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6篇

我們寫心得體會的時候一定要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只有對事情的發展過程有深刻的理解,我們才能寫出優質的心得體會,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6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6篇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篇1

閱讀了這篇文章,對民間遊戲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幼兒園學前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遊戲是對幼兒進行全面發展教育的重要形式”“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寓教育與各項活動之中”,這說明遊戲在幼兒成長過程中的極端重要性。 首先,利用民間遊戲,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給幼兒健康的體魄。 民間遊戲種類繁多,富有趣味性,而且又簡單,易於操作,深受幼兒喜愛,科學有效地開展民間遊戲,可以增強幼兒的體魄。如:大班的幼兒可以練習“跳繩”,有多種形式的“跳繩”:雙腳跳-單腳跳-跑跳-雙人跳-甩大繩等,訓練幼兒的全身運動;中班的幼兒可以玩“貼燒餅”遊戲,訓練幼兒奔跑能力以及躲閃能力;小班幼兒可以玩“羊頂角”來訓練幼兒單腿跳躍的動作。培養幼兒的耐久性。這些民間遊戲不僅發展了骨骼的發育,還鍛鍊了他們的運動技能。還有一些遊戲可以讓幼兒獲得遊戲樂趣的體驗,同時促進了身體的靈活性,協調能力的發展,如:跳格子、打彈珠、扔沙包等。當我們在教授幼兒傳統的遊戲玩法時,也在創造機會讓幼兒尋找新玩法,不管是怎樣的玩法,都是深受幼兒喜愛的。這樣幼兒能夠更樂意參與民間遊戲。

第二,利用民間遊戲的角色、規則、動作,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那就來說一下“炒豆豆”這個遊戲吧,對於小班幼兒來說一開始是比較困難的,因為動作的協調能力比較差,同伴間的合作意識也比較弱,這時就需要老師的幫助,在講解遊戲規則時,必須強調合作的重要性,兩個人一定要說清楚往左邊(或右邊)翻,小手不嗯呢該鬆開,這樣才可以“炒豆豆”。我記得當時我們班的幼兒只有小部分能夠完成,不是手鬆開翻就是兩人雙手交叉了,這就是幼兒間沒有合作意識。在之後的民間遊戲中我更注重幼兒間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再比如說“老鷹捉小雞”,這是個角色分明的遊戲,能夠讓幼兒知道老鷹該做什麼,小雞應該做什麼,能夠明確各自角色的內容,這樣的“角色遊戲”更能促進幼兒的交往能力。

第三,利用民間遊戲,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在遊戲過程中,幼兒將自身融入遊戲中,他們通過扮演角色反覆感知、體驗、模仿角色,在潛移默化中會學到一些好品質,如團結友愛、互相合作、勇敢頑強等。如常玩的“老鷹捉小雞”,“母雞”和“小雞”只有團結協作,才能保證不被捉;另外,遊戲的規則性,可以使幼兒受到遵守紀律的訓練;遊戲的集體性,可以培養幼兒熱愛集體的意識由於民間遊戲均為流傳甚廣的板書,因而幼兒在遊戲中通常能汲取到優秀的保守美德。

第四,利用民間遊戲,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一部分民間遊戲是帶有競爭性的,這使幼兒在遊戲中同時面臨著成功與失敗。如玩“石頭剪刀布”、《跳繩》等遊戲時,當幼兒在遊戲中獲勝,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和滿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當他們面臨失敗,會產生挫折感。但幼兒好勝心強,這次輸了下次就想贏回來,從而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點,繼續參加遊戲。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學會自我控制,鍛鍊了抗挫能力,增強了明辨是非、正確評價的能力,形成樂觀、開朗的性格。

民間遊戲本身就具有濃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兒好奇、好動的特點,又能讓幼兒在遊戲中充分享受到自由。在自然、自發的民間遊戲中,幼兒沒有任何干預,沒有心理壓力,情緒是放鬆的,他們自娛自樂,敢於大聲說笑,大方的表現,大膽的想象;他們隨時隨地、自由結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開心。這說明幼兒民間遊戲為幼兒創設了良好的情緒環境,使幼兒跨越了情緒障礙。因此,民間遊戲的開展過程,可以說是幼兒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心理和積極情感的過程。

