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2024鄉村調研報告最新6篇

調研報告可能包括定量資料、定性資料、圖表、圖表等資訊的呈現,對於調研報告,每個人必須要遵循任務的需求,制定出切合實際的調研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2024鄉村調研報告最新6篇,感謝您的參閱。

2024鄉村調研報告最新6篇

2024鄉村調研報告篇1

為貫徹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關精神,_月__日,年輕幹部班第四學習小組_人,赴__鎮坳上村、__村、__村進行圍繞“鄉村振興戰略”主題,通過實地走訪、現場座談等方式,進行了專題調研。

一、基本概況

__鎮地處邊陲,富河下游南岸,東往、西接城關、南臨、北靠,與__省__市五個鄉鎮接壤,屬省際邊界“口子鎮”、東大門。__省道、鐵路、__高速、__高速(在建)穿境而過,“高鐵”專線站建成運營。是一個交通發達、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的農業大鎮。全鎮版圖面積__平方公里,下轄__個村,總人口_萬人,擁有耕地__畝、山場__畝、水面__畝。是一個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農業大鎮,是目前全國最大的酒廠白酒生產基地。

__鎮坳上村、__村及__村,都是__鎮的建檔立卡重點貧困村,初期因基礎設施落後,發展資金匱乏導致集體經濟落後,且因居民外遷比重較高,造成農村無人勞作,發展資源大量浪費,因病、因殘等多種致貧原因導致整個村貧困,但在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扶持下,在鎮黨委、政府大力發展扶貧產業的帶動下,這些村已經分別整村脫貧出列。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助力產業精準脫貧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總體要求

__鎮的當前的總體佈局是以“生態立鎮、產業強鎮、旅遊活鎮、商貿富鎮”為總目標,以做大做強酒業和暢和竹業園區為著力點,精心打造新老兩街品味,加快推進人口集聚、產業集中、功能整合、要素集約。不斷加大改革創新力度,統籌推進鎮域產業升級、空間優化、專案建設和體制創新,逐步實現全域基礎設施一體化、產城發展集約化、生活環境宜居化和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培育具有區域特色和輻射效應的新型小城鎮,實現“機制活、產業優、百姓富、生態美”的有機統一。至年,城鎮建成區面積達20平方公里,人口達2萬人,城鎮化率達36%,城鎮綜合服務功能不斷增強,產業轉型成效明顯。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明顯提升,城鎮功能配套明顯增強,建設成為佈局合理、功能齊備、生態宜居、產城融合、享譽世界的勁酒之城、旅遊之鄉。

三、主要發現

調研過程中,通過與鎮村相關領導的座談以及實地走訪檢視,自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後,__鎮黨委政府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並結合實際,全面規劃了鄉村振興工作,不斷完善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實現秀美和諧新。

1、黨建引領:堅持黨建第一政績,促進組織振興。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選派在外創業成功人士回村當支部書記。創新抓好“黨建引領、活力村莊”試點工作,以榜樣力量激發黨員幹部學先進、爭先進的熱情。規範村莊理事會建設,支援和保障理事會在黨的領導下充分開展自治活動,以點帶面,最大限度發揮其在維護村莊穩定、促進鄉風文明、助推鄉村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構建自治、德治和法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2、產業發展:始終把經濟發展和產業扶貧作為小康社會建設的突破口,繼續著力打造“三個產業示範帶”,打造中藥材基地“示範帶”,大力發展以臘米為主導,多種類中藥材種植結合,實現長短結合,長久收益,圍繞臘米做好“文章”,臘米作為__鎮的傳統種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技術,且經市場調研,近期市場行情較為穩定,所以下一步繼續擴大種植規模,確保到年達到2萬畝規模;同時計劃發展臘米種苗培育基地,成立培訓中心,實現統防統治,推動發展臘米深加工,真正做到規模化,品牌化,把臘米打造成為__鎮的地理性標誌品牌;打造旅遊產業“示範帶”,依託工業旅遊,石佛泉洞、石田古驛等旅遊景點資源,藉助交通優勢,打造鄉村旅遊,結合“臘米”名片,真正把__鎮打造成為“有氧健康特色小鎮”;打造工業企業“示範帶”,就是以酒廠為龍頭,延伸產業鏈,建成有機肥廠,依託工業園,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做大做強工業企業,增加就業崗位。

3、生態環境:堅持生態第一位置,促進環境振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生態挺在最優先的位置上。按照“整潔是基礎、美麗是特色、和諧是根本、宜居是目的”的要求,大力實施“治山治水治土治氣”工程,加快新農村建設工程。加大綠色保護力度,組織開展集中整治行動,重點解決亂搭亂建、亂堆亂放、亂佔道路問題。加強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建設鳥語花香、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

4、民生福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把推進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擺在壓倒性位置,穩紮穩打,做足繡花功夫,確保群眾高質量脫貧。同時,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和民生保障投入,把修路、電網改造、綠化美化、公益設施、老年活動中心建設等作為工作的重要著力點,實現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公汽的目標,讓群眾切切實實看到、感受到黨和政府釋放出的民生“溫度”。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開展文明村鎮建立和“道德模範”評選,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培育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文明鄉風。

四、存在的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分析該鎮在發展振興產業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人的問題。近年來,中國的城市化和城鎮化水平加快提升,城市人口比例從1960年的33%上升到年的54%,城鎮化率從年的36%攀升至年的%。城市化和城鎮化的快速提升,帶來的是農村人口的銳減。大量有文化、有技術的青年外出務工或在城市定居。農村更多是“空巢老人、留守婦女和兒童”組成的“空殼村”,一定程度上惡化了鄉村人口結構,農村活力越來越小。說,人才是第一資源。鄉村振興歸根結底需要人、需要更多年富力強的青年人和更多“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複合型人才和“工匠”型的專業人才。農村是否有活力,核心是人,關鍵看人才。但現實是優秀人才不願回鄉、不能回鄉。以村幹部為例,現在村幹部待遇低,村裡工作任務繁重,學歷高、能力強、素質好的年輕人不願回來當村幹部,村級組織存在後備幹部不足、無人願乾的尷尬局面。如何吸引人才迴流是當前應該著手解決的首要問題。

2、產業問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經濟的基底有多牢固、有多厚實,直接決定了鄉村振興的幸福大廈能有多高、能有多巨集偉。這也是為什麼鄉村振興戰略20字方針中,把產業興旺擺在第一位。就目前__鎮農村產業而言,旅遊產業、特色種養產業等等,農業產業結構不優、層次較低,三產融合做得不夠。比如,__鎮__村的土地雖說有1300多畝,但其中800多畝都是山地,在種養產業用地方面受到制約,在種植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考慮適合山地種養的品種。另外在全鎮已經形成了以中藥材吳茱萸、金絲皇菊、丹蔘、知母等種植產業,後期必須要有配套的深加工專案,真正做到三產融合,否則僅靠售賣這些種養產品,要實現鄉村振興,遠遠不夠。

3、土地與規劃問題。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對中國農民來說是天大的利好訊息。但是另一方面,大量的農村人口外流,農村大量的土地閒置或流轉,土地沒有發揮最大化價值。就大多數鄉村而言,農民依靠的更多是土地,如何讓有限的土地發揮最大化的效益,將是鄉村振興必須思考的問題。同時,村莊規劃跟不上,功能佈局不優化,村莊無序建設,土地粗放利用,村莊千篇一律,整齊劃一,沒有特色韻味,讓人記不住鄉愁。

4、資金問題。鎮村處於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前線,但實際可支配財力明顯不足。就__鎮而言,財政增長渠道窄,資金嚴重缺乏的情況下還要用於農村基礎設施等方方面面,致使集鎮建設和新農村建設推進困難。同時,村級財政轉移支付保障不足,鄉村建設只能擠壓村級資金。比如,村幹部的工資,財政只保障一半,其餘部分靠村集體自籌,此外村莊保潔、路燈電費等村級公共服務支出也沒有全額納入財政轉移支付範圍。部分村級集體經濟相對薄弱,缺乏自身造血功能,對經濟發展思考不多,專案建設幾乎空白,造成很多村集體支出壓力大。

5、公共服務問題。農村教育、醫療、養老、文化等公共服務資源極為匱乏,優勢資源都集中在城市,公共服務往上集中,農民被迫進城。鄉村振興的最終目的是讓群眾過上幸福富裕的美好生活。農民的衣食住行上學就醫養老等公共服務不解決好,鄉村振興就談不上有質量。

6、環境問題。生態宜居是廣大群眾的熱切期盼。雖然__鎮的交通區位在全縣優越,素有“荊楚門戶”之稱,自然資源也比較優裕。但該鎮也由於道路交通便捷,大型貨車車流量很大,噪音汙染、粉塵汙染等問題持續存在,同時由於該鎮村落距離較遠,部分村都在山林腳下,生活垃圾汙染在該鎮也不同程度存在,這些汙染問題不解決好,生態宜居就是空話。

五、對策與建議

(一)讓產業旺起來。在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總要求中,產業興旺居第一位。不過,目前__鎮的現狀是產業有而不強,農產品多而不優,一、二、三產業融合不深,農業生產基礎依然薄弱,現代設施裝備應用不足,科技支撐能力仍然不強,農業經營規模偏小,千家萬戶的小生產難以適應千變萬化的大市場。當前要快速地把資源變資金,加強一、二、三產融合,做強一產,做優二產,做活三產,推動現代農業、“網際網路+”農業的快速發展,讓產業快速旺起來,主要發展萬畝臘米,萬頭藏香豬,萬畝油菜,萬畝果園、茶園、苧麻園,及200萬棒食用菌基地。真正做到“一村一品,一品一特,一特一優”,保證有勞動力的農民有業就。

