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範文1000字

讀完《親愛的安德烈》,大家一定都學會了與父母相處,那麼讀後感該怎麼寫?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範文1000字,供大家參考。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範文1000字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範文1000字

父母對於子女的愛都是無私的,可是,因為生活的年代不同,經歷的事情不同,對於許多事情的看法和想法也會不一樣,看了《親愛的安德烈》我被龍應臺與安德烈之間濃濃的親情和和諧的關係所感動。他們用文字溝通,說出了自己的想法,瞭解了彼此,真好。

在我自身和許多周圍的好朋友之間,都曾聽到過這樣的抱怨,父母抱怨子女長大後不如小時候聽話,我們則會覺得父母不理解我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在許多事情上有了自己的想法,這些想法在父母看來卻是不聽話。龍應臺在《認識一個十八歲的人》一文中說過的一句話讓我很有感觸:“我失去了小男孩安安沒有關係,我可以認識成熟的安德烈。”這樣的心態在我看來是很難得的。許多人都認為,孩子長到八十歲,在父母眼中,永遠是孩子。而我們在漸漸成熟,開始有不同的想法,渴望得到理解,希望能夠不再被當成孩子,盼望長大,想要擁有自己的主見,因為我們也是一個個獨立的人。

安德烈寫信的時候和我現在的年齡差不多,在他的文字中,我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龍應臺覺得安德烈不夠嚴謹,而我卻覺得這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如果生活、寫作,什麼都是一板一眼的,那會失去許多真實的東西。或許成年人認為做好一件事就是該認認真真、一絲不苟,我也明白這個道理,可是,我更多的是想把一些事在輕輕鬆鬆的環境中完成,而不是成為自己的負擔和束縛。書信成為了兩人溝通感情的橋樑,可以暢所欲言,真是一個不錯的溝通方式呢。

父母與我們生活的時代不同,他們在這個年齡的時候,或許有著許許多多的不知道和不瞭解,自然是比不上我們這資訊傳播速度極快的年代。我們現在想要知道什麼事,上網一查就好了,可是在那個時候,沒有電腦,沒有網路,想要得到資訊,只能靠人為傳播。曾經也聽媽媽說過她小時候的故事,可是,遠沒有這樣直觀的感受。看了這些文字,我理解了媽媽,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不一樣的。我們擁有的高科技產物,是他們小時候無法想象的,細細想來,真是有一份感動。

在比賽中,為哪個隊伍加油?是為自己國家加油還是為別國加油?這個問題,或許許多人包括我都會毫不猶豫地選擇為自己的國家加油,因為這是一種榮譽。而龍應臺則是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她會為弱者加油。在愛國的同時,龍應臺看到了國家的另一面,並不完美的一面,這是許多人難以做到的吧?

在少年時,我們會有屬於自己的生活和娛樂方式,不想完全被父母知曉,此時,就需要他們更多的理解和信任了。在安德烈的生活中,曾提到“性”、“藥”、“搖滾樂”,我想這只是一種比喻,而作為母親的龍應臺卻因此緊張。我明白這是一種愛,可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出發,不管發生什麼事,我都希望爸媽相信自己。如果得不到信任,我便會選擇深藏自己,因為我覺得很難過。信任,無論是在親人還是朋友之間,都是重要的。

這點點滴滴的一切,正是說明了兩代人之間的差異,但是,能夠把這些差異變得和諧,互相之間能夠理解,真是很好。其實,我也很盼望這樣的和諧。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範文1000字

時間總是在不經意間悄悄流逝,年復一年中,兒子己是一個十三歲的少年,平日裡倒不覺得,偶爾在他熟睡時,看見床上躺著的宛如成人的身體,心裡不禁一驚,噢,兒子長大了!就這麼長大了!聲音變了,長青春痘了,毛茸茸的鬍鬚己清晰可見,腳上得穿四十二碼的鞋子了……莫說心理,單是外形上的變化己是足夠大了,這一切變化似乎太快了,我極不適應,這正如龍應臺見到十八歲的安德烈的感覺一樣,是啊,那可愛的,讓我擁抱讓我親吻,整天黏著我叫”媽媽”的小男孩哪裡去了?

