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5篇

只有根據調研情況寫出的調研報告才是有意義的,調研報告是對調研任務的有力總結,也是對所取得成果的有效傳遞,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5篇,供大家參考。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5篇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篇1

今年來,xx縣將深化機關作風整頓營商環境工作列入全縣工作重要內容統籌安排,按照市委統一部署和要求,圍繞四方面整治工作重點發力,以此切實轉變政府職能,舉全縣之力達到機關作風明顯好轉、營商環境明顯優化、發展動力明顯釋放、輻射功能明顯提升、基層群眾明顯受益的良好效果。

一、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基本情況

(一)領導重視,組織保障有力。

1、強化政策支撐。20xx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先後制定出臺了《關於深化招標投標制度改革的實施辦法的通知》《關於進一步支援xx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關於大力支援xx縣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關於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的工作方案》《關於做好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有關工作的通知》《關於組織全縣政務服務“一張網”建設工作集中辦公的通知》《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實施辦法》等一系列檔案,明確了工作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組織保障機構,細化了每項任務的牽頭、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從而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2、強化組織領導。及時成立了由縣委副書記、縣委政法委書記掛帥、縣四大辦主要領導為副組長,12個縣直部門領導為成員的領導小組,制定了聚焦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的工作方案,明確了部門和階段責任分工,以此作為推進營商環境整治的抓手,紮實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領導小組確定每半月召開一次彙報會,小結前期的工作推進情況,商討下階段的工作計劃,擬定出相應的工作清單,推進各項工作。

3、強化作風建設。針對黃石電視臺《查“六病”記者六問·:市民之家成了娛樂之家》專題片,曝光揭醜出我縣作風整頓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後,縣委、縣政府第一時間召開了全縣優化營商環境暨作風建設動員會,安排部署全縣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縣委主要領導親自動員,提出時間、任務、節點要求,並將此項工作作為一項常態化工作來推進。縣直各部門相繼召開了動員大會,全縣上下進一步凝聚了共識,明確了任務,夯實了責任。

(二)多措並舉,提升服務水平。縣委、縣政府採取多種措施,精簡權力事項,簡化辦事程式,著力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全縣政務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1、推進“放管服”改革。縣級機構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後,縣大資料管理局組織梳理縣級部門“最多跑一次”事項,全縣涉及行政審批的部門xx個,其中涉及事項較多的為市監局xx項、人社局x項、公安局xx項、民政局xx項。

2、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目前,xx市民之家共入駐單位xx個、服務視窗xx個、視窗工作人員x人,集中辦理行政審批和和服務事項x項,較往年翻了一番,網上辦理事項x項,年辦件量萬件以上,按時辦結率98%以上。建成運營“12345”公共服務熱線平臺,共接群眾諮詢、求助、投訴等工單x餘件,已辦結近x條,辦結率90%左右。縣發改、國土、住建、環保等xx個具有行政許可、公共服務事項的縣直部門共認領行政職權和公共服務事項x條,已釋出x條,應進駐視窗集中辦理的行政許可事項清單已全部對外公佈,縣直兩級政府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如期公開。

3、推進“五級聯動”新模式。利用微信、微博及手機app等媒介對外發佈政務服務辦事資訊,加快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網路化、智慧化水平。各鎮場區、縣直各部門網上政務服務工作有序推進,目前全縣xx個鎮區、xx個縣直單位已建成政務服務外網,並與省、市實現對接;x個村級電子政務網線路建設查勘工作已全部完成,325個村已經開通,剩餘的59個村本月月底可完成施工,即將實現全縣政務服務“一張網”五級聯通。

(三)對標時限,優化審批流程。今年以來,縣委、縣政府針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提出了有關要求和時限,在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能上下功夫,取得了一定成效。

1、企業開辦、註冊登記時間大幅壓縮。市監部門積極開展企業名稱自主申報、簡易登出登記和“證照分離”等改革。縣級企業名稱庫和禁、限用字詞庫全面向社會開放,實現同一登記機關名稱預先核准與設立登記合併辦理,3個工作日辦結。對符合條件的未開業、無債權債務企業實行簡易登出程式。推進多渠道辦理註冊登記。申請人可以通過政務大廳、xxxapp、全程電子化三種途徑辦理營業執照。縮短公章刻制時間,可在1個工作日內完成公章刻制。據統計,今年一季度,全縣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x戶,新增註冊資金億元,佔期末實有註冊資本金的3.58%。市場主體總量同比增長20.11%,註冊資金總資本同比增長20.66%,迎來了市場主體發展的開門紅。

2、不動產登記、納稅時間大幅壓縮。啟用新的不動產登記資訊管理平臺,完善視窗建設,推出預約辦理、上門辦理等舉措。今年起,在保證登記準確無誤的前提下,縣不動產登記局將轉移登記、抵押、首次、預告預抵登記等由四審簡化為三審;將登出、查封登記由二審簡化為一審。不動產轉移登記、首次登記由法定30個工作日縮短到7個工作日,特殊情況縮短到3個工作日;抵押登記縮短到5個工作日;登出登記、查封登記登記由1個工作日縮短到隨辦隨結。目前,全縣國地稅基本實現稅務業務“一廳通辦”,納稅人平均辦稅時間、等候時間分別壓縮至5分鐘內、2分鐘內。

