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魯訊讀後感300字最新5篇

及時寫好一篇讀後感,是可以讓我們記錄下自己的感受的,認真寫好讀後感對於提升我們的思想境界和寫作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魯訊讀後感300字最新5篇,供大家參考。

魯訊讀後感300字最新5篇

魯訊讀後感300字篇1

這個暑假我讀了許多書,如:《稻草人》、《木偶奇遇記》、《三國演義》,但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是《三國演義》裡的關羽。滾滾長江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三國裡的關羽神勇無比,單刀赴會膽子大。關羽的故事可多了,如:《過五關斬六將》、《夜走麥城》、《刮骨療毒》等。我最佩服關羽刮骨療毒這件事。

故事是這樣的:話說關羽在一次戰鬥中手臂被一支毒箭射傷了,關羽就請神醫華佗來醫治他的箭傷,華佗仔細看了看說:“不好,你的箭毒已經進入到骨頭上,我要用刀在你骨頭上把毒颳去,沒有麻藥,這很疼痛的。”關羽爽快地答應說:“沒問題,現在就來刮毒吧!”華佗先把關羽手臂上的皮肉劃開,而關羽卻在和手下的兵喝酒,幾乎看不出他疼痛的樣子。華佗開始在它手臂骨頭上刮毒了,他刮呀刮,颳得時候關羽手臂上流了好多血,喝完酒他和手下的兵聚精會神地下起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一樣。一個多時辰過去了,終於刮完了毒。華佗欽佩地豎起大拇指說:“將軍您真厲害啊,我從沒見過向您這樣勇敢的人!”關羽感謝地說:“這算什麼,小菜一碟,還得謝謝您這位神醫妙手回春治好了我的手臂啊,我又可以帶兵打仗了!”

從這個故事可以看出關羽真是個勇敢頑強不屈的人,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我是個男孩子可是平時手指劃破了一點,痛得鬼喊鬼叫,和他相比我就無地自容了。

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之後,讓我大開眼界,而三國演義裡的眾多英雄人物,給了我深刻的印象,他們勇敢頑強,不怕死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魯訊讀後感300字篇2

“半部《論語》治天下”,這種說法毫不誇張。《論語》裡充滿了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的大智慧,歷經歲月滄桑而生命不息。我那裡從《論語》十則中選取他講學習的三則,以達“一粒沙中見世界"之功。

一、子日:“溫故而知新,能夠為師矣。

這一則講了學習中的記憶問題。中國古代多講究人文學科,重耳舌相傳與記誦功夫,所謂“博聞強記"、“過目不忘"皆是這種狀況。事實上,記憶在學習中的地位是的確至關重要的。能夠肯定地說,沒有記憶,就沒有學習。學習實際上是透過不斷的刺激,加深對認識物件的印象以求掌握運用之。記憶及其根本與基礎構建了一個人知識儲存的“硬體"。怎樣記憶?重複是不二法門。所謂重複,便是孔子所談的“溫故而知新"。惟有“溫故竹,方能具備新的基礎知識;惟有“溫故"並輔之以思,方能打通關節、開啟視野,到達“知新"的效果。

二、子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這則講的是學習興趣。事實上,沒有絲毫的興趣可言的話,是全然談不上能夠對所學的資料有更深的把握的。在此好處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然而僅僅憑一時的興趣而無深深的理解與體味,同樣是不能理解其中樂趣的真正所在的,對於該學科也難以有真正的拓展。古代的治學者講究一個“正心誠意,格物致和",以求真知。但僅僅以“心"、“意”之正誠為治學根基,我表示懷疑。因為孔子早已經深刻地指出學習的深層次動因。創造力與用心性恰恰來源於興趣。由此觀點,我們也能夠想到傳統應試教育的畸形對於學生身心的摧殘,能夠想見素質教育的緊迫性。

三、孔子日:“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本篇乃孔子最為過人之處。他不只從書本中獲得所謂“死”的知識,更要源頭活水,以求得“事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之功效。因為儒家本來就是一種人世的倫理與學問,所以對現實的關懷遠大於對於“彼岸”的追索。事實上,一個人處於社會中,也就應具備這種情懷。譬如一棵樹,其根系伸展得越深越廣,其枝葉也就越繁茂。

人類社會作為—個整體得以不斷地向前發展,這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學習”——在同時存在的人們之問,知識和技術得到了傳播和發揚。“學習"是人類生存和前進的本源性的動力之一,所謂學習便就應是從外面的世界獲得原先沒有的知識,並加以掌握和利用。

但是,只有語言的時代,知識流傳的時間和範圍都不得不受到限制。一代代的口耳相傳,千百里的道聽途說,使許多訊息離它原先的真相越來越遠,最後只留下一個面目全非的影子。就像每一個古老民族沒有文字信史之前的傳說那樣,一切都變得虛幻縹緲,不可捉摸。遙遠的歷史湮沒在時間的塵埃之下,永遠也不可能再見到天日了。而文字的出現使一切都改變了。文字寫在竹簡上,刻在石頭上,又從竹簡上被抄到紙上,此刻又存到了光碟上。

道理是樸素而永恆的,絕不會因為時間的改變而發生本質上的遷移;我們學習的道理以及學習的實踐,也絕不就應有任何時間期限。

魯訊讀後感300字篇3

在一個很高的葡萄架上,垂了幾串成熟的葡萄。一隻狐狸偷偷摸摸地踅過來,抬頭望了望,饞得直流口水。它跳、跳,使勁地跳,就差一丁點,爪子夠不著。它搖、搖,用力地搖,葡萄調皮地笑,就不往下掉。狐狸徒勞無功,大失所望,只好悻悻地到別處找吃的。它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這是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中的情節,仔細想想,蠻有意思的。吃不上葡萄,就說葡萄酸,狐狸的判斷實在太絕對了,給人蠢蠢的感覺。不過,那幾串葡萄就一定是甜的嗎?

