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2021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

  學習勞模精神,使我們充分認識到勞模“愛崗敬業、為國為民的主人翁精神,爭創一流、與時俱進的進取精神,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2021 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五篇,歡迎參閱。
 

2021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

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一

  幾千年來,工匠生活在社會底層,他們賴以生存的技藝經驗與“知識”“真理”無緣,他們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被精英文化輕視。中國傳統思想中,孔子對“學稼、學圃”不以為然。孟子更將它稱為“勞力”,斷言其被“勞心”者統治。這並非“中國特色”。杜威曾說,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的思想相差很大,卻共同地貶低技藝。柏拉圖把手藝人安置於“理想國”的金字塔底層。亞里士多德把技藝稱為“製作”,認為只是達成外部目的的手段。隨著近現代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日益興盛,人們對工匠技藝經驗的批判,就愈演愈烈了。

  在此背景下,“教書匠”幾乎成了教育領域的“過街老鼠”。“教書匠”和“教育家”間的虛假對立,誘使“要教育家,不要教書匠”之類口號出爐。在它們的誤導下,有些一線中國小教師,如宗健梅所言,“不去做具體的實際的教育教學工作和研究,甚至鄙視常規教育教學工作,把紮紮實實的教育教學輕蔑地稱之為‘教死書’,把實實在在的教育工作者輕蔑地稱之為‘教書匠’,卻進行巨集觀的、不切實際的理論研究,說一些專家們常說的話,寫一些學者們已經寫過的文章。”奢談一知半解的理念,執迷於建構教育流派或教學模式,輕視學科教學知識打磨和積澱,最終將導致教學荒蕪。

  故而,教師要重拾工匠精神。這是我國時代精神的需要,也得到了當代學術研究的印證。上世紀哲學研究的實踐轉向及其對社會學、教育學的影響,都為技藝經驗的合法性、奠基性和重要性做了“背書”。

  這些學術思想資源包括:存在論層面,_對“用具透明性”的現象學描述;認識論層面,_對緘默知識與名言知識之關係的“冰山比喻”;語言哲學領域,_對“知道什麼”和“知道怎麼做”的區分和_的“相似的看待”“相似的處理”;在社會學領域,_揭示的“實踐邏輯”;在教育學領域,_的“教師個人實踐知識”和_的“教學機智”等。

  簡言之,教育教學不僅是科學,而且是藝術。作為藝術,它總有一些地方沒有道理,總有一些地方不講道理,也總有一些地方講不出道理,教師只能靠技藝經驗。

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二

  20_年1月18號19號,我參加了兩年一度的公共課繼續教育培訓。這次繼續教育的內容就是工匠精神。在還沒有參加教育之前,我們就已經購買了教師培訓中心提供的這本《工匠精神》讀本。通過讀本讓我知道了學習工匠精神的意義。2016年3月5日,_在12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所做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製,柔性化產業,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雖然兩天培訓的時間非常的短,但是讓我的收穫很大。幾天之後依然讓我大腦當中留有這樣幾個關鍵詞,工匠精神,中國製造,德國製造,海爾,稻盛和夫。這些關鍵詞將繼續激勵著我,引導我今後的工作生活。我也將工匠精神滲透到工作、生活和學習當中。

  我國的經濟發展進入一新常態,需要我們重拾我們的中國製造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工匠精神。我們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科技引領下,用勤勞智慧的雙手,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神話般的中國製造。與其說我們是學習工匠精神不如說我們是對我們古代工匠精神的一種傳承的學習。我們這種固有的工匠精神在歷史的記錄當中也留有著深深的記錄。當其他國家或者其他民族的人們班學習了這種工匠精神也為人類社會創造出來不菲的價值,為人類的科技進步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我此次學習,我深刻懂得了工匠精神的內涵。工作是一種修行,因為工匠精神就是一種修行。我們所處的工作崗位就是_場,工匠精神就是指導我們修行的信仰。我們要樹立一種對工作不斷打磨,持續精進的精神。雖然我們能看到打磨、雕琢這些字眼,但是這並不代表著我們就僅僅是重複的做一些事情。工匠精神更重要的就是一種精進的精神核心,那是一種深度的工作。然而這種深度的工作就是一種能力,這樣的能力就需要刻意的不斷的去練習。

  我們是不是具有工匠精神?區別在於思維方式是否擁有工匠精神的思維方式。於是在培訓的第一天裡頭,老師就讓大家開始學習胡適先生放棄的差不多先生的理論。當然,通過兩天的學習,在我看來這種差不多理論應該是指的處事不認真應付差事的心理吧。而專注精神就顯得難能可貴,然而只有先做到了專注,才能為以後的更專業工匠奠定好基礎。

  最後,我們要在工作中保持激情,把夢想當成信仰。工匠精神,這是我們應該具備的能力,更應該是從小就培養造就的一種做事品質。永遠追求更完美的是每一個工匠都要具備的品質,這就需要我們不斷開發自己的能力,挖掘潛質。然而工匠之路的修行是不能著急的,是漫長的過程。我們需要且行且珍惜。

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三

  日前,在湖北十堰考察東風商用車重卡新工廠時,再次強調“工匠精神”,他說,“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要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工藝創新。今年以來,他也在多個場合強調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基石和重要保障,在促進改革、發展、反腐、法治的征程中,必須發揚和廣大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之成為審計人的品質底色和審計事業發展的核心力量。