二、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在深化營商環境改革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發現當前政務服務工作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的要求、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形勢、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政務服務意識不強,行政審批效能有待提升。縣市民之家是提高審批效率、優化投資環境的重要平臺,但由於目前部分進駐的單位行政審批事項,名義上進了中心,實際是還有“兩頭辦理”現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心功能作用的發揮。如,縣人社局由於部分審批事項比較繁雜,業務聯動性強,群眾辦事需要視窗科局兩頭跑路辦事的現象依然存在。有的部門電子政務水平不高,可線上辦理的事項極為有限。如,縣市監局目前的網辦事項率不足10%,由於市監網辦事項的服務宣傳存在滯後,導致通過線上辦理營業執照的渠道在群眾中的知名度不高,網上推廣率低,公共資源的社會效益不能充分顯現。

(二)金融服務體系作用發揮不夠,企業融資難問題依然突出。調研中瞭解到中小企業最大的需求和困難就是融資問題。

1、企業融資成本偏高。一方面,由於我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資本金偏小,需收取擔保金2。15%、保證金5%,相當一部分企業認為通過中小企業擔保貸款不划算;另一方面,縣內各銀行面向民營企業的放貸普遍收緊,出現了貸款利率提升、門檻提高等情況。目前,縣內銀行對企業的貸款利率在7%—8%之間,均高於基準利率4.3%,加上貸款的其他費用,企業實際貸款利息遠遠高於正常貸款利息。即便如此,有的企業由於條件受限,無法從銀行貸出資金。

2、融資機制不夠靈活。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貸款的擔保抵押方式較為單一,除開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能夠將抵押物寬展為股權、經營權、機器裝置、無形資產等方式外,各銀行則對抵押擔保物要求較高,主要以土地、廠房抵押為主。涉農企業無法將農業資源進行評估、融資貸款,多以自籌或民間借貸為主。同時,銀行對企業發放的貸款都存在排他性,要求企業不得從其他銀行貸款,進一步收窄了企業融資渠道。

3、抵押貸款額度偏低。一方面,銀行對抵押物評估價格普遍偏低,比如xx縣經濟開發區企業的土地評級在3—4類,評估價格只有每畝12萬元;另一方面,為進一步降低風險,銀行實際放貸額度還會再打折扣,往往只有抵押物評估價值的40~50%。如祥雲食品公司抵押評估x萬元,實際貸款x萬元;博藝農業評估多萬元,實際貸款xx萬元。

4、銀企關係有待加強。xx縣內的銀行對企業貸款限額1000萬元,縣擔保公司參與的企業貸款限額x萬元,對企業法人貸款最高x萬元。一方面,銀行貸款審批時間長、程式繁瑣,且貸款週期基本都是一年,每年10月左右就要求資金回籠,增加了企業還款壓力;另一方面,銀行抽貸壓貸隨意性較大,往往在企業擴大生產、急需資金時提出抽貸要求,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困擾和壓力,造成銀企關係緊張。比如,20xx年,生產經營正常,產值從年初的多萬,逐步增長到10月的近萬,每月都實現盈利。因原材料緊俏且價格上漲,每月都需要大量現金購買原材料及週轉,而銀行卻要求企業還貸,使企業有訂單不敢接,陷入“等米下鍋”的窘境。

(三)企業與政府溝通機制不健全,企業利益訴求缺乏有效反映途徑。部分涉企政策、補助知曉度不高、程式繁瑣、申請困難。加之我縣勞務、法律、廣告、設計等社會中介服務機構相對缺乏,且管理不夠規範,收費不盡合理,也影響了企業發展。

(四)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氛圍不濃,少數部門存在本位思想。《關於聚焦優化營商環境加強作風建設的工作方案》已於5月30日起施行,調研發現,各級各部門對對優化營商環境的宣傳避而不談或泛泛而論,既沒有資料也沒有例項,工作停留在開會、發文件上。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工作相比,幹部群眾對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認識有限。部分鎮場區和縣直部門未建立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專班,未把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黨組議事日程和統籌安排部署,未建立“一把手”親自抓、分管副職領銜推進的工作機制,未對工作層層部署和量化分解工作任務,未層層傳導壓力,未建立聯絡員聯絡制度,導致對專班安排的工作不能及時認領和完成。與此同時,絕大多數鎮(區)便民服務大廳只有人社和民政的服務事項在大廳辦理,有的大廳雖掛有衛生計生、財政、殘聯、國土、農業、林業等吊牌,但沒有進駐本部門的服務事項,也沒有人員在視窗值守,群眾辦理相關業務仍需赴各站所。

