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優質8篇

優秀的名著在我們讀完之後是非常值得我們寫一篇讀後感的,大家不要忽視讀後感的寫作哦,我們可以通過閱讀很好地放鬆身心,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月亮與便士讀後感優質8篇,供大家參考。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優質8篇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1

一直有書友推薦這本書,之前看過一次,但是隻看了前面幾章,可能是因為進入故事情節太慢,前面的文學素養又不懂,就棄書了!後面又有很多人推薦,所以再一次有耐心的閱讀,慢慢進入故事情節的時候,慢慢愛上了這本書,首先真的很感謝這位翻譯,真的語言功底太強大了,真的很贊!

故事從我的所見所聞所感來描述“天才瘋子”畫家斯特里克蘭,他的口頭嬋或許就是“滾開”“你跟我兩便士關係都沒有”“關我屁事”!他自私,他不善溝通,他不在乎任何人,他甚至都不關心他自己,他可以冷漠的拋棄別人眼中的“賢妻良母”“可愛優秀的孩子”,可以為了自己私慾與他救命恩人的妻子勾搭,也可以為了錢財和愛塔結合,在他心中,只要畫畫就好,其他跟我有毛關係,他活在自己世界就好,就像文章說的:他或許是有邪祟附身,他只想達到目的,他自己所作所為估計自己也不大清楚!他在追求“月亮美”的道路上,走的太極端也很艱辛!

文章也寫了他身邊人的故事,有善良到令人髮指但是又很同情的斯特羅夫,說他尊重天才,不如說他對每個人都很nice,這樣的中央空調真的好嗎?我覺得做人還是要有自己底線,自己原則,一味的善或許得不到別人肯定,還會遭到別人鄙夷!他的妻子為了飛蛾撲火的愛情,拋棄了別人眼中的“安穩”,追求了心中所謂的“月亮”,沒有誰對誰錯,想起奇葩說有一集的題目就是“當你在婚後,遇到了你的今生摯愛,你會怎麼做”,每個人選擇不同,我們不能去評價誰的行為,因為我們不是故事人!其實說實話我挺羨慕那個船長,忘記叫啥了,他與他的妻子用雙手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幸福,他的妻子懂他陪他,他也愛他妻子,他覺得他妻子最美最善是最賢的妻!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藝術家,只不過有些人表現的方式是藝術,有些人表現的方式是生活!無論是抬頭望見的月亮,還是滿地的六便士,我覺得都挺有意義!只要是自己雙手創造的,只要是自己努力獲得的,我覺得就是有意義有價值的!但我覺得不管選擇哪條路,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要保持善心善舉,但不能沒有底線沒有原則!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2

這本書我花了整整三個月的時間去看完,不過我在前兩個月加三星期都在划水,在最後一個星期的時候才靜下心把這書看完。不得不承認自己在閱讀前期有一種朦朦朧朧的感覺,也許是因為自己真的不懂什麼英國幽默又或者自己思維層次還不夠深,無法將書裡面兩種甚至多種的價值觀有很好的區分,導致前期後期出現了一種雲裡霧裡的感覺。不過在知乎裡面也有看很多人對於這本書的分析,勉勉強強也能梳理一點東西。

一、 愛情

關於愛情,我就不提斯特克里蘭這個無情的人了,即使他在我下面文字中會有些許描述,但是在語言鏡頭中,下面的主角不是他。斯特克利蘭一生大概有三位女子,三段情,而在我看來前兩位愛的並不是斯特克里蘭這一個人,她們愛的更多是自己。特別是第一任,愛的就是她的幻想,一旦軌道偏移,就想著去改變真人,這是一件特別可笑的事情。愛一個人更多的是包容,不僅能包容好的也能包容壞的,像是愛塔一樣,不去過多打擾,給足了彼此空間,讓愛的那個人活得更像他自己。在看知乎的時候看到了這樣一句話,覺得特別有道理:

感情易在日久生情,難在小心經營。

有感覺無感情,最終不過是,開始時,適逢其會,分開時,天各一方。(第一任)

有感情無感覺,最終不過是,在一起時心意難平,分開時又決議難定。(第二任)

這也是為什麼斯特克里蘭在面對愛塔懇求——留下在他身邊照顧,他會心軟。文中這樣描述:

“如果別人選擇離開,讓他們走好了,可是我不會離開你的,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如果你離開了我,我會弔死在屋後的那棵大樹上,我對上帝發誓,我說到做到。”

