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5篇

通過寫心得體會,我的語言組織能力也會得到提高,當我們有了新的收穫和啟發,我們就可以寫一份心得體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5篇,供大家參考。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5篇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篇1

二零零八年五月十二日兩點二十八分,這個讓全中國人民刻骨銘心的時刻;這個讓全中國的人民教師心痛到極點的時刻。就在這一刻許許多多的孩子變成了孤兒。就在這一刻許許多多的學生失去了他們敬愛的老師。伴隨著數以萬計生命的逝去,“老師”這個普普通通的稱呼緊緊的和“英雄”連在了一起。

突如其來的特大地震災害,見證了人民教師的偉大師魂,揭示了人民教師愛與責任的崇高境界。他們的英雄事蹟可歌可泣,令人震撼,催人奮進。就在這最危難,最緊急,最關鍵的時刻,他們挺身而出。用自己的死換來了學生的生。

這是一個讓無數人感動流淚的畫面。四川省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學樓坍塌,而就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學校教導主任譚千秋張開雙臂趴在課桌上,身下死死的護著4個學生,4個學生獲救了,他卻被無情的地震奪走了生命。他用自己的英雄壯舉,詮釋了什麼是為人之師;他那在突發災難來臨時的瞬間造型,塑造了一座在人們心中永不倒塌的豐碑!

什邡市師古鎮民主中心國小教師袁文婷,為拯救學生,一次又一次衝進教室,柔弱的雙手抱出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當她最後一次衝進去後,教學樓完全倒塌了……她的青春定格在了26歲。一個多麼年輕的生命,一個讓人多麼心痛的事實。

還有太多太多令你銘刻在心的名字:向麗、湯巨集、嚴蓉、翟萬容、吳忠紅、張米亞……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老師”。然而這些老師的名字,以前我們一無所知,他們只是教師隊伍中的一部分。就是這些最平凡最普通的老師,不惜隕身,用自己的生命換來學生的安全。毫無疑問,是一種無私無畏的高貴精神在驅使著他們,是一種最基本也是最崇高的人性光輝在激勵著他們,是一種對他人生命的無限敬畏、恃重、關懷與愛護在告誡他們――先人後己,是做人的基本原則。

在災難面前,在生死關頭,我們的老師首先想到的是學生,他們毫不猶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這是多麼崇高的英勇無畏和大愛之舉。他們用愛和責任為學生築起了生命長城,展示了為人師表的精神風貌和崇高的人性光輝。他們用鮮血和生命踐行了人民教師的職責,展示了人民教師的崇高師德,譜寫了人民教師的英雄讚歌

著名詩人臧克家有一句詩:“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是的,這些英雄都已經死了,但我們相信,他們還活著,而且,還會永遠地活著。他們不是活著的人,而是活著的靈魂和精神;他們不是活在有形的日子裡,而是活在人們無形的心中。人們會永遠記住他們的名字“老師”。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篇2

5月12日,四川汶川8.0級的特大地震,震動了全中國,也震驚了全世界。在這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很多的學校垮塌,許多教師經受著考驗,他們用生命雕刻出師德豐碑,他們的捨生忘死的英雄壯舉詮釋了師愛的崇高與偉大。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們在生死關頭臨危不懼、捨生忘死、奮不顧身、拼死保護學生的英勇獻身精神深深令我們驚歎。有這樣一個場景,在孩子身邊,竟緊緊地圍著三個雕像般凝固住的女老師,她們沒有下意識地自我保護動作,而全伸著手臂。顯然,她們在生命最後的時刻,用自己的軀體保護住了孩子……救助的團政委站在廢墟前熱淚盈眶地對戰士們說:“面對這樣的生命,面對這樣的高尚,大家明白什麼叫捨生忘死了嗎!”用生命為孩子擋住水泥板的瞿萬容老師,當時瞿老師撲在地上,用後背牢牢地擋住了垮塌的水泥板,懷裡還緊緊抱著一名小孩。小孩獲救了,但瞿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教學樓倒塌之際,生與死的考驗立於眼前,一個個平時默默無聞的老師,沒有絲毫的猶豫,將生的希望留給了學生,用生命詮釋了一個師者對學生最深摯的愛。其中閃現出的人性的光輝,足以穿透那幾秒鐘的災難陰影。是呀,在危難時刻,他們全然想的就是自己的學生,周圍所有的一切都置之度外,只想讓孩子們少受一點傷害,再少一點。把自己的愛全部獻給了他們。作為同行的我們,自己的心靈再一次受到了震撼,更深的理解了如何去愛自己的學生。愛在每一個瞬間。

