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最新7篇

心得體會通常包括情感體驗,如喜悅、挫折、滿足或失望,每一次心得體會都是一次成長的機會,它們幫助我們不斷提高自己,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最新7篇,感謝您的參閱。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最新7篇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1

張桂梅作為千千萬萬基層教育工作者中的一員,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立德樹人作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奮鬥目標。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作為自己的人身追求,而且在工作的這三十年中也一直積極踐行這一人生追求。

作為一名教師,她心繫困難群眾,始終相信群眾利益無小事,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投身教育扶貧行列,在她的努力下,華坪建成了全國第一所全免費女子高中。她堅持樹人先樹魂,把思想政治建設和理想信念教育作為立校之本。她長期拖著病體,堅守工作崗位,以實際行動兌現了自己“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諾言。她把自己的工資、獎金和社會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萬元全部投入教育事業自己卻甘守清貧。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張桂梅在教書育人的同時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家訪。張桂梅身體不好,但是她卻從來不讓學生家長來開家長會,自己拖著生病的身體進大山挨個對學生進行家訪。在遇到有輟學思想的學生時會不厭其煩苦口婆心的給學生和家長做工作,不讓一個同學掉隊。就是這樣的家訪,張桂梅堅持了十年,幫助很多想輟學的孩子又重新走進了學校,坐在了課堂上學習。

拜讀了張桂梅同志的先進事蹟和用生命點滴的人生故事,我深切的領會到一個智者和仁者所顯現出來的精神魅力。張桂梅不是製造出來的英雄,她是那樣樸實,那樣真實,也許她在悄悄的改寫著英雄的概念。”張桂梅的精神,是一種時代的精神,體現了中國知識分子強烈的愛國主義追求和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張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種平凡的精神,體現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師把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和回報,具體落實到自己的事業和學生上,在普通教學崗位上,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我作為教師中的一員,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學習張桂梅的精神,學業上不斷進步,修養上不斷完善,做學生熱愛、人民滿意的優秀教師,做無愧於時代的光榮教師。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2

?@組工幹部 莫道螢光小 定作月邊星】

眼下,青藏高原漫天雪花,盡顯蒼茫。而深夜的西寧,那盞長明的燈沒有亮起,年僅43歲的朱治國,倒在了他用腳步丈量的基層一線,用熱愛與擔當燃盡一生,點亮了“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擔當”的組工燈塔。組工幹部要以朱治國同志為榜樣,擦亮組工幹部的精神底色,用心做好走好新時代的“趕考路”。

“小身板蘊藏著大能量!”朱治國如同螢火蟲,短暫的綻放照耀了漫長的夏夜。他用日復一日的行動,將對黨的無限忠誠、對事業的無限熱愛灑落在青藏高原,熠熠生輝。每一個組工幹部要甘當小小螢火蟲,勇敢、輕靈地遊弋於天地之間,即便渺小微茫,依然在暗夜裡奮力發光,執著地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艱苦奮鬥,爭做自力更生的組工幹部。月下微光,樹中流星。古人認為螢火蟲生於腐草之間,卻“雖緣草成質,不借月為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21歲的朱治國沒有留戀城市,通過考錄後服從組織分配,到距離西寧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鄉鎮工作。當時的領導和同事對一致評價:不挑活兒,入戶填表、農田調研、寫簡報、接待群眾,每天“兩眼一睜,忙到熄燈”,毫無怨言。廣大組工幹部要勇於跳出“舒適圈”,積極主動奔赴基層一線、偏遠地區、艱苦地方,腳踏實地開展工作,紮紮實實做好每一件小事,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與魄力,磨鍊踏實的工作意志、錘鍊過硬的工作作風、歷練豐富的工作經驗,用困難與挫折來提升實戰本領,帶頭衝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抗震救災、鄉村振興第一線,當先鋒、做表率。

勤奮好學,爭做業務精通的組工幹部。古有車胤囊螢夜讀,後人把書房稱作“螢窗”,隱喻苦讀不輟,亦砥礪世人像螢火蟲那樣努力發光,自強不息。對於學習,朱治國同志也始終有一種“不知足、知不足”的緊迫感,他寫到:“每天都有新思考、新體悟、新收穫,這種感覺很美妙,很久都沒有這種充實的感覺,只是感到時間不夠用,消化吸收不充分。”廣大組工幹部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把工作做實、做精、做細作為自己的職業追求,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系統掌握基層組織建設、幹部管理、人才工作等方方面面的業務知識,努力把自己鍛鍊成“提筆能寫、上臺能講、遇事能幹”的綜合型人才,爭當政策通、活字典、筆桿子和多面手,以精通的業務知識為黨員、幹部、人才更好地服務,樹立組工幹部良好形象。