三、幾點建議

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綜合競爭力,對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加速追趕超越具有重要意義。為進一步改善和提升營商環境,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建議著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圍繞行政效能提升,深入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加大政務服務標準化工作力度,科學細化量化審批服務標準,壓減自由裁量權,完善適用規則,推進同一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提高決策透明度,完善政府資訊公開方式,依法主動公開涉企政策、資訊,對市場主體主動申請公開政府資訊的,依法及時答覆。開展企業走訪聯絡活動,主動為企業提供法律、政策和資訊服務,積極迴應企業訴求,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難題。大力培育、壯大中介服務行業,強化中介服務監管,規範中介服務標準、收費,營造服務高效、公平競爭、監督有力的中介服務市場。

(二)著力破解要素制約,全面激發市場活力。儘快制定出臺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加大信貸支援力度。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的政策措施,防止對民營企業隨意減少授信、抽貸斷貸“一刀切”等做法;鼓勵支援銀行創新融資方式,拓寬銀行抵質押物範圍。另一方面,建議財稅部門出臺有關政策,加大對我縣金融支援力度,增加我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的融資擔保能力。同時,在財政上支援我縣設立產業基金,對符合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方向、有前景、有市場、有技術的民營企業進行支援。進一步降低企業執行成本。認真落實各項稅收優惠政策,動態調整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加強對水、電、氣、暖等行業的價格監管,切實為企業減負。

擴大直供電交易規模,降低用電、用氣成本,全面落實支援清潔取暖的優惠政策。鼓勵支援物流業發展,加強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降低物流成本。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加大對市場主體智慧財產權維權援助力度,支援企業增加技術改造、研發創新投入。紮實做好人才招引培育工作,以人才帶技術、帶專案、促創新。降低企業招工成本,構建高效公共就業服務平臺,統籌推進解決就業難和招工難問題,織密扎牢社會保障網,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解決好企業發展動力和活力問題。做好營商環境監測評價工作。加強對統計、稅務、市監等部門的協調,建立資訊共享機制,提高監測質量和效率。加大對縣直各部門的業務培訓和指導,及時向調查物件答疑解惑,確保各項資料的客觀性和準確性。重視對監測評價結果的運用,查詢並解決突出問題,倒逼相關部門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推動各項工作。

(三)加大檢查督促力度,嚴格考核問責。建立健全服務企業專項督查、對破壞營商環境和侵害企業利益的督查問責、優化營商環境督查反饋等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將常態檢查、隨機抽查、年終督查相結合,創新督查方式,暢通投訴渠道,廣納民意,建立臺賬,落實責任,限時整改。嚴格營商環境考核評價,強化激勵導向,制定配套獎勵措施,對在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給與表彰獎勵。嚴厲查處執行不力、推諉扯皮、效率低下、紀律鬆弛等行為,堅決消除各類隱性障礙和“潛規則”,依法懲治違法犯罪行為,切實保護各類市場主體合法權益,逐步實現我縣政務環境、市場環境、設施環境、要素環境、社會環境、法治環境的全面優化提升,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篇2

為促進“解放思想推動高質量發展大討論”成果轉化,助力優化營商環境,助推xx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xx相關部門深入xx各企業園區等地,聽取了企業主管人員的相關意見和建議,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資料、召開企業座談會方式,開展了優化營商環境專題調研。對各方面調研情況進行了認真總結,形成此報告。

一、我鎮優化營商環境發展現狀

近年來,按照省市縣關於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優化提升營商環境的實施意見精神和總體安排部署,我鎮加強組織領導,明確主體責任,完善制度建設,實施專項整治,強化督查考核,積極營造快捷、高效、規範、透明的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體系,營商環境明顯好轉。

二、我鎮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人才短缺。我鎮調研組在調研時,多個企業反映現階段存在“招工難”的問題。本地企業招工難,特別是招專業技術人才更難,本地人寧願到上海、深圳、浙江等地區打工也不願留在本地,外地人願意進來的更少,且流動性強,專業技術人才、高階技工缺乏已成為制約我鎮民營企業發展的`普遍問題。

(二)資金困難。我鎮大多數民營企業規模較小、管理制度不健全,再加上今年受疫情等因素影響,出現了資金斷鏈、資金運轉困難的問題;

再加上部分民營企業由於沒有有效抵押物,也很難獲得銀行貸款,導致部分企業一時難以為繼。

三、進一步優化我縣營商環境的意見建議與行動

(一)強化政策支撐,破解企業發展難題。鎮委、鎮政府出臺了優化營商環境的相關檔案及工作機制。

1、通過政策支援強化企業實體經濟能力。相關部門為企業轉發各項優惠政策,同時向上爭取貸款資金申報。現階段,我鎮已為以意豐、中誠為首的8家企業申報了物資保供,其中意豐肉聯加工(加工)集團有限公司和盤錦市中誠食品有限公司通過稽核並已獲批。

2、向企業推薦各銀行機構創新型金融產品情況表。同時,組織企業參加了縣裡舉辦的政企座談會、銀企對接會,落實好並聯審批、代辦服務、包抓幫扶、銀企對接、政企溝通等優化營商環境。

