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四篇

讀後感說白了就是和我們在讀書之後的感受整理成的文字,只有我們認真讀好原作,才能寫出好的讀後感。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四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閱。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四篇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

不同的選擇,就此有了別樣的人生。

我們各自的人生中,無一例外,要時時做出人生選擇,太多的抉擇。而無論做出怎樣的選擇,都會伴隨著舍與得,失去與得到。重要的是我們在給出這道選擇題的答案時,是不是沒有丟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夢想,使身隨心動。

讀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從人物形象的表層系統上探討才子高加林的悲劇性,也無意對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樣的深刻剖析。不要說當時社會因素的紛雜,使他失去本我,沒了自我。失去本心,縱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機遇,也無法實現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終,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因此錯過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終。由此,他的人生得以與茶具為伴,不乏“悲劇”。

起初,我與同上帝一般、眾多讀者一樣偏愛著高加林,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卻在讀完此書之後要說,才子固然討人喜歡,討我喜歡,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為重要,更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權利金錢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愛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這些問題顯得又格外重要。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

人生就是這樣,如此的變幻莫測,人好像總處在一個怪圈中,一個希望誕生、爾後希望破滅這不斷迴圈的怪圈。一種希望的產生使人生霎時一片光明,似乎前路不再渺茫與難走;一種希望的破滅又使人生突然間一片漆黑,似乎找不到前進的方向與動力。可我們也許還不能弄清楚什麼才是我們的希望,我們其實仍困惑於希望的真實含義,我們不懂根據自己的情況去追求屬於我們的希望,所以在人生路上我們走的並不平坦。

高加林就是處在這個怪圈中的一分子,命運不斷地戲弄著他抑或是因為他失去了人生的原則因此註定要被命運打倒。巧珍的樸實、可愛、百依百順沒能最終留住高加林,高加林離開了巧珍而投入亞萍的懷抱,高加林與亞萍的結合與其說是兩個人之間舊情復熾更確切的說是高加林為他的前程而作的鋪墊。高加林與亞萍的愛情遠不如與巧珍的那般純潔,他注入了地位、家庭背景、學歷在婚姻中所以使得這段婚姻變得不純粹因而禁不起考驗。

高加林在面對兩個女人而作出抉擇時,實際上是在為他的前程與人生作抉擇,這種加入功利性的婚姻令人厭惡與唾棄。因為他追求著他的希望,一個飛黃騰達的希望、一個他自以為是的希望。於是他拋棄了愛他勝過愛自己的巧珍,那個時時刻刻為他前途著想的女子、那個有著楊柳般搖曳身段和粉嫩臉龐的女人;於是他走向那個城市中的女子、那個有著高學歷的女子、那個有著很好家庭背景的女人。是的,他的那個希望實現了可他並不幸福,這也註定了這個不合適的希望終究會破滅的。一個有高學歷的女子是否就是妻子的最佳選擇?一個沒受過教育但心地善良、一生無怨無悔的女子是否更佳呢?時間車輪留下的車轍向我們證實了亞萍與加林感情的脆弱和巧珍金子般的心。高加林遺棄生他養他的土地去追求城市裡帶來的希望,最後又在那光怪陸離的城市中絕望以致不得不重新回到原點。可桃花依舊人面全非,巧珍———這個原本是他人生的一個希望的女人早已為他人之妻了。

高加林人生道路的曲折蜿蜒、他掙扎在幸與不幸的邊緣,這兩個女子讓他歡喜讓他憂讓他擁有希望讓他希望破滅。他詮釋了一種典型的人生模式,他身上其實有著我們每個人的影子。

人生可能就是這樣,有很多機遇和挫折,這就要看我們以怎樣的方式去迎接它們?人生道路上有很多的誘惑,我們又該以何種方式去抗拒呢?這些就是路遙向我們提出的問題,而高加林並非結局的結果似乎讓我們看到了答案。有些人不一定是最好的但可能是最適合的,他或她可能就是你希望的源頭。農村的土地不一定不好只要積極向上加上黨的政策,在農村這塊地方也能開墾出自己的人生也能誕生出新的希望。我們拼命去追求那些泡沫般的希望卻漠視身邊那些垂手可得的希望,於是我們不斷期盼、絕望、希望直到我們身心疲憊、悔不當初。我們都無法掙脫這個怪圈,我們束縛著自己。

或許這就是人生……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

世界是公平的,想得到什麼東西,必須丟掉其他東西,最後往往什麼都丟掉了!

