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7篇

其實心得體會根據內容的不同也分為很多種類,經常進行體會的書寫,可以鍛鍊我們的寫作能力,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7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7篇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1

這幾天,隨著大型專題片《法治中國》的熱播,法治再次成為社會熱議的高頻詞。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權力中走向法治化,需要的不僅是理念的更新換代,更需要法制建設不斷的完善和進取。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政府在陽光下執行,“法定職責必須為、法無授權不可為”成為各級政府部門和各類政務活動的基本規範。

一是法治意識正逐漸深入人心。做守法公民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時尚,自覺學法守法用法的社會氛圍已然形成。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增強全社會的法治觀念和法治意識,形成守法光榮和守法有責的良好風尚,形成不願違法、不能違法、不敢違法的法治氛圍。

二是司法改革正逐步落實到位。從員額制改革到推進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從立案登記制改革到重拳出擊打“老賴”。司法改革向深水區邁進,啃下“最難啃的硬骨頭”,做成了想了很多年、講了很多年但沒有做成的改革,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

三是自覺守法正漸漸成為共識。從“誰執法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到將法治列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守法信用記錄到信訪納入法治化軌道,法治社會建設紮實推進,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正成為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2

8月18日起,六集電視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在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迅速在中原大地掀起收視熱潮,在各地區幹部群眾中產生巨大反響,激起強烈共鳴。該片以建設法治中國為主題,以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和重大成就為主線,內容涵蓋法治建設主要方面,既有權威、嚴謹的理論闡述,又有豐富、生動的案例故事,體現人民群眾因法治進步而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此片帶給我的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有思想上的昇華。看到國家的法治建設在頂層設計和社會各個領域、各個層面有序開展,全面依法治國程序步履鏗鏘,我內心的激動之情和驕傲之感油然而生。正如片中所言:“一個現代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要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為謀求國家的長治久安,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社會主義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須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把依法治國作為治國方略。

一個國家走什麼樣的法治道路,歸根結底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決定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深深植根於蘊育著五千(多)年文明的中華大地,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這條道路的核心要義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3

第四集《法治中國—公正司法》法治中國之主要是圍繞法律公平公正的主題展開。看完專題篇後,我對黨和國家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程序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倍感自豪。

作為一名基層組織工作者,我認為“法”這個字既有自己的本意,還可延伸為標準、規範。事實上,我們的很多實際工作都必須按照規範的標準來辦事,比如緊密結合黨建和扶貧工作的“四議兩公開工作法”,雖然不是法律法規,卻是國家在農村所有村級重大事項決策實施時推行的標準程式,實踐證明,通過“四議兩公開工作法”的實踐和完善,基層民主深入人心,農村黨建愈發紮實推進,鄉風文明日新月異,農村經濟快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呈現出一派勃勃生機。

組織部門是黨委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黨的建設重要責任,特別是鄉鎮和農村基層黨組織,作為直麵人民群眾,直面群眾的權益,更要切實把法治精神和要求貫徹落實到基層實際工作中,健全落實各項黨建工作制度和聯絡服務群眾制度,將法治建設貫穿於聯絡服務群眾全過程,成為黨員幹部的新常態,真正把黨的組織活力轉化為依法治國的動力,這是組織工作適應黨的事業發展的需要,也是組織部門加強自身建設的必然要求。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4

8月19日8時,央視綜合頻道播出了六集大型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第二集《大智立法》觀後引發很多感想。

本集主要圍繞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主題展開,與改革決策相銜接,與憲法精神相一致,與人民意願相呼應等內容,突出立法的引領作用,推動作用,體現了立法對於法制體系建設的重要意義。並真實記錄了五年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在科學立法、民主立法所遇到的案例、生動的典型事例和故事的情節、細節;體現了人民群眾因法治進步而不斷增強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制定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大智慧大決策。

法律,在人類社會治理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放眼世界,大凡社會治理好的國家和地區,都擁有比較完備的法律體系。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經過長期努力,我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和經濟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總體實現了有法可依,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重大成就。

實踐發展永無止境,立法必須與時俱進。

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擴大社會主義民主,推進行政體制改革,保障改善民生,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保護生態環境都會對立法提出新的要求。”

