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讓我們的身心更加健康,讓我們的渾身充滿力量,充滿激情,你是否也有這樣的體會呢?寫一寫相關的讀後感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優秀範文三篇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1

寒假裡,在網上下載了《世界是平的:21世紀簡史》,抽時間閱讀了這本書。

說句實在話,在開始讀的時候,感覺沒什麼意思,其商業氣息太過濃厚,與我們教育的很多內容相背離,真有一種讀不下去的感覺,還有的就是有些內容真的讓我們沒法理解或者說看不懂。但是我還是堅持著看完了這本書,慢慢的對其所講述的內容也能夠有所理解。這是是一本由托馬斯·弗裡德曼所撰寫的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書中主要的論題是“世界正被抹平”,這是一段個人與公司行號透過全球化過程中得到權力的過程。作者分析這種快速的改變是如何透過科技進步與社會協定的交合,諸如手機、網路、開放原碼程式等,而產生的。

這本書並不是一本很嚴謹的經濟學類的書籍。作者托馬斯·弗裡德曼用幾近煽情的手法和大膽的想象來解讀全球化,確實帶給人們耳目一新的感覺,有點像在看電影,也有點像在讀一篇扣人心絃的懸疑小說。這也解釋了為何這本書是如此的暢銷海內外,通俗易懂的語言,眾人皆知的事例,以及所有人都必須正視的熱點問題,促成了這本書的成功。但即使是這樣,也不得不說《世界是平的》的確是一本好書,一本值得所有人都拿起一讀的好書。

書中指出由於市場的全球化,特別是資本市場的全球化,使這個世界的經濟敏感得比流感來的還快,比禽流感的傳播還要迅猛。有點像“蝴蝶效應”。或者你仰天長嘆一口氣,就引起了“卡特尼娜”颶風。你跺一跺腳,就引發了“東南亞海嘯”。世界各國的經濟聯絡越來越緊密,千絲萬縷,越來越榮辱與共。由於資本市場的一體化,可能我們已經不能辨別世界500強企業到底是哪個國家的。

作者在書中所述——“平坦的世界的精神內涵,是每一個勞動者將逐漸對自己的飯碗、風險和經濟安全負責,而政府和企業只是幫助人們形成這種能力。”因此,我們惟有不斷的學習,努力地工作才能在平坦的世界中有自己的立足之地,否則只能又一次被世界所拋棄,被國際規則所淘汰出局,這對民族、對自己只是一種悲劇,沒有人會因此對你憐憫和關心,這是歷史的必然選擇,是世界發展的規律。

而我們唯一的出路,只有做好最充足的準備,去迎接鋪天蓋地的經濟全球化浪潮。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2

三獲普利策新聞獎的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描述了一個因技術進步而變得“平坦”的世界,這個世界中有美國這樣的發達工業國家,也有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國家,但不管哪一類國家,都無可避免地主動或被動地走進了一個全球化、地球村的時代,企圖阻擋或忽視全球化程序的,一定難逃被時代淘汰的命運。

全球化就是這本書的主題,它是亞當?斯密和大衛?李嘉圖自由貿易主張的歷史延續,是比較優勢理論和技術決定理論的具體實踐。全球化是一種浪潮,是像水一樣從地勢高的地方流向地勢低的地方,像空氣一樣從密度大的地方擴散到密度小的地方,最終達到穩定平衡的狀態。弗裡德曼先生說“世界是平的”,大概就是指由於各種因素,世界這個競賽場地正在被剷平,世界的各個部分之間已經沒有阻礙水流的大壩,也沒有阻擋氣流的高牆,於是,這些水流和氣流可以按照自然規律自由流動,不受限制。把這個簡單的物理知識移入經濟學,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即對生產要素的使用會從成本高的地方流向成本低的地方。典型的案例就是美國使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中國使用美國便宜的資本。美國是如今世界上最大的資本輸出國,中國也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勞動力輸出國(這裡的輸出是指勞動密集型產品的輸出),這也印證了以比較優勢為基礎的自由貿易理論。

然而,自由貿易的比較優勢理論是存在缺陷的,它的最終結果是,美國永遠輸出帶來高附加值的資本,而中國只能永遠輸出帶來低附加值的勞動力,就價值創造和資本積累來說,中國永遠無法超越美國。世界不是兩個國家的世界,生產要素也不再只有資本和勞動力,全球化實際上是一部非常精細複雜的機器,裡面裝載著對全球利益重新分配的程式。那麼,這種利益分配遵循什麼樣的規則,全球化到底是強者的盛宴還是弱者的機會,世界的平坦性與公平性之間是什麼關係,都是值得人們去思考的?不過不管怎麼說,全球化對於中國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應該如何應對,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佔據主導,不被淘汰?

本文試圖對中國在全球化中的現實狀況進行簡要的分析,進而對未來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發展策略提出一些建議。

一、中國在全球化中得到了什麼?