(二)讓鄉愁濃起來。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鄉村的模樣不盡相同,可以是幸福生活的家園,也可以是休閒旅遊的樂園。年底舉行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提出,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就是全面提升農村環境、產業、文化、管理、服務,實現淨化、綠化、文化、亮化,將農村打造成為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讓城鄉居民“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

1、讓基礎設施硬起來。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不是簡單地按“村莊建設”或者“新房建設”,而是要從根本上縮小城鄉差距,既要美化農村環境,又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現在的農村現狀還存在著資金短缺,建設緩慢的問題,農村垃圾汙水建設和執行管護相對滯後問題。所以文明鄉村建設需要足夠的耐心,需要堅持不懈地完善地方的基礎設施,要讓基礎設施硬起來,能足夠支撐美麗的鄉村發展。

2、讓公共服務體系全起來。(1)要想鄉村振興,就要縮小城鄉差距,要完善鄉村的醫療衛生,能使全職醫生培養得起來,留得住,實現得了,必須建設健全的醫療體系,提高全職醫生的待遇,提升醫療水平。保證鄉村的農民都能享受全職醫生醫療服務,鄉村的慢性病也能得到醫療的保障。(2)縮小城鄉差距,要擴大鎮區的基礎教育,徹底解決大校制、大班制。要儲備優秀的師資力量,優化教育環境,倡導師德德風,尊師重教,讓鄉村的孩子也能享受城裡的教育,孩子是未來,也是希望工程,百年大計,教育為先。(3)充分體現交通優勢。想致富,先修路,農村興,交通便。希望村裡老百姓也能享受公交帶來的便捷,而不再是“村村通”。(4)以鎮區為單位增加養老投入。鄉村振興,老有所養,特別是鄉村的現狀,孩子們為了謀生,外出務工,留守老人的問題也是鄉村的大問題,也是社會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要加大養老機構的硬體建設和力量配備,隊伍建設,讓老有所樂,老有所養。

3、讓環境美起來。讓山綠起來,讓水清起來,讓天藍起來,讓地肥起來,讓村莊美起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主心骨、領頭雁作用,讓黨員的身影自然地活躍在農村生產生活的各個環節;發揮老百姓的主體作用,大家的事大家辦,制定可行的鄉規民約;發揮村莊理事會的理事作用,把一些急需解決和難解決的問題,發展問題,讓理事會成員主動作為,主動謀劃,主動實施,使各項事宜快速推進。

4、讓農耕文化傳起來。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並不是要摧毀舊的農耕文明,要以改造為主,以新建為輔,突出農味、土味、原生態味,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我國是一個有著濃厚農耕文明的國家,農耕文化根植於每一箇中國人的靈魂深處。對古老建築、古樹名木,儘量不改變地形地貌、道路水系,不破壞植被,突出農味、土味、原生態味,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1)鼓勵更多鄉土文化資源進村。依託文化禮堂建設,更好地滿足農民新的文化需求,隨著物質生活的日漸充足,農民對精神生活的需求愈加豐富,要經常送戲下鄉,為鄉村百姓提供豐富的文化活動內容。(2)把鄉土文化傳承下去,留住鄉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迫切需要深化對鄉村價值的認識與理解,深入挖掘、繼承泥土裡醞釀的獨有文化,增強對傳統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和信心,廣袤的農村大地培育出了大量的民間藝術、戲曲曲藝、手工技藝、車燈、手工油麵、魚面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把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有機結合,實現傳承和發展雙贏,讓鄉土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魅力和風采。(3)易風易俗過出生活新滋味。堅持用百姓易於接受的形式進行宣傳,通過移風易俗,讓文明新風成為鄉風主流,把老百姓身邊的好故事、好榜樣講出來、演出來、唱出來,讓新風尚在廣闊鄉村生根發芽。

(三)讓農民富起來。鄉村振興,農民生活富裕是根本。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提高農村民生保障水平,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發力點。那麼該如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實現農民生活富裕呢?一是讓農民的腦袋富起來;二是讓農民的口袋鼓起來;三是讓集體經濟壯起來。一家富不算富,全村富才算富,鄉村振興,既要立足於富農戶,又要立足於壯集體。

(四)讓人才動起來。要推動鄉村人才振興,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強化鄉村振興人才支撐,加快培育新型農民經營主體,讓願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願意上山下鄉,回報鄉親的人更有信心,讓願意返鄉創業的能人更有決心,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人才隊伍,在鄉村形成人才、土地、資金、產業匯聚的良性迴圈。

2024鄉村調研報告篇2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古到今,教師就是被人們稱作“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一崇高的職業為人們所敬仰。然而,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洶湧澎湃,許許多多的教師對自己的職業產生了一種審美疲勞和倦怠感,儘管大多數人把自己從事的教育工作當作自己的事業,可從我們的行為看與社會所期望的還有一段距離。教師也是人,有個人的生活空間和經驗,有自己的情感和個性,具有發展的願望和潛能,有自己的理解和創造能力,當然也就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不健康”的因素。而農村教育是四川教育的“重中之重。農村教師作為農村教育的主體,更值得關注。

現今,農村教育主要存在以下現狀:

一、師資力量薄弱

農村教育是改革和發展的重點,是教育的主要部份,其普及程度及教育水平,直接影響全國普及教育和基礎教育的實現程度,大力發展農村教育是教育發展的重要目標,作為農村教育中的主體――教師,身上擔負著任重而道遠的責任。然而,農村師資力量的薄弱卻直接影響著農村教育有效的實施,而導致這一因素的直接原因有以下幾點:

1、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

據調查,每位農村教師的周平均課時均在20節以上,平均每天要上四節課,如果是寄宿制的學校,算上早晚自習,一天上到7節課是很正常的事。有人說,短短几節課有什麼,上了不就完了嗎?可是很多人不懂幾節課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備課、寫教案。上完課還得有時間批改作業,研究學生,許多的教師真的是披星戴月的工作。繁重的工作不僅體現在上課時間上,中國小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大多數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回家的家庭作業,教師還檢查批改主。除卻作業,還有各種名目繁多的考試,考試好像成了體現教師工作價值的唯一方法。考試的過程實際上就是教師繁重工作的過程:出題、監考、看卷,分析,著實忙!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還包括對學生的管理。複雜的學生問題,讓許多教師心理勞累不言而喻。沉重的心理負擔無形延續著教師全天候的工作,這是其它任何??

個職業所不具備的,繁重的教學任務,超負荷的工作量,讓許多教師都紛紛把目光投向城區學校,想盡一切法調動工作,好的教師都流向了城區學校,堅守的只有那一小部份人。

2、城鄉教師教育待遇的不等,讓農村師資流失

作為農村教師,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超負荷工作量也許都不是問題的根本,待遇上的問題或許才是師資流失的重要原因。據瞭解,一個農村教師每月的工資就是工資卡上的錢,獎金什麼的基本沒有,一年下來,也領不了幾個錢,而城區學校每個月加上課時津貼、班主任費等,每個月多領好幾百元錢,農村學校的教師過教師節最多領100元,而城區學校最少就是500元。待遇上的差別,讓許多教師都把前途放在城區,考調,調動等,想盡一切辦法走向城區學校造農村師資大量流失。

二、硬體設施投入不足

目前的農村學校,教學軟體上的資源相對是平穩的。然而,在硬體設施上,農村學校存在著嚴重的不足,許多學校沒有多媒體裝置,有的學校最多有幾臺錄音機,音樂課上沒有鋼琴、風琴教師上音樂課就用嗓子幹吼。體育課沒有孩子玩的東西,上體育課就是學生自由活動的時候。而且,由於師資力量的不足,大多數都是由班主任上的。配件設施投入不足是目前農村教育一個最普遍的現狀。

三、“留守兒童”現象

90年代中後期,大批的農民工湧向城市,把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這些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的孩子被稱作“留守兒童”。農村教育的物件大多數都是留守兒童。面對這個特殊的群體,教師有著無以言狀的苦楚,在對待孩子的教育問題上,爺爺奶奶的教育觀點與方法和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有著本質的衝突,更多的家長認為自己把孩子送到學校,一切責任就在學校了。他們不聞不管,一旦孩子有什麼事,或者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就會到學校吵鬧,久而久之,矛盾就突顯出來了,留守孩子由於長期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偏執,難以溝通,目前,留守兒童現象已經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四、教師工資待遇低

據調查瞭解,剛走上工作崗位的農村教師,每個月的工資不到500元,有的教師說,

98年出來參加工作的時候,工資一個月只有285元,教了8年多的書,現在一個月的工資也不到700元,大部份的農村教師都是一個人的工資養活全家:上有老人要供養,下有嗷嗷待哺的孩子要撫養。人際交往也得要錢,這一個月的工資到了月中就見光了。有的教師說:“,農村一個泥水匠一個月還1000多元呢?人家還不勞心。我們這樣辛苦的工作到底是為了什麼?”。付出與回報的不成正比,讓許多教師消極無奈,成為農村教師的一種普遍現象。

根據以上幾種現狀,我們把農村教師的心態歸納為以下幾種:

心態一:市場經濟的產物

(一)物慾的膨脹,精神的淪喪。社會價值觀的改變影響著教師的心態。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數的人通過各種途徑走上了讓人羨慕的工作崗位。這些人,工資待遇高,生活水平高。而且工作輕鬆。就連許多文化水平不高的人似乎也淘到了金。回過頭看看我們的老師,固守於三尺講臺,一個月幾百元的收入,衣服永遠是最便宜的。買不起名牌。生活是清貧的。不管買什麼都是想了又想。終其一生。教師都是寒酸的,物質上的清貧,讓許多老師多自己的職業產生了懷疑。消極的情緒由此而來。但是卻又不捨得放棄。如許多老師所說,如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二)市場經濟時代形成的浮躁心理大氣候動搖了很多老師“無私奉獻”的決心許許多多的老師在三尺講臺上嘔心瀝血,鞠躬盡瘁一輩子,但是面對現在的孩子不知所措了。關心帶來誤解、認真視為呆板,負責卻認為多事,曾經有一位朋友對我談起過這一件事。他說,讀書的時候,教師對他是恨鐵不成鋼,經常對他冷潮熱諷,說他只有賣氣力吃飯的份兒,他很恨這位教師,某一天,當他與教師重逢的時候,恰好教師有求於他,他顯得很冷淡,雖然,他幫教師的忙,但他也對教師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年,你說我很笨,只有賣氣力的份,是這樣說的嗎?”教師無語,聽到這兒的時候,我為我們的教育者們感到心疼,覺得心寒,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每一個學生能成才,恨鐵不成鋼,在教育方法上,或許有著許多的不同,但出發點都是希望學生好的,然而,又有幾個學生能真正懂得教師的付出呢?辛辛苦苦的工作換來的卻是這樣的不被理解,難怪我們的教師灰心了。

心態二:農村教師還有一種心態表現為“理想與現實差距大”

誠然,許多的老師在剛走上講臺時也曾有過壯志巨集圖,有的想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學校領導,有的想通過自己的拼搏成為一代名師。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人的雄心沒有了,壯志消失了,更多的老師對自己的前途感到失望,每天教室、家裡、辦公室三點一線的生活,讓許多老師喪失了激情。更多的老師認為在僻遠的鄉村教一輩子書。很難實現人生抱負,也無法獲得更高的收入,久而久之,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就視而不見了,對工作的熱忱也沒有,這種理想與現實巨大的反差讓許多老師悲觀失望。

心態三:農村教師的心態還表現為,公眾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述求,將農村教師推向迷茫。

千百年來,教師在人們心目中都是神聖而偉大的“春蠶到死絲方盡,焟蚷成灰淚始幹”人們把教師奉為至高無上的神,把教育事業視作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教師就是無私奉獻的,辛辛苦苦的付出而不求回報,甘守清貧而無怨無悔,然而,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特別是現今社會對教師職業更是有著多重的要求,既是學生群體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具有指導管理學生的權威,在一定時間他們又是學生家長的代理人,要負責照顧學生,他們還是學生的朋友,需要與學生平等交流思想和情感。此外,還要協調與任課教師、學生家長、學校領導、自己家庭生活的多重關係,這種多元化的不同性質的角色,很容易造成教師思想矛盾與衝突,公眾這種對教師“無私奉獻”精神的述求,將農村教師推向了迷茫。

五、關注農村教育,也要關注農村教師

據我們的調查分析,農村教師也已加入到社會低層的弱勢群體中來了,是什麼原因造成如此局面的?一直以來,社會都在呼籲“尊師重教”,相應地也不斷出臺了相關改善教師待遇的政策,(包括一些光喊口號不落到實處的),但是這個時代社會發展太快,這邊條件還沒改善或者正在改善,生活成本早已超速前進了一大截。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要想完成鄉村教育的使命,屬於什麼計劃方法都是次要的,那超過一切的條件是看同志們肯不肯把整個的心獻給鄉村人民和兒童,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唯獨從心裡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要想做到心心相印的教育,農村教師們更需要整個社會的關注,我想只要教師在各方面都受到關注,不再有以上的矛盾和問題,農村教育是會有一個美好的明天的!

2024鄉村調研報告篇3

為全面提升新農村建設內涵,轉變農業發展模式,適應鄉村旅遊市場的需求,xx鎮深入挖掘整合鎮域深厚的文化底蘊、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以“新農村、新旅遊、新體驗、新風尚”理念為指導,科學規劃和漸次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區的休閒農業和鄉村黃金旅遊景區。

一、主要做法及進展情況

(一)高起點規劃。定位於黃河三角洲旅遊圈中集生態高效、休閒觀光、旅遊度假於一體的知名生態休閒觀光農業景區,依據我鎮東臨壽光林海生態博覽園,北承東營區六戶鎮生態觀光旅遊區,南接孫武湖度假區的實際,依託顯著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新農村建設的豐碩成果,我鎮聘請了青島同創設計院和東營新匯設計公司實地調研、充分論證,制定我鎮生態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規劃,細化20xx年重點建設工程,做到了休閒觀光農業、鄉村旅遊建設與全鎮新農村建設、小城鎮發展規劃的有機結合。

我鎮休閒觀光工程建設重點圍繞位於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南部、長10公里的溢洪河觀光路打造溢洪河農業生態休閒觀光旅遊專案。綜合分析觀光路各功能分割槽的資源差異,因地制宜,在觀光路西側規劃迎賓景門入口區,在入口處設定景門和“五穀豐登”小型廣場;利用唐王東征典故,突出地方歷史文化,規劃唐王擷果採摘區,主要包括萬畝冬棗採摘園和千畝蘋果採摘園兩個採摘園區;依託我鎮“賽夷”水產品品牌,發揮水產資源優勢,規劃建設王道養殖垂釣區和清怡湖水上休閒區,即賽夷垂釣休閒區;在濟青河王道閘處,經營農家特色小吃,規劃建設田園牧歌餐飲區;在田園牧歌餐飲區附近打造一個民俗特色村,規劃“私屬菜園”,建設農耕勞作體驗區;在觀光路適當地段建設文化長廊,打造xx人文展示區共六大景區。

該專案計劃總投資2844.9萬元,主要通過社會集資、大戶承包、銀行貸款、上級財政扶持等渠道籌措資金,計劃3-5年建設完成,今年3月份開始已投入200餘萬元,全面啟動觀光專案的建設。專案建成後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對我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產生推動作用。

(二)高標準建設。按照“科學規劃、高點定標、一步到位”的思路,決不搞低水平重複建設。溢洪河觀光路在沿路北側60米、南側50米建成速生林帶的基礎上,以“三網綠化”為契機,在觀光路兩側新植樹木2.9萬株,種植蜀葵2.5萬米,並及時加強後期管護,進一步增強了綠化效果,優化了專案區環境。迎賓景門入口區管理房已完成主體工程,位於景門入口區南側佔地90畝、集休閒、娛樂、餐飲於一體的農業生態觀光園專案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簽訂合同並開工建設。唐王擷果採摘區(萬畝冬棗採摘園和千畝蘋果採摘園)已具雛形,年內主要任務是提升採摘園周邊環境,與孫子文化節同期舉辦第三屆冬棗採摘節。在鞏固原有冬棗採摘園的基礎上,新發展冬棗大棚5個,大棚冬棗面積達到30畝,同時加大冬棗技術管理力度;對千畝蘋果園採摘路進行了拓寬和整平改造,道路兩側進行綠化,園內新配套建設建築物15座,改建園區內管護房10座,全面優化了採摘環境。賽夷垂釣休閒規劃區,多次聯絡亞東星海水產品開發公司、鑫馬遠洋捕撈公司等鎮域內海產品經營企業,王道養殖區內黃河口甲魚養殖專案已基本確定,正在進行規劃設計,為建成“賽夷”海產品經營園創造了條件;清怡湖水上休閒區周邊環境提升工作正在籌劃之中。田園牧歌餐飲區就引進特色餐飲專案多渠道進行了聯絡。農耕勞作體驗區和xx人文展示區正在細化方案。

(三)大力度推進。一是成立機構,加強組織領導。我鎮高度重視發展休閒觀光農業和鄉村旅遊,堅持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靠上抓,抽調農業辦、新型社群辦工作人員組成專門的辦公室,各司其職,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為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靈活性,成立了xx鎮生態觀光旅遊開發公司,負責制定我鎮旅遊業發展規劃和旅遊專案的策劃、包裝和對外宣傳工作,承接專案招商和推進。二是廣泛宣傳,多渠道招商引資。我鎮生態休閒觀光專案採用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模式,為做活我鎮觀光專案的開發建設,擴大專案區的知名度,吸引企業前來投資,我鎮在縣人民政府網、《廣饒大眾》、《xx時報》等多種媒體釋出招商資訊;同時,縣旅遊局將我鎮生態休閒觀光專案編入《山東省廣饒縣旅遊專案投資指南》,納入了全縣旅遊發展規劃框架內。我鎮在廣青路、青墾路十字路口處,安裝了冬棗採摘園和休閒觀光工程景區旅遊指示牌;籌備舉辦了休閒觀光專案洽談會,就有關專案引進和市場開發進行推介和引進。

二、困難和問題

一是資金投入渠道不暢。我鎮休閒觀光工程投資巨大,單靠政府的財政投入遠遠不夠,需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引導企業或個體前來投資興建,但由於我鎮發展觀光旅遊業還處於起步階段,對外知名度不夠,前來投資的企業或個體尚未形成規模,導致我鎮休閒觀光工程興建程序緩慢。

二是佈局分散,尚未形成規模。受農村土地分散、小規模經營方式的制約,我鎮的觀光農業專案總體規模狹小,尚未形成參觀、購物、旅遊一條龍服務的產業體系。根據國外的經驗,農業觀光旅遊區在半徑為29.5公里的區域內才可以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而目前我鎮休閒觀光農業區的面積小於這個數字,因而造成客源市場相對狹小的局面。

三是旅遊景區市場季節波動性

較大。由於我鎮現有資源具有明顯的季節性,淡旺季反差明顯。在旺季,會由於遊客太過集中,帶來設施容量、環境容量上的壓力;在淡季,遊客稀少,將造成大量資源和設施的閒置、浪費,使經濟效益大幅度降低。例如,冬棗、蘋果採摘園在夏秋季掛果期間,遊人過度集中,對環境壓力較大,而在冬季則門庭冷落,效益低下。