立法所向,千頭萬緒,如何進一步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提高立法質量,使法律法規更加充分反映客觀規律和人民意願,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解決實際問題。

立法所向,如何迴應時代命題,引領國家發展,讓十三億中國人民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航程上乘風破浪順達彼岸?“大智立法”成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立法工作著力解決的重大課題。

2014年10月23日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加強重點領域立法,及時反映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人民群眾關切期待,對涉及全面深化改革、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保障人民生活、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律抓緊制定、及時修改。”

黨中央審時度勢,在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提出編纂民法典的重大立法任務。習近平總書記親自主持召開會議作出重要指示,為編纂民法典和制定民法總則提供了重要指導和基本遵循。

2017年3月15日全國人大以2782票贊成30票反對通過了民法總則,國家主席習近平簽署主席令。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中國民法典的開篇之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總則》誕生了,被譽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翻開了關鍵一頁。

規範性檔案備案審查制度為普通百姓架起了一道通向憲法法律保護的橋樑,暢通了撤銷和糾正違憲違法規範性檔案的渠道,保障公民合法權益。

四年多來,全國人大常委會共接受公民和組織提出的各類審查建議1200餘件,對每一件審查建議都認真研究、妥善處理,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法律效果。人民群眾因法治進步而不斷增強了獲得感和幸福感。

“立善法於天下,則天下治;立善法於一國,則一國治。”一部部順應廣大人民意願、維護廣大人民利益的良法善法,正構築起全面依法治國的堅固基石,凝聚起民族復興的制度威力,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更加堅實有力的法治保障!全國人民歡慶鼓舞,為之振奮、為之自豪、為之驕傲。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5

3月5日下午,4-6級部組織所有教師觀看了《法治中國》的第二集,使我深深體會到, 百姓安居樂業,離不開法治保障;執政興國離不開法治支撐;社會進步,離不開法治護航。

?法治中國》重點關注頂層設計,追根溯源,黨的十八大報告鮮明提出,法治是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證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

作為教師,知法是重要的權利義務,學法是重要的必修課程,守法是重要的師德內容,用法是重要的基本功架,護法是重要的基本職責。通過對法的學習,進一步的提高了我們的認識,有利地指導了我們今後的行動!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6

黨中央組織拍攝的大型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播出後,引起大家強烈共鳴。內容涵蓋法治建設的各個方面,既有權威的政策解讀,又有生動的案例剖析,極大地增強了人民群眾對於法治精神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從而掀起一股“學法用法守法”的思想浪潮。

人民群眾不會忘記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員幹部不會忘記重要文獻選編中“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的執政觀念,各族人民不會忘記“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裡“全面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偉大征程。各階段思想認識不是獨立的,而是繼往開來、傳承創新的,在新時期新起點,我們再次揚帆起航。

突出重點,學習理論。《法治中國》這部專題片,突出“法治中國建設”主題,牢牢把握主線,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重大決策部署,所以這是不可多得的現實版法治教育片,值得廣大人民觀摩學習。同時還能對照自己平常所學的理論知識,進行再提高再昇華,溫故加創新會有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全面依法治國”是重點,“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是輔助,只有齊抓共管、相互配合,才能發揮出黨建“組合拳”最大的“殺傷力”。

把握主旨,明白用心。這部專題片分為《奉法者強》《大智立法》《依法行政》《公正司法(上)》《公正司法(下)》《全民守法》六集,分版塊分特色展現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路。聚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審時度勢、頂層設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團結和帶領中國人民凝心聚力、奮發有為。因為中國共產黨把握了中華民族的命脈,堅定不移按照主旨依法辦事,所以才能不斷開闢治國理政新篇章、達到新境界,才能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才能切實履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才能真正明白黨中央的良苦用心。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培育法治精神,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實現的,需要一代又一代能人志士為之拼搏努力,如同教育中“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道理,又如教育需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如何跳出“歷史週期律”、實現長期執政?既是時代考題,又是兌現承諾,共產黨人交出了自己的答卷。在時代浪潮中,已經鋪開全面法治中國巨集偉藍圖,我們嚴格按照“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雄心壯志大踏步前進。法治圍繞立法與改革相協調,與憲法精神相統一,與人民意願相呼應為總基調,忠誠於憲法、忠實於人民,對法律敬畏、對人民敬重,用法治精神開展各項工作,必將造福全體人民、建設強大國家。法治的“耐力”,在於“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新長征路”,因此我們依舊任重道遠,還需要負重前行。