可見,民間遊戲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起著很重要的作用。要讓幼兒擁有一個快樂、健康、幸福的童年。

附論文:

首先,利用民間遊戲,促進幼兒身體、動作的發展,給幼兒健康的體魄。幼兒期是身體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由於身心發育尚未完善,對各種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差,對疾病的抵抗力較弱。因此,鍛鍊幼兒健康的體魄,為他們奠定良好的體質基礎,不僅關係到他們現時的健康成長,還會對他們一生的健康產生持續的影響。可如今的孩子,玩具應有盡有,有不少的孩子常常躲在家裡,足不出戶看電視,玩電子遊戲機,玩各種電動玩具,很少在空氣新鮮、陽光充足的戶外進行鍛鍊。他們就像溫室裡的花朵,經不起風吹雨打,一不小心就會感冒發燒,沒有一個強健的體魄怎麼來融入社會、參與競爭呢?針對上述情況我們將民間遊戲與日常體育活動相結合,在遊戲過程中增強幼兒體質。

1.民間遊戲多種多樣,對幼兒身體的發展也是多樣性的。

奔跑、跳躍類遊戲,其活動強度較大,活動中能增加心肌收縮力,加速血液迴圈,促進幼兒心血管的發育,增強幼兒各器官的機能。例如:“三個字”“冰棍兒,化了”、“跳皮筋”、“跳房”等。“翻繩”、“抓石子兒”等遊戲可以促進幼兒手部小肌肉群的發育和手眼協調能力。而“小馬過河”、“邁步”則可以訓練幼兒的平衡能力。“推鐵環”、“擲棉球”不僅促進了幼兒骨骼肌肉的發展,而且使幼兒的手、腳動作靈活協調,鍛鍊了他們的運動技能和技巧,對於內臟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大有好處。幼兒的身體得到了和諧健康的發展,體質也就隨之增強了。

2.任何活動都會消耗體能,同樣,遊戲的開展,也消耗了幼兒的體能,活動後,幼兒的食慾會大大增加,吃起飯來甭提有多香了。俗語道:吃的香,睡的著,長的壯。旺盛的食慾,使食物被充分消化吸收,從而促進了消化系統的發育。

3.民間遊戲活動多在室外進行,這樣就增加了幼兒感受陽光、呼吸新鮮空氣的機會。陽光中的紫外線、有殺菌的作用,新鮮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增強幼兒呼吸系統的功能,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是紫外線還能促使維生素d的正常吸收,促使骨和軟骨的骨化正常生長,起到預防佝僂病的作用。第二,利用民間遊戲的角色、規則、動作,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促進其社會性的發展。

“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合作能力的發展愈來愈受到人們的重視,因為它是現代人的重要素質之一,是社會中一種新型人際關係的體現。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是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要內容。

當前,作為一名優教工作者,我們所接觸培養的這群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獨生子女的優越性使他們成了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好東西一個人吃,玩具一個人玩。家長很容易忽視孩子合作能力的培養,或者說這種意識還很薄弱。

如果在可塑性很強的幼兒期不注意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培養他們初步的合作能力,對他們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研究表明:積極的夥伴之間的社會化更可能出現在自由遊戲中,而不是出現在成人組織或設計的活動中。民間遊戲使幼兒三五成群一起遊戲,通過互相協調、模仿,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使幼兒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並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

我們在組織幼兒開展民間遊戲的過程中,探索了利用民間遊戲的角色、規則、動作,初步對幼兒進行合作能力的培養。民間遊戲使幼兒三五成群一起遊戲,通過互相協調、模仿,學會分配角色,遵守規則,協商解決爭端等內容,以增強幼兒的

合作意識,發展合作能力,學會與別人友好相處,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使幼兒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質得到發展,並學會自己解決人際矛盾,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例如:在遊戲“過家家”中幼兒常常為遊戲的進行內容而爭執,有的願意這樣玩兒,有的願意那樣玩兒,遊戲也就停了下來。對於這種情況,我及時的幫幼兒理解活動的目標,那就是大家玩的愉快,如果因為各執己見而影響了遊戲的進行,使大家都不高興 ,遊戲就沒有意義了。漸漸的孩子們能夠虛心的接受同伴的意見,統一意見,由愉快的玩起了遊戲。

