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2讀《雷雨》優秀讀後感範文合集

一本好書,會讓你感動,會讓你有空靈飄逸感,會讓你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也會開闊你的眼界,提高你的思想認知,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2022讀《雷雨》優秀讀後感範文合集,供大家參考。
2022讀《雷雨》優秀讀後感範文合集

讀《雷雨》優秀讀後感範文

要寫《雷雨》讀後感,所以又再仔細讀了一遍,忽然覺得自己粗鄙淺薄,又何德何能對其指手畫腳,品頭論足的。自愧與崇敬之心油然而起。可還有另外一種情緒,卻也不得不說的,那就是對繁漪的認同感與佩服迷戀之情。

《雷雨》有八個人物,他們在一起痴纏糾葛,從不曾想到放手。他們盲目的爭執著,泥鰍似的在情感的火坑裡打著昏迷的滾,用盡心力來拯救自己,而不知千萬仞的深淵在眼前張著巨大的口。他們正如一匹跌在了沼澤裡的馬,愈掙扎,愈是陷落。周萍悔改了“以往的罪惡”,他抓住了四鳳不放手,想用一個新的靈魂來洗滌自己,但不自知的犯了更可怕的錯誤。繁漪卻是個最令人憐憫的女人,她不悔改,她如一匹執拗的馬,毫不猶疑的踏著艱難的老道,她抓住了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夢,救贖自己,但結局終究是引向死亡。

愛恨分明,不是恨便是愛。特別極端的一個人,卻也另現實中的我們有深深的認同感。現實中的我們,內心的另一個隱面又何嘗不是這樣呢?只是,我們不如繁漪勇敢,沒有她那樣火熾的熱情,強悍的心。她敢衝破一切的桎梏,可我們不能,我們想追求,不顧一切,但那在夢裡都很難實現。是現實的仁慈還是殘忍,我弄不懂。我可以做的,卻也只有替軟弱的自己哭泣。那個性格如雷如火的女人,生活已是這樣,卻心比天高。熱情原是一片澆不息的火,而上帝偏偏罰她們生長在枯乾的沙土。

我為繁漪著迷,可我卻做不到她那樣,只能在這紅塵之中長長的嘆息一聲,又繼續寫我的讀後感而已,終有一天,終有一天,那時,又是怎樣一番境遇呢?

讀《雷雨》優秀讀後感範文

但凡家族式的故事,總是離不了悲劇的結局。《紅樓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在它之後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巴金著)、《金粉世家》(張恨水著)、《京華煙雲》(林語堂著)都是這樣,一個封建式大家族從興盛到衰落,一直到崩潰,就是一個悲劇。

《雷雨》也是一樣的,不同的是,曹禺先生用不同於小說的文學劇本的形式講述了這個悲劇故事。更令人覺得奇巧的是,僅僅是一天的時間,就揭示出了30年的恩恩怨怨,只有8個主要人物,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蜘 蛛網,紛繁複雜。讓人覺得刺激緊張,加上“雷雨”式的渲染,更覺得讓人震驚,令人潸然淚下。

曹禺先生在《雷雨》序中說,周蘩漪是一個_有“雷雨”性格的女人。嫁給周樸園,本應相夫教子,可是,周樸園對她的壓迫,周萍,也是她的所謂繼子的出現,令本應壓抑的愛情之火瞬間迸發。她可以說是對愛專一,因為周萍愛上四鳳的時候,她千方百計要抓住這份愛,即使這份愛早已不屬於她。在風雨交加的夜晚,她披頭散髮地出現在四鳳家的視窗時,在她當著周衝的面失去了母親的本性,揭穿她還忘不掉周萍的愛時,也同樣是愛,讓她突然像暴雨一樣瞬間爆發,也讓她走向了悲劇的邊緣。

周衝,是一個充滿陽光又有著悲劇情結的人物。他心裡有著浪漫的夢想,有著美好的空間。他愛著四鳳,這也是他17歲的初戀。花季雨季,誰沒有做過美好的夢?可是,悲劇的是,就是他的美好的夢。他明白,他_的女孩心裡有著他的哥哥,他同父異母的哥哥,可是,他沒有放棄這個夢。當夢境破碎的時候,他在說:“不,不,我忽然發現……我覺得……我好像我並不是真愛四鳳;(渺渺茫茫地)以前——我,我,我——大概是胡鬧!”也許,他愛的,並不是四鳳本人,而是那一個永遠也無法實現的夢。這個時候,也是他夢醒的時候。而這個夢醒,也是他的悲劇。他很可愛、很可憐、很可悲,他為自己的愛獻出了生命,不知道四鳳會不會感受得到。