3、做好優惠扶持政策的兌現。安排專項資金落實骨於企業培育、納稅大戶獎勵、企業人才引進,知名品牌建立等激勵措施,多途徑降低企業經營成本,不斷優化發展環境。

4、鼓勵企業參與“抖音推廣交流會”、“創客中國”、“中小企業線上百日招聘高校畢業生”等活動。

(二)提升行政效能,持續改善營商環境。

1、通過精簡審批事項,簡化辦事流程,優化視窗服務,儘可能實現“讓群眾少跑路”的目標。

2、加強全程代辦服務工作,按照企業代辦、專案代辦、民生代辦、鎮村代辦等進行分類,由各代辦責任單位牽頭推進,形成了全程代辦工作體系。

3、轉發並鼓勵企業利用“網上國網”線上渠道獲得用電申報,從而提高硬傷效率。

4、轉發“2020年工業網際網路大會”邀請檔案;

5、組織企業參加統計法培訓。

(三)提高企業安全生產、防範工作。

1、協調疫情期間企業運輸受阻問題、產品滯銷問題;

2、指導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工作,做好農民工返崗工作;

3、及時向企業通報國內疫情高、中風險區域及調整情況;

4、指導企業做好防暴風、防颱風、防汛抗旱工作。

(四)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工作

要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紮實做好:

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工作,

全面落實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任務,

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力譜寫沙嶺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篇3

營商環境是制約經濟活力,影響經濟實力的基本因素。良好的營商環境是衡量一個地區核心競爭能力和潛在發展能力的重要標誌。

近年來,政府一直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並取得了明顯成效,為區域優勢產業的培育與產業結構的優化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另一方面,我們也應該看到,與現階段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的新要求相比,投資和營商環境還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就當前營商環境發展的需要,就必須從解決一些深層次的體制機制問題入手,來破除發展程序中的種種障礙;大力建立一流的營商環境,營造新常態下加快建設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一、當前營商環境提升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外部因素

1、地區各類資源有限,整體發展水平有限。

目前大部分地區可利用的土地指標有限、近半數地區樓宇高度受限,專案建設、企業發展受到土地成本較高和發展空間有限等方面制約,且存量土地比較零散、缺乏統一規劃,用地成本較高,在土地開發上缺乏競爭優勢。給企業發展的空間、機會不足。

2、企業資金來源渠道少。

目前國家整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企業普遍很難得到金融單位的信貸支援,發展資金嚴重短缺的問題十分突出,致使企業發展後勁不足,大部分客商對下一步投資持觀望態度,給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內部因素

1、招商競爭激烈,政策優惠無競爭力。

日前,各市出臺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黃金十條”,各地區招商引資競爭加劇。

2、產業佈局不明,招商專案結構不合理。

目前,區域引進落地的專案大多為金融、餐飲等服務業專案較多,缺少高科技、高稅收、帶動能力強的生產性企業,不利於區域形成產業叢集效應,沒有形成企業在我區聚集發展的土壤。

3、行政效率不高,“軟環境”有待改善。

行政審批事項難,專案手續辦理週期過長、進展緩慢,甚至個別單位部門仍存在“吃拿卡要”現象,企業家獲得感、歸屬感、榮譽感不強。

4、傳統優勢弱化,業態創新不及時。

當前,商圈仍以傳統的服裝貿易、百貨批發、物流配送等業態為主,不能有效緊隨和適應新市場的發展,新興的主題商城、體驗店、目錄商店、網際網路點等創新業態,佈局不充分,發展不凸顯。

二、建議和措施

(一)搭建產業發展平臺。強化政策扶持。科學制定經濟發展整體規劃:一是城內策劃高階商業、文化休閒專案,城北策劃高階住宅專案,城東策劃總部經濟、高階商務樓宇專案。二是以金融小鎮建立為契機,策劃金融服務平臺、金融產業叢集等專案。以七賢莊歷史文化街區等專案建設為契機,全力打造“順城巷文旅產業發展帶”,成為文化產業發展新極點。三是以各類大資料增值為目標,策劃與大型網際網路企業的專案合作;策劃醫療大資料服務、智慧城市平臺等專案。同時結合《加強和改善營商環境“1+11+4+1”系列方案》有針對性的制定相關的產業扶持優惠政策。

(二)以金融小鎮建立為契機,策劃金融服務平臺。為重點企業在發展瓶頸上解決資金問題提供良好條件。充分發揮民間金融街融資優勢,將金融小鎮發展與企業發展融資有效的連通。建議制定出臺落戶企業融資貸款優惠政策,吸引小微企業落地。

(三)要暢通訊息輸出渠道,積極協助企業爭取各類政策扶持。全面掌握政策、準確把握機遇,通過跟蹤瞭解掌握中央、省市出臺的有關方面政策,要將政府的產業政策、優惠政策等進行廣泛宣傳,同時組織企業進行申報程式培訓,指導專案單位有針對性地編報專案,提高資金申報效率。

