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心理調查報告8篇

調查報告的撰寫需要依據事實,避免主觀臆斷或不可靠的資訊,調查報告應具備清晰的結構和邏輯,以確保資訊傳遞的清晰明瞭,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心理調查報告8篇,感謝您的參閱。

心理調查報告8篇

心理調查報告篇1

一、問題的提出

1. 21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而能適應於新世紀競爭的人才,需要具備在生理素質、心理素質、社會文化素質三方面全面發展、和諧統一,構成完善人格的整體。學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搖籃,作為基礎工程,國小教育需要從培養21世紀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能經受全球挑戰的人才目標出發,加強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2. 受學校"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小生在不合理的學習負擔壓力下,他們的身心潛能不能有效開發,個性特長不能和諧發展。

3. 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受"富不思進"的影響,國小生在"過剩"的物質擁有背後,承受著嚴重的精神營養"饑荒"和精神"消化不良"。在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變化的狀況下,受物慾和金錢背後不良風氣的影響,國小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觀產生了模糊。

4. 受獨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響,國小生在"小太陽"、"小公主"般的"寵養"中,孤僻、自私、依賴之類的"併發症"正不斷滋生蔓延。離異、單親、貧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現比重的增大,受這些不利家庭環境的影響,給國小生帶來多種多樣嚴重而複雜的心理衝突和精神危機。

5. 一位有十幾年教齡的國小老師對我說:“現在國小生說謊的人太多了,而且說謊不打草稿,隨口而出。”我也經常會遇到一些年輕的父母,他們發現自己的孩子有說謊的壞習慣,感到心煩。在一項由班主任填寫的兒童行為問卷中發現,國小生中有說謊行為者隨著年級的上升,人數亦逐漸增多。這就是說,說謊行為與年齡成正比。據不完全統計,有說謊行為者一年級佔1-2%;二年級佔3-5%;三年級約8%;四年級約9%;五年級和六年級約各佔10%。

綜合上述原因,對國小生進行心理教育迫在眉睫,我們課題組著手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我以馬醫科中心國小低中年紀的學生為研究物件,著重對學生在說謊心理的研究基礎上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身心全面發展和素質全面提高。

二、概念的界定

1. 說謊,是一種有意向別人提供虛假陳述,給人造成誤導,並且竭力使受誤導者覺察不到被誤導的現象。兒童則表現為有意編造與事實不符的話。

2. 心理學研究表明:說謊者大致可分為三種類型:即“偶爾說謊者”、“病態說謊者”和“社會病態說謊者”。

但無論哪一種說謊,都是在兒童時期養成的說假話的壞習慣,它是在兒童入學後需要獨立地面對問題或責任時才正式產生的,極易發展成問題行為和不良品德。因此,在國小階段需要及時地正確引導,使國小生告別謊言,做個誠實的孩子。

三、理論基礎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關於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精神。

2.教育部頒發的《關於加強中國小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見》。

3. 《國小生情感教育校本課程綱要》中的人格優化訓練內容。

4. 《兒童的道德判斷》看皮亞傑的兒童道德發展觀。

四、研究目的和意義

1.近年來,由於社會發展帶來的種種變化,我國學校教育和兒童發展事業受到了衝擊和挑戰。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國小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如厭學、逃學、偷竊、說謊、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擊、退縮、焦慮、抑鬱等等種種外顯的和內隱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心理行為問題不但嚴重地影響著兒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發展,而且也給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帶來巨大的困擾,直接影響學校教育任務的完成與教育目標的實現。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2.科學研究告訴我們,影響國小生心理髮展有兩個主要條件:一是個體的生理髮展條件,二是客觀環境的變化。處於低年級的國小生,包括他們的身體外形、體內機能、神經系統的發育等的生理髮展正處在一個重要"飛躍"時期。而在客觀環境變化方面,他們是剛剛步入國小,開始有系統地學習自然和社會科學知識;開始有意地訓練學習和實踐技能,培養能力;開始有層次地進行分析、比較、判斷、綜合、概括、推理等由形象到抽象的思維發展;開始有調控地接受群體生活,學習處理個人和集體的關係。因此,他們又同樣地處於一個重要?"突變"時期。由此可見,國小低年級學生正處在一個心理髮展的關鍵階段,加強國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十分重要,決不能錯誤認為低年級學生認識能力還相對薄弱而忽視了對他們的心理健康輔導。

3.誠實既是國小生必須遵守的日常行為規範,也是國小生的一種優良品質,其根本特徵是實事求是,說真話、說實話、不誇大、不掩蓋、不歪曲事實真相。相反,國小生說謊,是一種問題行為,不僅影響教育,而且影響他們自身的身心健康。如不及時糾正國小生的說謊,終會導致國小生形成不良習慣,以致形成不良品德。因此,要了解國小生說謊的內在根源和分析國小生說謊的外在原因,採取各種有針對性的方法及措施,及時幫助國小生克服和糾正說謊的壞習慣,培養國小生誠實的良好品質。

五、研究的主要內容

1. 通過調查問卷綜合分析低年紀孩子說謊的原因。

2. 針對原因在思想品德課中對學生進行說謊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3. 如何讓學生形成不說謊的自覺行為,以道德規範約束自己。

4. 如何與家長建立有效溝通,共同為學生創造民主、寬鬆的教育環境,如何理解、信任自己的孩子,讓他們不必為懼怕批評或懲罰而說謊。

六、調查物件和研究方法

1. 被試:馬醫科中心國小二、三年紀抽取一百名學生。

2. 方法:採用問卷調查法。

主要設計了九道說謊心理的測試題:

(1)向同學說你已有了某樣十分想要的東西,其實事實上沒有得到。

(2)向老師報告沒有搞清楚的同學之間的糾紛,以致彙報錯誤。

(3)逃避現實或逃避責罵而用假話來取得家長或老師的信任。

(4)留了作業,說沒留,作業沒做完,說做了。

(5)考試成績不好,說卷子沒發。

(6)報喜不報憂。

(7)需要買什麼東西,報價高一些。

(8)學校沒讓交錢,卻跟家長說要交錢。

(9)明明買了喜歡的東西或吃的,卻說買了別的東西或說錢丟了。

第(1)、(2)題是測試學生由於記憶想象上的錯誤而說出了與事實不相符的話。

第(3)題是測試學生由於想逃避現實或逃避責罵而撒謊。

第(4)——(9)題測試由於孩子自控能力較弱,不能抵禦物質的誘惑,當需要得不到滿足時,也會出現不誠實的言行。

3. 測試結果(出現該行為的比例)

測試題出現行為的比例總比例

二年級(30人)三年級(70人)

人數佔年級比例佔總人數比例人數佔年級比例佔總人數比例

九種情況都沒有發生只佔9%。

以上說謊的三種原因平均為27%、19%、18%。

4. 調查後的分析與思考

從自測結果來看,大多數學生都有有意無意的說謊的行為,二、三年紀比較,年級越低出現的頻率越高、種類越多。由於受學校"應試教育"的影響,國小生在不合理的學習負擔壓力下,他們的身心潛能不能有效開發,個性特長不能和諧發展。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在社會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變化的狀況下,受物慾和金錢背後不良風氣的影響,國小生的理想、追求和人生觀產生了模糊。受獨生子家庭教育中不利因素的影響,離異、單親、貧困、暴富等特殊家庭出現比重的增大,受這些不利家庭環境的影響,給國小生帶來多種多樣嚴重而複雜的心理衝突和精神危機。家長的期望值過高,大部分學生都有報喜不報憂的習慣,由於大腦成熟原因1、2題比例較高,如果長期下去說謊將成為學生的壞習慣。

5. 建議與對策

(1)儘量引導學生把事情經過想完整,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誤會和麻煩。

(2)老師平時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儘量鼓勵孩子承認錯誤,讓孩子自己找出錯誤,糾正錯誤,分清是非,培養其誠實的品質。

(3)正確教育孩子對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滿足時,應該如何正確對待。

6.研究原則

(1)自主性原則。有研究過程中,要以如何引導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為主線。

(2)整體性原則。要以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心理素質都能獲得發展,以心理素質的發展促進學生的整體素質的發展為實驗的價值目標。

(3)可行性原則。在建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和心理教育體系的過程中,要明確區別不同地域,不同環境、不同條件、不同學生物件,注意切合教學實際和學生實際,重針對性、實踐性、操作性。

(4)靈活性原則。在目標確定,執行過程中,根據實際需要可以隨機而動,靈活調節,優化研究,提高實效。

7.研究方法

(1)調查分析法。

(2)實驗法。

(3)個案法。

(4)經驗總結法。

七、實施步驟

(一)課題前期工作(20xx.3——20xx.8)

1. 課題確定

2. 制定調查方案、實施課題研究前測。

(二)實施階段(20xx.9——20xx.7)

1. 第一階段(20xx.9——20xx.2)撰寫第一次調查報告,按課題計劃實施課題研究。

2. 第二階段(20xx.2——20xx.2)總結實施方式,形成可操作的多元的在課堂教學中能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進一步驗證完善。

3. 第三階段(20xx.2——20xx.7)形成第二次調查報告,彙集研究資料,進行第二次檢測,完成調查分析報告,進行總結。

心理調查報告篇2

健康的心理是一個人全面發展必須具備的條件和基礎,優良的心理素質在大學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必將對21世紀人才的質量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作為大學生,首先應該具備這種優良健康的心理素質。

心理健康是指這樣一種狀態,即人對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也就是說,遇到任何障礙和因難,心理都不會失調,能以適當的行為予以克服,這種安定、適應的狀態就是心理健康的狀態。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成才的基礎,心理健康可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的心理品質是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將來走向社會,在工作崗位上發揮智力水平、積極從事社會活動和不斷向更高層次發展的重要條件。充分認識德智體美勞等方面的和諧發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質作為基礎的,一個人心理健康狀態直接影響和制約著全面發展的實現。

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學生克服依賴心理增強獨立性。大學生經過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競爭,告別了中學時代、跨入了大學,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學生必須從靠父母轉向靠自己。上大學前,在他們想象中的大學猶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無比。上大學後,緊張的學習,嚴格的紀律,生活的環境,使他們難以適應。因此,大學生必須注重心理健康,儘快克服依賴性,增強獨立性,積極主動適應大學生活,度過充實而有意義的大學生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取得事業成功的堅實心理基礎。目前我國大學畢業生的分配工作已發生了很大變化,大學生都實行供需見面、雙向選擇、擇優錄用等方式,擇業的競爭必然會使大學生心理上產生困惑和不安定感。