三、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力度,全方位推介我鎮休閒觀光工程。除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路等媒體渠道進行宣傳外,建議由各級主管旅遊部門給予具體指導,幫助策劃包裝和宣傳推介,在更高層上提升形象、提升吸引力。我們還將更新鎮域內顯要位置的大型廣告宣傳牌,更換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遊內容,吸引更多商家前來投資建設。同時,希望各級主管部門能夠在加強業務指導的基礎上,幫助積極爭取各方面扶持,或吸引社會入股,彌補投資不足的突出問題。

二是繼續搞好基礎設施配套建設。綜合比較外地休閒觀光農業經營模式,結合我鎮實際,繼續搞好專案區道路、綠化、保潔、照明等基礎性服務設施配套建設,構築起針對東營東城、油田基地的都市近效農業和鄉村旅遊業總體框架,搭建起良好的服務載體,以更好的外部環境和更人性化的優質服務,不斷拓展專案的內涵與外延,從客流量上進一步促進物流和資金流。同時,通過招商引資,利用大專案建設進一步吸引外部投資,努力形成專案聚集效應,不斷加大開發力度並擴大鄉村遊半徑。

三是豐富旅遊內涵,延伸旅遊旺季。針對冬棗、蘋果採摘園旅遊旺季時間短、果農受益相對有限的弊端,我鎮在現有冬棗採摘園的基礎上,基本形成了冬暖式大棚、普通大棚和大田冬棗三種種植模式,形成了早熟、正熟和晚熟的梯次採摘鏈條,大大延長了採摘期;千畝蘋果園在現有國光、紅富士等品種基礎上,再引進新品種、新技術,不同品種成熟期銜接,延伸採摘旺季。同時,我鎮的休閒觀光農業專案在滿足遊客觀光、遊覽、採摘、購物、農耕體驗、休閒、度假等消費需求的基礎上,要注重深入挖掘外延專案,如特色文化習俗、歷史特色建築、手工藝品等,走生態旅遊與文化旅遊相結合的道路。

2024鄉村調研報告篇4

(一)一張藍圖幹到底。

以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為目標,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完善農民主體、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規劃引領的建設機制,通過15年的努力,圍繞宜居鄉村、共富鄉村、人文鄉村、樂活鄉村、善治鄉村建設目標,一任接著一任幹,最終取得了顯著成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美麗鄉村發展模式。在經濟發展先於、高於、優於雲南是這樣,於今天我們的發展而言,對時間基本需要,可能也是一項難以跨越的歷史規律。

(二)強化規劃引領。

注重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在規劃理念上,充分結合實際和發揮自身優勢,“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個性特色,推進美麗鄉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設。外桐塢村借力自身優勢,在中國美院的協助下,著力打造藝術村落,對整村基礎設施進行整體設計,並且實現了垃圾集中收集和汙水處理全覆蓋和軟硬體全面配套。同時,從機關幹部、村組成員至普通百姓,依次劃定時限,拆除院落圍牆和違建,有力保障了規劃的有效實施。在經濟發展方面努力夯實藝術家工作室、高階民宿、藝術品展示拍賣等產業發展基礎,實現了從原來單一依靠西湖龍井生產,向藝術旅遊、休閒養生、名家學術交流為一體的“江南藝術旅遊第一村”的轉變。外桐塢的這一轉變與西湖龍井產業的聯絡似乎可以追尋到一些蛛絲馬跡,但除了底蘊深厚的茶文化外,高低錯落,有致分部,優雅有序的村莊建設,可能才是更重要的吸引藝術名家聚集的根本因素。

(三)抓好環境整治。

注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建立完善環境治理體系。桐廬縣環溪村、荻浦村對農村生活垃圾全部進行無害化分類處理,村裡大街小巷分類設定垃圾桶,將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和不可堆肥垃圾分類存放,每家每戶也統一配發了有編號的垃圾袋,引導農戶分類傾倒,分類處理。其中:可堆肥垃圾送至資源化利用站製成有機肥料,不可堆肥垃圾收集後運至垃圾處理場,實現了垃圾的“戶集、村收、鎮中轉”。另外微型化的汙水處理設施也較為特色,相對於我們實施的村落汙水收集處理設施而言,環溪村汙水處理設施主要特點是小,有的結合地勢環境收集處理5—10戶人的`汙水,再通過管網彙集到村落汙水收集處理設施,有效提高入戶收集率的同時,還實現了村內汙水2級以上的生態處理。

(四)注重資源挖掘。

注重文物古蹟的保護和歷史文化的開發利用。一是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環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頤後代集居地,該村深度挖掘《愛蓮說》文化底蘊,不斷將“清蓮環溪”文化發揚光大,打造成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顯傳承千年孝廉價值觀。在荻浦村,當地群眾還將從前的豬圈、牛圈修繕,改造成具有鄉村特色的豬欄咖啡屋、牛欄咖啡屋,挖掘了鄉土文化。二是安吉魯家村創新執行架構,在村委會領導下設立魯家兩山學院以及安吉鄉土農業發展和安吉鄉土旅遊服務兩家有限公司,特別是“魯家兩山學院”承擔的“兩山理論”研學和理念輸出,固然是歷史機遇的造就,但在意識的先進、機遇的把握和資源的挖掘方面,對比而言,我們的落後可能比兩省之間的gdp差距還要大得多。

(五)著力產業發展。

牢固樹立建設和經營並重的理念,大力發展生態高效農業、農產品深加工、規模種養、農家樂和休閒鄉村旅遊,推動農業生產經營形態多樣化的同時,只要將美麗鄉村建設和產業結構調整,村美與民富相結合,發展工業也未嘗不可。一是航民村佔地不足2平方公里,僅有304戶1079名村民,在19xx年建立的村辦企業蕭山漂染廠的基礎上,不斷拓展經營範圍,至今蕭山航民集團全資、控股、參股工商企業達28家,已形成以:防止、印染、熱電、船運、酒店、黃金飾品加工的股份制集團公司,至20xx年年底全集團公司實現工業產值133.8億元,利潤9.1億元,擁有職工1.2萬人。村民每年分紅達6.5萬元,從國小至大學村民實現免費入學,大米、食用油等無償供應。二是日昌升集團作為一家建築新材料生產為主的企業,以建設美好生活為願景,引領產業變革、推動產業進步為使命,以技術創新為驅動,推動產業升級、綠色發展。自20xx年成立以來,組建了國內首家新材料研究院,形成數十項技術專利,自主研發全球領先的第四代新材料製造工藝。在生產廠區創新性的採取自上而下的臺階是開採模式,真正實現了邊開採、邊恢復,採區見不到揚塵、黃土,大型的汙水處理設施運轉有效,花園試的廠區環境對傳統高科技企業來說可能不那麼難,但在一個以礦石開採、沙石料生產的企業而言,不僅僅是廠區環境優美,富春江邊的碼頭水質也碧綠清澈,就更讓人長見識了。

2024鄉村調研報告篇5

在**規劃開局之年,國家旅遊局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要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做好squo;三農squo;工作戰略部署,確定**年我國旅遊主題為中國鄉村遊,發揮旅遊業對農村經濟發展、農牧民增收、村容村貌改善、農村文明程度提升等方面的促進作用,並且提出了展示新農村、推動新旅遊、倡導新體驗、樹立新風尚的口號。1月1日在河北省西柏坡舉行了啟動儀式,正式拉開了鄉村旅遊年的序幕,春節期間總書記、總理到農家過節日,與農民共同做年夜飯、看社火,不僅是中央領導集體對人民群眾的美好祝福和問候,也為鄉村旅遊年活動的深入開展起到了強勁的推動作用。

鄉村旅遊在國內的一些地區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並且走上規範化發展的道路,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越來越大的發展潛力。國家旅遊局舉辦**中國鄉村遊主題年活動,是對我國已開展的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方向的肯定,也是對未來鄉村旅遊產品拓展、旅遊產業延伸的政策導向,通過以旅助農,城鄉互動,推出更多的鄉村旅遊產品和線路,推動全國鄉村旅遊更快更好的發展。布林津縣是一個以旅遊為支柱產業的縣,旅遊創造的增加值已佔到全縣生產總值的39.5%,同時布林津也是一個農牧業大縣,有70%的農村人口和90%以上的農村土地,找準旅遊與農村的結合點,做好鄉村旅遊這篇文章顯得更為重要。

一、鄉村旅遊的內涵

鄉村旅遊,是指依託於鄉村良好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景觀,以農業生產活動、農村田園風光、村寨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習俗等為吸引物,以農民為市場經營主體,以城市居民為主要目標市場,利用城鄉之間在自然景觀、生活習俗及文化方面的差異,通過創新策劃、規劃設計、開發組合成旅遊產品,提供城市居民和旅遊者觀光遊覽、休閒度假、康體娛樂、學習和購物為一體的旅遊活動。

由於旅遊業是關聯性很強的產業,旅遊業的輻射效應和聯動效應決定了旅遊業對產業融合的基礎作用和產業層次的提升作用。旅遊產品的演繹是無限的,農業做為基礎產業要為旅遊業服務的同時,自身要成為旅遊的景點或要素,鄉村旅遊把旅遊與農業有機結合起來,不僅豐富旅遊產品和擴大旅遊容量,而且帶動農民脫貧致富和增加收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

二、布林津縣提出鄉村旅遊的背景

布林津縣地處西部邊區,受多種不利條件制約,農村經濟基礎十分薄弱,產業層次低,發展鄉村旅遊是促進縣域經濟新突破和推動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也是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

(一)發展鄉村旅遊是布林津縣實現經濟增長、社會進步的需要。奇特的山水風光、濃郁的民族文化底蘊、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物產是布林津縣經濟社會賴以生存的根本和加快發展的優勢,鄉村旅遊可以把這些優勢轉化為產品,形成賣點,創造出效益,富民又強縣。鄉村旅遊又是新農村建設的最佳契合點,拓寬了生產發展的渠道,提高了農民生活寬裕的程度,也為農民實現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提供了內在的動力機制。