以民為先,爭做黨性最強的組工幹部。朱治國同志的水杯,刻著“以正治國”4字。一路走來,他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難愁盼,想千方、設百計,把基層黨組織缺資源、缺資金、缺人才等問題解決好,用責任與擔當書寫了一名組工幹部滿心為民的公僕情懷。組織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組工幹部要帶頭築牢群眾觀念,把服務群眾作為組織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到群眾困難的地方去排憂解難,到群眾意見多的地方去理順情緒,到出現新情況新變化的地方去總結經驗,到工作推不開的地方去開啟局面,切實為人民掌好權、用好權,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換來群眾“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努力創造出經得起人民檢驗的業績,讓人民群眾衷心擁護黨,永遠跟黨走。

清正廉潔,爭做光明磊落的組工幹部。螢火蟲攜光華而自照,一身光明,一生光明,如有德之君子、無跡之至人,心中有尺,言行有度。在組織部門工作多年,朱治國同志始終牢記黨的教誨,對手中的權力保持著敬畏之心。他時常告誡下屬:“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責任田’,不是‘自留地’。”夜之螢,雖照不了方圓之地,卻亦能映照自身行止。這是在警示明人不做暗事,君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組工幹部要敢於按事實說話、按原則說話,說真實的話、說正義的話,堅守自己的神聖職責。堅決克服“酒杯一端、政策放寬”“吃人的嘴軟、拿人的手短”等不良現象,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做起,防微杜漸,警鐘長鳴,嚴守思想防線,嚴守紀律紅線,嚴守道德底線,做一個經得起時間檢驗、經得起群眾考驗的好乾部。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邊星。”要知道,螢火蟲從來不是為了長久發光而發光的,哪怕一息微光,亦能照亮那方小千世界。我們也許是一名平凡的組工幹部,但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一隻螢火蟲,只要願意發光,就能夠給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提供一點幫助,給夜帶來一盞盞閃閃遊動的燈,去照亮每個有困難的人、需要幫助的人。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3

一切,竟是這麼突然!

朱治國走了,年僅43歲。

如果說,20餘年的組織工作是一種歷練,他在這歷練中鍛鑄了兩個字——

忠 誠

對黨忠誠,是對組工幹部第一位的政治要求,而且是惟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忠誠,必須一心一意、一以貫之,用一生乃至生命堅守、捍衛的忠誠。

朱治國常說,做黨的幹部,從事組織工作,必須講黨性、講政治,懂規矩、講規矩,按規矩辦事;要毫不猶豫服從組織安排,盡心竭力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不跟組織談條件、討價錢。

這是朱治國生命中最後的幾個月——

為了籌備好省第十四次黨代會,4月以來,朱治國和同事們投入了緊張有序的籌備工作。趕上疫情,吃住在單位,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在十幾個小時。會議期間,帶著組織組成員一遍一遍稽核選舉程式、核對人選名單,一次次組織演練、打磨細節,有時加班到凌晨三四時。“100多份材料都得從我們這兒過,來不得半點馬虎。”

這項重要工作結束了。緊接著,又馬不停蹄地到西寧、玉樹開展領導班子調研,他總是把自己的日程安排得滿滿的。

6月11日,是個星期六,本應該好好休息一下,但跟同事約好了上午到單位一起修改材料,10時40分準備出門……

天妒英才!朱治國永遠地離開了我們,和他朝夕相處的同事們一遍遍回憶著他生前的點點滴滴……

省委“兩新”工委專職副書記劉志德清晰地記得他和朱治國的最後一次對話:

“6月9號下午開部務會,朱治國和我一起進會議室,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我看他臉色發黑、嘴脣發紫,說話聲音略帶沙啞。”

“不知道咋回事,這趟去玉樹睡不著覺!”

“前段時間太累了,你得好好休息休息!”