作為一名普通教師他們在危難時刻,堅守崗位、忠於職守、不畏艱難險阻、奮力搶救學生的拼搏奉獻精神令我們欽佩。許許多多的教師,他們在地震過後,在不知自己親人生死的情況下,甚至有的已經失去了親人,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在廢墟中尋找著自己的學生,這種忘我的精神怎麼不令人敬佩呢!同是教師的我們,儘管我們沒有遭受如此的災難,我們要以他們為楷模,把自己的愛融入到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去,幫助他們渡過生活和學習中的一個個難關,積極健康的成長。

作為一名普通的教師他們在大災面前,化悲痛為力量,振奮精神,不屈不撓,迅速投身重建校園,恢復正常教育教學秩序的自強不息精神令我們感動,儘管他們同樣失去了親人,儘管他同樣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但作為教師的他們,在自己學生面前卻是如此的堅強,走進帳篷搭起的教室,去撫慰孩子們那受傷的心靈,激勵他們重新點燃生活的希望。常言說“言傳不如身教”,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直接影響著孩子們,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作為教師,不僅僅教給孩子們豐厚的知識,還要用自己優秀的品質去激勵孩子們,感染孩子們,讓他們積極勇敢的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和挫折。

一個個感人的英雄事蹟撞擊著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一樁樁驚心動魄的畫面激勵著活著的我們每一箇中國人。作為教師的我們,為他們的種種行為所敬佩,深深地體會到“責任”二字的重大意義,汶川地震中最牛的校長葉志平,校舍在此次汶川大地震中也遭遇重創,但由於平時的多次演習,地震發生後,全校2200多名學生、上百名老師,從不同的教學樓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衝到操場,以班級為組織站好,用時1分36秒,無一傷亡,創造了一大奇蹟。用行動詮釋了什麼是愛與責任,什麼是新時代的師魂--強烈的責任意識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大愛無言。昨天,他們還是普普通通的老師,拿著微薄的工資,日復一日地在做著雖然神聖卻毫不起眼的教書育人的工作。然而今天,他們就用血肉之軀築起了一段永遠不倒的愛之長城,用他們的實際行動上了一堂無聲之課,點亮了通往未來的希望之路,用他們的行為告訴孩子們如何面對苦難學會堅強。所謂“一日為師終身如父”,哪裡還需用語言去做矯情的表達?

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職業,把英雄教師的崇高精神融在心裡,體現在日常的工作中,真誠地關愛學生,使家長放心地把孩子交給我們。愛-需要無私,需要奉獻,需要全身心投入。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讓孩子們健康的成長吧。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篇3

通過學習有關抗震救災的先模人物報道,特別是眾多人民教師捨身救學生的動人事蹟,我受到了深刻的思想教育,無不為這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蹟所感動。在大災來臨之際,汶川地區的老師譚千秋、吳中紅、張米亞等教師沒有選擇逃避和退縮,而是決然而然地用自己並不強壯的身體給孩子撐起生的希望,可敬!可佩!他們在教師這個平凡的崗位上展示著偉大的師愛,

向世人詮釋著新時期教師的內涵。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他們是這個時代最可愛的人。當災難降臨時, 他們毫不猶豫地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擋住垮塌的水泥板,保護懷裡的學生。用自己的雙臂張開著趴在課桌上,死死地護著自己的學生。有的壓在廢墟中已經犧牲了,可仍然死死地抱著自己的學生。他們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曲人民教師的壯烈凱歌。他們是新時代的黃繼光、董存瑞!他們是這個時代人民教師的符號。他們的精神是中國教育振興的希望。我為這些老師而感動,也為自己是一名人民教師而驕傲。

作為一個普通教師就要向“用生命作支撐,捨身護生”,勇救四個學生的譚千秋等“感動中國的十大災區教師” 學習。並以他們為驕傲,要學習他們奮不顧身、捨生忘死、愛生如子的高尚情操,只有幹好自己的本職工作,才是對災區的最大支援。他們是真正的人類靈魂工程師

