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2021年國小生教育調查報告合集

     近年來,國家越來越重視教育。未成年人的身體和心理能否健康發展,關係到國民素質的提高和國家民族的興衰,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1年國小生教育調查報告合集,以供參考。
2021年國小生教育調查報告合集
 
 
國小生調查報告1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勤於閱讀、書香四溢的民族是興盛的、充滿創造力的;而一個漠視閱讀、不愛讀書的民族是停滯的、前途可悲的。語文閱讀是一個開放的系統,包括課內閱讀、課外閱讀。課內閱讀是有限的,而課外閱讀卻是無限的。
 
  課外閱讀為人的素養尤其是文化素養的培養供給了發展的廣闊空間。國小生六年時光只讀十二本教材,閱讀量至少、閱讀面之窄令人著實不安。單靠一本語文教材是學不好語文的,單靠課堂四十五分鐘也是學不好語文的,沒有課外豐富的閱讀積累,培養學生的閱讀本事和人文素養必將落空。
 
  教學應立足於課內,引向課外。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閱讀密切結合,到達豐富教學資料,擴大學生閱讀量,運用在課內閱讀學到的方法,養成自覺、自主閱讀的好習慣。課外閱讀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擴充套件,作為學生自我教育中的一項重要資料,它對學生自身本事的培養和學校教育的拓寬都具有重要作用。
 
  為此,我於x年6月年在西安市蓮湖區機場國小三年級作了一項關於課外閱讀情景的問卷調查,又召集了部分學生進行座談,旨在經過這一扇視窗瞭解本地區的國小生課外閱讀狀況,從而為國小語文教師的工作更有效地展開供給一些依據和參考。
 
  這次調查我從當前國小生課外閱讀的態度、興趣、時量、資料、習慣、方式方法入手,共發出98份份調查問卷,全部為有效問卷。
 
  一、目前環境下國小生課外閱讀樂觀的方面:
 
  從調查的結果來看,儘管目前國小生的學習任務重,壓力很大,可是國小生對課外閱讀的重要性還有著比較正確的看法,主觀認識的端正為我們教育工作者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供給了可行性。具體結果如下:
 
  1、閱讀目的較正確
 
  在所調查的國小生中,75。5 %的學生認為閱讀對自我的成長有很大幫忙;23。5 %的學生選擇一般;沒有一名學生認為閱讀對自我的成長沒有幫忙或有負面影響。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74。5 %中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主要是為了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提高自我的語文字事; 1。0%的學生認為讀課外書籍並沒有什麼明確的目的,只是為了完 成教師的任務,看一些書籍;還有9。2%的學生認為看課外書籍純粹是為了消遣,15。3%的學生完全出於興趣。
 
  2、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濃厚
 
  28。6%的學生對課外閱讀很感興趣,60。2%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比較強烈,有11。2%的學生對課外閱讀的興趣比較弱,對讀課外書一點也沒興趣的學生沒有。
 
  45。9%的學生利用午休、放學後等這些邊邊角角的時光,閱讀課外書籍。25。5%的學生充分利用週六和週日休息時光讀書。21。4的學生是在放長假期間進行課外閱讀,7。15%的學生隨時都在讀書。
 
  3、閱讀資料較為廣泛
 
  從調查顯示,國小生的課外閱讀種類繁多,有中外名著類、小說類、科幻小說、自然科學類、童話寓言、卡通漫畫以及學習輔導資料等。多數學生兼愛幾種,這反映了國小生的多方面瞭解社會的要求,學生們經過閱讀這些讀物,關注自然科學,瞭解科技發展等,對於他們的智慧、情操、審美趣味等的培養無疑是極大的幫忙的。
 
  4、家長對課外閱讀的態度正確
 
  在所調查的學生中,家長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很支援的佔77。6%;有時贊成有時反對的的佔18。4%;家長不聞不問的佔3。1%;反對的僅佔到1。0%。家長雖然態度正確,但對課外閱讀應遵循哪些原則,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怎樣保證課外閱讀的高質量、高效率等方面,還缺少實踐。
 