“一堆事兒呢!下週還得去趟黃南……”

讓朱治國一刻不敢耽擱的,何止是這一次。

村(社群)“兩委”換屆選舉是全省基層民主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組織部門的一項重點工作,政治性強,涉及面廣,工作量大。為了組織實施好2021年村(社群)“兩委”換屆,朱治國帶領分管處室提前半年開始謀劃,搞調研、定思路、拿方案,僅一個《換屆工作指導意見》前前後後改了十幾稿……細細推敲、字斟句酌。

時時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國一貫的作風。

2021年1月1日至3日,是全省村(社群)黨組織集中換屆選舉的日子,也是朱治國最牽掛的日子。“志德,元旦放假咱們別休息啦,到海東(省委組織部裡聯絡海東市)看看村黨支部換屆吧,咱倆各包3個縣。”

“3天下來朱治國和我跑了50多個村。按照約定,每天晚上朱治國都要和我通個電話,互相通報一下當天各自觀摩的情況。針對發現的問題,他會及時編髮資訊,在全省村級換屆微信群中提醒各地。”劉志德回憶著去年元旦和朱治國在海東的3天。

最終,全省4149個村和515個社群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了換屆工作。

嚴慎細實優的作風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對黨的事業的無限忠誠和強烈的責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鍊成鋼。

實 幹

如何創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時代的業績?

就是練就擔當作為的硬脊樑、鐵肩膀、真本事!

熟悉朱治國的同事都說,對於工作,他從來沒有得過且過的想法,更不存在差不多,在他看來,“無功就是過,平庸就是錯”。

這種近乎苛刻的要求和嚴謹細緻的作風,在朱治國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注重深入基層、調查研究,聽取各方意見。“搞基層黨建的同志,不能老坐到辦公室,要邁開步子、沉下身子,多到基層聽聽黨員群眾的呼聲。”到省委組織部工作以來,全省366個鄉鎮,都留下朱治國的足跡;4149個村子,他走過一半以上,他對很多村子的情況瞭如指掌;他謀劃工作注重底線思維、閉環思路,推動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搞基層黨建不可能‘吹糠見米’,看準了的事情不要經常換頻道,堅持做下去,一定能夠見成效。”正是靠著這股韌勁,全省基層黨建工作取得了一項又一項驕人的成績;他對工作高度負責,對經手的文稿材料極端認真,以“文過我手無差錯,事經我辦請放心”的高標準要求自己和同事。他寫過的材料、修改過的文稿,很多都成為同事和基層組織部門同行學習借鑑的範本。

在中央黨校學習時,朱治國作了一次題為《自覺把實事求是作為人生信條》的發言,給班上的同學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中談到:“實事求是,是思想路線、是工作方法,也是黨性問題。做人要實,幹工作更要務實。”

黨中央部署實施脫貧攻堅以來,按照部務會的要求,朱治國帶領處室同志調查研究、謀劃思路、研究政策、制定措施、溝通協調,省委組織部從全省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中,先後選派1.49萬名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員下沉1622個貧困村。帶領同志們創造性地出臺了一系列務實管用的管理服務保障措施,為推動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做出了積極努力。他大力選樹、宣傳駐村幹部典型經驗,主持拍攝了《我叫第一書記》《他叫第一書記》紀實宣傳片,真實反映了駐村幹部投身脫貧攻堅的感人事蹟,受到廣大駐村幹部的一致稱讚。

“很多事在我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對一名幹部、對事業來說都是大事。”翻開朱治國的讀書筆記,有這樣一段話:對領導幹部來說,無功就是過,不幹事是最大的錯誤。

凡事精益求精,需要大把的時間。朱治國把自己當成了海綿,擠了又擠。當了副部長後,朱治國更忙了,每天像個陀螺一樣連軸轉,幾乎沒有一個週末是完整休息的。一本又一本的工作日誌裡面,詳細記錄著一個時期需要重點推動的工作和解決的問題。

也有同事問他:“天天沒日沒夜幹工作圖個啥?”

朱治國回答很簡單:“在組織部,只有苦幹、實幹才能對得起組織。”

在最吃緊最吃勁的時候,最能考驗人;在最困難最危險的時刻,最能看出一名黨員幹部的政治素質。面對工作中的難題,朱治國沒有絲毫畏懼和退縮,而是知難而進、迎難而上,敢做“熱鍋上的螞蟻”,敢接“燙手的山芋”,敢當“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4

2020年的庚子春節,街道上看不見熙熙攘攘的人群和車水馬龍的繁忙,行色匆匆的人們面戴口罩,眼神中互相是戒備與疏離……每天增長的確診數字,不斷擴大的疫情地圖,時刻牽動著14億人民的心。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形勢嚴峻,在這場看不見敵人、沒有硝煙的戰役中,卻有這樣一群人,逆流而上,用尚且稚嫩的肩膀,眾志成城,扛起了愛的橋樑。