全黨全國上下應堅定理想信念,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堅定不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堅定不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攻堅克難、銳意進取,不斷書寫全面依法治國雄偉篇章。讓法治精神照亮中國夢,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觀看法治中國寫心得體會篇7

毋庸置疑,“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公正司法的根本目標,這個根本目標在六集政論專題片《法治中國》中被屢屢提及。但實現司法公正並非易事,古往今來多少奉法者為之前赴後繼、始終不渝。

導致司法不公的因素讓公平正義難以普照民心,《法治中國》以習近平總書記對公正司法的相關論述,言簡意賅地指出導致司法不公的深層次原因:司法體制不完善、司法職權配置和權力執行機制不科學、人權司法保障制度不健全,一些司法人員作風不正、辦案不廉,辦金錢案、關係案、人情案,等等。眾所周知,法官的裁判是保證司法公正的最後防線,法院既是訴訟案件的終局裁判者,也是防範公安機關、檢察機關、政府部門違法出錯的糾正者,法官一旦對公正司法失守,冤假錯案就在所難免。

要讓法官的權力在陽光下執行,任何信任、能力、成績都不能代替監督。黨的十八大以來,為強化對審判權的監督,法院系統深入打造四大司法公開平臺,即審判流程公開、裁判文書公開、執行資訊公開、庭審公開,文書上網、網上拍賣、庭審直播等改革舉措紛紛成為司法熱詞。以全面從嚴治黨的高度,以司法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堅持,我們國家的司法行政系統正在通過建立嚴厲完善的監督機制,努力讓每一個司法案件都能經受起歷史與法律的檢驗。

讓司法者心無旁騖,首先要解決合理需求。司法改革是一個不斷滿足司法者合理需求的過程。中辦、國辦專門下發《保護司法人員依法履行法定職責規定》,要求保障司法人員正常履職,給予司法人員合理穩定的經濟待遇,並特別指出要保護司法人員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嚴厲懲處威脅、傷害司法人員的行為,維護司法人員的職業尊嚴。司法改革還設立司法人員的分類管理機制,讓不同的司法崗位都有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和發展空間,員額法官檢察官、輔助人員、行政人員都有各自評價體系、晉升渠道,只要努力工作都無後顧之憂。

讓司法者心無旁騖,還要排除權力干預。“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就是讓審判權實現獨立執行,權力干預司法是長期影響司法公正的頑疾,習近平總書記曾痛批,一些黨政領導幹部出於個人利益,打招呼、批條子、遞材料,或者以其他明示、暗示方式插手干預個案,甚至讓執法司法機關做違反法定職責的事。針對這些突出問題,中辦、國辦也專門下文,禁止黨政幹部插手過問司法案件,讓不干預司法案件的處理成為基本的政治規矩、政治紀律。為更加徹底排除權力對司法的干擾,司法系統內部取消了行政領導審批案件的習慣性做法,真正讓司法者實現獨立。

讓司法者心無旁騖,更要填補制度漏洞。司法制度的不健全、不科學,會讓司法者無所適從、瞻前顧後,尤其是刑事案件公檢法三家對證據標準的不統一,既不利於彼此的配合,還會消減彼此的制約,埋下隱患。刑事庭審的虛化弱化也是制約庭審功能發揮、影響司法公正的重要因素,證據獲取方式違法、偵查起訴違背程式、法官未審先判、證人出庭率低等現象,都要求加強刑案庭審的實質化,進行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改革。刑事案件只有以審判為中心,讓庭審結論成為最終裁判的核心依據,法官的裁判才能最大限度地實現公正,讓堅持疑罪從無、堅決排除非法證據成為可能。

解決了司法者的基本需求、排除了權力的不當干預、填補了制度上的漏洞,是給司法工作進行更加深入的改革提供的基本前提。無論是司法案件的簡繁分流、公益訴訟還是基本解決執行難,都是建立在陽光下的心無旁騖之上,夯實實現公平正義的堅實基礎。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