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優秀作文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通用範文作文

感情不能取代教育,老師應該抱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心態去教育學生,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通用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通用範文作文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通用範文

再一次讀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被李老師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對學生的愛心深深地震撼了。

“讓愛滋潤童心”是我讀完全書的第一感受。李老師的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但這種情感,不是裝模作樣的“平易近人”,也不是教師對學生居高臨下的“感情恩賜”,甚至不是為了達到某種教育目的而採取的“感情投資”,而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誠的感情。

反思自己,整天忙碌於教學與班務管理,平時與每個孩子單獨交流的時間似乎並不多。從剛工作時的滿腔熱情,到現在的職業倦怠,曾經對學生的那份牽掛,現在竟有些淡然。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深深地觸動了我,牽動了我內心深處那根細細的弦,也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教育的本質——愛與智慧的事業。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孩子,這是一種特殊力量的奉獻,教師要用美好的愛,用對人的尊敬和美好,深信的精神來塑造人。”愛心是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沒有愛心便沒有成功的教育。

李鎮西老師認為,教育僅有愛心是不夠的,感情不能取代教育,愛學生就要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要走到學生中間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瞭解他們的個性特徵,瞭解他們的精神世界,不瞭解學生的教育是失敗的教育。

書中講述了很多李老師親歷的感人至深的教育故事,最打動我的是學生萬同的故事。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詳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那樣的學生,有多少耐心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與李老師相比,我真的羞愧難當!其實每一個學校都有形形色色的“萬同”,也有很多老師為這樣的“萬同”付出了自己的耐心、愛心。但是又有幾人能如李鎮西老師那樣不棄不捨,耐心細緻地對待萬同的呢?很多人最後選擇了抱怨、選擇了放棄、選擇了任其自然。李鎮西老師之所以能成為名師,我想就是源於他對教育的執著,對學生智慧的愛。

李鎮西老師的教育之所以取得成功,全憑他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從我們當老師的第一天起,就知道要對學生充滿愛心,讓學生在我們愛的澆灌下茁壯成長。但為什麼學生總不能按照我們的意願發展?我想是我們還沒有領悟到愛的真諦。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通用範文

最近,我閱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愛心與教育》是李鎮西老師1998年獻給走向21世紀中國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記。書中用一篇篇獨具愛心和思想性的記實文章,折射出他高揚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旗幟的教育思想歷程。每一篇文章都是他對教育問題的思考、探索和不斷的創新。

我用了一週的時間,如飢似渴地讀完了這本書,書中的很多事例對我可謂受益匪淺。“當一個好教師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李鎮西老師這樣回答:“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自問:你為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做了那些努力?

每當新學期到來,一段時間沒見的孩子們滿臉歡笑地撲向我時,我的心中升起一股暖流。“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充滿真誠的愛。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是感染學生學生情感的魅力,也是思考、探索教育教學理念的動力。教師只有在愛學生的情感推動下,思考自己的教育行為,探索自己的教育思想,創新自己的教育思路,才能贏得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才能收穫自己教育事業的成就。

師生之愛,有別於親情之愛,有別於友情之愛。這種愛的潛能在於她得到不斷的拓展和昇華之後,是我們對祖國的愛。是愛的教育追求的境界。李鎮西老師的手記中,僅教育“後進學生”比較有效的具體方法就有十種之多。這些還是他提練歸納出來的。還有更多具體事例中,達不到歸納寫出程度的靈機之動就更多了。他不比別的教師多長個腦子,但他的這一個頭腦,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智慧?我想李鎮西老師在教育中付出的愛心促進和提升了他個人的智力智慧。

我們每個站在講臺上,面對學生的教師如果也能付出這樣的愛心,必然也會激發自己的智慧潛能,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促進自己的教育能力的發展。做一個有愛心、有智慧的研究型教師,是一種人生的幸福。

讀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我最大的感觸是——享受教育幸福的教師才是真正的教師,才是一個快樂的人。李老師以愛心贏得愛心,以真誠贏得真誠,以民主贏得民主。李老師的生命在與學生的融合中得以燦爛。李老師在博士畢業後,又回到一所中學擔任班主任、教語文。但他卻一再強調:不要把我的行為看成崇高,其實純屬個人喜好,我就是喜歡和學生在一起。

李鎮西的《愛心與教育》促使我追求教育的幸福。使我認識到學生是教師的幸福之源。學生在教師節來臨時送我的一張賀卡、一封簡訊都讓我幸福無比。平時的課堂互動,課下交流使我的生活變得開心,生命因此而變得精彩!