幼兒在遊戲中,與同伴交往,幼兒才能真正體會到自己是集體中的一員,學會站在他人立場上看自己,意識到自己和他人的關係,逐漸學會服從人們之間關係的準則,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適應社會需要的社會性行為。

第三,利用民間遊戲,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民間遊戲能否順利的進行,取決於幼兒對遊戲規則的掌握,以及幼兒的自我評價及別人的監督。幼兒在遊戲中相互交往讓他們逐漸懂得了什麼是正確的,什麼是錯誤的,什麼是醜惡的。這就發展了幼兒辨別是非,正確評價自我及他人的能力。同時在遊戲中,幼兒會不斷克服自身弱點,遵守規則,選擇並忍受當前的挫折和不安,鍛鍊自己承受挫折、失敗的能力,逐漸形成良好的情緒和意志品質。

1、教師輔助幼兒學會分配角色。由於幼兒個性有差異,有的孩子會表現出任性、霸道等行為。例如:在玩民間遊戲“貓捉老鼠”時,有的孩子輪不到“貓咪”這個角色就會不高興,也有的孩子不肯與別人交換角色,教師要及時輔助幼兒合理協商分配角色,逐漸克服不良習慣及脾氣。

2、 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遊戲的規則可以幫助幼兒擺脫自我中心,向社會合作發展。每個遊戲的規則是每個幼兒必須遵守的。遊戲對幼兒的誘惑,會使他們控制自己的行為而遵守規則,也讓幼兒從新的角度看問題。這樣,幼兒在與同伴遊戲中掌握了規則,從而形成人際協調的合作關係。例如:遊戲“貓捉老鼠”,它的規則是,幼兒一邊念兒歌“老鼠”一邊一個一個從“老鼠洞”下鑽過,一直唸到“臘月七年級”時,“貓”才可以捉“老鼠”。但是,頑皮的幼兒難以遵守,老師請幼兒想辦法――只有遵守遊戲規則的孩子才可以遊戲。頑皮的孩子為了能再次參加遊戲而只能遵守遊戲規則。遊戲的規則,有的是明顯的規則,有的是隱藏的規則,幼兒必須按照規則控制自己的行為,學會用規則協調關係。遊戲的興趣使幼兒愉快的服從遊戲規則,約束自己。

第四,利用民間遊戲,培養幼兒發散性思維。

幼兒期的孩子已經蘊藏著一定的創造潛力,但這種創造潛力具有不穩定性,可塑性強的特點。因此利用他們的可塑性,激發他們的發散性思維,使他們處於萌芽狀態的創造力得到發展,這在促進幼兒全面發展過程中是尤為重要的。

1.根據場地、活動區角,按照幼兒的年齡,依據遊戲內容,佈置有趣的場

地。在這麼一個小小的區域中,孩子們的想象和創造都是不同的,在遊戲和情節的不斷完善豐富中,孩子的機體得到了鍛鍊,想象力和創造力得到了發展。

2.教師為幼兒提供材料,促進幼兒思維進一步提高。例如:在遊戲“過家家”中,教師可為幼兒提供一些紙箱、布頭、毛線等廢舊材料,讓幼兒進行選擇利用,從而孩子們會在不斷的創造活動中,大大增加了想象性、合作性、裝扮性,提高了遊戲的層次。

3.在日常教學活動中利用民間遊戲,激發幼兒興趣,使幼兒在玩兒中學,寓教於樂。

由此,在上述一系列的綜合活動中,孩子們的口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其創造力、想象力及交往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在不斷嘗試並獲得成功的同時,其自信心也得到了增強。

綜上所述,通過民間遊戲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是行之有效的。在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之時,我們隨時都在進入新的發展時期。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工作者既要能適應當前世界科學技術的飛躍發展,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還要不失時機的將傳統教育中那些寶貴的知識、經驗、素材作為財富收集、整理並沿用到教育教學中。使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是睿智的,是富於創造性的,具有進取、開拓的精神,能為我國趕上和超過世界先進水平作出貢獻的新一代。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篇2

最近組織和參加的各類現場觀摩和教研交流活動中,討論的話題基本都是圍繞幼兒園的戶外活動而進行,在對於幼兒園戶外的價值與目標上,大家基本都是認同以遊戲為基本活動的觀點,也都認同遊戲蘊含了孩子們的身體運動,遊戲過程本身就帶有了促進幼兒動作發展和體質增強的功能。那麼,我們就需要不斷的去明確其中的兩個關鍵詞,那就是什麼是真正的遊戲?怎樣才能稱之為基本活動?