  二、目前環境下的國小生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
 
  1、閱讀量減少
 
  閱讀量的減少主要表現為閱讀時光量偏少。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和“減負”措施後學生休閒時光增加,但用於閱讀課外書刊的時光偏少,這是閱讀時光的相對減少。學生除上學、做作業、做家務、休息時光外,平時可自由支配的休閒時光在1-3小時(週六、週日倍增),但經常閱讀書刊的學生1小時以上的學生比例為16。3%;半小時到一小時的的學生有70。4%;13。3 %的學生達不到半小時閱讀,有4。1%的學生幾乎不閱讀課外書。
 
 國小生調查報告2
 
  早飯其實很簡單:一杯牛奶、幾片面包、幾片水果??。這樣,就能讓你一上午不忍飢挨餓、疲憊不堪,可是,在我們班上,有許多同學的早餐質量不能得到保證。
 
  例如:有一些家長是由於工作太忙或其它的原因,不能為自我的孩子做早飯;有的家長則是天天給自我的孩子做早餐。對此,我對幾位同學的家長進行了詢問,家長對關於孩子的早餐問題的看法和觀點如下:(一)、做的家長的看法:
 
  1、孩子正處於長身體的階段,應當多補充一些營養,所以,早餐是必須要吃的。
 
  2、如果不吃早餐,上午,孩子就會感到很疲憊。我有的時候早上起晚了,吃不飽,一上午都會感到很餓,感到很乏力。
 
  (二)、不做的家長的看法:
 
  1、大多數家長持漠不關心、滿不在乎的態度。覺得早餐是很微不足道的,吃不吃無所謂。
 
  2、一小部分家長提出應當關心,可是,由於種種其它的原因而疏忽了這一環節。
 
  3、還有的家長提出要立刻改善。
 
  有些人可能會認為不吃早餐的人佔少數,那麼——你就錯了。
 
  經過調查,在我們五年級(5)班上,一共有33名同學,有一部分的人的早餐不夠科學。其中,吃的一共有16人,在家或在小攤上吃的各有8人,吃的均以包子麵包、牛奶、雞蛋為主。不吃的有17人。具體情景如下:
 
  由此可見,在眾多的同學當中,不吃早飯的竟然佔到了全班的多一半!這是家長偶然的一次忘了嗎?根本不是,那是家長壓根兒就沒有在意這件事情。而在吃早飯的同學中,在小攤上吃得又佔到了一半。大家要明白,小攤上的東西大部分都是極其不衛生的,吃了對人體不但沒有好處,還會造成危害。日復一日地吃,一不留神恐怕就會染上疾病。
 
  據資料顯示:按照我國學生每日膳食營養素供給量基本要求,一般早餐食譜中的各種營養素含量應占全天供給量的30%左右。而我們(青少年)此刻正處於長身體的時期,所以,早餐必須要吃一些有營養的食品。
 
  按照“五穀搭配、粗細搭配、葷素搭配、多樣搭配”這樣的基本原則,我們應當做到儘可能使營養早餐到達合理營養和平衡膳食的要求。
 
  經日本專家研究發現:如果平均下來,一餐約佔三分之一的熱量。早餐是高熱量的,在吃完之後,燃燒脂肪的速度就會降低,再配合低熱量的午、晚餐,脂肪就不容易囤積。而早餐不吃或吃得太簡單的人,根本無法供給足夠的熱量和營養,精神也會比較差;等到午、晚餐的時光,脂肪消耗的本事變差,而又吃進高熱量的食物,結果是吃進的熱量比消耗的熱量多。早飯是人們在午前進行活動、提高效率的重要能源。如果沒有吃好早飯,攝取的營養不夠充分,就會使人無精打采,注意力難以集中。
 
  此外,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大家必須要都吃早餐。營養早餐中應當由粥面類、麵點類、冷菜類這三部分組成,在餐後加一、二份瓜果以補充一些身體所需要的維生素。
 
  最終,我祝全天下所有的小朋友們都能夠幸福、歡樂、健康地成長!
 
