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優秀5篇

經常寫讀後感,幫助我們提升情感表達和文字表達的能力,通過寫讀後感,我可以將書中的智慧和啟示應用到自己的實際生活中,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優秀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優秀5篇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篇1

今天,我看了課本《差不多先生傳》,這篇文章後感觸頗深。文中的“差不多先生”是個做事隨便,不講細節的人。

“ 差不多先生”經常會把“十”寫成“千”,把“陝西”說成“山西”,他長說的一句話就是“凡是差不多就好,何必太精明呢?” 看到這裡,使我不由得想起這樣一件事。 這是一個週末,媽媽帶我去超市買電飯鍋。不一會兒,我們挑好了電飯鍋。售貨員阿姨拿一個沒有開封的電飯鍋放到我跟前,對我說,“你看看吧。”媽媽說“你看吧!我去付錢”售貨員阿姨幫我把包裝開啟,提出了電飯鍋,我只是你簡單的看一眼,心裡說:沒錯,是我們挑好的那一種,新的不會有什麼問題,差不多就行了。阿姨就把電飯鍋放回包裝箱內。我們拿著它,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晚上,媽媽拿出電飯鍋,把米淘好,放進了電飯鍋中。忽然,媽媽的目光定在了一點,“咦,怎麼了”我奇怪的問,“你來瞧瞧,這是什麼?”

我過去一看,原來,電飯鍋的外殼上,有一道明顯的撞擊的痕跡,足有碗口般大小。我太粗心了,這麼大的痕跡居然沒有看到!正是這“差不多”的念頭,使我吃了一次虧。

人都說吃一塹長一智,我怎麼也應該改改這馬馬虎虎的毛病了吧?可是,我怎麼還是改不掉這毛病呢?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篇2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今天我又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差不多先生》。文章講述了一位被稱作“差不多先生”的人,他名字的由來是因為他覺得“差不多”就可以了。文章用了五件事體現了他的性格:第一件事情是媽媽讓他買紅糖,但他買回的是白糖;第二件事是去學堂先生問他問題,他把“山西”讀成“陝西”;第三件事是他去店鋪做夥計,他經常把“十”字寫成“千”字;第四件事是他有一件要緊的事,要搭火車,可他晚到了兩分鐘,火車開走了。

我認為差不多先生這個習慣會讓他存活不了,因為現在如果一個差不多就會變成差很多,比如:他把“10”後面多加了一個零變成“100”那樣就不是差不多,而是差很多了!如果他覺得沐浴露和洗髮水差不多,洗完頭,他不就成光頭了嗎?在醫院,如果醫生開藥把一個叫“0105a”的藥寫成了“a105a”的藥,那樣不就會吃死人了嗎?

我對這篇文章有一個看法:如果差不多先生,用準確的標準要求任何事情。這樣差不多先生就不會被媽媽罵了,不會被老師批評,不會趕不上火車,不會死去。現實生活中,要是所有人都像差不多先生這樣,那醫生覺得藥都是藥,給病人隨便吃藥;人們覺得死和活都一樣,死人越來越多,基本沒活人了。這樣世界上沒有人和有人就差太多了!

我讀完這篇文章,知道了:差不多會變成差很多,差不多有時會變成一個“應該”的意思,用在合適的地方是可以的。可覺得兩個不同性質的東西差不多是不行的,以後我要改掉我的口頭禪——“差不多”。做任何事都要認真完成,不能總覺得差不多就行了。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篇3

近代的很多文章都揭示過國人的劣根性,胡適的這篇《差不多先生傳》另闢蹊徑地採用了獨特的寫法,即用樸素簡練的白描,兼用嘲諷和誇張的手法,描寫出了國人此時的這種“病”。

這篇文章是差不多先生的畫像和生平傳記。作者用擬人的手法來描述這種毛病,他將這個人叫“差不多先生”,這位先生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對他來說,紅糖與白糖差不多,山西和陝西是差不多,火車發車遲與晚差不多,看病找獸醫也差不多,最後白白搭上了性命,諷刺意味十足。整篇文章寫作手法輕鬆活潑,這種手法秉承了胡適先生一貫的溫和作風,但是其談論的問題卻是非常不輕鬆的。差不多先生雖然死了,卻為很多人崇拜,認為其不計較,看得破,想得通,是有德行的人。對於這種偷換概念的誤讀對於社會的影響,作者表示了深深的擔憂,想用文章來警醒國人——這是一種病。文中的幽默諷刺手法讓這篇文章成為了善意的規勸,而不是激烈的口誅筆伐和抨擊攻訌,這也是文章的很大的特點。

這種差不多精神已經成為中華民族長久以來的一種陋習,想要根除實在相當不易。現代社會這樣的人還有大把的存在,他們感覺一切都是無所謂的存在,這是一種無追求的,無追求的,不求上進的壞風氣,我們應該時刻警惕,摒棄壞習慣。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篇4

今天,我讀了胡適先生的一篇文章《差不多先生傳》。有一位先生姓差名不多,叫差不多,是這個故事的主角。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是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他的口頭禪是“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可以了,何必太完美呢?”

差不多先生,因為凡事只要求差不多,把自己的命都送了。可最讓我心寒的是,他死後,大家居然都稱他為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說他一生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還送他一個法號“圓通大師”。

我覺得,“不肯認真、不肯算賬、不肯計較”不是一種好德行,是一種懶人的行為。就像我們身邊的一些小朋友做題目時,只要答案差不多,也不問為什麼要這麼做,交上作業就完事了,可到了考試時,題目稍稍有一點改變,就不會做了。還有些小朋友,像我,做完了作業也不檢查,差不多就行了,不用追求那麼完美,關鍵時候就鬧笑話了。這不有一次我就把“俄羅斯”寫成了“俄羅欺”,把“太陽”寫成了“大陽”,差不多先生真害人不淺啊!

胡適先生寫得真精闢,如果人人都成了差不多先生,中國就成了懶人國。

我希望我不會成為懶人國的一員,我希望差不多先生的“美德”隨著差不多先生的逝去而永遠消失。

讀差不多先生讀後感篇5

差不多先生,姓差,名不多。差不多先生的相貌和你我都差不多。他有一雙眼睛,但看得不很清楚;有兩隻耳朵,但聽得不很分明;有鼻子和嘴,但他對於氣味和口味都不很講究;他的腦子也不小,但他的記性卻不很精明,他的思想也不很細密。

他常常說:“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

記得有一次,差不多先生工作的公司要發獎金了,事後,同事對他說:你少領了200元。而差不多先生卻說,鄰和不鄰不都差不多嘛。

最近,公司的要進行人員改革,公司的一位副總退休了,差不多先生和差太多先生是候選人員,最終差太多先生競爭到了副總的位置,差太多先生對差不多先生說:“你和我差太多了,根本不是我的對手”。說完便傲慢的走了。同事們都來安慰差不多先生對他說:“不要氣餒,沒關係的”。而差不多先生卻說:“誰當副總不都差不多嘛”。

差不多先生奮鬥了一生,憑著他的謙讓終於當上了副總,而就在這時他偏偏得了一種怪病。差不多先生差不多要死的時候,一口氣斷斷續續地說道:“活人同死人也差……差……差……不多……凡是隻要……差……差……不多……就……好了……何……何……必……太……太認真呢?”他說完這句話,方才絕氣。

他死後,大家都很稱讚差不多先生樣樣事情看得破,想得通,大家都說他一生,不肯計較,真是一位有德行的人,於是大家給他取個死後的法號--圓通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