心理健康利於大學生培養健康的個性心理。大學生的個性心理特徵,是指他們在心理上和行為上經常、穩定地表現出來的各種特徵,通常表現為氣質和性格兩個主要方面。氣質主要是指情緒反映的特徵,性格除了氣質所包含的特徵外,還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徵。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徵普遍表現為思想活躍、善於獨立思考、參與意識較強、朝氣蓬勃的精神狀態等等,這些有利於大學生的健康成長。

我認為,心理健康是對生活和學習有樂觀的心態。有正確的自我主觀意識,能很好的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緒,妥善處理同學、師生間關係,積極融入集體,熱愛並勤奮學習,更好的適應新環境。

大學生活與中學生活有著很大的不同,然而在大學中仍需要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職慾望。學習是大學的主要任務,有了學習興趣就能夠自覺躍入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拼命地汲取新知識,發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質。同時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創新大賽,這樣及開發思維的多向性又鍛鍊了自己的動手能力。更值得重視的是英語方面,現代社會中英語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也可以說是每個人必備的素養之一,這樣看來口語更顯得尤為重要。

大學生應保持積極樂觀的情緒、愉快開朗的心境,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積極加入學生會、分團委等,如此既豐富了大學生活又鍛鍊了自己能力。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一個自我展示的平臺,讓自己成為一個閃光點。積極參加業餘活動,發展社會交往。豐富多彩的業餘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生活,而且為大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課堂以外的活動機會。大學生應培養多種興趣,發展業餘愛好,通過參加各種課餘活動,發揮潛能,振奮精神,緩解緊張,維護身心健康。然而,當遇到悲傷和憂愁的事情時要學會自我調節,適度的表達和控制情緒。

作為21世紀的大學生,我們應該不斷加強對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真正懂得:要想佔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慧、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使我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唯有如此,方能在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

通過上了這麼多節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接班人的重要途徑,也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作為一名大學生更要了解心理健康的含義與標準,研究大學生的心理髮展的特點與影響因素,明確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理論與原則,把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與方法。而心理健康的人應該具備比較正確的認知、良好的情緒情感、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健康的個性心理。

以下是我的學習心得:

一、新的學習環境與任務的適應問題

我們都是從高中升到大學,面對新的環境都會有各種各樣的情緒,例如煩躁、壓抑、苦悶等,當面對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時千萬不要獨自一人承受,更不要鑽牛角尖,要積極主動除錯自己的心理,知道適應環境;要正確對待生活中的挫折、困苦;要學會改變學習方式,使學習輕鬆愉快,然後確定一個切乎實際的目標;要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而求止,知而行之。要學會從心裡去接受現實中的一切,既來之,則安之,使自己具備較強的適應能力。

二、人際關係的處理

良好的人際關係使人獲得安全感與歸屬感,給人以精神上的愉悅和滿足,促進身心健康;不良的人際關係使人感到壓抑和緊張,承受孤獨與寂寞,身心健康受到傷害。因此,我們大學生更要培養良好的交際能力。要保持和諧的人際關係,樂於與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寬容、友誼、信任和尊重的態度與人和睦相處。通過人際交往,認識到大學生的社會責任,培養遵守紀律和社會道德規範的習慣。增強心理適應能力,能與他人同心協力、合作共事,與集體保持協調的關係,保證大學生心理的健康發展。

三、戀愛中的矛盾問題

在現代大學生中戀愛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大學生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戀愛觀。在戀愛中應遵循:以愛為基礎,以高尚情趣為戀愛發展的動力,在戀愛中相互尊重各自的選擇、自由與權利以及人格,同時信守責任,忠貞專一,以誠相待。要以理解為前提,以奉獻為內容,以被愛為結果。大學生要避免戀愛的消極影響,學會運用愛的技巧要學會澄清愛情價值觀,做出愛的決定,注重愛的交流,並履行愛的責任。

心理健康是大學生掌握文化科學知識的重要保證,有了良好的心態,不僅能取得好的學習效果,而且有益於終身的發展。大學生要做到心理健康,爭取身心健康,可以閱讀相關的心理輔導書籍,有需要的可以進行心理諮詢,定期進行體育鍛煉,計劃好自己的時間,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以良好的心理素質去迎接挑戰。

心理調查報告篇3

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競爭日益激烈,而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是面臨了越來越多的壓力,家庭、就業、人際交往等各方面的因素,讓大學生似乎喘不過氣來。如果處理不當,大學生心理健康會造成一定得影響,其後果或大或小,小即產生抑鬱、自閉、暴力傾向,大則引發自殺,近年來頻繁出現的高校學生自殺現象則證明了這一點。為進一步瞭解大學生的內心世界,幫助其更好地處理和應對心理壓力問題,特進行了此次問卷調查。

1、現代大學生心理狀況調查

一項由福州博智市場研究有限公司主辦,以福州大學、福建工程學院、福建師範大學等6所學校的1200名大學生為物件,進行的大學生心理素質調查。這項調查結果顯示:17%的大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其中,人際關係、就業壓力、人格缺陷以及感情方面是存在廣泛的四大心理問題。在人際關係方面,約23%的大學生存在問題,具體表現為:自閉或沒有原則的交際;在學習就業方面,約有30%的大學生心理承受壓力大,具體表現為:繁重的考試壓力,嚴峻的就業現實,家庭社會的壓力;在人格缺陷方面,約有14%的大學生有抑鬱症狀,12%的大學生有明顯敵對心理,17%的大學生有程度不同的焦慮症;在感情方面,約有35%的大學生存在問題,更有很多由情感引發的自殺等悲劇。