她說這話的時候,語氣中有種不屈不饒的倔強勁。她已經不是那個馴服、軟弱的土著小姑娘,而是一個意志堅定的女人,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無論你去哪,我都跟著你。”

片刻之間,斯特克里蘭的鐵石心腸被動搖和軟化,眼睛裡含著淚,慢慢地順著臉頰流下……

二、 夢想無高低貴賤

有的人想一生順順遂遂,偏安一隅而知足常樂;有的人想突破自我,渴望直面生活的崎嶇。兩種生活,兩種不同的價值觀,是兩種不同的選擇,無好無壞。做自己想做的人,過自己想過的生活,無人能去評判是非。

生活有許許多多的意難平,如果自己能在20歲前、(30歲40歲都沒有問題)明白自己想要什麼,想要過怎麼樣的生活,想要成為怎麼樣的人,能像斯特克里蘭那樣灑脫其實真的就夠了。與其碌碌終身,不如活著像他一樣明明白白。當然不是所有人都能成為他,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

他的勇氣,“包含著對自己一直道德體系的拋棄,包含對他們責任的否定,包含對別人傷害的不屑(這是我不喜歡他的一點),這種內心的糾結,遠遠大於了物質的貧瘠。”

三、 對於夢想的態度

之前在打辯論賽的時候,因為沒有對夢想進行深入解刨而輸掉了比賽。師兄說的很對,夢想是可以讓自己捨棄生命去追求的一個渴望,窮極一生都要去弄懂的,去實現的東西。像斯特克里蘭在畫畫這個“魔鬼”的驅動下,捨棄手中的六便士,逃離英國,去巴黎追尋他的白月光。沒錯在追尋的過程中,是痛苦的,因為我們的努力無法視覺化,我們無法得知我們已經走到了哪一步,所以我們才會說要放棄。但是我們忽視了一點,我們是因為熱愛所以才要追逐它,當我們投入這件事的時候,已經得到了最大的報酬,能否被認可,收入是否同努力成正比都已經不重要了。

這讀書筆記還真是草草收筆,只能說自己真的很弱,無法將心裡面想要表達的說出來。其實這本書是我打完辯論後看完的,最後一場我是替別人上的,只有兩天時間準備,關於夢想的。現在就挺後悔當初沒有提早看完這本書吧,始終意難平,不過現在也挺好繼續加油吧。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3

一個人坐在窗前,讀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當黃昏來臨時,我也讀到了最後一頁。

放下書本,腦中還縈繞著那個畫家的形象。可能記不住他的名字,卻記得他的偏執的個性、苦難的命運、非凡的才華,還有他生命中的最後一刻。

是的,《月亮與六便士》是寫一個畫家的命運。或者說一個天才的一生。

這個天才名字叫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據說這個人物是有原型的,這就是法國著名後期印象派畫家高更。但此書不是像《梵高傳》那樣是一本傳記,而是一部以真人為原型的虛構的長篇小說。書中對男主人公沒有少年和青年的經歷敘述,而是直接進入他的中年。

作者毛姆,在書中是貫穿全文的“我”,全書也以第一人稱來敘述。通過“我”,一個作家的回憶,來講述與思特里克蘭德的初相識、交往、好奇、追尋,他以平靜的語言敘述著旁觀著,而作為讀者,也漸漸進入到他的講述中,心情跟隨著主人公的命運而不斷的變化著。

思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體面的工作,是個證券經紀人,有一個外人看來很安穩的家庭。他相貌平凡,甚至顯得笨拙,給人印象“是一個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普通人”。突然有一天他離家出走,原因竟然是“我要畫畫”!沒人瞭解他少年時就存在內心的夢想,更沒人理解他著了魔似的瘋狂。他不管不顧地要用畫筆譜寫未知的命運!

貧窮,飢餓,無處安身,病痛折磨,現實的困窘接踵而至,但他都毫不在意,也從不後悔。畫畫成為他生命裡全部的熱愛和力量,他熱切的想創作造出美來,直到眼睛失明,還用油彩在叢林中的小屋牆壁上塗畫。