中國自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以來,國民經濟突飛猛進,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1400多億美元,迅速提高到2005年的2。22萬億美元,增長了16倍,經濟規模居世界第6位。

如果說中國是國際貿易的後進者,那麼,當中國宣佈開啟國門那一刻,就意味著全球多了一個10幾億人口的勞動力市場和消費市場,這對於世界貿易格局是巨大的震動。第一階段,外商看到的是巨大的消費潛力,開始利用供給創造需求,但由於收入水平的限制,需求的增長是緩慢的;第二階段,外商逐漸發現中國擁有全球最廉價的勞動力市場,中國政府也很合時宜地推出出口導向型貿易模式的各種優惠政策,於是,以沿海地區為主的“三來一補”經濟形式盛行起來;第三階段,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外商直接投資的技術外溢效應,為本國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FDI(外國直接投資)成為熱點話題,於是,就像《世界是平的》中不斷強調的那樣,大量的外資湧入擁有“廉價勞動力和優惠投資、稅收政策”的中國,跨國公司開始集體搬家。現在正在經歷的是第四階段,因為多年的積累,中國的消費潛力成長為消費實力。外國公司來華投資的驅動力不僅僅是勞動力成本,而是慢慢轉向市場了。中國不再只是外商生產線上的一個環節,而已經成為其價值鏈的重要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公司已經有實力和經驗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

此外,中國因其舉世矚目的發展勢頭,在全世界颳起了“中國風”,其影響已經超越了經濟領域。看看老外成群結隊到秀水街買印有毛主席頭像和“為人民服務”字樣的綠色軍挎包,在身上紋著自己都不會念的中文字,爭先恐後的在唐人街看舞龍,你根本無法勸住某些外國有人近乎弱智地對中國元素的崇拜。再看看全世界每個角落都有中國商人和留學生的身影,在某些華人比較密集的城市,學粵語的語言環境比學英語好,有些外國人驚呼“中國在全球都有移民”。

國際地位的上升,經濟實力的增強,技術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似乎證明中國在全球化程序中佔據了不錯的位置。但是,我們必須看到存在的問題:1。人均收入還很低,貧富差距在擴大;2。具有比較優勢的領域比較單一,工業附加值低;3。無核心技術能力,“世界工廠”名不副實;4。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風險很大。這一切都說明,中國應該以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對待眼前的大好局面。

二、中國在全球化中失去了什麼?

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的代價是《世界是平的》這本書裡幾乎沒有提及的,作為一個西方發達國家的公民以及自由貿易和全球化的忠實擁躉,弗裡德曼先生沒有必要提及這一點。然而,就中國而言,全球化確實迫使中國放棄了一些東西,這種放棄也可以看作中國利用全球化發展經濟的成本。

在這裡,本文不對很多人關心的環境和稅收的損失進行討論,因為這些損失並非全球化獨有。本文只是對頗具爭議的“民族工業”問題發表一些意見。

正如《共產黨宣言》中提到的“古老的民族工業被消滅了”。“古老”標註了歷史的價值,“民族”體現了文化的底蘊。從字面上理解,的確很可怕。經濟的全球化必將帶來文化的全球化,民族的文化受到相似的、外來的、因依附於經濟產品而更具強勢的文化的衝擊。正如用毛筆人沒有用鋼筆的人多;大宅院都變成了高樓;京劇票友越來越少,追星族越來越多……中國傳統的、民族的產品受到外來產品的打壓,會不會使某些中國文化在歷史上形成真空?

《世界是平的》讀後感3

寒假期間,我拜讀了美國作家托馬斯·弗裡德曼所著的《世界是平的》一書。

說實話,這是學校推薦我們讀的書目,一開始只是在被動的讀,但是隨著閱讀的深入,我急切想弄清楚作者為什麼會認為“世界是平的”。讀完這本書之後,我不僅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更被作者所描述的網際網路的高速發展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全新格局所震撼,也更加深刻認識到自身現有知識與當前社會發展需求之間的差距。所以,閱讀《世界是平的》一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知識匱乏所導致的緊迫感。

《世界是平的》這本書描述了經濟全球化的現狀及其給人們所帶來的影響。強調今天的全球經濟一體化讓人才的競爭和流動更加直接和快速,並且產生了贏者更贏、輸者愈輸的殘酷現實,直接衝擊了人們對價值觀的理解。很多人在這種環境下感受到的是前途未卜,憂慮隨時會失去工作,因此會對未來產生恐懼感。同時《世界是平的》又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應該從社會和歷史發展的角度去理解一個人;我們身上的一些不理智和虛榮行為的出現,大部分原因是由於我們的知識匱乏。

我們需要知道的是,當世界成為平的,在全球化的趨勢下變成一個大舞臺,這種環境可以迫使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到競爭中來。利用網路的平臺,一切都將變得沒有距離,這個事實既讓我感到一種莫名的興奮,同時為競爭的慘烈感到一絲恐懼。

當今中國,隨著中國製造業生產率的提高,中國有大量的工人正在製造業中失去就業的機會,並且其數量要遠遠超過美國。同時,這種失業促進了中國服務業的發展,並且這一模式正是多年來發展中國家一直在遵循的。這樣的模式還要持續多久?恐怕無人能給出確切的答案。這也決定了中國今後的發展,非但是接受知識的國家,更要成為知識輸出的國家。因為如果沒有知識,我們雖然擁有無數的工廠,但所做的許多都是低附加值的工作,高階的利潤都被外國人賺走了。

因此,中國必須要改變,自上而下,由內而外的改變,我們必須要從“中國製造”轉變為“中國設計”、“中國研發”,必須要擁有自主的智慧財產權,這才是中國強大、民族富強、百姓富裕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