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四篇

當仔細品讀《三個火槍手》後,相信大家內心都有一些新的感受,這時候就需要寫一篇讀後感來記錄一下,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四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四篇

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1

讀過許多文學民著,但自從讀過大仲馬的《三個火槍手》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不少文學批評家稱大仲馬為通俗作家,可是大仲馬的代表作品,如《三個火槍手》及其續集、《基督山伯爵》等,在世界上卻一直擁有大量的讀者。

《三個火槍手》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小說。景非常景。大仲馬不像巴爾扎克等人那樣,花費大量筆墨去描繪故事發生的背景和場所。他總是開門見山,本書正文第一句話便是:“話說一六二五年四月頭一個星期一……”小說一開場,主人公就在變故中亮相,這就決定了故事情節展開和發展的速度,也決定了故事背景的特異和不斷變幻。

文中主要講了達達尼安和三個夥伴為了挫敗紅衣主教的陰謀,前往英國取回王后贈給白金漢的十二枚鑽石別針,一路險象環生,絕處逢生,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保住了王后的名譽,但是結怨了權傾朝野的紅衣主教,性命就握在黎塞留(紅衣主教)的手中了。神祕女人朱萊狄為了要達達尼安等人的性命,就奉紅衣主教之命,去阻止英國權相白金相發兵,救援被法國大軍圍困的拉羅舍爾的新教徒。於是,雙方暗中進行一場你死我活的較量。

我覺得《三個火槍手》與其他的文學作品與眾不同,大仲馬寫的作品都很放誕,誇飾,豪放,張揚。而《三個火槍手》最具特色的一點就是透徹,精簡,沒有一點廢話。

例如:《三個火槍手》的故事背景,就是一樁官闈密謀和拉羅舍爾圍城戰,場景頻頻變化,忽而路易十三宮廷,忽而紅衣主教府,忽而火槍手衛隊隊部,忽而鄉村客棧,忽而修女院,忽而拉羅舍爾圍城戰大營,忽而英國首相白金漢府……每一處作者都不多加描述,但是每一處又都有參與密謀的人,增添了許多神祕色彩,所以使文章更加吸引讀者的眼球,引人入勝。大仲馬寫的《三個火槍手》顯示出特別的生命力,這便是他的非常之處。

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2

大家都讀過《三個火槍手》吧,即使沒有讀過,也一定聽說過。對,它就是很受歡迎的大仲作品。去年暑假,我讀了這本書,完全被這扣人心絃的故事情節吸引住了,彷彿和作者一起進入了這美麗的故事。

這個故事描寫的是17世紀的法國,者爭權奪利,矛盾重重。主人公是一個法國小子達達尼昂,他善良、淳樸、聰明,一次又一次把自己的朋友從危險中拯救出來,一次又一次粉碎紅衣主教的陰謀。說到這裡,我不得不提到達達尼昂的三個朋友——三個火槍手:阿託斯、波爾多斯和米。他們是非常好的朋友,他們正直、勇敢,有紳士風度。說到他們和達達尼昂是怎樣認識的,那真是一段奇遇,可謂不打不相識。達達尼昂無意間冒犯了這三位火槍手,他們為了榮譽要和達達尼昂決鬥,達達尼昂只好硬著頭皮接受了。達達尼昂本來想去送死,誰知紅衣教主的衛兵來了,他們人多勢重,要和三個火槍手決鬥,達達尼昂則加入火槍手這一邊,就這樣,大家同仇敵愾,一起戰勝了敵人。也正因為這次戰鬥,化解了大家彼此的誤會,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達達尼昂經努力也加入了火槍隊,從此,四個人形影不離,有福同享有難同當。大家接受了反抗紅衣教主的任務。

故事也就此展開。作者生動地描寫了他們四個人戰鬥後面的場面,以高超的寫作水平烘托出達達尼昂、阿託斯、波爾多斯、米這四個個性炯然不同的人物。看了這部小說,我也受益匪淺,“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朋友能給自己帶來很大的幫助,就像這四個朋友互相幫助,共渡難關一樣,也就是因為這樣,他們才能從一個個危險和困難中走出來。而且,人要證明自己就要以實際行動來證明,在經歷了無數風險和危難後,達達尼昂終於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一切。

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3

英國的白金漢公爵和法國往後安娜·奧地利的隱晦戀情帶動著故事的發展,紅衣主教因愛生恨,處心積慮地想要揭穿王后,達達尼安因為傾慕王后的跟隨者博納希厄太太,為了維護王后的安危,也為了效忠國王,達達尼安站在了王后這邊反對紅衣主教。

達達尼安和他的火槍手朋友們遠赴英國,找白金漢公爵尋回王后的耳墜。途中三個朋友都被紅衣主教安排的對手牽制,只有達達尼安最終找到白金漢公爵,在讀這一部分內容時,雖然故事中的驚險激烈的決鬥讓人提心吊膽,很為達達尼安和他的朋友們擔心,但是在看到達達尼安和朋友們上路時,我就預測這一項任務最終會是達達尼安成功完成。

通過故事中英國和法國的幾個高層對國事、私事的處理方式,以及達達尼安的角度看到想到的“維繫一個民族的命運和芸芸眾生的生命線,是多麼脆弱,多麼不可知啊!”個人的慾望膨脹到可以利用手上的資源隨心所欲地支配人和金錢,我想這也是這個故事想反映出的那個時代的真實歷史,在這種大歷史舞臺上,人們的生命真的是很脆弱。

出於好奇,我在網路上搜索了“決鬥”的由來、國外爵位等級等資料幫助我更好地閱讀這本書。

精選三個火槍手讀後感4

大仲馬有句名言:“什麼是歷史?就是給我掛小說的釘子啊。”他的小說大多以真實的歷史作背景,情節曲折生動,往往出人意料,有歷史驚險小說之稱。結構清晰明朗,語言生動有力,對話靈活機智等構成了大仲馬小說的特色。大仲馬並非小說的唯一筆者,有一位中學教師奧古斯特·馬凱也參與創作。馬凱經人介紹,把三幕劇《狂歡節之夜》送去請大仲馬修改潤色,改名為《巴蒂爾德》,在巴黎舞臺上公演獲得好評。馬凱又寫歷史小說《老好人杜韋》,將手稿送給大仲馬過目。大仲馬把內容單薄的《老好人杜韋》改寫成《德·阿芒達爾騎士》,在《新聞報》上連載大獲成功。大仲馬從此欲罷不能,一生寫下數百部的小說。英國學者、詩人安德魯·蘭說過:“大仲馬在一展歌喉之前,先得有個音叉定一下音;而他一旦認準了音高,就能一瀉千里地唱下去。”

一本大仲馬的傳記說:“如果您只要讀一本大仲馬的小說,那請讀《三劍客》;如果您有時間讀上三本,那麼請加上《基督山恩仇記》和《瑪歌王后》;如果您要讀五本,再加上《二十年後》和《蒙梭羅夫人》;如果您選擇十冊大仲馬的作品,那麼便再加上《大野心家》,《四十五衛士》,《我的回憶錄》,《安東尼》和《波治倫子爵》。如果這十本書您都看過了,那麼您鐵定已經上了癮,毋需我們推薦您閱讀其他的作品了……”

大仲馬生活侈華,為了還債,僱用文人寫出不少作品,大仲馬的小說有好幾百部,極大多數是別人所寫,有些作品大仲馬連看都沒看過。因此被攻擊為“小說製造工廠的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