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2020大學聯考歷史必背考點

為了幫助大家複習好歷史這門課程,小編特意為大家整理了一個大學聯考歷史的知識點給大家,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2020大學聯考歷史必背考點

一、知識點關注度和熟練度

(一)中國古代史——國家統一的潮流(政治制度的改革、主流思想的統一及文明的傳承、經濟制度及經濟結構的調整、生產力與生產技術的進步、中外交流及民族關係疆域政策的發展、重大人物及措施)

1、制度的改革:

(1)明清的制度改革:稅制改革、外貿政策的調整、外交政策的特點、臺灣的管理和對臺政策的變化(已考:荷蘭佔臺背景及臺灣的收復、八旗制度、鄉規制度、礦禁制度、海洋、養廉銀製、警察制度、移民制度、閉關鎖國)。

週年:《尼布楚條約》——奠定中國版圖的基礎。

(2)民族政策——加強邊疆管理的制度:唐太宗開明“愛之如一”的政策、張居正“羈縻”政策、明清“改土歸流”及清初統治者的宗教政策。(已考:八旗制度,蒙古“三娘子”)

特點:和平、交流合作、融合、教化引導(歸化)、移民開發、制度管理、中央集權與尊重相結合、政治管理與經濟文化發展(增加道德教化)相結合

(3)行政、監察及法律制度和選官制度及經濟社會管理制度:刺史制度、地方巡視制度、清朝的總督制度、明的三司制度。

—— (已考:基層管理“鄉規民約”制度;漢唐行政區劃、魏晉周隋法律、宋監察彈劾、唐譜牒及藩鎮、漢紀年、清八旗及城市管理制度改革、唐兩稅法及前期賦稅制度、南朝山澤管理制度)

制度改革的目的及作用:國家統一、中央集權、經濟的發展、邊疆安定與開發、民族融合、制度加強(包括對其他制度產生的延伸性的影響)、生產生活的進步、區域開發效率提高、中外交流、文化繁榮抵抗外來的經濟侵略、維護主權和領土。——常用的答案(目的只要在作用前面加個“為了”或“為”)

侷限:沒有真正和徹底實現、作用有限(階級、個人、時代與歷史的侷限性),或存在一定的問題。

2、文明的傳承和中外文化交流——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觀念

(1)中華文明圈:漢——唐時期(形成) (已考:鑑真東渡與玄藏西遊)。

(2)早期的明末清初“西學東漸” 和“東學西傳”的背景、途徑、方式、影響及作用和特點。

(3)古代交通的發展 :“絲綢之路”、郵驛制度、京杭大運河、古代航海活動與近代航海活動,關注圖表題,關注與交通相關的貿易、投資、人口、科技及國際經濟的差異性及聯絡性等。

3、古代有利於國家統一的歷史人物:康熙的統一活動、背景、策略、貢獻,關注這一過程中的相關人物如:施琅等。

4、古代重大的治國理念——儒家民本思想人物或歷史上有代表性的治世良臣:魏徵、劉基、諸葛亮之類

——(已考孟子、顏回、季札等儒家的思想及道家丘處機的主張、宋包拯)

5、經濟結構的調整及制度改革:兩宋及元朝時期的“商業革命”的理解(涉及對市場的綜合理解)。

6、關於統一的觀念:分裂中孕育著統一——統一是歷史發展的潮流(春秋戰國與魏晉的歷史證明——經濟、制度、疆域、民族、文化);區域性統一和改革有利於國家的統一;民族融合推動國家的統一(民族融合的途徑:戰爭、經濟文化的交流、改革、雜居、遷徙、國家統一);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的觀念。

(二)中國近現代史

1、近代史

(1)近代史前期(舊民主主義革命)

東西方文化的相互影響(“西學東漸”,中國的相關制度如科舉制的西傳),文化特徵和精神所反映的社會變革及時代潮流。

關於人物和改革題的基本注意點:

背景;個人素質及經歷;時代相關問題(歷史的必然性);材料體現的特殊背景。

評價標準:
是否推動生產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順應歷史潮流、符合人民願望、文明的演進、制度革新 、國家利益、 一定的思想道德價值標準、 材料所體現的價值。

(2)新民主主義(概念理解)時期

①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俄國化) (學生出國留學(周鄧留學法國)、文化名人之間的來往), 中國向西方學習的過程和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共產黨宣言》——理論與實踐的關係(知行關係論證)

重要經驗及精神:實事求是、統一戰線、黨的領導、武裝鬥爭、群眾路線、抗日愛國、國際主義、民族主義。——長征精神、抗戰精神、黨風建設、民主建設、廉政建設、偉大轉折和工作中心的轉移

毛澤東革命思想:1925年、1927年(實踐與理論上的準備)

——1928年、1935年、1938年、1940年、1945年、1949年。

②中國共產黨革命史上的重大事實及制度創新(已考“三三制”原則、抗戰前後各黨派政治地位)

2、中國現代史

(1)中國特色(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過渡時期、全面建設、時期的曲折、“徘徊”時期、新時期改革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理解: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形成過程及意義)——(已考:新中國的工資改革及基層民主選舉;陳雲的經濟思想;1977——1981年科技體制改革的背景、內容、影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不同時期的表達可以作為背景及作用予以應用)

——重大歷史節點的歷史背景與中外聯絡(1949、1956、1979、1992)

(2)新中國的外交(建國初期、60年代中法關係、70年代中美中日關係、八九十年代以來)

外交的基本政策與原則(中美建交的基本原則)、重大外交活動的背景(1950年、1953——1954年、1964年、1970年1971年、1972年、1978年、1982年、1989年)原則及影響

外交方面的基本規律——(實力決定地位、利益決定政策原則、意識形態制度在特定時期也有一定的影響而本質上也是利益,考慮問題的因素一定得涉及到外交雙方和相應的時代國際背景):

中美外交關係的演變(一波三折、基本原則——“一箇中國”“不謀霸權、美國在臺灣問題上的保證“斷交”“廢約”“撤軍”等(三個無意)——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及影響(國家的獨立自主、世界的和平、國際地位的提高、外交熱潮的產生、為經濟建設(改革開放)創造良好的國際環境、改變國際力量的對比和形勢等)

(3)國家統一(香港澳門問題的來源、臺灣的歷史及早期解決方案(兩種方式及“一綱四目”、 80年代一國兩制的方案及實施和意義作用)

1997年香港迴歸:中英談判的背景、英國的方法(主權換治權)中國所堅持的原則(主權問題不容討論)及成果和原因(實力、地位、國際環境、改革開放、一國兩制的認同、人民的願望、中英的實力對比等——也可以用於一般的外交分析)、歷史意義(遷移香港迴歸的歷史意義應用於一國兩制)

(4)關注教育改革的目的(培養時代變革所需要的人才、實用性人才、創新性人才、為改革服務、擴大統治基礎、鞏固統治、道德教化、國民素質)、改革的成效(促進的了人才的培養、文化教育事業的進步和文化的發展傳播、提高了勞動者素質,科技的進步、有利於社會的進步與發展、體現公平和公正的原則及有利於國家的繁榮穩定等)。

日本在東北和臺灣進行的殖民教育奴化教育(背景、目的、方式、及危害)(是教育改革的反例)

(4)新中國黨和政府在建設方面的經驗特點及教訓

特點:全面兼顧、重點突出、分步完成、試點推廣、開創性、奠基性、循序漸進、同時並舉、原則與靈活並重(根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廣泛性與群眾性、艱苦奮鬥與奮發圖強的精神面貌等。

(三)世界近現代史

1、世界近代史

(1)相關重要概念:資本原始積累、圈地運動、重商主義——專制主義、國家主義(早期民族國家);自由主義——民主主義(《民主思想與實踐》的相關概念、各國修憲的背景(為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國家及社會需要)及作用和特點以美國為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人文主義、理性主義及相關概念;商業革命、價格革命)。