(四)打造交流平臺,優化服務軟環境。注重搭建企業溝通交流平臺,定期舉辦企業家論壇,推動企業家交流合作與企業創新發展。鼓勵其他形式招商,如以商招商,中介招商、網上招商、群眾招商等,凡能帶來投資的,都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服務企業要有以企業需求為主,摸清企業個體需求,主要企業一企一案,量身定製服務措施。

(五)提高行政效率,開展企業審批“一站式”服務。

建議建立《外來投資企業“一站式”服務》制度,認真落實掛牌保護制度,嚴格制止“三亂”行為。進一步加強對重點專案的領導,每個專案都要成立專門機構,明確責任領導和推進要求,確保推進任務落到實處。要認真研究解決專案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確保招商引資專案引得來、落得實、留得住。

(六)將企業納入我區營商環境提升工作考核。邀請各行業企業參與我區營商環境提升年工作,城市發展方向、公共設施佈局充分考慮企業需求。邀請區內企業、重點專案投資企業、擬入區投資企業深入瞭解我區區域營商環境提升年。由相關企業為各單位的服務質量、工作效率打分。以工商部門、統計部門提供的轄區企業底冊,每年分重點企業(限上企業)、普通企業。分別隨機選取一定比例企業。上門收集企業對我區營商環境的評分及相關建議,將其列為考核制度的一環。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篇4

近幾年來,縣委、縣政府從戰略高度出發,始終把提高行政效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採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促進了我縣投資環境的改善。

一、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基本情況

(一)領導重視,組織保障有力。

一是強化政策支撐。近年以來,縣委縣政府先後制定出臺了《阜寧縣“一窗通辦、一網通行”利企便民不見面整合改革工作方案》、《阜寧縣“一窗一網”不見面審批服務試行細則(試行)》、《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六大行動”實施意見》、《阜寧縣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三集中三到位”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檔案,明確了工作總體要求、基本原則、主要任務、組織保障機構,細化了每項任務的牽頭、責任單位和完成時限,從而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撐。

二是強化組織領導。及時成立了由縣委常委、縣政府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縣政務辦主任為副組長,23個縣直部門領導為成員的政府職能轉變和“放管服”改革協調小組,下設優化營商環境組等7個小組,並對每個小組和相關部門的責任進行了明確,以此作為推進營商環境整治的抓手,紮實推進工作向縱深發展。

三是強化作風建設。為有效推動全縣機關作風轉變,提高行政效能,縣作風辦和融媒體中心專門製作了《作風面對面》全媒體問政等專題欄目,重點聚焦營商環境與作風建設。自2018年開播以來,該檔節目已經播出了19期,上線30多家部門,曝光了80多個問題,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深化改革,提升服務水平。

縣委、縣政府一直將“放管服”改革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工作來抓,採取多種措施,精簡權力事項,簡化辦事程式,著力促進工作作風轉變,全縣政務環境有了明顯改善。

一是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去年,我縣全面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將縣發改委、工信局、住建局、教育局、人社局、水務局、農業農村局、文廣旅局、衛健委、市場監管局等10個部門行使的80項行政許可事項劃轉至行政審批局,行政審批服務局充分發揮“一枚印章管審批”的制度優勢,大力簡化優化事項辦理流程,大力推行“一窗一網”、“一件事”等改革措施,自成立以來共受理各類審批服務事項件,辦結率99.8%,95%的市場主體實現當場受理、當日完成登記,投資專案審批流程優化率72%以上,審批效率總體提升了60%以上。

二是推進“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為進一步優化審批服務執行機制,方便群眾辦事,加大“三集中三到位”工作推進力度,今年,縣委、縣政府出臺了《阜寧縣推進審批服務事項“三集中三到位”實施方案》,對“三集中三到位”的總體要求、主要任務和實施步驟進行了明確,目前縣政務服務大廳已新進駐縣教育局、退役軍人事務局、市場監管局等3個部門和144項政務服務事項,11個部門的110項辦件數量少、辦理頻次低的事項也以“綜合服務”視窗形式實現了集中進駐,大廳的部門進駐率提升了73.6%,事項進駐率提升了58.1%,另外近期婚姻登記、水電氣和有線電視等便民服務事項也實現了集中進駐,政務服務大廳“一站式”服務的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三是推進“不見面審批”改革。加快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建設,不斷提升政務服務網路化、智慧化水平,目前,全縣33個權力事項部門已進駐江蘇政務服務網,1082項政務服務事項的維護工作已全部完成。“阜寧政務服務融易辦”旗艦店已開通,已建成個人和法人辦事、政務服務、公共資源、便民服務四個區域。近期,不動產真偽查詢、不動產辦理進度查詢、維修資金查詢、阜寧景區等多項便民服務功能也已實現接入,“不見審批”服務的便利性逐漸體現。