那一天,白衣著身,是英雄出征戰場的鎧甲。近日,網路上有一個熱門話題,最美的背影,點贊最多的一張照片就是幾位醫護人員,穿著嚴密的防護服,站成一排,趕赴病房。我們在過年,他們在幫所有人過關,我不知道你是誰,但我知道你為了誰,因為你們的堅守,讓我們不再恐慌,因為一襲白衣,讓我們看見最美麗的鎧甲。曾經將名字寫在校服上的90後們,變成如今將名字寫在防護服上的一線戰士,防護服下的他們,也和你我一樣,是子女、是父母、是摯友,是鮮活燦爛的普通人。他們怕嗎?當然。但正是他們,在危急時刻,克服恐懼、義無反顧地頂上去,是他們,面對肆虐的疫情,始終堅守在自己崗位上;是他們,用逆行的單薄身軀,築起疫情防控的銅牆鐵壁。正如武漢市中心醫院的護士長唐莎所形容那樣: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前輩的樣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搶人罷。這群90後,是擁有著隱形翅膀的天使。

那一刻,青絲斬斷,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豪情。1月26日,一則光頭護士的新聞一度引起關注,武大人民醫院東院區神經內科護士單霞,身為90後護士、兩個孩子的媽媽,在醫院被確定為定點救治醫院後,她果斷將兩個孩子送離了身邊,並且因為毛髮也可能沾染病毒,所以自己在家毅然剪掉了齊腰長髮光頭明志。古人云,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同樣擁有長髮的我,更能理解這一決定的深重意義。女孩兒愛美,剪掉長髮尚可,但是剪成光頭,哪怕男士,又有幾人有此勇氣?當大家感動地說這身白衣穿得太沉重,單霞卻覺得剪個光頭真心沒什麼,只是為了我好戴帽子,好穿防護服,好上戰場,好保護自己和同事。因為穿上了這身白衣,戴著護士帽,有了信仰,即使害怕也不能後退,為了切斷傳染源,努力救治病人,他們做的事情,比剪髮還多得多。如有不幸,請捐獻我的遺體研究攻克病毒關鍵時刻我不會逃避,我也不會做逃兵,這些話,都出自一名95後的小女孩之口,武漢科技大學天佑醫院腫瘤科的護士李慧。疫情爆發到現在,從除夕夜開始,她堅守在工作崗位,從未離開。因為有這樣一群年輕巾幗英雄無私勇敢,在病毒面前毫不害怕,捨身為民為國,讓人們看到了他們為之戰鬥的決心,堅定了我們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信心。

那一句,義無反顧,是赤子心懷感恩的大愛。24歲,恰是青春正好的年紀,但四川省第四人民醫院的護士佘沙,卻有遠超這個年紀的擔當和感恩。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倖存的她,見證了全國各地對災區人民無私的援助。醫院釋出召集第二批援漢醫療隊成員的通知後,她就主動報名請戰,在她和護士長的申請理由中,最讓人動容的就是那句因為我和其他護士不一樣,我是汶川人,與此相似的,還有一名95後男護士許漢兵所說的,生在中國是件幸運的事情,危險的時候肯定不能退縮,奮戰抗肺炎一線的他,在防護服上鄭重寫著精忠報國。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這句話,看似簡單,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夠做得到。為了家國大義,付出所有、哪怕生命的代價,他們,為我們詮釋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澎湃愛國情。年輕的90後,曾經被人們稱作是垮掉的一代,很多人質疑,我們是否能夠擔負起建設國家和民族的重擔?是否能扛起中國走向未來的堅定脊樑?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在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無數90後在嚴峻疫情面前挺身而出,奔赴一線,不顧個人安危,深入一線探訪疫情真相的青年記者;除夕夜整裝待發,支援前線的解放軍醫療隊;各地醫院,在請戰書上堅定地按下紅手印的醫護工作者;還有心繫武漢,捐助物資善款的海內外愛心人士。無數感人肺腑的事情中,90後用實際表現告訴社會:我們,一定行!滴水匯成江河,有14億同胞站在我們背後,眾志成城萬眾一心,請相信每一個人的付出,相信陰霾過後終有燦爛彩虹。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進入攻堅階段,全國的疫情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病例日增長數逐漸減少。但這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我們應該以更紮實、更接“地氣”的作風打贏抗擊疫情阻擊戰,絕不可讓形式主義拖了後腿。