(二)鄉村旅遊的可進入性強,是農牧民突破傳統一產後最易選擇的產業。布林津縣農業勞動生產率低下,28.8萬畝的耕地和1015萬畝的草場制約使農業本身存在著難以克服的侷限性,農民從農業本身很難再獲得豐厚的收入,大多數農民仍處於生存性消費區間。農民從農業生產以外獲取的收入也很低,全國農民工資性收入平均佔總收入的水平已達35.5%,其中東部地區達46.3%,布林津僅為14%。發展鄉村旅遊起步門檻低,投資成本少,見效快,風險小,農牧民普遍能夠承受,依靠已形成的良好旅遊環境,廣闢增收渠道無疑成為布林津縣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根本出路。

(三)鄉村旅遊的擇業靈活,是農村轉移閒散勞動力最現實的途徑。布林津縣城鎮化水平低,以城鎮化轉移農村勞動力的能力較弱,**年,全國城鎮化水平達41.8%,布林津城鎮化率僅為28%;同時,受農民自身素質和適應城市就業能力的限制,讓大部分農民脫離鄉土進城創收很不現實。鄉村旅遊是一項勞動密集型產業,也是一種老百姓經濟,不受時間、地點、技術等條件制約,可以讓農牧民充分利用自有生產資料搞經營,又可兼顧家庭成員生活和農事生產,是農村經濟實現突破的一條捷徑。

(四)鄉村旅遊使農村、農牧民直接受益,能較快實現資本積累和文化積累。目前布林津縣農村經濟自我發展能力不強,城市支援農村、工業反哺農業的力量弱,在全縣生產總值中工業創造的增加值佔10%,在縣財政收入中工業創造的收入僅佔6.88%,同時由於農村長期囿於相對封閉的環境,農牧民形成了循規蹈矩的思維習慣,創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差。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綜合帶動功能,農民和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可以通過發展旅遊進行經濟積累,促進農村經濟良性迴圈,同時旅遊觀念的形成能改變傳統的觀念,農牧民通過與外來遊客的交流溝通,將促進其破除陋習,形成新的區域文化,拓展生產空間,推動文明生態農村建設。從長遠看,鄉村旅遊可以對新農村建設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動力,通過旅遊積累,加快城鄉一體化的程序,為推動城鎮化、發展工業化奠定基礎。

(五)鄉村旅遊有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城市化、現代化程序的加快,生活在由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高樓大廈森林中的城市人,對田園、森林、山川、湖澤有一種天然的嚮往。農村的自然景觀、新鮮空氣、清澈水源、純天然食品、淳樸的民風越來越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睞。鄉村旅遊已成為人們迴歸自然、放逸身心、感受自然野趣、體驗農村生活、進行休閒娛樂的主要方式之一,這種需求為鄉村旅遊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和商機,是布林津縣鄉村旅遊發展的難得機遇。

(六)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布林津縣已具備大力開發鄉村旅遊的條件

1、景區帶動優勢明顯。布林津縣共有旅遊景點32處,分屬六大類20個基本型別,佔全新疆56個基本型別的35.7%,其中高品位景點11個。新疆五大自然景觀之首的喀納斯自然生態保護區就在縣境內,近年來,布林津縣牢固樹立喀納斯興旺,布林津發展的觀念,緊緊抓住喀納斯被列入新疆五區三線旅遊龍頭景區加快建設的機遇,舉全縣之力培育壯大旅遊經濟。喀納斯景區正在為建設成為百萬遊客景區、世界一流的生態精品景區和中國最大的國家西部公園而努力。大量的遊客為鄉村旅遊帶來了充足的客源市場。

2、鄉村旅遊自然資源豐富。布林津縣有14.25萬畝的水域面積,其中可利用平原湖泊面積2.36萬畝,漁業資源豐富,適宜發展以水為核心的旅遊產品;生態資源豐富,全縣森林面積288萬畝,其中兩河河谷林面積61萬畝,林中生活有700餘戶農牧民,是發展農業休閒旅遊的可貴資源;沙漠是一種特殊的旅遊資源,在國際上沙漠旅遊正成為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布林津縣域內有50萬畝的沙漠、沙山,圍繞沙漠文化展現人與自然關係生態主題特徵,是鄉村旅遊的又一大特色。

3、民俗風情淳樸。全縣有21個民族,各自的民族文化、宗教、藝術和風俗習慣,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哈薩克族、俄羅斯族、蒙古族圖瓦人、回族等以其獨特的民族歷史及文化形成自己別具一格的民風民俗民情,如特色飲食、飾物、民居、歌舞等對遊客具有極大的吸引力。

4、旅遊環境優良。布林津縣堅持旅遊立縣、旅遊興縣、旅遊強縣的發展戰略,放寬准入領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吸引各大旅遊企業和民間資金注入布林津旅遊,全面推進了布林津縣旅遊業整體向標準化、規範性方向發展,形成了良好的旅遊發展氛圍和寬鬆的政策環境;以建立國家旅遊強縣為契機,規範整頓旅遊市場,推動各項服務設施升級上檔次,全面提升旅遊服務接待水平,營造了安全、秩序、健康、舒適的旅遊環境。同時布林津縣多元籌措資金,致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旅遊的通達性高,公路交通外網四通八達,喀納斯機場建設全面開工,奎北鐵路、高速公路建設也進入實質性階段,通油通達工程的實施基本實現了鄉鄉通柏油路、村村通沙石路,農村電網改造、通訊設施建設全面完成,旅遊者得到更加方便、快捷、安全的服務,這些都為布林津鄉村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布林津縣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近幾年,布林津縣抓住喀納斯旅遊大開發的機遇,積極打造百里旅遊文化長廊,不斷豐富旅遊內涵,在發展鄉村旅遊業方面做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鄉村旅遊已顯示出了生機:

一是增加了經濟收入,創造就業機會。通過大力開展農家樂、牧家樂等鄉村旅遊專案,積極引導農村富餘勞動力向旅遊服務行業轉移,以旅遊促進農牧民增收,**年,全縣有農家樂、牧家樂形式的個體經營戶100餘家,旅遊從業人員達300餘人,年旅遊收入達300餘萬元,農戶收入最高的達10餘萬元。特別是今年鄉村旅遊年活動的開展,使全縣旅遊經營戶猛增到300多戶。鄉村旅遊還出現了規模化、多樣化發展的趨勢,目前規模最大的絲路捷哈薩克民俗風情園有30戶牧民經營,戶均年增收3000元。隨著冬季旅遊的悄然興起,**年在衝乎爾鄉成立了一支馬拉雪橇隊,不但方便了冬季旅遊的遊客,也使冬閒的農牧民增加了不扉的收入。

二是實現產業聯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多元化發展。鄉村旅遊作為傳統農業的後續產業,不僅為農村富餘勞動力創造了就業崗位,而且為農副產品銷售提供了一個大市場,促進了特色種植和特色養殖業的發展,全縣瓜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由十五初的1900餘畝增加到十五末的4400畝,今年達到了21200畝;土雞、鴨、鵝等特色養殖迅速發展起來。隨著遊客對鬆籽、蜂蜜、野菜等土特產的需求量逐年增大,已建立了2個土特產品加工廠,延長了產品鏈,擴大了產業面,促進了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推動農村形成了以一產服務旅遊、旅遊帶動三次產業聯動發展的經濟良性迴圈。

三是成為喀納斯旅遊的重要補充。鄉村旅遊的發展緩解了喀納斯主景區和縣城的接待壓力,活躍了縣域旅遊經濟,同時解決了布林津縣域旅長遊短的問題,對構建布林津縣眾星捧月的旅遊發展格局起到了推動作用。

四是提高農民素質,促進觀念更新。隨著鄉村旅遊業的興起,不僅為當地農牧民帶來了豐厚經濟效益,而且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資訊。在科學技術、經營管理方法上有了新的突破,種植業引進設施農業,延長了農作物的上市期,畜牧業打破以往四季養殖一月出售的生產格局,形成了四季出欄牲畜,漁業首次在託洪臺湖人工投放冷水性魚苗獲成功。同時在文化知識、價值觀念、思維方式、直至生活習俗方面都有所改變,促進了城鄉之間的交流。

布林津縣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總體上屬於景區帶動型產業,目前尚處於初級階段,面臨諸多問題:

(一)、經營形式和內容單一,檔次不高。布林津縣的鄉村旅遊目前基本上是以家庭為單元的農家樂、牧家樂形式為主,主要是通過在原有住房基礎上稍加改動或搭建氈房來接待遊客,大多僅限於獨門獨院的個體經營,在內容上只是為遊客提供簡單的餐飲服務,既不具備參與接待大規模觀光的氣勢,也沒有傳統文化的鄉土氣息,沒有形成鄉村旅遊所應有的氛圍。體驗鄉俗民情的成份很低,農業觀光、鄉村休閒、農事活動參與體驗(如農作物收穫、農產品採摘)等內容開展得並不多。

(二)、組織分散,對鄉村旅遊的認識還有待提高。目前,布林津縣鄉村旅遊基本是農牧民自發組織,沒有規劃引導,發展總體目標不明晰,鄉村旅遊本身存在佈局散、小、弱的問題,致力於樹立整體形象的意識和協調發展的意識不強。遊客參與也是一種自發狀態,缺少旅行社的介入。

多數鄉村旅遊業的經營者目前對鄉村旅遊的內涵、本質歸屬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在開發經營中缺少對生態環境營建和對傳統文化恢復與保護的意識。在鄉村旅遊開發的投資方向上,依然存在著重設施建設輕環境營造、重實物量投入輕經營特色和服務質量等軟體建設的現象。有的鄉村在發展農家樂方面出現了籌建現代化飯店的趨勢,失掉了農家樂的家庭溫馨感。