最終,他得到了他自己所追求的東西,他創造了一個世界。

藝術家是情感最豐富的,雖然思特里克蘭德的情感都奉獻給了繪畫,但他生命裡不乏喜歡他的女人。他後半生經歷過三個女性:平凡生活裡的妻子、朋友施特略夫的太太勃朗什、停止流浪後遇到的單純女子愛塔。他和妻子是現實中的平常夫妻,過著貌合神離的日子,彼此並不理解。他與勃朗什是剎那的火花。勃朗什原本是施特略夫的妻子,有著內心的祕密,在施特略夫把病重的思特里克蘭德接到家中照護時,她的情感由厭惡、害怕轉為強烈的愛,但畫家熱愛和執迷的是繪畫藝術,對她已經沒有了興趣,施特略夫依然願意接納她,但女人的心只有她自己瞭解,最終她以自殺結束了生命。在思特里克蘭德流浪到塔希提島時,他經別人介紹認識了愛塔,也許是愛塔的單純質樸吸引了思特里克蘭德,也許孤獨的他渴望溫暖,他與艾塔來到一個沒有人煙的孤島上,相依為命並有了孩子,這是一段艱苦卻安寧的日子。也許是神靈的光輝照耀,思特里克蘭德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了最偉大的作品。也許,這個天才畫家,他來人世不是愛女人的,而是創作流芳百世的繪畫藝術作品的。

雖然思特里克蘭德死後才華才被承認,作品頓時身價倍增,但他的才華在當初並不是無人賞識。作為同樣是畫家的施特略夫被思特里克蘭德嘲笑為畫匠,他卻看出了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他雖然也不富裕,卻心甘情願地給予思特里克蘭德吃和住,購買顏料等幫助,甚至在對方佔了自己畫室並奪走自己老婆時還萬般遷就。這段故事情節約佔了全書的三分之一,讓讀者認識到畫家性格中自私、無情的一面。如果說天才有理由唯我獨尊、眼中無人,那施特略夫這樣的默默承受,給予思特里克蘭德無私的照顧也讓人感動。也許他是上天派來的關照畫家的人。

苦難成就天才,藝術確實是“不瘋魔不成活”。天才是上帝安排到人間的,他為了使命而奮鬥,他的自私,他的怪癖,甚至他的無情,世人都該用憐憫的、疼愛的心來對待,因為他把才華和生命給予了人間。

作為書名的“月亮與六便士”,隱喻著理想與現實,或者精神與物質。作者毛姆說,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抬頭看天,也便錯失了那月亮。我們不能用常人的標準來評價有個性的人,精神層面的追求不能用物質標準來衡量,追求精神卓越的人是值得我們敬重的。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4

斯特里克蘭的出場並不驚豔,甚至是有點荒誕無奇。拋妻棄子,沒有留下一毛錢給未成年的孩子和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妻子;在窮困潦倒之時,一位欣賞他的畫家雪中送炭,可他卻恩將仇報,勾引畫家妻子並將其拋棄;後來流落到小島同土著女人結婚生子,只因她能滿足他對女人所有的要求,洗衣做飯生孩子......所有的這一切,都讓男主頂著大大的渣男光環。可就是這樣的一個毫無人性的人,毛姆卻稱之為是偉大的,分分鐘不得不質疑三觀,難道這就是傳說中的欲揚先抑?

直到在生命的最後,他用畫筆把那種靈氣、純潔、邪惡、情慾、思考、探求......完完全全地表達在他那沒有多少人能看懂的畫中。他使有幸見過這幅畫的人震撼難忘,又驕傲而不屑地讓這幅天才之作在火焰中陪伴著他的靈魂歸於沉寂,他完成了對生命的探索,而對藝術瘋狂的追求也在此刻得到了昇華。沒有六便士又怎樣,月亮不照樣熠熠生輝!

作為一個平平凡凡的普通人,無論處於怎樣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願你走出半生去尋覓六便士,歸來仍守得住心頭的那道白月光!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5

1919年,英國作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成書。其實我糾結了很久要選擇哪本書來讀,想過很多書,這本是我無意中看到的,大概用了一週多的時間確定了這本書,糾結的原因主要是外國作品由於翻譯的問題,語句跟語境有點怪,讓我有點望而卻步,再者,作品中的人名太長了,很難代入情節中。

有傳言說,毛姆的朋友曾跟他開玩笑說:“人們在仰望月亮時常常忘了腳下的六便士”,由於六便士是當時英國貨幣的最小單位,用開玩笑的語氣解讀,月亮是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是現實的代表。

?月亮與六便士》以法國作家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突然著了藝術的魔,拋棄妻子,絕棄了旁人看來優裕美滿的生活,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自己光輝燦爛的生命,把生命的價值注入絢爛畫布的故事。他的身體裡含著原始的野性。

