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就業形勢

2007大學生實習盤點

今年賀歲檔電影最氣勢洶洶的聽說是《投名狀》和《集結號》,一部講手足相殘,一部演戰爭風雲,似乎都沒有多少"賀歲"的味道(除非他們也能拍得像《無極》、《夜宴》那樣)
倒是和2007年的應屆畢業生就業形勢應景,不知道2007年的大學生實習又該當如何,讓我們從這一年和實習有關的新聞事件中看一看"片花"吧。

2007大學生實習盤點

實習經驗也能"共享"
求職者對記者說"系內同專業的學生共有120多人,每人都有至少一次的實習經歷,只要大家願意共享,每個人就會有120多次的實習經歷"。原來,他們整個系都是這樣操作的。只是該位求職者被企業識破,圖呼"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實習經驗(經歷)蒼白甚至空白,是許多應屆畢業生心中的傷痛。以往常見的方法有"臨急抱佛腳"--到父母親戚的工作單位混個證明;或者"以次充好"--把實習期誇長,把實習工作誇大;或者"借實習"--把的實習經歷寫到自己簡歷上。而"共享法"可謂把"借實習"實現了"集團化"、"規模化"和"專業化"。如果僅僅是把實習經驗分享交流,那是應該鼓勵的,但把實習證明(鑑定)和推薦信都"照單全收",也算2007年值得一提的"新事物"。
實習經驗都需要共享,實習經驗都能共享,是無奈?無知?還是無賴?或者兼而有之。只能用最流行的漢語慨嘆一聲:"餓滴神啊"!

暑期實習漸成二號主角
以往高校的畢業生就業工作就像農民種地,而且種的是"兩季稻"。秋天播種,冬天收割,春天再播一次種,夏天在收割一次。今年可大不同了,春夏不僅要做畢業生的工作,還要為下一屆的暑期實習忙碌。以往高校只是"偶爾"釋出一些實習資訊,現如逐漸要把一年一度的暑期實習當成"重點工作",同濟大學、上海大學的實習招聘會已經常規化,上海財經大學的"啟明星"實習計劃已經推行了三年。
而且不僅高校忙,全社會都忙起來了。成都今年首辦"大學生實習招聘會";廣州大學城首場實習生招聘會據說"萬人競聘300個崗位";上海、北京等地的實習招聘會早已不是"新聞"。今後恐怕還會有更多城市"效仿"。值得一提的是培訓機構"鴻仁堂"組織的名校聯合實習生招募會2007年已是第二屆。
暑期實習,已經從"跑龍套的"上升為"男(女)二號",終於混成"角"了。

海外實習:世界是平的
當大多學生還在為簡歷的空白髮愁時,少數分子已經悄悄地走出國門了。還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據說今年的海外實習真有點"熱"。實現海外實習的途徑大致有兩種,一種為校方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案"與國外大學的交流/交換生計劃,例如上海大學與慕尼黑大學、法國里昂大學等高校對應選派實習生,由校方為他們推薦在德國、法國的實習崗位,該專案已經舉辦了三年。而另一種途徑為參與非營利性中介協會舉辦的海外實習生計劃,2007年海外實習生專案招生的中介組織有國際經濟學商學學生聯合會(AIESEC)、中港實習生協會、國際大學生實習交流協會(IAEST)、"迪斯尼課程與實習專案"、國際設計與文化交流網路(IDCEN)和中國註冊會計師協會(CPA)等。這些專案可能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但實習通常也是帶薪的,更重要的是他們提供了走出去的渠道。
《世界是平的》講述全球化語境下的經濟和管理故事,海外實習之興起,無疑也是"世界是平的"的有力佐證。

僱人上課顯無奈
從前只聽說過"代課老師",今年卻冒出了"代課學生",而且還"成行成市"。今年部分高校論壇和天涯、校內網等熱門網站紛紛出現"為了實習僱人上課"的帖子。據說一課時十五元,僱多了還可以"買二送一"--僱兩課時可以贈送一課時。受僱者的職責就是點名時"喊到",如果需要抄筆記和寫作業服務則另外加錢。
一般公司招聘實習生都是因為日常工作的需要,而不是為了"培養人才",所以通常都會要求實習生每週能夠上班兩到三個整天,這給尚未畢業的學生出了難題。如果不實習將來就業競爭就可能處於劣勢,如果實習很可能課程通不過,於是"上課影子"的需求就出現了。
專家說"作為一名學生,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應該以學業為重",似乎僱人上課都是學生的錯。難道高校就不需要反省?第一,號稱"學分制"改革都那麼多年了,為什麼不能實現讓學生在課程安排上作調整呢?看來,我們實行的是學分"制"--制約的制。第二,如果學生不聽課都能通過考試,似乎實在沒有上課的必要,全日制改函授或者電視大學或者網路學習或者"自考"算了。
既然實習是就業市場的需要,高校何不將這道門開啟,非要逼學生走"旁門左道"?