(三)對標時限,優化審批流程。

今年,縣委、縣政府針對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工作出臺了《全縣優化營商環境“六大行動”實施意見》,對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能上提出了具體要求。各相關部門從優化行政審批執行機制入手,圍繞企業各類審批需求,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簡化辦事手續、壓縮辦結時限,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是企業開辦便利度進一步提升。今年以來,縣行政審批局加速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工作,目前已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一網辦理”,最快0.5個工作日內可完成登記手續,“兩區一園”範圍內新設立企業營業執照當場即辦,提交材料總數由11份減少至4份,企業開辦的便利度得到有效提升。

二是企業投資建設審批流程進一步優化。我縣成立了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度改革領導小組,制定了“四個階段”審批流程實施方案,明確了各階段的牽頭單位,實行“一家牽頭、並聯審批、限時辦結”。目前,政務服務大廳已三招“四個階段”、“一窗辦理”的要求,對相關視窗的佈局進行了重新調整,將工程建設審批全流程納入到了一個樓層辦理,設立工程建設行政審批綜合服務視窗,實現了企業投資專案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全鏈條服務,我縣工程建設專案總審批時限可壓縮至80個工作日以內。

三是不動產登記效率進一步提升。目前,我縣不動產登記證明書電子證照協同互認機制已建立,正在農商行試執行,近期將在全縣各金融機構全面實施。目前已實現新建商品房首次轉移登記、預告登記、實體企業不動產登記2個工作日內辦結,“兩區一園”、“兩主一特”專案當日辦結。

二、我縣優化營商環境存在的主要問題

雖然我縣的營商環境較以往有了較大改善,但與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相比,還存在著一些差距和不足:

(一)認識不夠全面。提到營商環境,過多關注政務環境、審批環境,忽視了法治、融資、監管等環境,縮短審批時限似乎成為衡量營商環境的主要甚至唯一標準。

(二)機制不夠完善。營商環境涉及企業設立、運營、發展、退出等多個方面,涉及基礎設施建設、審批服務、產業政策、資金支援、政府執法等多個領域,屬於一把手工程,目前僅靠發改委和行政審批局等部門牽頭推動,很容易出現少數職能部門出現不作為,推而不動的問題。

(三)思想不夠解放。少數職能部門未能充分放權,仍存在內部環節繁瑣、審批方式落後、辦事效率拖沓等現象。有時一個審批環節的耽誤就有可能讓企業錯失商機,挫傷投資者的積極性,對地方營商環境的口碑造成不良影響。

(四)要素不夠充分。

一是園區道路、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水、電、氣等要素保障還相對滯後。

二是“專案等土地”的情況較為普遍,很多專案引進簽約後才去落實用地指標。

三是融資環境偏緊,企業發展缺乏資金支援,大多數中小企業很難得到銀行的貸款,制約企業做大做強。四是人才資源相對缺乏,高階人才和科技人員難招、難留。

三、相關建議

(一)提高思想認識。通過以會學習、邀請專家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提高全縣領導幹部對營商環境概念的理解認識,熟悉國家和省市營商環境評估指標體系和評估辦法,形成“處處都是營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思想共識和濃厚氛圍。

(二)強化推進機制。將營商環境建設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成立以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營商環境建設領導小組,重點解決招商引資專案落地慢、企業辦手續繁、不依法行政、中梗阻等問題,為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開好頭、起好步。結合我縣實際,進一步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大力簡政放權,減少審批程式,加大獎勵力度和懲戒力度,凡是影響營商環境的人和事一律問責追究、嚴肅處理。

(三)強化平臺建設。提高政務服務中心定位,加快建設新政務服務中心,加大人力、物力和財力投入,以高標準、高要求將政務服務中心建成優化營商環境的有效載體,努力實現“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目標,切實提高群眾企業辦事便利度。

(四)加快思維轉變。各職能部門要加快由審批管理思維轉變為服務企業思維。不僅要刀刃向內改自己,減少內部稽核環節、減免不必要的成本、提高辦事效率,還要推行提前介入,超前服務,落實專人負責全程跟蹤服務,最大限度地為專案建設提供便利條件和精準化服務。

(五)強化政策落實。充分認識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對於增強城市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的極端重要性,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堅決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市各項決策部署,對標先進地區,突出問題導向,緊扣關鍵環節,切實抓好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地落實。

優化營商環境調研報告篇5

根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調研計劃,近日,對我區部分企業進行了走訪調研,就我區的行政審批和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做如下報告:

一、我區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推進情況

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多次召開區委常委會議、區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審定“放管服”“一次辦好”改革工作方案。制定下發《關於深化“一次辦好”改革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方案》,提出“3個支撐、16項專項行動”,細化了25項改革任務,我局也按照省政府辦公廳《關於實施流程再造推進“一窗受理、一次辦好”改革的十條意見》(魯政辦字〔20xx〕149號)要求和市委、市政府關於“對標先進、流程再造”的部署進行了充分落實。