—— (已考:2012孟德斯鳩的反專制思想與嚴復的反專制思想;2018法國民族主義的及原因;俾士麥“非常法”;“魯濱遜漂流記”;盧稜“權利不得代表”“制度的設計與實踐”;荷蘭佔臺;英國濟貧制度)

(3)關注重大背景的表達(經濟、政治、文化及英法美德等重大國家間的相互影響)。——(已考:“大豆”、“人口”的全球遷移)

(3)世界中心的變化及國際地位(大國崛起)的變化及其原因。

(4)馬克思主義及國際工人運動和無產階級革命(第一國際與第二國際、巴黎公社)發展過程及背景和精神原則。——相關的問題(文學、藝術)(2018考選擇題:《正義者同盟宣言》)。

背景:專制主義的統治、資本主義的弊端:基本矛盾和經濟危機、階級剝削與壓迫、貧富差距、人民的保障和權利未能真正實現、環境問題及殖民主義的侵略以及戰爭等問題、道德淪喪(資本主義的金錢罪惡),工業革命加劇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

條件:經濟基礎、理論基礎、階級基礎、思想基礎、個人努力、實踐經驗與教訓的總結、重大事件的影響。

意義:科學的理論、科學的規律、國際工人運動的團結鬥爭、有力的思想和理論武器、改善工人的處境、促進資本主義的民主改革和社會改革、推進文明進步和思想的解放、提高地位和信心等。

2、世界現代史——(已考:羅斯福與華盛頓的外交政策原則)

(1)戰後世界體系形成的背景及作用(政治、經濟體系)——全球化的表現及作用

戰後世界的主要趨勢:兩極到多極的過程、體系化、制度化、全球化一體化、和平民主、合作與自由的多邊關係、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

形成的原因:吸取經濟危機和戰爭的教訓、舊秩序的破壞、制度的異同及借鑑、意識形態的異同、心理的異同問題、利益的異同問題、國家實力的問題、政策的問題、理論的問題。

積極作用:合作、安全、和平(避免世界大戰和有利於區域性的安全)、地位的提高、實力的增強、資源的共享、民主秩序的穩定、體系化、制度化、聯絡的加強、互相借鑑。

問題:大國強權、霸權主義、國際恐怖主義、環境問題、生存問題、貧富差距、經濟安全問題。

(週年大事:美國的冷戰全面展開、德國的分裂、美國“扶蔣反共”政策的失敗)

(2)歐洲合作的背景(原因、條件)歷史作用及重要人物的評價,內容(涉及範疇)及特點。

(四)重大歷史階段特徵專題(一定要簡要記住,形成解答題背景題的基本模式)

1、中國近代史的歷史階段特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三個民”(民族資本主義、民族資產階級、民族危機)、“一個西”(西學東漸:西方人文、理性思想、科學觀念和知識、進化論、馬克思主義)、“腐敗統治、矛盾加危機”“社會性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三座大山、二大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

西方近代世界歷史的基本背景(兩個“資”(資本主義經濟與資產階級)、社會矛盾、專制阻礙、工業革命、思想解放(文藝復興與人文主義、宗教改革與新教思想、啟蒙運動與理性及科學思想)、工商業發展、殖民擴張與殖民體系、世界市場、民族國家形成等) ——適用於時代背景的闡述

注意:材料題的背景一定要有個性化的答案(源自於材料、或個人、或所學知識的遷移應用)。

2、中外關聯的重要歷史階段

明清早期的中國或17世紀中期(中國明末清初:天崩地解政權更替政局動盪、專制統一、自然經濟為主體、理學佔統治地位、文化專制(八股取士)、重農抑商、閉關鎖國、科學落後)與西方的比較(民主的趨勢、開明的政策、人文思潮(“文”“宗”)、理性、科學、殖民、開放、民族國家的形成、重商主義與工商業的發展)(已考:2017年14——17世紀的中外歷史圖表論述題)——多次出現在大學聯考的答案中