  “工匠精神”之所以受到國家層面重視和宣揚,與其說它重要,毋寧說它緊缺。受職業性質影響,審計系統本身不乏精心實施審計專案、潛心挖掘審計成果、傾心打造審計精品的“匠人”,但面對審計制度改革、審計職業化建設、審計全覆蓋等新的時代課題,弘揚審計人員的“工匠精神”可謂正當其時。要通過氛圍鼓勵、價值激勵、實踐磨礪和自身砥礪多方面給力,來形成人人崇尚和踐行工匠精神的整體合力。

  用濃厚氛圍鼓勵傳承工匠精神。審計機關要將“工匠文化”作為文化立審的重要組成部分,經常性開展“學習工匠精神,做敬業、創新、奉獻審計人”主題教育活動,大力推選身邊先進典型和標兵,營造人人崇尚精益求精、人人倡導精益求精、人人踐行精益求精的濃厚氛圍,讓審計成果意識、質量意識、精品意識在每一名審計幹部心中落地生根。

  用價值實現激勵踐行工匠精神。完善審計幹部職工職業規劃和制度措施,著力提升審計人員職業能力和素養,關心關注每一名審計幹部職工成長成才,讓價值感成為審計人專注堅守、精益求精、樂於奉獻的內生動力。加大優秀審計成果的評選和表彰力度,充分挖掘和彰顯審計精品中所蘊含的工匠精神,讓每一名精益求精、追求極致的審計人員感受到辛勤付出、務實勞動後的收穫感和價值感,從而來推動工匠精神蓬勃成長。

  用實踐磨礪涵養“匠人”品質。要通過科學的審計計劃和人員組織方式,為審計幹部職工精心實施審計創造條件,確保在審計專案實施各環節,審計人員能夠撲下身子,踏踏實實、一絲不苟地對待每一個數據、每一本賬簿、每一份證據,深研細究問題原因,精雕細琢意見建議。對於審計實踐中的不認真、不嚴謹、不細緻作風,要堅決予以抵制,讓“出一次報告,鑄一座豐碑”的審計作為在審計實踐中蔚然成風,使每一份審計成果能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用切身體悟砥礪“匠人”作風。審計人員要時時處處以“實、高、新、嚴、細”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對職業充滿敬畏,在每一次審計專案實施中砥礪精益求精的匠人作風,踏實努力、執著堅守,於細微處見精神,於成果中顯品質,在一次次的切身體悟中,將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彰顯審計人的品質底色。涓涓細流終可匯成大海。審計職業化建設和審計鐵軍打造便成為有本之木,審計事業的科學和創新發展便有了堅強保障。

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四

  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各行各業都需要以“工匠精神”來尋求發展與突破,黨員幹部作為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更當深入踐行,將“工匠精神”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

  新的時代賦予我們新的使命,黨員幹部只有把“工匠精神”融入幹事創業、責任擔當、信念追求各個方面,才能將自己磨鍊成一名優秀的黨員幹部。在學習工作中要做到一絲不苟,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方式方法,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巨集偉目標奮勇前進。要堅決摒棄“過得去就好”“差不多就行”的心態和“不拘小節”的思維陋習,積極適應新形勢新要求,把高標準、嚴要求的態度體現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不論是技藝精湛的“木工匠鼻祖”魯班,還是試驗萬種藥方提煉_的屠呦呦,都用實踐證明:只有實幹才是的出路。所以,黨員幹部要將“工匠精神”的精髓內化於心,外化於行,小到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大到在國家發展當中,都要處處體現出“工匠精神”。同時,還要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牢固樹立“四個自信”,把崗位作為幹事創業的大舞臺,傳承敬業奉獻的優良傳統,做幹一行、愛一行,為發展開啟新局面、為百姓帶來實惠。

  黨員幹部要堅持理想信念,不搞形式主義,始終發揚“工匠精神”,保持鍥而不捨、堅持不懈、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勁頭,一顆釘子釘到底的精神,真正腳踏實地做好每一件事情。

全國工會勞模工匠宣講活動心得與體會五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虛擬經濟固然光鮮亮麗,倘若沒有實體經濟作為支撐,面臨金融危機的衝擊,也只能化為泡沫。中國經濟正在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做實做強做優實體經濟是不可缺失的一環。實體經濟的發展壯大,必須有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支撐。“中國製造”要升級,“大國工匠”不可缺。

  以工匠精神涵養職業道德。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更完美的精神理念。職業學校應從經濟發展的全域性、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職業教育的重要意義,摒棄浮躁的社會風氣,從遵照職業準則、遵守職業道德做起,著重培養學生敬業、精益、專注、的素養,涵養學生不忘初心、踐行使命的品格,樹立“涓流雖寡、浸成江河,爝火雖微、卒成燎原”的堅定信念,造就“大國工匠”層出不窮的局面,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職業技能人才支撐。

  以工匠精神提升創新能力。隨著生產製造領域的智慧化和自動化水平越來越高,機器取代人力勞動的程序也在逐漸加快,但處理複雜、創造性的工作仍舊呼喚創造精神。繁瑣複雜的工作是培育創新的土壤,追求完美是助推創新的動力。職業教育要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內涵,把培養學生勤于思考、敢於創造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企業更必須發揚工匠精神,通過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等,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從細微處著手贏得消費者的青睞。

  弘揚工匠精神,功在當代,利在千秋。但讓工匠精神成為廣大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的職業精神,當下還需厚植土壤:要實施好職業技能提升行動,緊扣需求發展現代職業教育、辦好技工院校,使更多社會需要的技能人才、大國工匠不斷湧現;要著力營造尊重技術工人的社會文化氛圍,健全技能人才使用、評價、激勵制度,讓工匠們有尊嚴、有保障、有信心;要著力培育有工匠精神的企業,真正創造出經得起挑剔目光檢驗的產品,讓“中國製造”成為通行世界的“優質製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