路遙已經離開我們近二十年了,儘管他小說中改革開放之初與今天的大環境大相徑庭,但是我們今天依然能夠從中感受到生命的力量。路遙常常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真實記錄了改革初期農村青年的人生奮鬥歷程,出現了苦難中的人們精神上的桎梏,通過高加林、孫少平等進城鄉下人形象的塑造,較早地傳達出社會變遷的時代資訊,使得當時的讀者產生了思想上的共鳴,甚至包括今天的讀者產生了心靈上的契合。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生存的環境在未來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不論世事如何變幻莫測,年輕人在遭遇命運不公、時運不濟的時候,是在精神層面上必然能從這裡找到共鳴,這就是命運的牽引力。

高加林的選擇恐怕代表了當時農村讀書人的不甘平庸卻誤入歧途的典型代表,這是國家改革開放孕育下人心的浮動,這也是時下年輕人野心的開始,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向高玉德一樣甘於一輩子守著自己的土地,也不是都有德順爺爺的人生閱歷,這都是慾望之泉讓人不甘為孺子牛的悲劇下場,最終只得犧牲自己原本該屬於自己的東西,最後落得一場空。一場人生一場夢,世界是公平的,追求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抓不住本不該自己擁有的東西,往往只會丟掉原本屬於自己的東西。正如順德老爺爺說的,美好的巧珍就像金子一樣,因為高加林自己的虛榮丟掉了,換回來的只是一場悲劇,這樣的批判還不足以警醒世人嘛?

但同時路遙從現實角度出發,為我們勾勒出了改革之初“三農”景象,展現了我國城鄉社會生活和人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化,現如今的年輕人恐怕對農村知之甚少,對於黃土高原的生活更是無從知曉,小說頌揚了拼搏奮進、敢為人先的時代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向上向善、自強不息,積極投身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社會影響。

關於《人生》的讀後感範文

翻開書,才讀了幾行就已愛不釋手了。高加林是一名教師,但由於高明樓的兒子三星高中畢業了,要去當老師,所以高加林就下崗了。為此他很生氣,卻毫無還手之力。我也很生氣,因為高明樓是仗著霸氣和關係下了加林的。劉巧珍是劉立本的二女兒,她和姐姐一樣是個文盲。她對高加林是一片痴情,所以無論馬栓怎樣討好,她都不願意見面。

巧珍喜歡跟著加林。一次,高加林去河裡游泳,巧珍給了他一個香瓜。他不想吃,還討厭她,因為巧珍的姐姐嫁給了高明樓的大兒子。高加林家裡沒有錢了,母親蒸了一鍋白饃讓他去賣,他沒有勇氣叫賣,所以一個也沒賣掉。是巧珍幫他賣了饃,還給他買了包煙,並對他說願意和他過一輩子,加林也同意了。此時,我真為他們高興。

當我讀到馬佔勝給加林找了份好工作——記者時,是又高興又難過,高興的是高加林可以有城裡戶口,有更好的發展;難過的是巧珍見不到加林了。高加林在城裡有個叫黃亞萍的同學,亞萍很喜歡他。高加林一聽說可以去南京有更好的發展,就果斷的離開了巧珍。我為巧珍而感到憎恨,因為高加林為了前途而背叛了她。但巧珍卻說自己配不上加林。

很快,高加林是靠關係找工作的被抖了出來,他沒了戶口,沒了工作,和黃亞萍斷絕了關係,回到了農村,但一切都晚了,巧珍已經和馬栓結婚了!我覺得高加林沒有把握住機會,他錯過了巧珍,錯過了好生活。

《人生》這本書告訴了我:人生的路很漫長,一個小選擇可以讓人痛苦一時,也可以讓人痛苦一世。我們要把握住機會,見好就收,不做盲目的選擇。

人生讀後感範文800字(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