現代大學生犯罪率逐步增加,大學生自殺慘劇層出不窮,這些現象,都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有非常大的關係。從個體發展的角度來看,大學生正處於由青少年向成年轉變的過渡期,很多矛盾衝突都會出現,如果不能妥善解決這些矛盾,尋找平衡點,就會出現心理障礙,產生心理問題。

2、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的原因

2.1外部環境

總的來說,分為社會環境和學校環境。第一,世界經濟不景氣,各種經濟危機頻頻發生,我國的許多行業也受到影響,用人單位縮減招工人數,而且加上大學生實踐等能力弱,也影響了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錄用比率,因此,大學生就業形勢比較嚴峻。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經驗以及專業方向等方面的差異,大學生個體在擇業就業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其中一部分易產生眼高手低、畏懼社會等心理素質問題。第二,從學校內部來說,我國的素質教育包括大學教育都以文化課為主體,對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提高不是很重視。在大學裡,有很多學校把外語四六級考試以及計算機等級考試作為學生是否畢業,是否能取得學士學位證的必要條件,這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2.2個人心理素質

第一,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不正確。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對自己要求嚴格,對社會負責,對任何事情都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去對待,樂觀,健康地看待事物。扭曲的人生價值觀往往是犯罪事件的導火索。第二,心理承受能力差。學校生活相對於社會來說,人際關係不復雜,同學,師生之間都友好團結,另一方面,現在的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優越,很少受到磨難,這些優越的環境讓他們像溫室裡的花朵,一點風雨都經受不了。心理承受能力差,不能承受挫折,不具備正確處理問題的心態,久而久之,則會出現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礙。第三,心理調節能力弱。大學生接觸社會以後,會產生諸如現實與理想的矛盾,現實與書本的矛盾等等,這種不同程度的偏差,如果調節不好,就會產生意識上的焦慮,對現實的不信任感。

3、緩解心理壓力的應對策略

3.1優化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

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大學生世界觀,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與社會環境的影響密不可分。因此,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健康的心理素質,必須優化社會文化的導向作用。第一,加強傳媒的正面導向作用,比如近段時間對“雷鋒叔叔”的討論,對普通人民勞動美的宣揚等等,都是對大眾有利的輿論導向,而近年來文化媒體為了吸引眼球,賺取經濟效益,在報道中扭曲事實,蓄意炒作,散播低俗醜陋的文化,這些社會文化,會對涉世不深的大學生產生很大的負作用,國家文化管理部門應在社會文化的散播上加強政府的管理職能。第二,加強社會道德建設,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傳統美德不應該被拋棄,而應大力發揚,讓大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的道德建設,擔當起對社會的責任。

3.2提升學校的教育能力

第一,加強生命教育以及生活教育。大學教育更應該教會學生思考生命以及生活的本質,引導學生體會自身的價值,以健康積極的心態,優異的世界觀去應對各種問題,解決各種矛盾。第二,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重視心理課,教會學生青春期的心理適應技巧,引導學生合理宣洩情緒,提高學生的抗壓抗挫折能力。第三,加強學校的文化建設。開展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舉辦各類文體活動,組織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等等。第四,開設針對性的心理諮詢平臺。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可以對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疏導,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

3.3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

第一,培養正確的世界觀,人生價值觀。以文化充實自身的時候,也要思考生命的價值,要有自己清晰的生活目標。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消極情緒的產生,與人缺乏生活目標有很大關係。確立正確的生活觀,明確社會責任感,實現成才目標。第二,增加人際交往能力。樂於交往,勤於交流,克服孤獨感。

第三,培養廣泛興趣。第四,體驗苦難,提高抗壓抗挫折能力。正確認識自身的優點以及缺陷,理智分辨社會各種現象,參加挫折教育,提升抗壓抗挫折能力。

4、結語

機遇和挑戰是把雙刃劍,在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大學生更應該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對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對綜合性高素質全能人才的需求,已成為高等教育面臨的重要任務。同時,我們也相信,在社會,學校以及大學生自身的努力下,心理健康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以及心理素質的大學生群體會日益壯大,為社會負擔起更多的責任,為祖國作更大的貢獻。

心理調查報告篇4

一、調查物件與方法

1、調查物件:採取隨機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選擇xx縣近郊的5所中學,其中高中一所,職高一所,國中三所,隨機選取每個學校每個年段的班級各一個,合計15個班級共699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七年級學生108人,八年級學生121人,九年級學生169人,高一學生119人,高二學生113人,高三學生69人;男生328人,女生371人。實際發放問卷800份,收回699份,回收率為87.4%;剔除35份效度量表得分高於7分的問卷35份,實得有效問卷664份,有效率為回收總卷數95.0%。

2、調查工具:採用華東師範大學周步成等修訂的《心理健康診斷測驗》(mht),該測驗適用於綜合檢測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mht共有100個題項,包括8個內容量表和一個效度量表(即測謊量表),該測驗覆蓋面廣,篩選率高,具有較高的信度和效度。8個內容量表分別是:學習焦慮、對人焦慮、孤獨傾向、自責傾向、過敏傾向、身體症狀、恐怖傾向、衝動傾向。每個題項後有“是”和“否”兩個答案,要求被試根據自己的真實情況進行選擇。8個內容量表得分累積起來,就是總得分。分量表從整體上表示焦慮程度強不強、焦慮範圍廣不廣;而總得分則表示個人焦慮的一般傾向。該測驗以整個量表在65分以上,各內容量表上超過8分作為指標來考察其心理健康狀況。如果一個學生的總分超過了65分,說明該生的總焦慮水平較高,範圍較廣,有情緒困擾和行為問題。8個內容量表中,任何一項標準分達到8分以上時,表明該生在此方面的心理健康問題已到需有針對性地輔導程度。