聽人說,伊索是古希臘人,希臘盛產葡萄。而葡萄有兩種,一種是直接食用的,另一種是用來釀酒的。如果是前一種葡萄,成熟後當然甜甜的;假若是後一種葡萄,即便熟透,也還是酸酸的。那麼,惹得狐狸流口水的葡萄是哪一種呢?伊索先生沒說,他把未知數留給了狐狸,也留給了我們。

媽媽的書架上,有一套《毛澤東選集》。第一卷裡,有一篇《實踐論》。媽媽告訴我,那上面有一句話: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變革梨子,親口吃一吃。

哦,我明白了。那狐狸要想知道葡萄究竟是甜還是酸,得嚐嚐才是。我很願意給狐狸當個助手,先幫它打探打探那葡萄園的主人是誰,是地道的果農,還是釀酒作坊的老闆;再幫它找把梯子,讓它摘一顆葡萄嚐嚐。這樣,它就會知道是甜絲絲還是酸溜溜,也就不會瞎噴了。

哦,我也靈醒了。無論做什麼,都得親自去嘗試。就像去年暑假學游泳,有人說可難,有人說容易。報了游泳班才曉得,初學就是有點難,練水中憋氣,練四肢協調,練划水蹬水,缺少毅力確實很難堅持下來。不過,學著學著就順當了,只嫌游泳池太短,呼啦幾下就到頭了。又像上個月開始學奧數,有人說沒用,有人說有用。上了幾節課才清楚,這奧數對於學好數學還是很有幫助的。它可以拓展思維,一道題能想出多種解題方法,有利於“舉一反三

魯訊讀後感300字篇4

我讀了一本很有價值的課外書,《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講的是魯濱孫被困在了荒島上,他憑著堅強的毅力生存了二十多年。這本書給我的啟發很大。

魯濱孫能在荒島上生存了二十多年,原因是他有樂觀和勇敢的精神,所以我們在遇到絕境的時候既要勇敢也要保持樂觀的心態。比如說,如果考試沒有考好,我們不應該灰心更要勇敢的和父母說,這次沒考好沒有關係,以後努力學習下次一定會有好成績。

魯濱孫能在荒島上吃到那麼多食物原因是他靠著自己的智慧。所以我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要多想想解決問題的辦法,但想要解決問題的辦法前提是我們要好好學習。魯濱孫能吃到那麼多食物靠的還有魯濱孫的愛動手。所以我們要學習自己照顧自己不能太依賴父母。如果父母沒在家我們應該自己去買飯。

我們還要學習魯濱孫的勤勞,我們應該分擔點父母的事。幫助父母幹一些家務活,讓父母減少一些壓力。如果你學會了這些你就會成功,成為和魯濱孫一樣的人,讓我們一起從小事做起吧!

魯訊讀後感300字篇5

活著?活著為了什麼?

當然,有很多人毫不猶豫的會說活著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故事中的主人公福貴,是個典型的舊社會敗家子。出生於富貴之家,從小到大不愁吃不愁穿,有個三從四德的妻子,也使他徹底成為了嗜賭成性、沒有理想、沒有責任、沒有煩惱的敗家子。這時的他活著也只是為了享受眼前美好的生活。

當福貴嗜賭成性後,慢慢的他把所有時間、所有的錢、所有的家當都輸光了。一家老小從華麗的大宅搬進了茅屋裡,也因此父親去世了。母親生病倒下,家珍拿出兩塊銀元讓福貴去城裡找郎中治母親的病,可是福貴卻被他黨拉去當壯丁,每天在坑道里聽著槍炮聲,餓著肚子哆嗦過著日子。這時的福貴只想著家人,為了能對家人好而活著,愧疚的活著。

當福貴回到了家,母親已經去世,鳳霞因大病而變得聾啞,兒子不認得自己。但他沒有再幻想榮華富貴,他只是踏實的勞作,肩負起做父親,做丈夫的責任。他活著只為了責任。

可是上天總與福貴開著玩笑,兒子,女兒,妻子,女婿相繼的離他而去。這是福貴的報應嗎?這時的福貴活著又為了什麼?我百思不得其解。

餘華書中寫道:“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福貴只剩孤零零的一個人,但他堅持活著。我慢慢地讀懂了,他在經過了人生百態後,學會了堅持,學會了忍受,為了活著而活著。

上天給予我們生命,同時給予我們苦難與幸福。但,不管怎樣,生命僅僅只是存在的形式,苦難與幸福只是其中的小插曲,為了自己而活著,忍受生命賦予人們的責任。

在福貴身上我們看到了舊社會農民的縮影,但將他放大,我們卻是看見了許多農民的辛酸。以《活著》為書名,我想作者是想讓人們記住的不是死亡,而是被它襯托後的生存,是學會了承受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的“活著”。

標籤:魯訊 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