18世紀(清朝時期的“雍”“乾”時代)——(國力的強大、制度的落後、衰敗的趨勢、專制的強化、國家的統一、民族的融合及政權的鞏固與西方形成強烈的反差)。

——對比同個時期的世界重大人物(“拿破崙”、“華盛頓”)及背景

19世紀的世界歷史——“雙元革命”(工業革命與法國大革命的動力作用)、二個階段(自由主義與壟斷階段)、兩種政體及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確立、三大思潮(自由主義、社會主義、民族主義)與三大政治運動,四大文化(科技、文學、藝術、思想),世界市場五大洲的聯絡。

注意:中國(專制、落後“自然經濟”、愚昧、閉鎖)——整個前近代明清中國可以概括為這四個方面

——體現“古今貫通、中外關聯”課標命題精神

——(要求牢固掌握這些時期的時代特徵和中外歷史背景的對比)

二、提升方法適應度

(一)關於“特點”題的思考

1、掌握平時出現的各種特點題的答案及規律:

制度改革:與……相合,多層次分部,法律性、規範化、系統化、公平公正、具有……思想的特點、方式自上而下或……、強調……、注重……、以……為中心、體現……階級利益和本質等。

如經濟方面的措施:從……的開發和利用,採用……方式,和文化交流相結合,利用……環境;新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原則特點(典型示範、循序漸進、逐步推廣、自願互利、同時並舉-“全面建設”“整體推進”、以……為中心重點突出、綜合平衡發展),經濟結構、佈局特點(平衡不平衡)、經濟過程和趨勢(時間長、過程漫長、曲折發展、上升、下降、遞增減等)、開放的格局特點(課本),經濟組織的特點(階級屬性和性質、形成的方式特點“股份制”、“以……為紐帶”、帶有……“色彩”、“鬆散性”原則等。

2、用“概念”的方式理解和歸納概括特點

特點的歸納與概括主要考查學生對概念“”和“外延”的理解。“”涉及到材料所表達的“本質”“規律”“趨勢”“社會階級屬性”的特點,“外延”指的是涉及相關的“時空”、“程度—高、寬、深、廣、好壞、強弱、多少”、結構、佈局等,特別是時空觀念,是判斷和歸納概括的主要依據。

(二)關於答案的組織

1、堅持對應性原則,看清題目的答題項的數量和內容,對應回答,分點作答,要點式回答,關鍵詞回答(採用片語或短語作答,如原因條件用主謂式,影響作用用動賓式)。

2、史論結合,以主要觀點結論為引子,分出小觀點,再結合一定的史實說明。看分找點作答 , 點要多,不重複作答,要簡練。先材料後知識 ,以材料資訊為答案的引子,為先,為主,逐漸擴大到所學知識。

3、答案須有層次性,敢於作答,慎重下筆,輕易不改,可以邊看材料邊看題目作答,閱讀材料時一定要動筆,劃下關鍵詞,以備用

(以上從一般性而言,大學聯考也可發生變化,請同學們要靈活應對)

三、2019週年大事感悟

1689年《權利法案》

1789年美國憲法頒佈及聯邦政府成立、法國大革命爆發頒佈《人權宣言》,

1799年拿破崙上臺(霧月政變),

1859年達爾文《物種起源》,1859年義大利復興(統一)運動,

1889年《大日本帝國憲法》,

1908年《欽定憲法大綱》,次年下詔“預備立憲”,

1919五四運動,

1929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大危機及羅斯福新政、蘇聯農業集體化,

1939年二戰爆發(德國突襲波蘭),

1949年南京國民政府覆亡及新中國成立、德國分裂及北約成立標誌著冷戰局面的全面形成,

1959年三年困難開始,

1969年、1979年改革開放、中美建交、臺海和平、全國人大《告臺灣同胞書》、鄧小平訪美。

1999年中國收回澳門主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