讀李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使我認識到課堂是體現教師生命價值的地方,教師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課堂上度過的,如果上課不能享受到快樂,那麼教師的一生就不會快樂。我努力上好每一堂數學課,在與孩子們的共同探討中,我享受著教育的幸福。

摘錄幾句我喜歡的話:

如果教育者否定學生的兩重性甚至認為學生的真誠不過是在演戲,那麼,教師不但低估了教育的複雜性,而且還會傷害了學生心靈中渴望做“好人”的道德萌芽。

當孩子們與教師產生了朋友般的依戀之情後,點燃學生心“想做好人”的願望,便是教師實施教育的關鍵。

教育者的尊嚴是學生給的!

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通用範文

今年寒假,我讀了李鎮西老師寫的《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捧讀這本書時,說實話,我不想逐字逐句地推敲,但不知不覺中,我就被書中描述的師生真實情感所投入,更為充滿愛心、民主、真誠、人性的教育所折服,蘆笛國小蔣金蘭:《愛心與教育》讀後感。就這樣,我陶醉著、感嘆著進入了一種會意忘文的閱讀境界,帶著自己的心去讀,帶著自己的夢去讀,帶著自己的實踐去讀,帶著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省自身,反省自己與李鎮西老師之間的差距。

讀了這本書,我不由得思考這樣的問題:我們為什麼要教書?或者說孩子們為什麼要上學?從這本書中,我得到了最重要的啟示,首先要認清自己的教育活動目標,不是一張張的成績單,不是分數,不是高一級學校的錄取通知,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在未來社會站住腳跟、開創事業的人才。

書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教育的深思。以前我也想過該怎樣幫助那些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想過該如何在課堂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想過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也想過該如何讓學生喜歡我…但我從未想過,學生到底為什麼來上學?當我讀到教育就是要"每一個從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過一生。"是我深深震撼了,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師的血液當中,成了李老師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僅僅在學生在校期間盡職盡責,即使在學生離開學校後仍牽掛著他們--所以他會為大學聯考落榜的學生寫信--"這個世界如同一個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喬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參天的巨樹,也有纏繞的藤蘿,有鮮豔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陽光下展現自己的勃勃生機,讀後感《蘆笛國小蔣金蘭:《愛心與教育》讀後感》。"讓自己的學生幸福地度過一生--這是一種多麼廣闊的胸懷,多麼博大的愛啊!

李老師對愛的執著也深深打動了我。李老師做的許多事情都很普通,我也都曾做過。為什麼李老師能成為名師?而我卻在日常工作中變得越來越平庸,這當然有本身素質的差異,但更重要的是對教育的一份執著,對愛的一種堅持。正如李老師所說"愛心與童心"是我教育事業永不言敗的最後一道防線。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而我只是把教育當成自己謀生的工作。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一個老師創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老師,能夠長期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那樣對待每一個學生,難!在萬同的身上,我們看到轉化一個後進生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著哪一個方向,都牽動著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老師,只有愛心的堅持才能創造這樣的奇蹟。

真的,跟李老師比起來我感到卑微和慚愧,回想以前,面對個別孩子的頑劣和鬆散,尤其是反覆不定時,我總是忍不住會煩躁,會發怒。可每當發過脾氣,總會有一點自責:他們畢竟還只是孩子!於是,每次我又都會找藉口親切地同他們聊聊天,似乎這樣心裡才有一點平衡。這些可愛的孩子們,不知道是真的原諒我,還是純潔無瑕的心根本就不會去多想,迴應我的都是真誠的笑臉。現在想起來,孩子們曾經給過我多少尊嚴和寬容啊!和他們的愛比起來,我們這些老師甚至是大人的愛附加了太多的東西,顯得那麼單薄!試問自己;對於一個責備或是訓斥過自己的人,既不是父母又不是兄長,你能這樣去寬容和包容嗎?可這些孩子們能做到。他們眼中沒有絲毫的雜質,透出的都是單純、坦誠。跟李老師相比,我的學生年紀更年輕、心靈更稚嫩,更需要我去呵護、去關心、去琢磨、去引導他們。人之初,性本善,在這個社會給予孩子更多影響之前,我們必須把他們培養成品行端正、熱愛生活、富有理想、朝氣蓬勃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積極進取、敢於創新、富有個性、獨立見解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自信自強、永不屈服、愈挫愈奮、樂觀向上的學生;必須把他們培養成興趣廣泛、身懷特長、善於協調、精於應變的學生。

我喜歡隨意的生活,儘管我工作得也踏實認真。但讀完李老師的書後讓我明白"隨意或許是一種美麗,而執著卻是一片更燦爛的雲彩。"反思過去的"隨意"與"從容",越來越覺得我的隨意是低層次的,我的從容包含著更多的惰性。讀了這本書,讓我的心靈受到一些激盪,讓我漸趨平庸的心不再麻木,讓愛心與童心在我的心中留存的更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