(三)、文化含量低、缺乏地方特色的品牌產品。目前布林津縣鄉村旅遊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不夠鮮明,內容和形式上基本雷同,對鄉土文化、民俗民風和本地民族傳統文化的發掘上欠功夫,沒有把更多的民族地方特色產品納入到鄉村旅遊範圍之內;本地開發生產的旅遊產品、手工藝品種類數量少,所銷售產品大多為泊來品。

(四)、對本地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活動的宣傳開發不夠。如作為展示哈薩克民風民俗、傳誦民族文化的阿肯彈唱會未充分體現出文化搭臺、旅遊唱戲的優勢,每年都是由政府出資辦會,雖然辦會時間是在旅遊期舉行,但沒有獲取任何旅遊收入。

(五)、鄉村旅遊產品還處於低品質、低收入的經營狀態。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還面臨著農牧民缺少發展資金、經營者素質不高、鄉村旅遊衛生環境較差等問題,既不方便遊客,又使旅遊收入降低,使鄉村旅遊產品處於低品質、低收入的經營狀態之中。個別景點因為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特色活動內容,對遊客的吸引力不大。

四、布林津縣發展鄉村旅遊對策措施

(一)、加強領導,精心規劃,科學指導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鄉村旅遊是布林津縣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按照創新能力強、佈局合理、特色突出、綜合效益好的鄉村旅遊產業總體目標的要求,提升鄉村旅遊開發水準,創新形象品牌,拓展產品內涵,通過發展鄉村旅遊推動農業轉型,推動新農村建設邁上新臺階。布林津縣政府應將鄉村旅遊做為一項產業來培育,出臺政策,引導鄉村旅遊發展壯大。政府引導是鄉村旅遊得以發展首要前提,如成都和上海都是由政府推動引導鄉村旅遊發展取得明顯成效,成都市通過制定統一規劃大力扶持農家樂發展,農家樂經營成為成都市旅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帶動直接和間接從業人員34.8萬人。上海市出臺了《推進上海旅遊休閒農業政策意見》,培育形成了上海郊區現代都市型旅遊休閒農業產業,**年農業觀光旅遊接待遊客近1500萬人,有6個景點被評為國家級旅遊休閒農業示範點。布林津縣要制訂相應的鼓勵政策,對於發展鄉村旅遊的農牧民給予相應的資金補助、稅費減免等優惠政策。各涉農部門和旅遊行業必須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進一步提高對發展鄉村旅遊重要意義和作用的認識,把發展鄉村旅遊與解決三農問題相結合,切實加強對鄉村旅遊發展的組織引導。

儘快制定出臺鄉村旅遊發展規劃,規劃的制定應以縣《十一五規劃》和《大喀納斯旅遊區總體規劃》為依據,按照科學開發、綜合利用、整合資源、打造品牌的原則,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和民族風情,深入挖掘鄉村資源的旅遊價值和經濟價值,按照生態環境優美、人與自然和諧、彰顯田園風格的要求,著力培植一批不同型別的新型農村,加快鄉村旅遊業的發展。要注重鄉村旅遊規劃與農村抗震安居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相銜接,因地制宜,突出優勢,抓住重點,統一規劃,分步實施,避免一哄而上,急於求成,盲目發展。

要注重發揮鄉村幹部和通過鄉村旅遊致富的農民的領頭羊作用,要通過他們帶領農牧民自主創新,發展鄉村旅遊。同時要注重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儘快培育一批不同資源特色、不同型別、廣受遊客歡迎的鄉村旅遊示範點,對鄉村旅遊開展成功的區域和景點要積極申報評定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以此提高布林津鄉村旅遊的名氣。目前阿勒泰地區僅有阿勒泰市金山葡萄園一處被評定為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布林津縣還沒有一處國家級示範點,旅遊管理部門應積級開展申報工作。

(二)、優化鄉村旅遊的佈局,加大投資,創新投融資機制

布林津縣域內鄉村旅遊要以喀納斯景區為核心,以縣城為旅遊主服務區,沿縣城至喀納斯景區和沿217國道兩條軸線進行鄉村旅遊服務區佈局,實現核心牽引、全縣聯動、有序推進、協調發展的格局。根據各鄉村特點及地域特色,充分考慮旅遊市場的需求、規模和發展趨勢,進行不同功能劃分:縣城周邊地區如切克臺村、託洪臺村及杜來提鄉、闊斯特克鄉重點發展田園風光式農家樂和特色餐飲遊;喀納斯旅遊沿線如陽光沙灘、衝乎爾石林及兩河河谷森林重點發展休閒度假遊;窩依莫克鄉克孜哈巴克村、衝乎爾鄉布拉乃村、海流灘區域重點發展民族飲食和旅遊商品購物、手工藝品製造;也格孜託別鄉阿貢蓋提重點發展草原民俗文化遊;哈納斯村、禾木村、沿線少數民族村發展家訪、民俗風情遊;在有條件的鄉村發展農牧業科技園區;在一些自然湖、人工湖開展休閒垂釣和水上專案。

尋求區域鄉村旅遊合作發展之路,高位推動布林津縣鄉村旅遊發展。當今中國旅遊發展的趨勢已不侷限於一景一點式的旅遊開發,而是強調區域旅遊資源的整合與合作開發,如雲南、西藏、四川三省聯合開發中國香格里拉生態旅遊區,這些旅遊區打破地域封鎖,按照區域聯動、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原則,力促區域旅遊經濟成長,形成了國內旅遊新熱點。被譽為新疆鄉村旅遊發源地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提出了借力中國鄉村旅遊年打造新疆休閒之都的目標,以此來提高昌吉州鄉村旅遊整體水平。布林津縣鄉村旅遊不能獨立於阿勒泰地區之外談發展,對阿勒泰地區而言,金山就是一個大景區和大品牌,地區各縣市資源的相近性、民俗的相通性是發展區域鄉村旅遊合作的基礎,要做大做強鄉村旅遊就必須加強縣市合作,共同打造阿勒泰鄉村旅遊經濟,提高鄉村旅遊的影響力。

按照區域佈局確定鄉村旅遊開發和建設專案,多方籌集資金加大旅遊投入。需要政府投入建設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等,要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積極申請國家和上級部門支援,當地也應安排一定的財政預算。同時要積極招商引資或調動農民投資的積極性,吸引社會資金進行投資經營。要探索投融資新機制,縣中小企業擔保中心要支援鄉村旅遊企業發展,新成立的國有資產經營中心要發揮槓桿作用,在資金使用上以參股、入股、補息等形式引導鄉村旅遊企業發展,用足用活國有資金。有些地方對政府資金使用的效果非常好,如雲南由政府籌資50億元組建旅遊投資有限公司,建立旅遊投資平臺,廣納社會資金上千億元,拓寬了旅遊投資渠道。

發展鄉村旅遊要緊密結合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決策進行,充分利用新農村建設政策上、資金上的東風,借力發展。結合新農村示範村的建設,對有條件發展鄉村旅遊的示範村、整治村,可以把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統一規劃,結合新農村專項資金,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改善、資金使用上統籌安排,重點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基礎、能發揮示範作用的旅遊村,這對鄉村旅遊與示範村建設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探索旅遊組織新形式,鄉村旅遊要走個性化、規模化、組團式發展之路

對一個區域來講,自發的、分散的、粗放的小農個體經營形式,其產業意義不大,分散的農戶不可能成為鄉村旅遊開發的主體,對旅遊市場來講,沒有特色、規模、管理不規範的旅遊地是沒有吸引力的,因此鄉村旅遊要朝著特色化、規範化、規模化、品牌化、組團式的產業化目標發展,變自由生長為重點培養。布林津縣要選擇一些條件好、有潛力的村,高層次進行創意策劃,組團發展,村民整體推進,形成鄉村旅遊產品叢集行為。20世紀90年代以後,產業叢集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拉動力量,這種產業組織形式有利於經營戶的相互學習,有利於知識技術傳播和擴散,有利於創新。而且這種產業組織形式能夠降低產業壁壘,創造市場需求,擴大市場邊界,創造集體品牌效應,因而能夠提升產業競爭優勢和區域競爭力,形成一個經濟增長空間。縣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應引導旅遊服務合理聚焦,形成產業發展、市場擴大的良性互動機制。

鄉村旅遊的經營組織模式有兩種:一種是鄉村合作經濟組織經營模式即支部+協會模式,對鄉村集體經濟實力強的鄉村可以由集體注入一定的資金,整合本村旅遊和農戶資源,建立農民旅遊協會,組織農民經營旅遊服務,村組織或農民協會可以與旅行社合作,通過旅行社開拓旅遊消費市場。如北京市懷柔區懷北鎮椴樹嶺村由村黨支部、村委會牽頭投入巨資對全村進行整體環境改造,制定政策鼓勵村民優化生活方式、挖掘獨特傳統美食和人文歷史、風俗,140多戶村民在家裡搞起了民俗接待,成為京北民俗旅遊第一村。一種是公司化的經營模式即公司+農戶模式,對一些資源條件好、特色鮮明的區域通過招商引資引入有實力的公司進行統一經營,如成都郫縣農科村是全國第一家農家樂村,在前期農民經營的基礎上,由公司介入統一組織有意願的農民參與經營,進行企業化管理,調整經營思路,增加經營設施,擴大接待場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西雙版納橄欖壩傣族園、大理的白族民俗園都是企業成功經營的典範。布林津絲路捷哈薩克民俗風情園也是由企業牽頭組織牧民開展牧家樂經營,規模雖然不大,但已初見成效。