有人說其實這本書醜化了高更的角色,更多的人意識到,作者對高更的褒獎以及羨慕嫉妒,可以為自己的夢想放棄那麼多東西。社會會因為一場又一場流血的革命讓人彷徨、欣喜,同時也交織著痛苦和無奈。我們在很多場變革過去後,看到了一個可愛可親的社會。社會上陽光普照,人們覺得自己的夢想握在了自己手裡,只要自己去努力,它就會有實現的一天。所以,大家鼓吹追逐夢想。夢想一次變得無比高大,一時間夢想被膨脹,被尊崇。書中的主人公同樣也在追逐夢想。

理想是雲開的花,在高高的天上,閒暇的時候看一眼,心中盛滿了美麗和甜蜜;生活是腳踩的地,每一步都要踏踏實實,前進中心安神定,慰心慰己。

多少人的夢想,在歲月和現實中夭折。

“人往往不是自己渴望成為的人,而是不得不成為的人。”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如是說。

世界上的多數人最終都過著被生活所選擇的日子。始終沒有勇氣去主動的選擇生活,你是,他是,我們都是。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斯特里克蘭德在他40歲那一年,不顧一切去追尋夢想。而他的“不顧一切”是真正意義上的不顧一切,包括生命。在證券交易所供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可觀的收入,妻子優雅且具有魅力,喜歡打理家務,照顧孩子。普通人奮力追求的中年幸福生活場景,該有的他都有。突然有一天,他被一種叫做“夢想”的力量牽引,斯特里克蘭德的偉大,正因為擺脫了世俗。

他把“夢想”和“成功”“成名”分割,他的成功不需要任何人去定義,它的評委只有自己。很少人能這麼做,所以,我們需要別人認可我們的做法,需要評委的絕對認可。而這一切斯特里克蘭德視如糞土,他的生命中從此就只有一件事,就是畫畫。但是人們理解不了這樣一個被“夢想”的惡魔扼在手裡的人,他瘋了。普羅大眾的價值觀念不過是享受安逸的生活,有錢有勢的話更好。安逸的生活才是大家的夢想,錢和勢也是大家的夢想。任何威脅其中一樣的行為都是可笑的,即便存在威脅,那就是風險投資,為了追求更高的名和利,成為一個擁有大房子,娶了美麗妻子的爵士,膚淺如思特里蘭德的第一任妻子。他看透了她膚淺虛榮的妻子,與其忍受那些可笑的目光,不如早早離開更自由一些。

所以他的放棄足以讓我們吃驚,遺憾或者幸運的說,世界上的大多數東西是我們並沒有堅持要追求的東西。我們如今所追求的,可能30%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其餘的70%來自於傳統、媒體、環境以及周圍人羨慕自己或自己羨慕別人而生髮出來所謂的成就感。甚至在現代藝術家的群體裡,“斯特里克蘭德”也只是極少數的存在,我們被這個所謂的“文明”的世界照顧的很好,離開,不僅僅是一個人的事,“蝴蝶效應”它影響很多人。其中塔希提島作為斯特里克蘭德最終選擇的地方,我們可以看到,它遠離世俗,在文明之外仍有一個緯度,在那裡生活的人們幸福也好,痛苦也罷。他們不需要遵守任何的規則,只需遵從自己的內心。

思特里克蘭德是一個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他敢於與命運抗衡,也敢於面對慘淡的人生,並且一生都在追求它眼中的“月亮”,他的價值觀不受社會影響,他只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

他不給別人看他的畫,沒有人看過他作畫的過程,他不在乎那些偶爾有機會看到他畫後做出的任何評價。他已不是世俗之人。

最令人驚駭的是他將死之前,在牆壁上完成的一副曠世之作,卻吩咐他的妻子在他死後一把火燒掉,務必燒成灰。

一個人追夢的一生,那些令人憐憫的過程,用生命換取夢想的旅程,就這樣如曇花一現。從此這個夢想永久消失。

值得欣慰的僅僅是那些零散的畫作,讓得到它的人們為之振奮和喜悅。

而這個世界終究是俗人的。

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的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他們實際上就成了和麵具一樣的人了。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6