3、調查方法:本調查以班級為單位、由班主任配合給予統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所有資料資料均通過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處理。

二、調查的初步結果

1、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基本情況

調查結果表明,目前xx縣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一般,具有正常的焦慮水平。從表一可以看出,被調查的664名中學生其總焦慮傾向標準平均分為38.40,處於中等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即8種焦慮傾向標準分之和在35分以下,屬於低焦慮水平;總焦慮傾向標準分在65分以上,屬於高焦慮水平;35分到65分之間的,屬於中等焦慮水平),另外,在各個內容量表的得分上,學習焦慮得分最高(m=8.02),處在異常焦慮水平(焦慮傾向標準分在8分以下,屬於焦慮正常,超過8分,屬於異常焦慮)。從表1也可得知,單項高分

(8分以上)所佔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循序為:學習焦慮

(57.8%,384人)、身體症狀

(22.3%,148人)、過敏傾向

(19.4%,130)、自責傾向

(17.5%,116人)、對人焦慮

(9.5%,61人)、恐怖傾向

(6.5%,43人)、衝動傾向

(4.4%,29人)、孤獨傾向

(2.3%,15人)。

表1 664名學生在各個內容量表和總量表上的得分

學習 對人 孤獨 自責 過敏 身體 恐怖 衝動 總焦慮

焦慮 焦慮 傾向 傾向 傾向 症狀 傾向 傾向 傾向

平均分 8.02 4.66 2.76 5.39 5.62 5.34 3.34 3.23 38.40

標準差 2.85 2.11 2.06 2.17 2.15 2.81 2.54 2.23 12.36

(三)積極引導青少年培養良好的人格品質

對於學生來講,保持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途徑是鍛鍊培養自己良好的人格品質。青少年首先應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才能對社會、對人生持有正確的認識,提高對心理衝突和挫折的耐受能力。其次是正確認識自我,培養悅納自我的態度。心理學研究表明,凡是對自己的認識和評價與本人實際情況越接近,表現自我防禦行為就少,社會適應能力就越強,特別是女同學要擺脫“男尊女卑”的思想束縛,充分認識自己,發揮自己的潛能。第三就是要學會自覺地調控情緒,保持積極的、健康的情緒,學會自我疏導不良情緒,使消極的情緒對身心的傷害減低到最小的程度。第四是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覺的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勞逸結合,科學用腦,這個對處於緊張學習階段的高

三、九年級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總之,影響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錯綜複雜的,學校、家庭、社會和學生本人應密切配合,綜合治理,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

心理調查報告篇5

作為中學生我們經常可以聽到類似於“競爭激烈”這種詞。當前,各種競爭例如經濟、科技等的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又賴於教育去培養,所以儘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質和廣泛適應能力的各種人才就成為教育改革和現代學校關注的中心課題。

而今,我國的中學生正處於新舊體制常常發生碰撞,許多問題不可能盡如人意和適時解決,受應試教育的驅使中學生被迫投入競爭,隨著父母離異的、破損家庭的增多,以及社會環境的某些消極影響,造成了中學生的種種心理問題。

為此,我在網上搜尋了一些相關的資訊,並且調查了當地的一些中學生。

結果分析

調查表明,大多數人對學習上的問題認識較為清晰,認為自己學習時注意力還是比較集中。多數同學認為他們對自己的學習能力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學存在對考試焦慮不安,未能做到主動學習。

大多認為自己會主動關心他人、能敢於承認錯誤、自理能力較強的同學在社會中也往往較為有自信。少數則是不會主動的關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對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為造成中學生有心理問題的原因,我的身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因為家庭不好,所以開始厭學,或者變得消極。

分析討論

目前我國高中生的年齡大部分在十六歲至十九歲之間,獨生子女佔了大多數。這些孩子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特別是一些家庭中孩子儼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為中心、以自己為主宰,心理脆弱,經受不住風雨和磨練。根據調查,發現獨生子女在社會性行為方面,存在問題的比例高於非獨生子女23-40%。我國獨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賴性。對父母、家庭、環境的過度依賴,是獨生子女的一個通病,這主要是家長的過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於過分擔憂,隔斷了孩子同周圍環境的接觸。孩子們自我探索活動都變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屬活動。同時,由於父母的過分疼愛,對孩子大包大攬,從而使獨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動中,最終喪失了自我,養成很大的依賴性。

由於父母對他們過分寵愛,使他們習慣於接受他人的關心、愛護,而不知道去關心、愛護他人;沒有兄弟姐妹相互謙讓的生活體驗,使他們不能感到關心、遷就他人也是一種責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與他人交往中吃虧,有意無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觀念和方法。此外,社會上各種不良風氣,如走後門,拉關係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強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識,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較強。獨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難糾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圍人。

家庭原因: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你的習慣、性格、以及處世方式以及對人的`態度都與家庭有關,因為你很小的時候還是一張白紙,什麼都不懂,但是隨著年歲的增長,你不斷的模仿你家裡人的行為習慣,看到他們是怎麼做、怎麼說的,你慢慢地就學會了。資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動比較簡單,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現的反應為主,在行動上模仿佔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員品德高尚,行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模仿他們,天長日久就會成為自己對現實的態度和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形成一系列優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氣暴躁,冷漠厭世,虛榮浮誇等也很容易“傳染”給孩子。