一邊讀《親愛的安德烈》,我一邊想我的兒子,我和他現在的溝通方式、相處方式有沒有問題?他會不會把心理話都說給我聽?我的反覆叮囑他會不會厭煩?他的心裡在想些什麼?他在學校發生的事會不會願意和我分享?我在他心裡是個怎樣的人?龍應臺和安德烈母子以書信的形式談藝術,談文化,談生活,談國家,談政治,談道德,談煩惱,甚至談愛情,他們通過溝通這種方式,重新認識彼此,更加理解和深愛對方,這也正是我向往的母子相處模式。

很早以前在微信朋友圈就看過龍應臺說給孩子的話:”我也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我把這些話也說給兒子聽,希望他能明白,現在的用功讀書,是為了將來能夠主宰自己的生活,選擇自己心中有意義的工作,從而獲得成就感和尊嚴,樂在其中。

雖然當父母沒有“上崗證”,但是現在想和一個青春期的孩子有效的溝通,我還真要學習當父母。龍應臺說,所謂父母,就是那不斷對著背影既欣喜又悲傷,想追回擁抱又不敢聲張的人。關於這種感受,我有深刻的體會。兒子現在上七年級啦,每天自己騎著自行車去學校,看著他的背影,真是既欣喜又悲傷。欣喜他能很快適應國中學校的生活,又悲傷於它不像小時候那樣需要我了。真希望兒子能好好學習,長大做有用的人才。

其實,當父母的責任非常大,既要讓孩子吃好穿暖學習好,更要身體好,心理健康,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還有,更重要的是擁有抗挫折能力。現在的孩子大多是被寵大的,聽得了讚揚,受不得批評和挫折。時不時就能聽到某個孩子被老師當眾批評跳樓了,某個孩子父母不讓玩手機遊戲自殺了。這是多麼不健康的人格啊!人生的道路上,挫折和失敗是少不了的,沒有健康的心智,強大的心理素質,在這個社會上,是沒有辦法立足的,更別說享受生活了。

和兒子一起看《親愛的安德烈》,我們討論對文中某些事情的觀點,又討論我們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交換看法,這是一個好的開始。我和兒子之間的話題多了,我試著尊重並重視他的看法,他也認真聽我的意見和觀點。相信“溝通”能使我們母子的關係良性發展,讓我們享受親情,樂在其中!

《親愛的安德烈》讀後感範文1000字

當寫下這個題目時,便覺得一陣心如刀絞。中國的家長在給了孩子足夠的自由後,覺得那是自己的“授權”或“施予”,他們並不覺得那是孩子們本來就有的天生的權利。對,他們的心態已經在不經意間暴露無遺。也就是說,他們到今都沒法明白:他們的兒女不是他們的兒女,而是一個完全獨立於他們的“別人”! ――題記

讀了龍應臺的《親愛的安德烈》,有一種找到知音的感覺,更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徹悟,書中那些關於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的描寫,那些在我這樣的中國孩子看來新奇無比的教育且見解獨到的方式,令我耳目一新,那個既有成人的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爛漫的安德烈更是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書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滿了樂趣,他喝酒、聊天、聽歌、開Party、旅行……,簡直是五光十色,豐富多彩,再來看看我們現在的生活:早早起床、匆匆忙忙上學、沒完沒了做作業、上不完的各種補習班……

即使偶爾也有短暫的放鬆和娛樂,也大多是來去匆匆,蜻蜓點水,從來無法盡興,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愜意差得何止十萬八千里;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媽媽龍應臺來安慰他,而當我們遇到這種情況時,卻往往收穫的是家長和老師的斥責;安德烈成功時,媽媽、弟弟和朋友會為他送去衷心的祝賀,但我們取得的成功卻永遠是理所當然,不足為奇,甚至在老師和家長眼睛裡永遠是那樣微不足道,與他們的期望相距甚遠。……這難道就是東西方教育理念的不同嗎?

菲利浦在第34封信《獨立宣言》中總結歸納出一個非常精闢的結論:歐洲人看人是看年齡的,只要滿十四歲了,連老師也要用“您”來稱呼學生。但是,中國的家長和老師卻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齡,而是刻意的去強調輩分、尊卑,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經長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媽媽或是老師身邊,他的身份就永遠只能是“孩子”,永遠不能得到尊重,永遠只能選擇服從。難道在中國人眼裡,孩子只能算一個成人們隨身攜帶的物件?中國人之所以不肯尊稱一個14歲以上的少年為“您”,僅僅是為了保全那點少的可憐的面子嗎?順著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發現了一點,那就是中國的父母在誇讚孩子時總是對他的父母說:“你的兒子真厲害!”,“你的女兒真棒!”……諸如此類,真是可笑,這到底在誇誰呢?別以為對方是“小孩”就可以剝奪他的努力和成就!“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資格獲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對待,難道所謂的“人人平等”在孩子身上就不適用了嗎?!由此看來,在東西方在對待孩子的觀念真的有著巨大的反差。

多麼希望我們的爸爸媽媽和老師們也能靜下心來好好地讀一讀這本《親愛的安德烈》,看看安德烈們快樂的生活,學學龍應臺那樣貼心的母親,把你們嚴肅的愛變得溫情一些,把你們古板的關懷變得更加親切一點,給我們一點柔美的微笑,給我們一點應有的尊重,那樣,你們的孩子,你們的學生一定會變得比現在燦爛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