卸去繁瑣的工作,我終於在寒假的時候翻開了毛姆的大作《月亮和六便士》,這個塵封在我書桌上半年多的精裝書,終於被我剝去了封塑。

一開始吸引我的是它的書名—月亮和六便士,兩個看起來毫無關聯的事物,會發生哪些故事呢?懷著這顆好奇心,我一面讀著晦澀難懂的人名、地名,一面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就像作者本人一樣,一開始我並不認為思特里克蘭德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因為他太平凡了,幾乎沒有可以寫的地方。直到突然有一天,他失蹤了,毫無徵兆、毫無理由的消失在大家的視野。各種猜測、各種質疑他統統不理會,因為他已經下定決心要放棄安逸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理想。此後,為了生存,他輾轉去了許多地方,但經歷無數波折後,他選擇去了原始森林並娶了一位土著人為妻,這段時間,他開始大量創作,並將自己的創作才能發揮到極致。可死神並沒有放過這位胸懷理想的藝術家,一場麻風奪去了他的性命。他在生命盡頭的日子裡,不屈不撓,在雙目失明的情況下創作出藝術瑰寶。可惜,遵照他本人生前遺願,這個瑰寶同他一起進入了天堂,因為這幅畫的完成,讓他的靈魂得到了解脫,他感覺自己追求的東西已經得到,在驕傲和蔑視間,他又將它毀掉了。

讀了這本書,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一方面我被思特里克蘭德追求藝術的執著和無謂所打動,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碌碌無為的生活進行了反思。

思特里克蘭德心中有份遠大的理想,這份理想曾經被殘酷的現實所淹沒、曾經被人世間的溫情所遮蓋、曾經被安逸的生活所塵封。但這份理想從未消失,它在慢慢的發芽、生長。而我我也有理想,這個理想也從未消失,可是它什麼時候才能更茁壯?我忘了曾有多少個早晨,當萬物還在深睡、當太陽還在夢裡的時候,我的心臟會突然像聽到什麼指令一樣,砰砰砰地快速跳動起來,腦海中塵封的理想便褪去浮華,一點點膨脹、膨脹,直到渾身的血液都像沸騰起來一樣,毫無方向的亂竄一氣。於是,漫漫長夜,我與理想進行了零距離接觸,各種思想也進行了強烈的碰撞。等到鬧鐘一響,我睜開佈滿紅血絲的眼睛,洗了把臉,看著鏡子中日漸滄桑的自己,同情的嘲笑了一下,便開始像機器一樣工作。

我也曾想過放下乏味的現實去追求我崇高的理想,可是我做不到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放棄親情、友情、甚至做人的尊嚴去追求理想。也沒有信心像他那樣在自己擅長的領域為社會、為人類做出貢獻。這對我來說是一場幾乎沒有勝算的博弈,到頭來,我會落得一無所有,甚至揹負絕情絕義的罵名。他能忍受常人不能忍受的痛楚,所以他取得了常人不能取得的成就。

看了思特里克蘭德的故事,我覺得他是隻勇敢的青蛙,適時地跳出了蒸煮自己的鍋爐,而我卻是隻呆頭青蛙,雖然不甘心被溫暖的小鍋爐束縛,也很嚮往美麗的田野和池塘,但是卻怎麼也不敢跳出去,因為我沒有足夠的才華去支撐膨脹的野心!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7

天才總有讓人無法理解且偏執的內心,可以強悍,可以柔軟,他們不為任何人而存在,只為追求自我。從一個平凡忙碌、擁有幸福家庭的普通男人,到流浪巴黎追求夢想的藝術家,查理斯才是一個純粹的藝術家,據毛姆說他是以高更的生平為原型而創作的,但是兩者之間又不是共通的,所以查理斯有自己的靈魂而不是高更的仿造。

當他一無所有、生活困頓的時候,一個畫家欣賞他、讚美他,給他提供食物和住處,好生款待。可是他卻勾引畫家的妻子又拋棄了她,他就是這樣一個“怪咖”,無法被常人所理解。就像後來畫家所說的那一段話“天才總是讓人無法理解,人們通常要對他有超乎尋常的包容”。我想,畫家應是懂得他的,懂得那樣一個偏執狂的內心。

再看書中那兩個深愛過查理斯的女人,總讓我想到羅丹的情人——卡米爾。卡米爾身世坎坷,卻有著對藝術敏感而火熱的內心,如果不是羅丹,想必她的光芒會更加燦爛奪目,只可惜她愛的是那樣一個男人,他的世界永遠只有自己,即使有星光,也只是陪襯。卡米爾將她最美的年華獻給了他,她對羅丹的影響也是巨大的,我們可以透過羅丹的作品看到卡米爾的血肉甚至靈魂。但當我看見不隨流俗於世的少女變成一位痴坐於瘋人院的瘋婦時,終於恍然大悟,有時候,愛也是一種殘酷。查理斯就如羅丹一樣——不愛她們,女人只是他創作的靈感和源泉。從前讀這本書,厭惡極了這個自以為是、傲視一切的男人,如今回首,發覺這無關專情和濫情,只是價值觀、人生觀不同,而正是因為不同,才有他不平凡而超脫的生活。