(四)、突出特色,發揮豐富多樣的鄉村旅遊資源優勢

旅遊資源是旅遊產品的核心吸引力,從全國的情況看,鄉村旅遊資源數量豐富、規模巨集大,而且種類多樣、特色鮮明。因此,在發展布林津縣鄉村旅遊過程中,必須突出地方特色,發揮優勢,才能不斷提升鄉村旅遊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一是要突出鄉村自然景觀的優勢,引導遊客領略獨特的山水生態景觀,開展具有特色的鄉村生態旅遊,滿足遊客旅遊審美的需求。布林津縣有許多待開發的生態景色,如衝乎爾石林、兩河河谷森林、窩依莫克鳴沙山、湖泊等,可按照不同的旅遊主題,建設各具特色的避暑山莊、森林休閒度假旅遊公園、滑沙娛樂園、垂釣園等。二是要突出鄉村的傳統田園風光優勢,包裝具有特色的傳統鄉土生產技術,展示現代農業的科技水平、體驗農事活動等,使遊客在鄉村旅遊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歷史知識、農業知識、現代科技知識等,滿足遊客物質和精神享受的需求。在一些條件好的村莊建立遊客農園,包括菜園、花園、漁園、林園等,讓遊客親近土地、消遣鄉村。立足現有農業特色,開發哈納斯密瓜莊園、設施農業園區、家庭牧場等景點。衝乎爾鄉、窩依莫克鄉還應圍繞喀納斯旅遊機場建設和喀納斯旅遊後勤供應基地做文章,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專案等果蔬基地建設,形成一批觀光型農業基地;三是要突出體現地方民族特色,在建築、服飾、飲食、歌舞乃至旅遊活動的設計等方面,儘可能體現出民族風貌、風情、習俗等特色,滿足遊客對跨文化差異的瞭解、感受和體驗,增強鄉村旅遊的吸引力。開發特色農家、牧家民間賓館,既可體驗農牧家勞動生活,又可緩解縣城接待壓力;開發各民族獨特的傳統飲食,如牛羊肉食、奶製品、麵食、野菜、土雞鴨等;大力開發民族特色旅遊商品,如民間刺繡、手工骨製品、木刻品、皮製品等,使旅遊商品在鄉村旅遊中的比重不斷增加。在少數民族村開展家訪活動,設計不同的體驗形式,如睡哈薩克氈房、參與少數民族生產生活、騎馬觀光、射箭、觀不同的民居建築風格、攬不同的民族風情等。四是要大力發展冬季旅遊,提高旅遊設施使用效率,有目標的開展滑雪、雪橇觀光、雪上運動等專案,多渠道促進農牧民增收,在布林津逐步形成以春賞花、夏遊水、秋看樹、冬玩雪為內容的旅遊新概念。五是發展節慶旅遊,要進一步加強對阿肯彈唱會、敖包節等民族節慶活動的開發,形成文化搭臺,旅遊唱戲的局面,使阿肯彈唱會、敖包節等成為展示民族特色的草原盛會和最具民族特色的遊客參與性旅遊專案。阿肯彈唱會的時間不能侷限於一年一次,在旅遊期可以一月一次或者一週一次,在西雙版納可以搞天天潑水節,我們也能搞月月阿肯會或週週敖包節。布林津縣水域遼闊,水產品豐富,可以開展以品魚為主題的魚節;圍繞蜜瓜資源開展以品瓜為主題的蜜瓜節等等。通過開辦節慶活動推動特色農業旅遊產品的發展。

(五)、規範服務,努力提高鄉村旅遊服務的質量和水平

加快鄉村旅遊的發展,不僅需要加強旅遊硬體設施的建設,也需要不斷提升旅遊軟體服務的質量。一要建立健全規範的鄉村旅遊接待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和配套食、住、行、遊、購、娛六大要素,提高鄉村旅遊的綜合服務質量和水平。二要規範農戶家庭的接待服務標準,從接待設施、接待條件、衛生狀況和接待能力等多個方面進行規範,近期新疆出臺了農家樂服務標準,縣旅遊管理部門對已經從事經營接待的家庭要依據服務質量標準定期進行評審定星定級,加強監管,進一步提高接待服務質量和水平;對剛開始發展鄉村旅遊的家庭,要有序地引導和指導,提高准入門檻,使鄉村旅遊的服務標準達到和保持應有的水平。三要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相結合的辦法提升鄉村旅遊整體素質。要走出去學習別人先進的管理經驗,通過比較找出自身存在的差距,同時聘請專業學者和有經驗的鄉村旅遊管理人員進行現場指導、進行傳幫帶,提高農牧民自我規範的能力。

(六)、培育人才,切實抓好鄉村旅遊的宣傳促銷工作

人才的培養是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全縣鄉村旅遊經營戶在知識、能力、經驗等方面還存在很多不足,在發展鄉村旅遊的過程中,政府相關部門要立足於長遠發展,有計劃、有重點地加快鄉村旅遊人才的培養和加以正確的引導。旅遊管理部門應加強與有關專業院校培訓中心的聯絡,尤其要發揮縣旅遊學校的作用,對鄉村旅遊從業人員分期分批地進行教育和培訓,積極培養鄉村旅遊經營管理、服務人員,開闊經營者的行業視野,提高戰略發展能力。同時教育、文化等部門要重視對廣大村民的文化教育和文明素質的提高,增強村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營造文明、誠信、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推動鄉村旅遊發展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要切實抓好宣傳促銷工作,不斷提高鄉村旅遊點的知名度和吸引力。由於布林津縣鄉村旅遊還處於起步階段,除了禾木和哈納斯村外,大多數鄉村旅遊點的知名度不高,宣傳促銷也多為自發和分散的行為,因此旅遊管理部門要下大力氣,花大功夫,指導和幫助抓好鄉村旅遊的宣傳促銷工作,確定宣傳重點。要根據客源市場和旅遊活動的變化情況,特別是結合假日旅遊的規律和特點,找準目標市場,重點進行宣傳促銷;要充分藉助廣播、電視、報刊等新聞媒體和現代資訊科技平臺,加大宣傳促銷的深度、廣度和力度。在鄉村旅遊發展的初期,也要發揮口碑效應,利用當地城鄉居民和遊客對鄉村旅遊點的認同,自覺地進行口碑宣傳,不斷提高鄉村旅遊產品的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七)、加強管理,促進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

布林津縣的鄉村旅遊必須沿著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明確這一發展方向是使之規範、健康、高速發展的根本保證。鄉村旅遊開發的首要任務是樹立科學的旅遊發展觀,重視環境保護,著眼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旅遊資源是旅遊產業賴以發展的基礎,特別是歷史人文類資源和自然生態類資源,它的不可再生性決定了它的珍貴性。要避免隨著鄉村旅遊的發展,出現不必要的農村城鎮化、商業化。城鄉差別是鄉村旅遊業存在的根本,統籌城鄉協調發展的目標是縮小城鄉差距而不是城鄉差別,一定要保護好鄉村旅遊的原生態,協調好農村產業發展與保護原生態的矛盾。要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一要加強管理,明確鄉村旅遊的管理機構,根據實際情況成立管理辦公室,加強日常指導和管理,避免出現無序發展和管理混亂的情況。規範價格收費管理,保護經營企業和經營戶合法利益。二要把鄉村旅遊的發展與生態環境的保護相統一,充分考慮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強化生態環境的保護,做到保護和開發並重,實現合理開發和有效利用。不可以走先開發後治理或邊開發邊治理的路子,做好鄉村旅遊專案的環境影響評價和管理,鼓勵鄉村積極爭取建設小型汙水處理和垃圾處理等環保設施。三要加強自然村、定居點、農戶房前屋後的綠化和美化工作,加強衛生和保潔工作,加大對已經遭到損壞的自然環境的恢復和治理力度,努力營造優美的自然景色和田園風光。

旅遊業是改革開放以後全面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鄉村旅遊業則是廣大農民群眾以旅遊業為依託,擺脫貧困走向富裕的重要途徑之一。因此,開發鄉村旅遊資源,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潛力是巨大的,意義是深遠的。希望通過調整,在近幾年內,將布林津縣鄉村遊打造成為繼喀納斯旅遊之後的又一朵奇葩。

2024鄉村調研報告篇6

近年來,水坪鎮結合鎮域實際,科學規劃,創新舉措,大力實施“美麗鄉村”建設工程,隨著村貌、文化、理念“化蛹成蝶”的繽紛變化,彰顯出村民截然不同的鄉村生活。近期,圍繞我鎮“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報告如下:

(一)水坪鎮概況

水坪鎮位於竹溪縣城東部,版圖面積192平方公里,全鎮轄42個村,255個村民小組,13984戶,50321人,耕地總面積47535畝。2013年,全鎮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3.7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6.9億元,實現財政收入12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93元。

(二)美麗鄉村建設優勢

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蔥嶺映碧波,秀水繞清坪,山生文筆秦嵐,崖存白雲劍跡,池灣聚水,寺寨依山的水坪鎮,境內盛產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農作物,特色產業以茶葉、蔬菜和畜牧養殖為主,是湖北省“十大茶葉名鎮”、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區域性中心鎮、百公里城鎮帶重點鎮、擴權強鎮試點鎮和四化同步試點鎮。

利好疊加的政策優勢:省委、省政府授予十堰鄂豫陝渝毗鄰地區中心城市和市委、市政府授予竹溪“綠色崛起示範縣”旗幟後,縣委、縣政府搶抓歷史機遇,適時提出了建設“兩區一地”的發展思路,我鎮作為省級區域性中心鎮和全縣生態農業大鎮、工業重鎮,必將率先融入省、市、縣的區域發展戰略,為我們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新機遇和強大的發展動力。

通達便捷的區域優勢:隨著谷竹高速、環北路、水向路、三寬路和346國道改造等重大交通專案的順利實施,將極大改善我鎮對外交通格局,進一步優化對外開放環境,更多的投資者將來水坪投資興業,相對於其它鄉鎮,美麗鄉村、城鄉統籌的建設優勢更為明顯。