而且家庭氣氛對其性格、心理的影響很大

家庭成員之間特別是父母之間的相互關係處理得好壞,會直接影響兒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員之間和睦、愉快的關係所營造的家庭氣氛對兒童的性格有積極的影響;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猜疑、爭吵、極不和睦的關係所造成的家庭緊張氣氛,尤其是父母離異的家庭對兒童性格有消極的影響。

大量研究表明,離異家庭的兒童比完整家庭的兒童更多地表現出孤僻、冷淡、衝動、恐懼焦慮甚至反社會等不良的性格特徵。

所以在我們遇到讓我們不喜歡的人的時候,不應該只看到表面現象,認為他怎麼怎麼樣,很討人厭,哪個人不想自己是很個陽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從小的“薰陶”不得已讓自己變得這個樣子。父母關係不好,經常吵架,對其子女的心理影響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總是忽略了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點、犯了錯誤的時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顧孩子的自尊心,毫無情面地訓斥、指責、辱罵甚至動手打,嚴重地傷害了孩子的心靈,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為。

這個世界就是這麼不公平,既然生在了這種社會,這樣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變它,只能換個心態換個方式去對待,不要去想這一方面的問題,讓自己過的快樂一點,因為生活是自己的。因為最後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變得強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運。

所以我認為,最終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這是無可逃避的事實。

心理調查報告篇6

大學生是一個龐大的消費群體,他們擁有著先進的消費方式和消費觀念,受家庭因素、地方習俗、知識構成、學校環境以及同輩群體的影響,會形成一定社會群體所特有的消費心理特徵。積極向上的理性的消費觀念對大學生的成長和成才是極其重要的,其消費現狀在某種程度上折射出了當今大學生的價值取向,而青年時期的價值取向一旦形成,將對人的一生的品德和行為方式產生深遠持久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通過各種途徑引導大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理性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是十分有必要的。對此,本研究小組針對當代大學生消費現狀這一課題設計了調查問卷並進行了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 概述

(一)調查目的

通過調查,掌握現實生活中大學生的消費現狀,並分析影響消費現狀的因素和現有的消費行為,進而提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引導大學生樹立理性的消費觀。

(二)調查物件及一般情況

調查物件:山東省青島市全日制在校大學生且均為介於1825歲的在讀大學生,具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強烈的消費需求。

(三)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方式採取的隨機問卷調查法。在學生密集處發放問卷,如圖書館、自習室、教室、學院商場等地,採用髮捲填寫後當場收回的形式,共發出調查問卷110份,收回105份,有效問

卷100份。

(四)調查內容

瞭解當代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包括消費來源、消費方式、消費能力;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大學生現有的消費心理導致的消費行為;問卷共設定了20個題目,包括單項選擇、多項選擇與簡單題三類題型。(詳見附件一)

二、 調查結果分析

本研究小組問卷於20xx年11月發放,當時回收完畢。用時一週對問卷進行了資料統計與分析(分析圖見附件二),結果總結如下:

(一)大學生的消費現狀分析

通過調查分析得知,大學生消費中的農村城鎮的地域性差異逐步淡化,基本上無明顯差別。男女大學生在消費方面也各有特色例如女性大學生偏重對名牌服裝、化妝品的消費而男性大學生則偏重與戀愛人情、電子產品的消費。總觀,大學生消費中70%主要用於基本生活方面,20%用於休閒娛樂方面,10%用於學習方面。由此可見,大學生消費用途多種多樣,具備了一定的理性消費的能力,用於休閒娛樂方面的消費所佔的比重較小;但同時也可以發現,大學生的消費結構存在一定的不合理,學習方面所佔的比重過小,基本生活方面和休閒娛樂方面的消費遠遠超過了學習方面。這是我國現階段的高等教育嚴進寬出政策所導致的一個普遍問題,某些大學生將大學看成了一個混文憑,玩樂享受的場所,將學習排到了最後一位,無論是在經濟上還是在時間上都沒有為學習提供很好的支撐,過於注重物質和精神享受。

大學生消費總額中有80%來自於父母,僅20%來自於勤工儉學,獎學金或其他,其中月消費總額300—400的佔16%,400—500的佔33%,500—600的佔28%,600以上的佔13%。就大學生現有的消費能力和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而言,大學生的消費水平偏高。主要可歸結為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由於家長對孩子的溺愛。在校大學生較多為獨生子女又遠離父母,家長為保證孩子有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往往在生活費方面有求必應,即使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也會盡可能滿足孩子的要求。另一方面由於大學生不良的消費習慣。也正是由於經濟來源的穩定性,大學生在消費方面養成了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甚至舉債消費等不良習慣,追求名牌、追求潮流也成為了一種趨勢。

(二)影響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分析

1、家庭因素。大多數大學生都是家裡的獨生子女,從小就是家中的重點物件,父母總是會盡力滿足孩子。經濟條件優越的家庭,為大學生的高消費提供了經濟基礎,他們的高額消費一定程度上給同學起到了誤導作用,易引起家庭經濟條件一般和交差的同學的攀比。

2、地方習俗。通過調查,我們會發現來自不同地區的大學生在消費習慣上呈現出明顯不同的表現,來自農村的大學生消費時更加理性,他們相對於城市學生更懂得合理消費,而生活在相對富裕的城市的學生消費比較隨意,用現在的流行詞彙解釋就是不差錢。