此時此刻,心中唯有平靜,有無上的敬畏與駭然,那是對藝術和追求藝術者的尊崇。記得和我的繪畫老師閒聊時,他曾說過,“藝術是一個很小眾的東西,大眾的東西往往不能被稱為藝術,而人們大多不懂真正的藝術,盲目地追捧和藝術品的利益最大化,也使其漸漸失去了本真。”真正藝術的美,從未被世人所見——正如查理斯最後將畫作付之一炬。

有多少人能堅持自己的夢想,即使虛無縹緲也義無反顧,有多少人能不被繁華塵世牽絆,不顧一切?

寫到這裡時,耳機裡放著《浮誇》的最後一聲,那麼悲哀無奈,聲淚俱下,彷彿是在現實中受到的所有委屈,也彷彿是內心糾纏如困獸般的彷徨掙扎,就像現實與夢想的遊離。

是執著於現實中卑微的六便士,還是嘗試觸控皎潔高貴的月亮?

跟隨《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查理斯,淨化塵封許久的心靈,追逐最純淨的夢想。沉醉其中,於海風輕拂時,迴歸本真!

評點:鄭文龍

文題“又讀寂寞”可視為作者對《月亮與六便士》一書中主人公查理斯所代表的藝術家的生命剖析與哲理解讀。文章的前半部分即以“天才”的偏執越俗及其與世俗大眾的對立為立論點對《月亮與六便士》一書敘事進行了主題建構。可見此讀書有感並非僅是故事層面的雜感,而是涉及到精英意識與大眾流俗、藝術天性與公共道德等諸多方面的深入思考。文章的後半部分更將話題拓及藝術的非功利屬性與藝術家的生命形態,以此表徵著夢想與現實的巨大鴻溝以及懷揣夢想者的內心糾結與心靈困境。終以對夢想的追求、迴歸本真為收束,體現了作者文字理解與感悟的深度。此文的一大特色是文思的遷移能力與感悟力,如由查理斯遷移於羅丹的情事,由繪畫老師的論斷遷移於畫家趙無極的鮮為人知,由藝術家的窘迫處境遷移於迴歸本真的心靈訴求,凡此論域的層層拓展將主題不斷昇華,觸及到了最具共性與人性深處的心靈處境。然而,作者就與外部世界的互動關聯上讀出了藝術家這一群體及更廣泛意義上的寂寞處境,卻未曾在藝術家及奮鬥者的內心豐盈與生命外化上悉心留意,亦是稍有遺憾之處。

月亮與便士讀後感篇8

有些作家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比如英國的毛姆。

在遍地六便士的世界裡,抬頭看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實在是名氣太大了,已經到了如果不讀都不好意思說自己讀過書。

第一次正式推薦這本書的是李東昆老師,那回在外國語國小舉辦的《人生最美讀書時》活動中,東昆老師講這本書對他影響很大,於是便記在心上。

接下來那一年底,新鄉撒哈拉書店開業,彷彿走到哪裡都擺的《月亮與六便士》,於是便買了一本。

書中講述了一位英國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放棄了安穩的生活,拋下工作,以及家庭,隻身來到巴黎追求夢想,學習繪畫的故事,最好來到塔希提島,並與當地女子結婚,病逝他鄉的故事。

故事本身並不複雜,但其中蘊藏著人性的探討卻極為深刻。在世俗的眼裡思特里。克蘭德簡直渣到了極點,但從藝術的角度,他又是如此的勇敢。

東昆老師曾經講過語言的盡頭是“藝術”,那麼我想,真正的藝術家也不是用語言可以描述的吧。

離開了倫敦來到巴黎,離開了巴黎又來到了塔希提,在這座被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南太平洋的小島上,思特里。克蘭德終於找到了自己心靈的家,於是他拿起畫筆,描繪出它的樣子,世人無論當成傑作還是垃圾,應該與他都無關了。他只是畫出眼睛看到的東西,劃出了他的夢,於是他的心從此不用再流浪了。

認為“金錢罪惡”的人是極端的,認為“夢想即一切”的人也是不成熟的。作為一個社會人,如何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平衡是一個難題,這恐怕也是本書大獲成功的原因吧。

推薦這本書的李東昆老師終於辭去了高校教師的職位,跑去北京讀博士了,很多人感到詫異,我卻一點也不奇怪。

而我還整天在六便士中討生活,有時趁著夜晚散步時,偶爾也抬頭看看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