(一)紮實推進簡政放權工作。一方面,強化行政權力事項承接及下放。20xx年以來,共分10批次動態調整我區行政權力事項,共調整、取消、承接落實618項區級行政權力事項,委託下放區級行政權力事項40項。另一方面,紮實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20xx年12月,我區在全市率先一次性完成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按照“硬抽人、抽硬人”原則,劃轉業務骨幹47人,劃轉24個單位的176項行政權力事項。對所有審批事項流程進行重新梳理、壓縮,審批辦理時限平均提速66%,業務最高提速達95%,審批流程壓縮一半以上。

(二)持續強化事中事後監管。制定了《關於推行跨部門聯合“雙隨機”抽查監管的實施意見》,對同時涉及多層次、多部門的檢查事項,實現一次性聯合檢查,全面推行跨部門“隨機抽查”。27個區直部門全部制定出臺了監管制度和辦法,建立完善了事中事後監管制度體系。在市場監管、安全生產等領域分別建立隨機抽查標準,提升監管的公平性、規範性和有效性。

(三)全面推進“一次辦好”改革。一是制定公佈“一次辦好”事項清單和服務標準。20xx年底向社會公佈我區40個部門單位“一次辦好”事項清單1289項,其中,行政權力“一次辦好”事項1019項、公共服務“一次辦好”事項270項,實現依申請政務服務事項“一次辦好”全覆蓋。二是強化資訊化和智慧化支撐。大力推進“一網通辦”,全區一網通辦率達86.36%。著力推行“不打烊”自助服務和智慧服務,在區政務服務中心設立24小時自助服務區。三是實施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開展優化企業開辦行動,設立企業開辦專區,全面推行企業開辦“一窗通”,全面優化開辦流程,實現了1個小時完成從企業註冊登記到公章刻制、稅務和社保登記全流程。推進不動產轉移登記“一次辦好”,整合不動產和稅務視窗聯合辦公,真正實現了“一窗受理、一次辦結”,半小時完成不動產轉移登記。優化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定了《河東區工程建設專案審批制度改革實施方案》,實現投資建設專案全過程審批時間最長控制在73個工作日以內,精簡類工程建設專案控制在24個工作日以內。推進工業標準廠房建設,推動全區節約集約用地再上新臺階。截至20xx年底,全區已建成標準化廠房38.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33萬平方米的任務。全面提升便民服務水平。清理無謂證明,調整取消了27項證明和蓋章類材料。組建沂蒙紅色志願服務隊伍,構建三級代辦服務體系,為企業群眾提供“保姆式”代辦服務。區政務服務中心視窗全面取消材料影印件,實行證照免費郵、材料免費印。

(四)大力開展流程再造。重點實施“4×4”系統工程,突出“一門全辦、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四大環節,聚焦“營商環境、民生服務、監管效率、制度創新”四大領域,健全“你提我改、幫辦代辦、無權否決、動態優化”四項機制,著力推進減環節、減材料、減時間、減費用“四減”行動,提升企業和群眾辦事便捷度。推行“告知承諾制”“容缺辦理”審批改革。在全市率先推行“告知承諾制”,對公共場所衛生許可、出版物經營許可、建築工程施工許可、食品經營許可等9項審批事項通過施行告知承諾制代替現場稽核。制定印發《河東區政務服務事項容缺辦目錄》,集中推出首批83項政務服務事項可“容缺受理”,各類容缺材料117條。

二、我區營商環境存在的問題

(一)部門壓力傳導不夠。召開了“放管服”和“一次辦好”改革工作會議,對相關工作進行了工作安排和任務分解,但壓力傳導不夠,沒有一抓到底,盯緊盯死。20xx年省裡組織營商環境評價,我區綜合成績列全省第48名,未進入第一梯隊。深化“放管服”改革,作為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個別部門單位抓改革工作的恆心和韌勁不足,對“放管服”“一次辦好”改革工作的艱鉅性認識不足,有懈怠情緒,未及時跟上改革步伐,視窗工作作風不紮實、服務效率不高等問題仍時有發生。部門間工作不平衡,個別部門單位對“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重視程度不夠,缺乏迴應群眾關切、接受社會監督的主動性和自覺性,推進工作考慮企業群眾需求不夠,思想不夠解放、改革不夠積極。受場所、專網等因素影響,人社、醫保等部門一直未進駐區政務服務中心,“三集中三到位”沒有完全落實。

(二)行政審批服務創新不足。一是思想不夠解放,與發達地區相比,個別部門及人員在行政審批制度創新及流程再造方面思想不解放,改革創新意識不足,根據上級出臺檔案抓貫徹落實較多,創造性、突破性開展工作較少。二是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局囿於條條框框,不敢打破常規先行先試。比如,天津港保稅區對環評實行告知承諾制,審批環節取消現場勘察,值得我們借鑑。三是流程還不夠優化,個別審批事項存在互為前置現象,影響了行政審批效率。比如校外培訓機構審批涉及到市場監管、教育、住建消防等上級部門規章、規定互為前置,導致辦事群眾辦事多頭跑。四是對行政審批中介機構的監管不到位。中介機構業務主管部門缺少約束中介機構服務時限的有效抓手,雖然通過一系列改革,政府部門提供審批的時限不斷壓縮,但是審批全流程的時間壓縮不明顯,企業和群眾的“獲得感”不強。