豐富成功的經驗優勢:近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水坪鎮以竹房城鎮帶建設為主線,團結帶領廣大幹部群眾,埋頭苦幹,合力攻堅,已建成的大石門片區榮獲省級“美麗鄉村”稱號,漫液、前進片區獲得市級“美麗鄉村”稱號,吸引的市、縣、周邊及兄弟鄉鎮紛紛學習借鑑。

為積極響應黨的十八大會議精神,水坪鎮搶抓省級新農村建設試點鎮、百公里城鎮帶建設重點鎮、區域性中心鎮和強權擴鎮試點鎮等政策機遇,高舉“十堰綠色崛起”示範大旗,不斷做大做強人文、生態、綠色發展文章,打造了以“新農村、產業園、休閒地、旅遊區”為核心的前進、大石門、東溝及正在推進的馬家溝片區等建設,逐步形成了以大石門、前進片區為代表的可持續發展的特色產業、居旅兩便的生態環境,初步探索出一條具有地域特色的城鄉統籌發展之路。

(一)堅持規劃為先,繪定藍圖,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

美麗鄉村建設最重要的是展示鄉村特色和村莊個性。每個村甚至每一個村名都蘊含有不同的歷史淵源、地理特點、人文內涵,如何挖掘出每個村的特色實現“一村一景”的目的,需要建設之初就統籌規劃。因此,美麗鄉村建設,科學規劃是龍頭。

科學規劃,藍圖繪定。水坪鎮在深入調查研究並多次前往鄰省、鄰縣美麗鄉村建設規模村現場參觀、學習、取經及充分徵求省、市、縣相關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緊密結合“十二五”規劃,確定了“一心、兩園、三線、四區”的總體建設思路,配套完善了《新農村試點建設總規》、《中心集鎮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交通道路規劃》、《農村水利發展規劃》、《農村環境整治規劃》和42個《村莊發展規劃》。

因地制宜,特色各異。結合各村地理區位、資源稟賦、產業發展、村民實際需要等,對村莊進行梳理分類,實施差異化指導,堅持個性化塑造,尊重自然,挖掘資源,以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支點,以片區樣板建設為主線,以工、農、商、文、旅綜合建設為全面,串點成線、連線成片,整體規劃佈置,重點突破示範。先後搶抓“三萬”活動契機,評審論證形成了《水坪鎮前進村2011-2013年新農村建設規劃》,確立了“三村兩圈一帶”發展戰略;搶抓谷竹高速建設之機遇,積極探索“遷村騰地”新舉措,打造了集中安置新亮點;聘請杭州規劃設計院,制定並多次完善了《大石門片區建設規劃》、《東溝片區規劃》,打造成為全縣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新農村建設示範區和山區扶貧開發示範區;委託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多次實地勘測,修訂編製成了《馬家溝片區建設規劃》,又一個以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和鄉村旅遊好去處的美麗鄉村初具雛形。

(二)堅持產業為重,優化轉型經濟結構,產業建設提質增效

美麗鄉村建設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產業發展是農村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是實現農民富的主要途徑。水坪鎮在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主動搶抓機遇,著力優化產業結構,以“綠色崛起示範鎮建設”為目標,把發展生態農業、促進農民增收作為美麗鄉村建設的根本任務來抓,重點培植以茶葉、蔬菜、畜牧養殖為主的產業化基地建設,夯實築牢農民增收、農業增效基礎。

一是茶葉產業提升壯大。堅定不移地把茶葉產業作為全鎮“拳頭產業”來抓,採取政府引導、企業牽頭、茶農參與的方式,逐步加大茶葉基地擴建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力度,通過政策扶持,積極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入,走規模化發展道路,加快茶葉龍頭企業提檔升級。新發展和改造升級前進、梧葉溝、劉家河茶葉基地6000畝,全鎮以前進、塔二灣茶場為龍頭,以25個村級茶場為主體,以5600餘戶茶農為紐帶,基本形成了“戶戶種茶、人人懂茶、科技製茶,致富發展”的茶葉產業發展格局。全鎮茶葉總面積達3萬餘畝,茶葉產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

二是綠色蔬菜規模擴張。大力發展城郊和鎮郊蔬菜產業,已初步依託閻家壩蔬菜基地,輻射帶動水坪街、杜家溝、板桶樑、塔二灣等村發展以生薑、蔥蒜為主要品種,以其他反季節蔬菜為主攻方向的設施蔬菜基地規模,全鎮累計培植500畝以上的蔬菜專業村13個,蔬菜基地面積近2萬畝;菜農人均淨收入達到8000元以上。

三是畜牧養殖集約發展。依託新科、順旺、星成牧業等養殖企業帶動,通過科學引進、政策激勵、示範引導、農企連結的辦法,發展閻家壩生豬養殖區、田埡山羊養殖區、紀家山化鑫生態畜牧養殖場、塔二灣規模養殖區等規模養殖小區達22個,隨著萬頭奶牛場專案的成功落戶,全鎮禽畜養殖總量急劇增加。

四是特色產業異軍突起。按照“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農民增收為目的”的原則,結合片區資源廣袤、氣候適宜,農民易於接受、市場需求旺盛的產業發展特點,按照“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要求,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苗木、花椒等各種型別大戶 家,成立 個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了一片產業,致富了一方百姓。其一以竹溪“貢”文化為主題,通過實施土地流轉和土地整理,發展大石門貢茶基地350畝,通過招商引資,發展以紅豆杉為主的貢木基地150畝,在石門外河堤兩側發展以香樟、桂花、銀杏、羅漢松為主的植物園300畝,融入了文化底蘊,提高了經濟價值;其二在水坪街、梧葉溝、田埡等村連片發展核桃基地2000畝,二花基地1000畝;其三先後在大石門、東溝片區發展核桃基地1000畝,苗木基地800畝,首期發展花椒基地200畝,計劃後期要達到800畝,長期可吸納務工人員50餘人,農戶在收取流轉土地費用的同時,還可就近就業,增加收入;其四穩定提升前進苗木基地面積,發展馬家溝苗木基地200畝,全鎮綠色產業基地面積達到6.2萬畝以上,增加了農民收入,改善了生態環境。

五是旅遊產業前景無限。隨著大石門、前進、東溝片區的建成,馬家溝片區建設的推進,我鎮加快推進以農家獨特的田園風光為依託,以鄉村風貌和生態文化旅遊資源為核心,重點在道教文化、農家樂、鄉村休閒三大特色品牌上做文章。深入挖掘文筆晴嵐、白雲寺、週三廟、黃龍寨、大石門、觀音廟、天梯石陣等古景古韻的歷史文化遺址及厚重人文底蘊,新建1所民俗博物館,發展了以古月山莊為典型代表的餐飲產業5家,開設便民購物超市3家,吸納本村務工人員50餘人,傾力打造了前進、大石門、東溝集生態觀光、休閒旅遊、文化體驗於一體的綜合性鄉村旅遊目的地,以鄉村旅遊為主的新型產業得到突破性發展。

(三)堅持民生為本,築牢和諧之基,綜合福利造就民生樂園

民生問題是指人民群眾的生存、生活、生命問題。要保障和改善人民群眾生存、生活就必須從水、電、路、醫療、衛生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基礎設施來改善,不斷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數。

1.實施三大工程,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一是實施基礎設施配套工程。推進以中心集鎮片區為主的集鎮擴容工程。集中實施了以道路整修、亮化美化、管網配套為主的集鎮改造工程;完成集鎮弱電入地改造和集鎮供水擴容工程,集貿市場已投入使用,集鎮功能日趨完善。完成大石門、東溝、漫液、前進等片區車行橋、鋼架人行橋、路燈,河堤整修、道路新修擴建等建設,新建了群眾文化廣場,配齊配全文體設施,新建並投入使用 所功能完善、服務便民的村級黨員群眾服務中心,完善綠化、美化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極大地改善了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

二是實施集中安置工程。以專案拆遷為契機,推行集中安置、統一建房模式。先後在漫液、大石門、東溝片區建設集中安置區4個,安置農戶200餘戶、1000餘人,同時搶抓金銅嶺科技工業園建設機遇,對198戶拆遷戶實行集中安置,目前,安置區建設正在緊張推進,該安置區建成後,將成為全縣集中居住規模最大、配套設施最全的新農村社群。以政策扶持為機制,推行統一標準、分戶改造模式。在探索美麗鄉村建設的程序中,我們堅持把集中安置與分戶改造相結合,支援群眾消除土木結構平方新建樓房和對現有樓房按照統一模式實施“穿衣戴帽”工程,通過不斷完善“政府引導、政策扶持、群眾主體”的機制,激發群眾參與新農村建設的熱情,推動美麗鄉村建設的平衡發展。目前,前進村、閻家壩村、金銅嶺村、大石門村、東溝村通過這一政策機制改造的房屋達850戶,成為全鎮新農村建設的又一亮點。以招商引資為手段,推行遷村騰地、連片開發模式。參照城市棚戶區改造的做法,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北京京溪森達房地產開發公司投入1.2億元,按照有關政策,在漫液村實施遷村騰地集中建房。對68戶土木結構平方和低矮樓房進行拆除,集中建成了集綠化、美化、亮化配套的京溪家園小區,按照1:1.2的比例實行以房還房,300餘群眾住上了高層電梯房,農民市民化程序進一步加快。

三是實施清潔家園工程。把村莊環境衛生整治納入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內容,戶戶下發垃圾桶,簽訂門前“四包”合同,村村成立專業環衛隊伍,配備1-2臺垃圾車,固定2-3名環衛工人,每天定時定點清理清運,完善了“一事一議”資金管理辦法及村兩委檢查督辦等制度,徹底改善村莊環境衛生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