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做為一名學生,在平時學習中都經常讀書吧,那麼在讀完《朝花夕拾》,大家都有什麼樣的感想呢?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進入國中的前兩個月,我拜讀了魯迅的《朝花夕拾》這本書。《朝花夕拾》只有十篇散文,篇幅都不大,我只用幾天時間就讀完了。可是我意識到閱讀名著只瀏覽是不行的,必須細細品味。之後的很長時間裡,我又多次閱讀《朝花夕拾》。

魯迅先生是一個愛國的人,這在《朝花夕拾》中就有很大的體現。在《父親的病》一文中,魯迅的父親得了水腫,魯迅是一個孝子,為了治好父親的病,他不惜花大價錢為父親請“名醫”治病。“名醫”們用一些奇怪的藥引子,比如經霜三年的甘蔗,蟋蟀一對,還要用“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平地木,敗鼓皮丸等。這些藥引是多麼的荒唐可笑!還有一種藥丸,叫敗鼓皮丸,因為水腫又叫鼓脹,就用打破的鼓皮去破水腫,也是十分荒唐可笑。直到他的父親生命垂危時,所謂的名醫仍舊泰然自若的開著這樣的方子,然而卻沒有挽回父親的生命。

文中魯迅先生批判了這些庸醫故弄玄虛、草菅人命的惡行,也下定決心去了日本仙台學習西醫。他希望用自己高明的醫術去救治那些被庸醫所誤的病人,由此可見魯迅先生是很愛人民的。

《藤野先生》講述的是魯迅先生在日本留學的經歷,當時日本人都瞧不起中國人,認為中國人都是低能兒,魯迅先生考試得了60多分,就被他們認為是作弊。之後他和同學們去看了一部關於日俄戰爭的影片,講的是日本和俄國都企圖得到中國東北的大片土地從而引發了戰爭,而劇中的中國人不是想如何保衛自己的祖國,竟去給俄國人當間諜。被抓後要當眾槍斃時,圍觀的中國百姓不但沒有一絲憤怒,反而拍手叫好。螢幕之外的同學們也都拍手叫好。這一情景刺激了魯迅愛國之心,使他走上了棄醫從文,用文字去救治中國人沉睡的心靈的道路。

讀了這些,我感覺現在我們國家雖然沒有處於危難之中,但我們也要保持一顆愛國之心,從點滴做起,努力學習,使自己成為一個有益於祖國,有益於社會的人,向魯迅先生學習他老人家的愛國精神。

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這個寒假,我讀了魯迅先生所寫的《朝花夕拾》。《朝花夕拾》共收錄了魯迅先生的十篇散文,記錄了他從幼年到青年時期的幾段生活經歷。

在十篇作品中,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裡,百草園裡有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有鳴蟬、黃蜂、叫天子,還有油蛉、蟋蟀。那裡的生活天真爛漫、無拘無束、令人嚮往。講述了魯迅先生兒時在百草園天真爛漫的.生活和在三味書屋較為單調的學習經歷。

《阿長與<山海經>》、《藤野先生》、和《範愛農》分別講述了魯迅先生對長媽媽從討厭到敬愛的感情變化,非常真實自然。在《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並沒有像那些日本留學生一樣歧視中國留學生,反而非常關心魯迅先生的學習,一直堅持為他改筆記。這種正直、熱情的人非常值得尊敬。總的來說,這幾篇文章表達了魯迅先生對兒時保姆長媽媽、日本老師藤野先生和好友範愛農深沉的懷念之情。

還有《五猖會》、《無常》、《父親的病》和《瑣記》四篇散文。在《父親的病》裡,我們看到了少年魯迅為父求醫治病的艱難,痛恨那兩個缺少醫德醫術的“名醫”。這四篇文章把個人感情和社會感觸結合起來,展現了清末民初的社會風貌;《狗貓鼠》和《二十四孝圖》將回憶往事與聯絡現實結合起來,旨在批判社會現實。

在這幾篇文章中,我最喜歡《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因為它寫出了我們孩子的心聲。我希望童年生活裡充滿無憂無慮的歡笑,能自由自在的玩耍,擁有自己的樂園,在心裡留下童年最美好的紀念。

也許,我長大後也能像魯迅先生一樣,寫出一篇感人的回憶散文來,在回憶中品味人生。

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這本是魯迅先生所寫的,魯迅先生是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因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所以是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

書題中“朝花”是指散文記述的物件——孩童時期和青年時期,“夕拾”是指魯迅主體的寫作時間與方式。這本“朝花夕拾”每篇都帶有導讀,能讓讀者更深層的鄰略文章的精華。

《狗·貓·鼠》中表達了魯迅對貓的仇視,書中有一段道“現在說起我仇貓的原因來,自己覺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一、它的性情就和別的猛獸不同,凡捕食雀、鼠,總不肯一口咬死,定要盡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厭了,這才吃下去,頗與人們的幸災樂禍,慢慢折磨弱者的壞脾氣相同。二、它不是和獅虎同族麼?可是有這麼一副媚態!”從這裡面可以看出魯迅仇恨貓是因為貓對弱小的欺凌。這是一篇借物喻人的散文,以貓的特質諷刺某些人一旦抓住別人的弱點或不足之處,就想盡辦法慢慢折磨別人。

這本書裡我印象最深的是《風箏》,講述的是魯迅小時候不太懂童心,認為玩風箏的小孩長大後沒出息,從而折斷了弟弟辛辛苦苦做的蝴蝶風箏。長大以後在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籍上看到,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悔及想去彌補時,可他卻也長出了鬍子。問及此事,他已全然不知,不怨了。遺憾深深地埋在魯迅心裡。現在也有這樣的事情,大人認為對學習無用的東西都是垃圾,扼殺了孩子們的天性。

《朝花夕拾》是一部很棒的散文集,我買的是同心出版社,封面很美,能讓人靜下來慢慢品味書香。

學生讀《朝花夕拾》讀後感

《朝花夕拾》,以前總覺得是本詩歌集,名字清秀,婉約。但只有讀過才知道披著散文集大衣下的辛酸與快樂的故事。華麗的故事都反映出了社會的黑暗,也許這就是魯迅先生寄託感情的方式吧!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老先生形象,《阿長與山海經》的真實農村婦女形象,《藤野先生》的黑瘦先生形象給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不起眼的人,不起眼的事物,在魯迅先生看來都是深遠的回憶。當時黑暗遍佈中國大地,人心的虛偽與醜惡是無法掩飾的。也正經歷如此,魯迅先生寫下了他的童年生活,不經讓我們明白了童年的逝去與黑暗帶給人類的災難。

小時候,我們會因為一點小問題而舉手問老師,經管是那麼的幼稚,但不到理解決不罷休。如今,即使老師問還有沒有問題時自己都不會有一點動作。小時候,因為一次小測驗沒拿滿分就會痛哭不已,如今拿著不及格的卷子也只會說下次努力。為什麼時間會使人有那麼大的變化曾經童年的單純、無知以悄悄離去。它們都跑去哪了?還是被我們故意丟棄?隨著歲月的流逝童年以悄然離開,伴隨你的唯有那些歡樂的、苦澀的記憶。

我們可能比較幸運,沒有魯迅先生當時社會的黑暗。我們也可能比較悲催,沒有他們當時童年那麼歡樂。童年已經漸漸走遠,留下的只有零散的記憶,倒不如細細品味《朝花夕拾》體會作者的童年。不同時代的童年夢也是不同的,讓我們沉浸其中,感受當時社會的黑暗,當時人民複雜的心情,也許能在作者的童年中找到自己遺失的記憶,迴歸童年,慢慢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