多一些統一指揮,少一些重複發文。形式主義貽害無窮,注重形式不重實效,很容易出現“精力空耗”現象。現在各地均成立了抗疫指揮機構,對本地區的抗疫工作進行統一部署,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一些地方缺少統籌安排,不同部門各發指令,重複給鄉鎮、村佈置相同或類似的工作,導致身處疫情防控一線的基層幹部被無謂的工作消耗了精力。顯然,這又是犯了形式主義的病。我們應該提高抗疫指揮機構的統一協調能力,建立更高效的資訊互通機制,將各種資料進行共享,避免因為各部門之間欠缺溝通協調,欠缺統一部署,導致各發指令、各下任務、重複發文。疫情防控是一場艱鉅的阻擊戰、攻堅戰,各個部門應積極參與,形成合力。

多一些“跟我上”,少一些“給我上”。在戰爭年代,共產黨員扛著紅旗高呼“跟我上”,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身先士卒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作風。在這場戰“疫”中,我們的黨員領導幹部要多一些“跟我上”,衝鋒在前,奮鬥在排查一線、宣傳前沿、醫護主戰場,用自己的行動踐行初心使命,履行錚錚誓言;不要只到現場拍拍手、揮揮手,有形式,沒主意,壓力層層加碼轉嫁給基層。我們的黨員領導幹部要主動加壓,身臨一線不後退,從“統一指揮、統一協調、統一排程”,到“密切跟蹤、及時分析、迅速行動,堅定有力、毫不懈怠做好各項工作”;不要四處奔波“亮相”“作秀造勢”,讓基層幹部和當地群眾難以招架。

多一些物資援助,少一些報送表格。“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廣大的基層幹部是衝鋒在前的突擊手、排頭兵,各部門必須為基層幹部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確保口罩、消毒水等物資能準時按量配送到位,不能讓前線的戰士“缺槍少彈”,要讓他們都有口罩戴,而不是隻有口號喊。同時減少重複或不必要表格的填報,避免基層幹部的力量被分散,精力被消耗。“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工作,實屬不易。只有將拖後腿的形式主義從疫情防控中消除掉,廣大基層幹部才能幹字當頭,幹出樣子,幹出風采,幹出成效。

“飛雪迎春到”,只要我們齊心協力,拒絕形式主義,就一定能戰勝疫情,掃去病毒的陰霾。在山花爛漫時,會心一笑。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5

在觀看了焦裕祿的感人事蹟後,我明白了焦裕祿精神的實質就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我們要學習他甘於吃苦、甘於奉獻的精神,要學習他全心全意為群眾謀利益的崇高精神。

焦裕祿同志是一個為人民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英雄。他正確使用權力,把自己當做人民群眾的一分子,時刻想著自己是來自人民群眾,所做的事情與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一致,領導者應當自覺做一個合格的人民公僕,正是有了這樣一個基本群眾思想觀念,焦裕祿同志才會自覺地深入群眾之中,對於人民群眾的情意就會經常銘記心中,群眾的甘苦就會時刻裝在心中。焦裕祿同志就是這樣,他看到蘭考那麼多群眾吃不飽穿不暖,他心似刀絞;他看到全縣那麼多群眾在風沙鹽鹼地裡常年勞作而得不到好的收成,他心急如焚。他知道自己來自人民群眾,他心裡時刻裝著群眾,未獨沒有他自己。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今天,雖然形勢發生了根本變化,但我們領導者當以人民利益為重,牢固樹立領導者來自人民群眾的基本觀念不能變。

我國的改革事業已進入了關鍵時期,要持續、快速、健康地發展經濟,必須克服前進中一個個困難。這就要求我們的各級幹部,既要解放思想,又要轉變作風,必須像焦裕祿那樣具有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實事求是、密切聯絡群眾的作風,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今天,有黨的一整套好政策,如果再有一批像焦裕祿那樣的好乾部,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必然會大大發揚,我國的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必將會如虎添翼,煥發出更大的活力。

我們學習焦裕祿精神,我想應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心繫群眾,服務人民。就是要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在工作中,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把職工的願望和要求作為決策的根本依據,把切實解決民生問題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努力讓職工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2、真抓實幹,務求實效。就是要求發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增強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克服浮燥情緒,拋棄私心雜念,把心思用在幹事業幹工作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實中,在抓落實上狠下功夫。要察實情、講實話、辦實事、求實效。一步一個腳印地把我們的文化事業推向前進。