這些英雄教師奮不顧身勇搶救學生生命,危難關頭無暇顧及自己的家人,甚至不惜獻出自己寶貴的生命,為我們樹立了愛生如子、捨己救人的崇高師德形象,是我們學習的楷模。我要切實把學習災區英雄教師的英勇事蹟與幹好本職工作緊密結合起來,落實到行動中去,認真查詢工作中的不足,積極做好各項工作,在捐款捐物支援災區、奉獻愛心呵護學生等活動中率先垂範,發揮黨員的先模作用。

當前,我省的教育事業正處在一個轉型階段,應試教育根深蒂固,素質教育還只是停留在表面。我們的任務還很艱鉅,大量的工作還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的人前赴後繼的去探索、去披荊斬棘,我想當前的最要緊的就是要為如何實施素質教育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來,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辦社會有用的、人民滿意的教育。

同時,祖國經歷了這麼大的災難,災區人民經受了巨大的磨難,他們要重建家園,還面臨著許多困難,我們每個人都應當學習英雄那無私奉獻的精神,發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盡我們最大的力量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去支援災區人民重建家園。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篇4

從汶川大地震到現在,一千多個小時過去了。在這一千個小時裡,千千萬萬華夏兒女的心,被四川省山脊間的一片區域緊緊的繫著,汶川的土地每顫抖一下,我們的心也跟著悸動。儘管那些被埋在瓦礫下塵土下不見天日的軀體,和我們沒有任何血緣關係,我們卻會為他們而歡喜、悲痛,因為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體內都流淌著龍的血脈!

看過央視的那場賑災晚會,有個主持人說:“這些天裡,我們聽到的最美好的聲音就是:這裡還有一個活著的。”確實,在天災面前,能夠存活下來,就已是莫大的歡喜了。每當一個個本應枯竭的生命被人從死神手中強行奪回時,心中的喜悅是無法言喻的。看著那些堅強的人們努力挺住讓自己活下來,我覺得更高深的體會到,這世間,生命彼比一切都重要。“我們還活著,我們還有希望,儘管我們是去了一部分的肢體,可是我們會用剩下的人生,來回報這些將我們從死亡邊緣拉回來的人,還有祖國。”你能相信嗎,這是一個做完截肢手術後的人說出的話。面對攝像機,他沒有一點扭捏地說出了肺腑之言,讓所有看過聽過這句話的人為之動容。是的,因為活著,所以會有希望,因為活著,所以還有時間去追尋夢想!

始終記得的,最讓我刻骨銘心的一個眼神是在都江堰市荷花池市場的一片廢墟下,女孩樂劉會大聲地說:“我知道你們會來救我,我相信你們會來救我!……我堅持著,我現在還活著,我很高興!”她說出這番話的時候,眼神裡閃爍著一種如火焰般灼熱的希翼之光,即使是厚重的灰塵,也掩蓋不了她燦爛若星辰的明眸,身後的黑暗無法將她吞噬,卻更襯托出她身上那種令人信服的神奇力量。給人感覺,看到她,就像看到希望。那種對祖國的信任,更讓我對中國的未來產生了無比堅定的信心。

現在,災難的悲痛已漸漸的離我們遠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全新的感受,宛若嬰兒初生般的喜悅。地震中倒塌的房屋正在重建,重傷的名人正在康復,一切苦難在我們面前都不堪一擊。只要我們帶上勇氣,攜著希望,未來的路必將更加光輝,沒有困難什麼能夠阻擋我們全中國團結一致之後的巨大力量!

512汶川地震心得體會篇5

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兩個月了!這兩個月以來,社會各界人士都表達了自己對地震災區的援助與心意,我們的志願者和志願行為都很直接的說明這一點。

在震後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全國人民都心繫汶川,媒體、志願行動都充滿了激情。而今,兩個月過去了,我們對次的關注漸漸被新的熱點所取代,這是現實問題。

此時的志願援助行為也慢慢地漸變為一種承諾、一種責任、一種義務…

作為心理學專業的學習者和心理學專業的從業者,我們該如何面對這種轉變呢?

首先,對於我們自身來說:當心理援助成為一種日常工作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將其納入到正常的學習、工作中?我們如何在先前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開展新的工作?