遊戲就是幼兒學習與發展的載體,因為幼兒學習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經由他人告知,而是經由與物質世界互動,與其他孩子互動來建構知識的。關於幼兒園的遊戲定義與其他學段的遊戲有很大的不同,這裡的遊戲更加的需要體現自主、自由、創造、愉悅的遊戲精神,而是否體現遊戲精神,我們可以從這樣幾個標準來觀察和判斷一下:

第一,幼兒是否可以自由選擇或自願參加活動;即從我們從幼兒參與活動的外顯行為來判斷其內部動機:這個活動(或者活動的材料)他喜歡嗎?他參與這個活動(或者選擇使用的活動材料)是出於內心的興趣而自願參加或選擇還是被安排進行的?這個活動(或者材料)他是自由選擇、自主決定而參加的還是被要求參加的?等等

第二,幼兒是否可以決定活動的方式方法;即誰才是活動的方式方法的控制者,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來看孩子的活動方式方法來判斷。比如材料的用途和使用方式,是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遊戲的需要而決定,還是教師設定的區域內容和規則要求所限定。也就是說這個材料的使用是教師指定的運動練習方式還是孩子的自主遊戲方式。再比如,遊戲的內容和規則是孩子們自主商討決定還是教師根據區域或練習需要而制定等等。

第三,幼兒是否會尋求或擔憂遊戲以外的獎懲,兒童的遊戲目的是滿足自身內在對世界探索的慾望和快樂的精神需求,而不是為了外在的肯定或獎懲等。因此,幼兒在遊戲的過程中是否會受成人的干預,這種干預是否是對於幼兒的遊戲行為進行對錯、好壞的評價和獎懲,是否會讓幼兒不能夠全身心的專注和投入遊戲之中,都是值得反思和改進的。

當然,不是所有符合以上條件的遊戲都能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幼兒園裡發生的遊戲與其他遊戲的不同就在於它需要具備自然性和教育性的雙重特點,幼兒遊戲的環境和材料投放是由幼兒園和幼兒教師所提供,這樣的環境和材料是有目的的選擇和提供的,這些材料和環境可以滿足幼兒多感官的感知,這些材料和環境可以讓幼兒獲取新的有益經驗,這些基礎具備了,然後才是孩子們的遊戲生髮,而在遊戲的過程中,教師也會因為遊戲的存在而具備了多種的身份與角色,比如遊戲的觀察者、合作者、秩序和安全的維護者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在實踐中去發現和積累操作的經驗。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篇3

今天下午,x老師就戶外自主遊戲活動進行了分享,x老師從空間利用、材料投放、教師觀察與指導等方面進行了專業講解,作為戶外自主遊戲薄弱的園所,我覺得受益匪淺。

過去,我們園所的遊戲僅僅只是停留在玩上,沒有深層次去理解“遊戲點亮童年的意義“,今天聽了x師的講座後,解開了我對開展戶外自主遊戲時的一些困惑,同時也在思考,今後自己的園所在戶外自主遊戲活動中,如何給幼兒自主權?教師的介入如何掌握好“度”?怎樣體現自主遊戲體現出教育的意義?又如何讓家長理解戶外自主遊戲的教育功能?

縱觀整個x的民辦幼教形勢,為了生源發展,民辦園的辦園趨勢更多還是迎合家長的需求,因此大部分民辦園都還沒有完全進行遊戲化教學這事,但正如x老師所說:一所高質量的幼兒園,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離不開科學、豐富的戶外遊戲活動的,所以作為幼教人,我們都應該積極的朝這個方向努力,把遊戲還給孩子,同時還要正確引導家長,讓家長理解遊戲活動對於幼兒身體發展、心理髮展以及認知發展的重要意義,取得家長的認可和支援。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一所優質的幼兒園,身心健康發展的孩子、看似是簡單的幾個字,確需要我們用心不斷學習、探索、總結、努力。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篇4