(三)便民服務標準不高。一是“店小二”意識樹立的不牢,沒有真正做到換位思考,不能真正從辦事群眾角度考慮問題。比如,群眾反映到政務服務中心辦事停車難問題,還沒有系統解決。二是服務標準還不高,滿足於辦成事,缺乏精細化、個性化服務。三是個別基層單位受限於機構改革思維,對於行政審批服務局下放、委託的事項不敢接、不願接。區裡委託下放的40項審批服務事項,各鎮街承接的還不到位。四是基層資訊化建設相對薄弱,在視窗、櫃檯設定、資訊化裝置以及便民服務設施的配備上與發達地區相比還需大力提升。基層便民服務及代辦服務工作人員,大多為鎮(街)及村居(社群)人員兼任,與發達地區通過面向社會招聘輔助人員從事基層便民服務工作相比,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四)審批與監管銜接不暢。審批與監管難以有效銜接,審批與監管責任劃分邊界不清。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後,將原來一個部門的審批監管職責一分為二,審批和監管原本在一個部門進行的內迴圈轉變為兩個部門間的外迴圈,申請人在審批環節的行為由誰負責監管存在盲區。比如,法律規定吊銷行政許可證的行政處罰由發證機關實施,行政許可事項集中後,區行政審批服務局為發證機關卻沒有行政處罰權,行業主管部門有行政處罰權卻不是發證機關,因而對這類行為的處罰職責難以確認。

(五)資訊化智慧化支撐不足。一是自助服務建設起步晚,剛在區級全面推開,沒有延伸到鎮街。二是宣傳發力不到位,全程網辦率雖然達到86.36%,但辦事群眾很少通過網上辦理,網上政務服務平臺使用率不高。三是基礎資訊資源庫建設滯後,人口、法人單位、電子證照等重點基礎資訊資源庫建設還沒有落到實處,制約辦事效率。

(六)資訊系統孤島現象依然存在。一是縱向資訊不順暢。由於省市地方資料平臺之間未全面實現資料共享,導致相關部門在辦理行政審批事項時,需要重複錄入相關資訊,費事費力,影響群眾的辦事效率。二是橫向資訊不順暢。目前有些部門建有各自的資訊系統,而這些系統之間往往互不相容,導致“資訊孤島”的存在,造成資源浪費。比如,原市場監管局的企業註冊系統、食藥監部門的食品類許可證系統尚不能與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資料的無縫對接,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審批效率的提升。三是政務服務平臺不夠優化,與南方發達地區相比,我們的政務服務平臺實用性、穩定性、人性化不足。

三、下一步的工作措施

行政審批工作已經向縱深推進,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是當今社會一個永恆課題,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首要任務。只有樹立營商環境的創新意識,才能適應新形勢,實現營商環境的提升。

(一)全力推進“放管服”改革的各項工作。在抓好面上改革推進尤其是省推進“一次辦好”十大專項行動工作落實的基礎上,針對各責任單位在落實“一次辦好”、優化環節流程、精簡申請材料、壓縮辦理時限、前置審批、資訊共享、服務態度等方面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梳理彙總,實行責任認領,將問題和整改通知書面交由各責任單位,進行限期整改,確保高質量完成各項改革任務。同時,推進政務服務向基層延伸,研究制定銜接落實的具體措施和辦法,加強業務指導及培訓,儘快實現就近能辦、多點可辦、一站快辦,進一步優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

(二)深入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全力抓好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各項工作的貫徹落實,按照“審管分離、權責一致”的原則,釐清與其他職能部門的權責邊界,加強部門之間協同配合,建立資訊共享、審管互動、雙向反饋的工作機制,及時研究、協調、解決審批過程中的重要問題。

(三)全面提升政務服務資訊化水平。抓好“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在新建政務服務中心基礎上,完善24小時自助服務區,深入開展“不打烊”服務。向鎮街、村居延伸自助服務終端,探索開展掌上智慧審批,讓群眾享受到“指尖辦事”的速度。密切配合市級推進政務服務平臺優化、工程建設專案審批管理系統和無差別“一窗受理”系統等專項系統開發工作,抓好事項上網執行工作。

(四)嚴格督查考核。將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列入重點督查內容,實行“定時、定標、定量”的跟蹤督辦機制,綜合運用督察督辦、明察暗訪等方式,全程跟蹤評估改革任務落實情況。拓寬監督投訴渠道,對交辦、協辦事項落實不力,甚至出現推諉扯皮,久推不辦的責任單位,由區委督查考核服務中心進行重點督查,對限期整改不到位、損害營商環境問題的行為,導致改革進度滯後甚至停滯的,由區紀委監委實行問責,確保各項改革任務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