3、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就是要牢記毛主席在一九四九年提出的“兩個務必”,在各項業務活動工作中嚴格貫徹勤儉節約的原則,真正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生命中去,把有限的資金和資源用在刀刃上。

4、勤奮好學,學以致用。就是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既重視理論學習,也重視在實踐中學習。要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從工作實際出發,首眼於解決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把學習的體會和成果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促進工作的措施、幹好工作的本領。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6

那是大約20年前的一天。山路邊坐著一個十三四歲的小姑娘,她手裡拿著鐮刀,身邊放著一個破草筐,呆呆地望著另一座山頭。張桂梅看見了,走過去問她:“你怎麼了?”女孩回答:“我想讀書,但是家裡沒錢,給我訂婚了,收了彩禮要讓我嫁人。”張桂梅找到女孩的父母試著勸返,說:“你們只要把孩子交給我就行,學費生活費都不用你們管了。”可即使這樣,女孩的母親仍堅決不同意孩子回校讀書,甚至以死相逼。張桂梅無奈,只好把女孩留了下來。

怎麼樣才能救救這樣的女孩子呢?這個難題久久縈繞在張桂梅心頭。

當時的張桂梅,已經是華坪縣出了名的“好老師”,還兼任華坪縣兒童福利院(華坪兒童之家)的院長,是數十名孤兒的“媽媽”。

當老師,張桂梅發現“女學生讀著讀著就不見了”。她們不讀書的理由多種多樣:為了給弟弟交學費,姐姐被父母勒令退學回家幹農活或外出打工;因為收了彩禮,十幾歲的小姑娘也要準備嫁人了。當“媽媽”後,張桂梅又瞭解到兒童之家孩子們的身世,他們的母親有的因殺死家暴的丈夫而獲刑,有的因落後錯誤的分娩觀念而死亡,留下孤苦無助的孩子。

“培養一個女孩,最少可以影響三代人。如果能培養有文化有責任的母親,大山裡的孩子就不會輟學,更不會成為孤兒。”一個現在看來依然有些“瘋狂”的想法在張桂梅心中越來越清晰:“我想為這些大山裡的女孩建一所免費的高中!”

為了這個“瘋狂”的夢想,她開始四處奔走籌款,風吹雨淋,被冷落,被唾罵,卻只籌得一兩萬元。直到2007年,張桂梅當選黨的十七大代表,赴京參會期間,一篇題為《“我有一個夢想”》的採訪報道讓更多人理解了張桂梅的女高夢。

2008年,在中央和各級政府以及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援下,華坪女子高階中學正式掛牌成立。這是全國第一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

華坪女高首屆共招生100人。她們大都來自山區,多數沒有達到普通高中錄取分數線,還有一些孤兒殘疾學生單親家庭學生父母殘疾的學生和下崗職工子女。但只要是女孩,只要還想上學,華坪女高都向她們敞開懷抱。三年後,她們中有96人堅持到最後參加大學聯考,全部考上了大學。自2011年有首屆畢業生以來,學校綜合排名連續10年位列麗江市一區四縣榜首。

王近美事蹟心得體會篇7

週一在學校教師例會上和全體老師一起學習了教委辦《關於開展向xxx老師學習的通知》,學習了xxx老師的事蹟,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由於不是同一個教學區,所以在這之前,我對xxx老師並不熟悉,但是通過學習,xxx老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讓我感動就是他對學生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不求回報的,正因為有這樣的大愛,這位在教育前線默默耕耘了幾十年,即將退休的老教師在危險面前心裡裝的只有自己的學生,全然沒有他自己,他這種奮不顧身、臨危不懼、捨己救人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位老師學習。xxx老師身上值得我們教師學習的還有很多很多:他的兢兢業業,他的刻苦鑽研,他的默默無聞,他的任勞任怨……

xxxx老師用自己的行動為我們樹立了又一個光輝的榜樣。從他的事蹟中,我又一次感受到“人民教師”的真正含義,也又一次感受到“大愛無痕”的真諦。和xxx老師相比,我做得還遠遠不夠,在以後的教學生活中,我要以xxx老師為榜樣,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勤奮工作,積極進取,不斷強化作為一名教師的責任心,做一位讓人民滿意的人民教師!xxx老師的事蹟,感染人,激勵人。他的事蹟使我更感受到:教師是一個神聖的崗位,有幸能成為教師行列中的一份子,我一定要用我的激情,用我的愛心把xxx老師這種“大愛無痕”的火炬永遠延續下去,帶著幸福做教師,做一位讓人民滿意的好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