20xx年5月9日我有幸參加了澄邁縣教育局組織的吳海虹老師和丁麗老師的講座,很榮幸能夠有一次這樣的機會學習,培訓學習的時間雖短,但受益良多。整個培訓活動很精彩,也讓我開闊視野,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這對我日後教育之路開闢了一道精緻的道路。

上午是吳海虹老師的講座,是關於遊戲活動的開展的,是在培訓中,讓我瞭解到貫徹落實《指南》從遊戲開始。使我對幼兒園遊戲有了重新的認識,遊戲對幼兒來說就是一種學習,在遊戲中,幼兒主要是通過操作遊戲材料來實現遊戲的娛樂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對於幼兒來說,“玩具”可以是任何東西;對於教師來說,要善於把每一樣東西都變成有助於幼兒發展“玩具”。遊戲是學前兒童的基本活動,對兒童而言遊戲室一種快樂的體驗,我們應滿足兒童的遊戲需求,主動為兒童創設適當的遊戲環境,提供充足的遊戲材料,保證兒童遊戲的時間和權力,一切以幼兒為主,尊重幼兒主體性,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想象和創造,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點,為幼兒創設溫暖的、互動的、富裕理解和激勵的學習環境。在開展區域活動時,教師不單單只是提供材料,還要去觀察孩子,讀懂孩子,瞭解孩子,迴應孩子,不要限制孩子的玩法,給與孩子自由發揮的空間,因為孩子在玩的過程中總是不斷地想出新花招來玩,比如我們班的符永聰小朋友在玩葫蘆棋時,他的玩法總是與眾不同,拿起倒著轉,跟小朋友比賽看誰轉的久,所以孩子在玩的過程中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發展,如果我去制止他說不能這樣玩,要按格走,這樣就限制了孩子的玩法。等於扼殺了孩子的想象力。所以在孩子游戲時,要尊重幼兒的興趣、需要、想象和創造,尊重幼兒的學習方式與特點。

上午聽了吳海虹老師精彩的講座之後,下午還在回味無窮,好在下午是丁麗老師的講座是關於幼兒自主閱讀策略研究,也一樣的精彩。丁麗老師從集體閱讀教學策略研究,圖書環境創設策略研究、必讀的圖書、自主閱讀的圖書解讀牆飾,整體規劃,理解牆飾這幾個方面來講。

聽了丁麗老師的講座後,讓我知道圖書的選擇很重要,圖書區的牆飾佈置也很重要,書的擺放要便於幼兒自主取放、環境要安全、適於、以能激發幼兒喜歡看書。小班的牆飾以圖片的形式提供閱讀常規,中班的牆飾以圖文並茂的形式進行規劃提示,大班的牆飾以幼兒繪畫的形式進行提示。

學習的時間雖然短暫,但整個培訓活動下來,“遊戲”及“自主閱讀”這個理念已經在我心中根深蒂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一定會認真領會落實培訓精神,珍視遊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切實開展好各項教育活動,促進幼兒全面協調發展,為幼兒後繼學習和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素質基礎。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篇5

前一段時間,在“熊貓小課”上付費選了一個“親子教育成長營”的課程,今天開課第一天,新穎的授課方式,全新的授課內容,讓腦洞頓時大開,明白做一個智慧媽媽的技藝之一:巧用親子游戲,改善親子關係,做最有效的教育。

養過孩子的`人都知道,孩子可愛的時候就是我們的小天使,把我們逗得樂呵呵的,但是淘起來的時候,會把我們氣的肝疼。父母這一職業是有很多難題的,怎樣掌握一些有效的育兒知識,妥善處理熊孩子熱的麻煩呢?最好的方式是陪伴!但是面對如今競爭如此激烈的快節奏生活,當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實現高質量的陪伴——和孩子一起做遊戲,因為“陪伴孩子的質量比時間更重要。”每天儘量在固定的時間陪伴孩子;陪伴玩ta想玩的,而不是你想做的;陪伴時避免工作干擾,遠離手機;帶著愉快的心情陪伴,而不是一種愧疚或補償。遊戲(是一種在虛擬世界裡獲得真實體驗的活動)是一種比說教要有效得多教育方式,我們父母要把說教思維轉變為遊戲思維。這樣,儘管有時我們只能抽出一兩個小時的時間,卻能促進更好的親子關係。

