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是全體教職工和學生的精神家園。我們在一起工作、生活,難免會出現磕磕碰碰。但是老師們還是給了我最大的支援。一年一度的考核,大家每一張肯定票裡所包含的友誼和深情,我永遠不會忘記。

我們新聞學院全體同仁還要牢記一個重要的事實,那就是我們的每一個進步、每一個成就,都離不開新聞業界、新聞教育界同行、前輩的支援、提攜。在新聞教育行業,我們開始晚、起點低,正是因為這些老大哥們的幫助和指點,我們才少走了不少彎路,而達到今天的位置!

在這裡,我要由衷地感謝以上一切提攜過、支援過我,幫助過、支援過**新聞學院的前輩、領導、老師和同仁們。你們不僅是我人生中的貴人,也是**新聞傳播學科發展歷史上的功臣。

除了感恩,還有負疚和慚愧!這主要是對我的家人而言的。在妻子和兒子的眼裡,我是一個典型的負責任的“公家人”。我自己評價自己,作為公家人我可以得到七、八十分,作為丈夫和父親,我卻很難及格。可是在這十二年間,我得到了家人完全的理解和無條件的支援。

回首十二年,我滿懷自豪,但也有遺憾。十二年前,我就任新聞學院院長時,暗自立下了四個巨集願:建立一支富有活力的強大的學術團隊、一個高水平的學科平臺、一棟屬於新聞學院的大樓和一座新聞博物館。這是我一直以來的內在動力。如今,前三個願望已經實現,只有新聞博物館沒有建成。我希望並相信,下一代新聞學院的管理團隊會帶領我們實現這一願望。

今天,在我卸任新聞學院院長職務的同時,我們學院新的管理團隊正式誕生。這是一個年輕的充滿著希望、充滿著想象力的團隊。我信任並且願意全力地支援他們,也期待全體老師在新院長的帶領下,勇敢地邁進屬於我們的新時代。

我的使命已經完成,但我的心和大家在一起跳動。我會為學院新的管理團隊、為我們偉大的新聞學院喝彩,加油!

發言三

即將離開,內心難捨。首先堅決服從組織關於我工作的調整和安排,同時非常感謝組織一直以來對我的信任、關懷與培養,讓我有機會在多崗位上工作、學習與鍛鍊。XX年12月,組織上安排我到縣合管辦工作,六年多的共事,與同志們由陌生到了解再到熟悉,與同志們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和友誼,現在又要分別了。此時此刻,我的心情實在難以平靜。昨天晚上,我把我在合管辦工作期間的工作日誌翻了一遍又一遍,心裡面感慨萬千。幾年來與大家工作的一幕幕情景,與大家一起共度的一段段美好時光,此刻又浮現在我面前,是那麼的熟悉,那麼的親切,那麼的令我眷戀。

回首這段歲月,我自己用五個關鍵詞去總結。第一個詞是“榮幸”。能夠到合管辦工作,成為一名光榮的為人民服務者,是我的榮幸;能夠與班子成員搭班子是我的榮幸;能夠與大家成為同事和朋友是我的榮幸。第二個詞是“感動”。幾年來,我時時刻刻都在被感動著,感動於大家對合作醫療事業的熱愛與追求,感動於大家對合作醫療工作的堅守與執著,感動於大家敬業愛業的高尚的職業操守,感動於大家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吃苦、特別能奉獻的精神,感動於大家的善良與淳樸、對朋友的真誠,尤其是我的寬容理解和支援。第三個詞是“愉快”。合管辦工作氛圍很好,大家親如一家人,像兄弟姐妹們般相互支援、相互幫助、相互配合。在這裡沒有爾虞我詐,沒有明爭暗鬥,沒有互相拆臺,沒有庸俗功利。在這裡工作心裡面很踏實,心情很愉快。第四個詞是“難忘”。六年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我們一起經歷了許多風風雨雨,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留下了許多難忘的回憶。如果時光可以重來,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與大家一起並肩作戰,一起守護著新農合這一神聖的事業。幾年來發生了許許多多難忘的事情,很難一一去描述,隨便從記憶的大海里撈起一點水滴,都是一篇故事。第五個詞是“遺憾”,由於時間倉促,很多想法還沒來得及去實施,很多方案還沒來得及去深入研究,有些感悟還沒來得及把它寫下來,有些承諾還沒來得及兌現,確實有些遺憾。另外,幾年來的工作中難免會有失誤,可能還會錯誤的批評和對待一些同志,對大家的關心也不夠,這也是一種遺憾。總之,工作中做得不夠的地方,向大家真誠地說一聲對不起,並祈求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原諒。

回首這段歲月,令我感到自豪的是,我沒有虛度光陰。在新化農合這片熱土上,傾注了我全部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我所有的情感與智慧,寄託了我一切的夢想與追求。雖然也曾經歷過艱難與曲折,但我從來沒有絲毫的懈怠與退縮。幾年的時間雖然很短,但這是我人生道路上一段非常重要的經歷。我將永遠銘記和倍加珍惜這段珍貴歲月,永遠銘記和新化農合給予我的一切,永遠銘記和倍加珍惜同志們對我的關心、支援和鼓勵。永遠銘記和倍加珍惜與同志們結下的深厚情誼。這一切的一切,都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寶貴的一筆財富,將永遠珍藏在我內心,陪伴我一生。

今後無論我走到哪裡,新化農合的每一點變化,我都會全力去關心和關注;新化新農合的每一步發展,我都會由衷地高興和喜悅;新化農合的每一個成績,都會帶給我巨大的鼓舞和無窮的動力。我相信,在縣委縣政府和衛計局黨組的正確領導下,在以羅普希同志為班長的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在全體幹部職工的共同努力下,新化農合一定會再上新臺階、再譜新篇章、再創新輝煌。衷心祝願新化農合明天更美好。衷心祝願同志們身體健康、事業進步、家庭幸福、萬事如意。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