食之無味的畢業實習
11月的《人民日報》刊登了一篇題為"一個大四學生的困惑 我們的教室為何空蕩蕩"的學生來信,信中說"大學前三年已把課程修滿,大四一年基本處於不用上課的狀態"。抗戰時期"偌大的華北容不下一張課桌",失業年代全國的大學卻只剩下課桌。就業與學業的關係越來越"矛盾"了,專家說是就業影響了學業,就業難使得學生人心惶惶,不管大四還有沒有課,教室都是空的。但為什麼就不能從學生的角度說,是學業影響了就業?實習,更確切地說畢業實習就是很典型的一例。除醫科、師範和少數理工專業外,大部分學校都把畢業實習放在畢業學年的下半學期。而學生求職從上半學期就開始了,下半學期才會發生的實習經驗幫不上忙,為了不變成"應屆失業生",他們必須得在求職開始前自己把實習經驗補上,於是就會出現"僱人上課"一幕。到下半學期已經找好工作的學生會選擇"享受生活",還沒有找到工作的學生則繼續奔波在求職路上,所以不管學校怎麼"加強管理",畢業實習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名存實亡的。
如此形式的畢業實習已經不是一般"雞肋"了,而是被狗啃過的雞肋,做"雞骨漿面"都嫌瘦。教育部官員表示"無評估機制高校就不能發展",如果教育部能夠在評估機制中加一條"畢業實習不能安排在大四下學期以及大四",高校的發展一定會更快,起碼"應屆失業生"會少很多。

實習的WEB2.0:網上實習
雖然課程還不能"網學",但實習卻可以網上進行。一家叫做"任務中國"的網站於7月份推出了"大學生暑期網路實習活動"。任務中國特邀TOM、噹噹、迅雷、百度等眾多名企,提供一系列文稿撰寫、資料統計分析、策劃、廣告設計、網站建設、軟體開發等適合在校大學生參與的任務,學生通過網上領取任務,完成之後再通過網路上交,優秀的任務完成者既可以獲得酬金還可以正式到企業中去實習。
網路實習解決了學習和實習時間上的衝突,而且顯而易見,網路實習的任務偏向創意和創作,可以說是實實在在的"創新教育"。

名企實習:通向名企之門
實習有三層境界,第一層點綴簡歷,第二層積累經驗,第三層叩開名企之門。
首先,越來越多的知名企業把"招聘實習生"作為提前選拔新一屆應屆生的重要手段,招聘來年的新員工優先從暑期實習生裡挑選,甚至直接"內定"。而應屆生畢業時段的招聘反而顯得帶有"做秀"的色彩。GE、IBM、微軟、寶潔、聯合利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飛利浦和頂級諮詢公司和投行,基本上都有固定的暑期實習生招聘計劃,通常每年的三月份就開始接受申請,五六月份面試,等大部分學生考完試,意識到要找實習的時候,它們的招聘已經結束了。企業那麼做,招的就是那些最有意識,能夠長期關注企業動態的學生。俗話說"笨鳥先飛",在實習招工作這件事上,卻是"好鳥先飛"。
越來越多國內名企也加入了暑期"搶人"者行列。
其次,名企實習往往成為名企之間互相"承認"的一種證明。知名企業管理規範,選拔嚴格,而且應聘者多。學生能夠通過層層選拔,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進入知名企業實習,已經證明了他的能力和素質。所以,在知名企業裡做過什麼可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他通過了選拔。
據稱,2007年知名企業一個實習崗位應聘者超過數千人,不過,如果和正式招聘相比,該數字還不算"恐怖"。

論語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對2007年大學生實習的盤點,我們發現孔子他老人家說錯了,應該是"學而實習之,不亦難乎"!


標籤:實習 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