用遊戲教育孩子的方式,稱作遊戲力(playful parenting),指的是用遊戲的方式教育孩子。當我們理解了遊戲力,並能用遊戲思維設計遊戲時,孩子的許多問題就會得到解決。在今天的課程中,胡月老師提到了幾個簡單易做的遊戲,比如對於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一般沒有獨立吃飯的習慣,主要因為勺子火筷子用的不夠靈活,我們就可以用“花生回家遊戲”教孩子使用勺子或筷子:給孩子準備一碗花生,一個盤子,一個勺子(或一雙筷子),告訴孩子花生要回家(盤子是花生的家),我們要幫助他們,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不但練會了怎樣使用勺子(或筷子),還灌輸了助人為樂的想法。再比如“導盲犬找寶藏遊戲”,通過遊戲體驗(父母飾演盲人,孩子飾演導盲犬),盲人需要導盲犬的的幫助才能找到隱藏在附近的“寶藏”,首先讓孩子明白規則,然後父母給孩子一些簡單的指令:去冰箱裡取牛奶、書櫃拿書等。幾輪之後,在互換角色,體驗對方的感受。在這個遊戲裡,孩子需要面對“盲人”因為不便利而造成的不靈活(走路慢、突然絆倒等),孩子就需要忍者“快點去找寶藏”的心情,耐心地幫助盲人一步步走到目的地,這樣,對於愛發脾氣的孩子,就可以學會情緒管理。並且通過角色轉換,培養同理心,學會理解他人。

遊戲不僅僅對孩子有很大的幫助,大人也會有很大的收穫,最明顯的是促進親子關係。對於孩子們來說,“喜歡和我玩遊戲的人=喜歡

我的人”,因此,會促進孩子對大人的認同感和信任感,另外,從長遠來講,遊戲是最高效的教育方式。當然,教育孩子,家長也不能把精力全部放在遊戲上,而應該關注思維方式和溝通方式,這些還可以用於成人的各種關係上。尤其是孩子很小的時候,受一些干預,帶著他們走向戶外,多一些高質量的陪伴,在對孩子設立底線的同時,多一些自由給他們,從孩子小時候開始,培養輕鬆和諧的親子關係,避免被熊孩子折騰得頭大,促進親自雙方的成長。

課程遊戲化實踐心得篇6

我有幸參加了武警幼兒園基地培訓活動,通過這次活動收貨頗多。講座從幼兒園區域遊戲環境創設和材料投放,區域遊戲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指導方法三個方面入手闡釋了幼兒園區域遊戲,區域遊戲是孩子們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是促進幼兒身心發展的有效途徑,幼兒的各種能力都是在遊戲的過程中獲得的,同時,園長告訴了我們沒有遊戲,孩子們就沒有童年的道理。

對於遊戲材料的投放,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我們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成不變式”或“隨意式”的格局,有時投放的區域材料是為了應付檢查只是擺擺而已,並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通過聽了園長的講座學習後,我知道了材料投放要適宜、要適應已有經驗、要適應孩子的能力技能、要適應孩子的發展性、材料要隨時調控、整體性、材料要綜合利用等原則,為我們今後區域活動的開展提供科學的依據。

對於區域遊戲活動中,教師適時介入很重要,園長用生動的詳實案例和精準的剖析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模版,為我們提出了老師的有效指導策略,強調老師是孩子探究過程的觀察者,老師是孩子操作程序的支持者,老師是孩子個性發展的引導者的觀點,適時的介入,用自己的語言鼓勵幼兒愉快遊戲,讓幼兒在遊戲中交往、提高能力。

園長的講座以獨特的案例分析、參與體驗、互動交流的講學風格,使我親身感受到了幼兒園區域遊戲材料投放和老師的適時介入的重要性。

我在今後的區域遊戲活動中,會利用豐富的區域遊戲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好勝心,從而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時時刻刻以幼兒為主體,把自主權還給幼兒,不過多地干涉幼兒,讓每位孩子在活動中都能積極參與、大膽表現。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好的開展好區域遊戲活動,讓區域遊戲活動成為孩子快樂的天堂!

標籤:遊戲 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