周樸園、魯侍萍。三十年前的相愛,三十年後的反目成仇。其實這個故事,是再也屢見不鮮的。富家子弟愛上平民丫頭,不知是真愛還是玩弄。本應是人人羨慕,卻成了常見的結局。就好像現在嫁入富家豪門,不到幾年就被人遺棄是一樣的。悲劇的起始也源於他們,或許,就沒有周萍與四鳳的那段孽緣,如果沒有他們,周萍與四鳳只是樸園與侍萍愛情故事的翻版,也正因為有了父輩的孽因,這一對同母異父的親兄妹才有了這有因無果的悲劇愛情。蘩漪也是這個悲劇的攪局者,是她將這個悲劇更近了一步。魯貴也是悲劇的催化劑,如果他不將四鳳送到周家做著和她的母親一樣的工作,重複著和她的母親侍萍同樣的命運,她也不會遇到周萍,更不會有著這樣的悲劇。魯大海也是造成他們悲劇命運的因素之一。悲劇的是,他與周萍同父同母,卻要面對不同階級之間的衝突。也是階級的懸殊,構成了周萍與四鳳悲劇愛情的一個原因。

《雷雨》是個悲劇,8個人物,各有各的悲劇。是時代,是當時的社會,是人物的性格,構成了這個悲劇情結。我們可以抱怨為什麼曹禺先生塑造了這麼一個讓人心堵的結局,我們也可以抱怨為什麼命運將這幾個活生生的人推向悲劇的火爐。我們可以為悲劇命運流淚,但是我們不可以陷進悲劇的陰霾當中。作為文學作品,我們也不能一味追求大團圓結局,雖然人們樂於接受,但是,悲劇自有她的魅力,不然,一些作品不會流傳到現在。悲劇可以令人回味,可以令人悵惘。只要你的心境是樂觀的,你可以不被悲劇的結局所影響。只要我們肯以陽光的心情面對生活,再悲劇的故事,它也是美的。

讀《雷雨》優秀讀後感範文

周樸園是名聲和地位顯赫的地主階級,帶著資產階級的特點。對他而言,頭銜和金錢是最重要的。年少時的愛情也要屈服於此,於是他努力創造一個“年輕。賢惠、規矩”的小姐侍萍,他欺騙了所有人,包括自己的兒子。他把自己塑造成重情重義、遵守封建禮儀的正派人物。

可見周樸園對魯侍萍的情感是虛假的,周樸園帶有一顆封建的龐大的虛榮心。

再看30年後的相逢,在周樸園認出了眼前的魯侍萍後,他感受到了威脅,但這威脅是他自己加給自己的,他試圖使用金錢擺平一切。在這裡不僅僅是虛榮心,還有對聲名的貪戀和緊握。

這樣的人物未免太過單薄,也不符合現實。

在那段地位身份懸殊的感情中,周樸園也曾用心過,總是關著窗的房間,遇到還不明身份的無錫人最先詢問的是三十年前的事,最後無法迴避時還是讓周萍與魯侍萍相認了……把這些部分簡單地說成周樸園自欺欺人是不妥的。在時代背景下,周樸園當年的拋棄妻兒是有其他封建人物支援的,他的行為是受封建擺佈而做出的順應的選擇,他不過是可憐的封建思想的奴隸。

這樣的周樸園才顯得飽滿起來。

經典中的人物、情感基於現實,對人的評定、人與人間的關係都不是可以用好壞來簡單概括的。所以回到現實中來,所有的人、事也不能單純看待。人是複雜且矛盾的。侵華的日軍固然可很可惡,所犯罪行固然罄竹難書,但我們不能抹殺他們在親人面前的情感是善良真實的,同樣也是自私的。舉這樣極端的、國人皆知的例子並不是想為當年的侵華日軍的罪行抹些明亮色彩,而是要指出在人性的分析上,不能單從一種行為中片面判斷。

而單純的好壞標籤的濫貼也不是沒有原因的。隨處可見的影視作品中,反派角色大多壞的徹底,不見一點人性的閃光點。家長在面對不利於孩子教育的人事時,也習慣於用“他是壞人”或“這是壞事”來簡單概括。這就養成了單純的一代,不會全面評點,也會給閱讀帶來障礙,無法理解經典中的人物的飽滿的人性,提出“他究竟是好人還是壞人”這樣的疑問。這是可悲的,看不清人和世界。

品讀到了這些,在成長中,也就學會了客觀和全面,拒絕單純武斷的貼標籤。品讀經典,重要的是從中抽離出現實,作為自己的人生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