 
 
國小生調查報告3
 
  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關於識興趣、本事的現狀,並能針對這種現狀採取有效的措施,提高學生的識興趣和水平。
 
  調查方法
 
  對一、二年級學生進行國小生識興趣、習慣和本事等方面調查問卷。
 
  調查實施
 
  (一)調查資料:
 
  (1)國小生對識的基本態度。從動機、興趣、技能等多個方面瞭解國小生對待識的基本態度和本事掌握狀況。
 
  (2)構成這種態度和本事的原因。根據調查反映情景進行研究、思考、分析,找出構成種種態度的原因。
 
  (3)對現狀的看法和提議。小結調查及分析狀況,並依據此提出看法和提議,期望能夠消除學生不認真的態度,提高本事。
 
  (二)調查物件:一、二年級學生
 
  (三)調查時光:x。5。 6——x。5。10
 
  (三)調查方式:採用問卷、座談、聽課、看作業。調查中,發放、回收問卷80份,瀏覽教學作業50餘本,聽識課6節,就不一樣物件召開座談會3次。基本情景如下。
 
  調查結果及分析
 
  一、學生對待識的態度。
 
  表現一:消極、厭惡的態度。問卷顯示,厭惡識的約68%。
 
  表現二:進取、喜歡的態度。問卷顯示,願意主動識的約21%。
 
  表現三:無所謂的態度。問卷顯示,為識而識的約11%。
 
  經過調查和填寫調查問卷的結果發現一年級學生識的興趣比較濃厚,也願意經過多種方式自主識,且形式多種多樣。二年級學生相對來說就比較被動,為了識而識,興趣明顯下降,有些學生甚至出現了厭惡的情緒。在一年級預習課文時,能進取主動的預習生,方法多樣,識記的效果也十分明顯,但到了二年級由於識興趣下降,識方法越來越單一,識本事也隨之下降。相對於一年級時,識量有所降低。
 
  表現為:
 
  型別
 
  識興趣、方法
 
  所佔比率
 
  自主識型
 
  能自主運用多種方法
 
  5%
 
  天天雷同型
 
  每一天採用相同的方法
 
  35%
 
  照貓畫虎型
 
  仿照其他同學的完成
 
  36%
 
  隨意編造型
 
  不查典,進行胡編亂造。
 
  24%
 
  由上表能夠看出,學生中為完成作業而完成佔得比率較大,基本已經處於被動的識狀態。
 
  綜上所是述,缺乏主動,缺乏興趣,缺乏自信,缺乏活力,缺乏創新意識是國小生的主要表現。這些消極心理,嚴重地影響了學生識的進取性和創造性。
 
  二、消極心態之成因的分析
 
  對消極心態的成因,在做了調查研究後,綜合如下:
 
  (一) 識教學方法的機械單一
 
  在識教學中,一些教師把正確默寫出生新詞作為檢測識效果的最終目標,所以將抄寫、組詞、默寫等單一性的練習作為複習鞏固的主要形式。教材中雖然有看圖拼音識、在看圖學句中識、歸類識、隨課文識等形式,可是師採用“集中識”的形式較多,而很少採用隨課文分散識,即結合講讀課文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教學生。識原則沒有引起足夠重視,降低了學生識的興趣,單調地讀,重複地寫,機械地識過程使學習生時顯得枯燥,學生對詞語的理解也不夠透徹,不僅僅增加了學生的課業負擔,還是造成學生運用詞本事弱的一個根本原因。
 
  (二)學生識本事的培養欠缺
 
  在教學中發現,學生獨立識的方法不多,本事不強,識的方法不夠多樣,學生思維只侷限在幾種簡單的識方法,比如:加部首、去部首、換部首,學生學習生的方法比較單一。
 
  (三)教師教學理念的缺乏
 
  有些教師對教學理念的學習和認識不夠深入,導致教學效果不夢想。《課程標準》要求國小階段要認識常用漢3000個,其中2500個左右會寫。國小低年級語文,按目前國小教學大綱要求:一年級掌握455個生。到二年級,增加到1108個生,國小五年總識量為2615個。這樣的安排便於學生儘快盡多地識,為進行今後的閱讀和寫作供給必要的條件。然而,目前識教學存在這樣的現象,教師要求學生花費很多時光進行機械的抄寫,少則一行,多則十遍幾十遍,由於學生只是一味的抄寫,在這過程中缺乏有效的指導,導致練習實效差。有些教師期望經過抄寫讓學生記,但往往學生在枯燥的抄寫過程中容易產生煩躁的情緒而寫錯,這些是教師應當在抄寫前必須進行的指導。
 
  調查後記及提議
 
  綜上所述,在國小語文識教學中,進取開展實踐性識活動培養學生的識興趣,教師要加強學習新的教學觀念並對學生加強指導,學習使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對改變識教學中高耗低效的現狀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其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