3、知識構成。大學生的知識構成對於大學生消費心理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一般來說,知識的積累愈多,消費的時候就會愈加趨於理性,這一類學生善於在消費時精打細算,讓自己的消費更加合理。相比之下,其他大學生的消費就相對隨性。

4、學校環境。現如今的大學校園相對於社會來說是一個十分開放的環境,因而當代大學生會容易受到社會上流行的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品消費等的不良影響。而學校內部同學之間的貧富差距又會造成攀比消費的大趨勢,與此同時,團購群體也漸漸形成,由此學校環境對於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5、同輩群體的影響。大學生往往會形成自己的朋友圈,平日中接觸最多的是自己的同班同學,通過各種社交活動也可以結識自己的同學。他們來自於不同的地區和家庭,有著自己的消費觀念,他們之間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例如通過調查個別小宿舍群體發現,宿舍購買東西時具有一定的群體性。當宿舍80%的同學買了筆記本時,剩餘同學往往也會積極購買,而忽略了自身的經濟條件。

(三)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導致的消費行為分析

1、炫耀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即由於對自尊的需要,過分地注重自身的形象,過分表現自己而引發的消費。主要表現為通過

購買名牌、奢侈品、貴重商品來達到宣傳自己、誇耀自我的目的。如部分大學生以擁有各類國內外知名品牌作為炫耀自己的資本,用富裕的物質生活來充實美化自己的形象以提升自我價值和自我滿足感。據調查,在消費品選擇方面,34.4%的大學生注重商品是否為品牌,21.7%的大學生注重商品是否符合流行趨勢。另外,30、3%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購買過名牌服裝、箱包,2.5%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購買過電腦,55.5%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購買過手機甚至還有1、7%的大學生在校期間購買過所有以上列舉的較為貴重的物品。大學生自我意識漸以成熟,對自身形象的關注美化無可厚非,但過度且盲目則是不可取的。許多大學生不顧及自己的經濟狀況,不惜舉債消費,甘做月光族也要跟隨潮流,追求一身名牌,這給自己和家庭都會帶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2、從眾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出於群體歸屬的需要,大學生渴望得到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希望融入到大的集體當中,其消費心理便會受到同輩群體的影響,而與群體的消費習慣一致。如男生為了裝出自己有男子氣質,隨波逐流,抽菸喝酒,女生則表現為對名牌服裝、化妝品的過度消費。這種群體模仿性消費在大學中也相當普遍。據調查,如果有90%的舍友都購買了某商品,那麼有52、3%的大學生會選擇購買,不會購買的人數僅佔10、7%。大學校園中形成的生日熱、旅遊熱、追星熱、哈韓流哈日流考試熱等現象都與從眾心理有密切關係。

3、攀比心理引發的消費行為。即在群體活動中,總是想超過

他人的一種心理狀態引發的消費行為。在群體模仿消費中出現的壓倒對方以,是大學生強烈好勝心的副產品。反映在消費上就是追風趕潮相互攀比,力爭主宰校園消費文化。過分重視名牌效應而不顧自己的人格塑造。據調查,有75%的大學生有過用於戀愛及人情方面的消費,有52、3%的大學生會選擇購買大多數同學都有的商品,不會購買的人數僅佔10、7%。在青島的各大高校,同學過生日,考試得高分,當了學生幹部,入了黨,評上獎學金,比賽獲獎都要請客,可以說是5天一小慶,10天一大慶,此種你來我往的人情風的蔓延,80%的大學生認為已經給自己帶來一定的經濟負擔。但85、4%的大學生認為:這不僅是一種必要的,有利社交的消費形式而且大家都在請客自己不請會便被視為不夠交情,。此種畸形心理給一些並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經濟負擔,也給大學生的身心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三、結論與建議

引導大學生理性消費,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及學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1、社會要努力營造健康向上的消費文化環境。當前大學生身上存在種種不健康的娛樂方式、交往活動和消費行為在很大程度上由於社會缺乏健康的消費文化方式的引導。大學生對消費的認識及消費行為呈現出明顯的不穩定性、片面性、極端性等特點。大學生階段正是增長知識和養成良好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 也為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奠定基礎的重要時期。因此,社會各界要努力樹立健康的消費風尚,企業要進行正確的宣傳,倡導文明消費,強調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強調綠色消費,反對不利於保護生態環境的消費行為;強調智力性、發展性消費,提高消費結構中的文化、教育含量,實現最大的消費效益等等。通過倡導消費文明,陶冶大學生的情操,使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消費價值觀,弄清什麼是正常的、適度的、健康的消費;什麼是有害身心健康的不良消費,從而正確地評價和選擇自己的消費行為, 為大學生營造良好的社會消費大環境。

2、學校要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目前,校園文化建設中普遍缺少倡導學生勤儉節約的生活消費觀的內容,普遍缺少塑造和強化學生良好的消費意識和消費行為的教育, 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應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一項主要內容。學校首先要注重對學生消費觀的教育引導,對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全面、客觀。要加強基本國情教育,提倡適度消費,加強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教育,促進良好的校園消費文化的形成,另外,可開設理財相關課程和講座,提高大學生理財能力。學校應加強超前消費的風險意識教育,開展消費道德及理財教育,在校園內形成良好環境,幫助引導大學生合理、適度消費,形成科學、正確的消費觀。在學生自制力有限的情況下,給他們以正確的引導,為他們提供一個理性消費的氛圍。在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正確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引導他們走向合理、科學、健康的消費方式。