圖片說明:心理分析專業志願者在德陽東汽安置點

先前的心理援助工作處在一種應激狀態,其行為也深深地打上了這種應激的烙印。將我們工作的方式與心情從應激狀態轉變為一種常態,需要我們的智慧。比如,許多的心理援助工作者都坦言,當時的工作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陪伴、更多的是去做他們的朋友…這種坦言透露出了在應激狀態下的工作模式以及在這種模式下所建立的關係。毫無疑義,作為心理援助志願者的“陪伴”與“朋友”和一般志願者的陪伴與一般朋友是不同的,這其中多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意義。現在的工作,就是如何讓這種了心理諮詢/治療的意義呈現出來,發揮它的作用。這是是一種轉機、一種轉變、更是一種轉化——這其中,需要我們專業的態度與修養。

其次,作為此次地震的經歷者和見證者的災區居民和救援者,該如何面對這種轉變呢?

圖片說明:地震後,全國人民展開了許多的祈福活動

作為地震經歷者的災區居民,需要的不僅僅是面對這種外界關注的改變,還得面對這種轉變時機所同時發生的更多的現實問題的湧現:如板房、物資的分配,如今後的生計問題尤其受傷人員的,如那些喪親的家庭如何面對失去親人的日子尤其是那些失去父母的兒童與那些失去對方的夫妻…這些現實問題會讓任何遭遇的人頭疼,更何況是遭受了如此巨大喪失的人呢?

雖然這些都是現實問題,甚至也是客觀的現實問題(與任何個人無關)。然而,當我們真正面對這些實際問題時,就會出現另一般的景象。我個人是一個容易憤怒的人,我對憤怒的情緒也比較敏感、關注,在我看來,在這段轉變時期,憤怒將會是最常見最主導的情緒。最常見,指的是很多人都會出現這種情緒;最主導,指的是它表現得太頻繁了,而且會掩蓋其他的情緒,甚至會掩蓋對別人的好意所應有的感激。在這種情緒的籠罩下,任何個人都會表現出小心翼翼,惟恐為他人所詬病。前不久我在災區也深刻的體會到這一點。這兩天的大新聞“成都市政府將新的行政中心轉現”也與此有關。

作為災區居民,要知道這種憤怒的情緒,要理解這種憤怒的情緒。在任何時候,寬容都是一種美德,寬容自己寬容他人,儘量不要將這種憤怒轉化為一種指責與攻擊,從而讓憤怒恣意傳播。在有條件的地方,在感受到憤怒而無法自我紓解的時候應及時去心理援助工作者那裡尋求幫助。

那麼作為此次地震見證者的救援人員呢?不僅僅是災難經歷者才會有創傷,任何見聞、見證過災難的人也可能會有創傷,這種創傷被稱之為替代性創傷。相信任何救援人員都能感受到在震區的救援行為所帶來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有些是正面的有益的,如一些人回來後會更加寬容、關心他人;也有些是負面的有害的,如一些人會變得繁忙煩躁甚至抑鬱。任何參與了援助行動的個人都會出現這些變化,包括英雄人物。也尤其是這些英雄人物和公眾人物,他們所承受的比常人更多,在當下的受關注程度的變化時期,更加要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作為心理援助志願人員,我們會在從災區回來之後,會開展很多的分享活動,分享這種歸來後的感受,如建立QQ群討論、參加集體活動等。在這裡,我也建議其他行業的援助志願者,也可以這麼做。當經過這些集體活動之後,仍不能紓解內心感受的人士,可以嘗試尋求親人朋友的支援,在這些仍覺得不夠的話,可以嘗試尋求心理諮詢的幫助。在這裡,我也真誠地祝福志願者身心健康,讓地震後的救援經歷成為自己人生中美好的回憶…

上面所做出的一些總結,是共通的,尤其是其中的情緒與感受,很容易傳播的。因此,志願者和災區居民也會彼此感受到彼此的情緒,並彼此影響。這更加需要在將後的心理援助行動中所注意。

同時,作為“心理”工作者,我們更加感受到這種壓力,也亦認識到這是一種責任。“患難見真情”、“日久見人心”,這些都是心理援助志願者所要考慮的,尤其是作為“陪伴者”與“朋友”。這種責任需要我們做出長遠的打算,也需要我們做出心理準備。

最後,衷心祝福所有的經歷、見證、見聞此次地震災難的人身心健康!也為在此次地震中不幸遇難者和隨後的救援行動中不幸遇難的援助者致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