3、家庭要為培養學生合理消費心理打好基礎。家庭消費觀念對大學生消費心理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的消費行為及消費觀都能在孩子身上有形或無形地反映出來,父母日常生活中消費的原則立場是子女最初始的效仿物件。有些父母本身消費觀念存在誤區,不少家長自己節衣縮食,卻給孩子設計了吃的講營養, 穿的要漂亮,玩的要高檔, 用的要排場的理想模式。孩子們成了家庭生活的中心, 成了家中的太陽,以超前消費為特色的生活方式誤導了大學生的消費心理, 助長了大學生不良的.消費行為。作為父母應該首先培養自己的正確消費觀念,堅持正面教育,科學引導,懂得合理消費的重要性,給予孩子一定的消費自主權的同時要注意家情的教育,還可以安排一定的家務勞動,加強勞動教育,促成勤儉節約消費觀的形成。

4、大學生自身要加強自我教育,提高消費技巧。明確自身的歷史責任,培養正確的消費觀,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大學生應該變被動消費為主動消費,合理地、有計劃地進行消費。大學生應當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在學業上,不必過分追求物質享受,學會對超前消費說不。自覺增強和完善自我意識水平。自我意識水平的提高有利於客觀地自我評價, 加強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提高文化底蘊, 提高認知能力和審美能力,抵禦不良消費觀念的影響。確定合理的消費期望,做有頭腦的消費者。自覺學習一定的商品知識和消費技巧,積累消費經驗,提高自己的財商。從表面上看,大學生的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從更深層的意義上說,當代大學生得消費心理、消費意向是一種現代社會精神文化的體現。

作為一個決定國家未來的社會群體,樹立正確健康的消費觀,

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可以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且對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乃至推動社會經濟穩健發展、民族文明進步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心理調查報告篇7

1、家庭教育的影響

長期以來,在大學聯考指揮棒的調遣下,學校和家長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往往採用應試教育的方法,只重視智力教育,而沒有將培養學生心理素質滲透到其中,忽略了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同時,在教養方式上,相當一部分家長因為受教育程度較低,多采用簡單、粗暴的傳統的.家長制手段。這種消極的教養方式,容易使子女形成敏感多疑、自卑易怒、抑鬱焦慮、偏執敵對等不健康的品質。總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與學校、父母的教育觀念、家庭教養方式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正相關係。

2、社會現實的影響

市場經濟中的激烈競爭在促進社會各方面飛速發展的同時亦造成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緊張的生活節奏和巨大的工作壓力使人感到精神壓抑、身心疲憊。改革開放給大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但隨之出現的一系列社會不良現象亦使大學生在心理上產生了諸多矛盾,甚至切身感受到社會轉型期的陣痛,這使得大學生人格弱點泛浮出來,形成心裡疾患。

3、高校心理諮詢工作欠缺

學校教育在一個人格的形成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正值青春期的大學生身心發展趨於成熟,但尚沒有形成完全健康的人格。從現在大學生的心理困惑看,許多都是由於人格障礙而導致的。然而,據報道,北大校醫院心理諮詢中心每週一至週五下午應診,預約就診的患者已經排到了兩個月以後;北京52.2%的高校至今還未設立心理諮詢機構,亦沒有經過專門訓練的心理諮詢教師,學生的許多心理問題仍被混同於一般的思想問題施以不科學的教導。

心理調查報告篇8

姓名:xx

性別:女

民族:漢族

出生日期:19xx年05月25日

學歷:大專

技術職稱:中級

畢業院校:湖北省黃岡xx學校

所學專業:高等護理

工作年限:14年

聯絡方式:138xxxxxx

求職意向

期望行業:醫療、保健、衛生服務

期望職位:護士/護理人員、醫療衛生/美容保健

工作地點:拱墅區、西湖區

期望月薪:4000-6000

教育經歷

19xx年9月至19xx年7月湖北省黃岡xx中專

19xx年9月至19xx年7月湖北省黃岡xx高等護理大專

工作經歷

20xx年1月—至今浙江省杭州市xx醫院註冊在該院業餘經營高檔皮包類店鋪(杭州工聯)。現兼職從事物業管理類工作一年。

19xx年1月—20xx年12月湖北省麻城市xx醫院住院部護士

先後於兒科工作六年、神經外科及骨科工作五年。熟練掌握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新生兒急救及護理,恆溫箱、藍光箱及多種儀器的使用,母乳餵養及嬰幼兒生長髮育、科學餵養。熟練掌握腦外傷、骨折、燒傷病人的急救,術前準備及術後護理,全面配合醫生完成各項難度較高的醫療護理活動。市人民醫院工作量相對較大,正是在這種高強度高壓力的`環境下,個人才能得到成長。

20xx年通過全國統一資格考試取得主管護師資格即中級職稱。業餘經營有一服裝類店鋪。

19xx年9月—19xx年12月湖北省麻城市xx住院部護士

全面熟悉基層醫院臨床護理工作,吃苦耐勞。工作之餘堅持自學,於19xx年參加全國統一成人大學聯考再次考入黃岡xx大專班帶薪就讀。

離職原因:正常調動。

自我評價

本人個性沉穩,勤勞,辦事認真負責。事業單位工作十餘年,經商兩年,專業經驗社會經驗豐富。有耐心,具親和力。有較好文字功底,熟練使用電腦。動手能力好。身體健康,形象氣質佳。已婚已育無負擔,能全身心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