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簡歷網

位置:首頁 > 熱點 > 心得體會

蘇東坡轉讀後感通用8篇

通過寫讀後感,我們能夠體驗到不同文化和觀點,拓寬自己的視野,寫讀後感可以培養我們對文學作品的敏感度,使我們更加關注細節和細微之處,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蘇東坡轉讀後感通用8篇,感謝您的參閱。

蘇東坡轉讀後感通用8篇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1

在孩提時候就知道蘇東坡,不過,真正認識蘇東坡是讀了《蘇東坡傳》之後。

做為詩人,“大江東去浪淘盡”他文采飛揚,談笑風生;作為官吏,“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他嫉惡如仇,愛民如子;作為蘇軾,“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樂觀豁達,清逸曠遠。

蘇東坡的一生,命運坎坷,仕途崎嶇。但這不能阻礙他。王安石得勢,幾乎所有忠良賢能之士都棄官而去。蘇東坡在連上三書之後不出預料的被貶,但他絕不因此退縮他將新政的不滿與缺陷訴諸筆端去因此得罪了當權的群小,遭到逮捕,險些喪命。但他說:“若遇飯中有蠅,仍需吐出。”於是群小繼續對他進行迫害。在接下來的時間裡,他屢遭貶嫡。甚至被貶蠻荒之地海南島

可是那些群小自認可打倒蘇東坡的措施卻沒使那些小人達到目的。蘇東坡過人之處在於政通人和,他頗受百姓愛戴。他處處為百姓著想。練習瑜伽,研究佛道,與高潔之士相交,訪山水,與高僧相研佛道。林語堂筆下這樣評價這位文壇鉅子:“蘇東坡始終富有青春活力。他雖然飽經憂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趨溫厚和厚道,並沒變成尖酸刻薄。”

如林語堂先生所言,蘇東坡“像一陣清風過了一生”。蘇東坡一生清貧但一世為人坦蕩。回看那些群小即使能保自己一世榮華富貴卻也不可能有蘇東坡半分的安逸。他們的生活充斥著算計與仇恨。其實所謂權力,所謂地位不過過眼煙雲,轉眼不見,又何必太為權財所困,落得一世罵名。

在《蘇東坡傳》的序中,林語堂先生寫到“我寫《蘇東坡傳》並沒有什麼特別的理由,只是以此為樂而已”,如果林語堂先生寫蘇東坡傳是以此為樂,那麼讀《蘇東坡傳》也是一種快樂。可以從字裡行間讀出人物的個性,品嚐人物的喜怒哀樂,並從他的事蹟中受到可收益一生的啟示。

“吾上能夠陪玉帝,下能夠陪卑田院乞兒。眼下見天下無一個不太好人。”它是蘇東坡對他徒弟說的話,話說的最好是勾勒他自己也適當但是。

林語堂書中的蘇東坡囂張癖好,也可以輕輕鬆鬆玩笑話,也可以再三莊重,從蘇東坡的筆頭流露出來的是人們感情之弦的震動。有愉悅,有開心,有夢幻2的覺醒,有聽從的忍耐。林語堂自訴自身是一個樂天派,描繪蘇東坡這另一個樂天派。雖然蘇東坡遭受歷代皇后的庇護,但他的官運一直也不順利,屢屢貶降,乃至被拘捕,忍辱負重苟且偷生。

我欽佩蘇東坡的勇於言表。他一生做官廉潔,擁有一顆眾多而仁德的心,雖然他一生都是在跟大文學家和王安石互鬥。在王安石推行變法維新的情況下,他勇於逆向行駛。先不用說王安石變法的內容怎麼樣,可是在那麼一位在當朝頗得寵的丞相眼前勇於言出講出抵制,這一份勇敢無畏的膽量就非常值得我衷心的欽佩。

蘇軾的一生能夠說成艱辛動盪不安,政治上的奸險小人,為了更好地嚴厲打擊這一代文學家,甘願使盡千般方式,一次次的貶官,離中華更加漫長,到最終,乃至擁有元黨人碑的發生,被刻上黨人碑的高官,重則拘押,輕則貶放遠地,非經許可,不可內徒,而蘇東坡,與司馬光一起,位居信用黑名單前端。但就這樣的政治上的殘害,蘇東坡分毫不以為然,瀟灑依然。

蘇東坡過得開心,義無反顧,像一陣輕風渡過了自身的一生。在蘇東坡徹底鬆弛下來而精神欣然自得之時,他所作的美文雜記,就具備此類香醇的風趣美。

在蘇東坡臨終前,他曾輕輕地說過一句話:“靈山或許有;妄想前去,又有有什麼用?”它是他的道家大道理。解脫之道取決於與當然,在不知道善而善。蘇東坡連遺教都沒對孩子說便來到。

蘇東坡的肉身雖已化作灰塵,但他的精神將永恆不變在大家心裡。因此,他的生命是永恆的,是幸福的,大家將把他的精神弘揚在全球的每一個角落裡。

他,富有創造力;他,守正不阿;他,放任不羈。他嚐盡百味人生,他是人間不可無一難能有二的。他,就是蘇東坡。

自從他考取功名後,他便一直貶官、貶官、再貶官……但無論到哪裡,他都有自己的樂趣,他可以與百姓閒聊,可以研究美食。他的樂觀使他得以笑對各種人生:道德家、作家、畫家、書法家、工程師、農民、佛教徒、士大夫、法官……

他的樂觀使他嚐盡百味人生,成為大宋第一才子,那我該怎麼做?

我也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樂天派,我是學生,是兒子,是運動員,是志願者。每一個身份,我都會以樂觀的心態去細細品味。學生,有習得知識之樂;兒子,有盡孝之心;運動員,有奪冠之熱血;志願者,有助人為樂這愛。

我願以樂觀嘗人生,品百般滋味!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2

那是一闕詞換一壺酒的朝代。多少風流雅士、絕色佳人,於宋朝的春風亭園,杏花釀酒,松針煎茶,即興填詞,歲序安然。

而正因蘇東坡生於這個一首詞可換一座城的朝代,他才可過的快樂,無所畏懼,似一陣清風度過了一生。但卻不得不說,他這一生,很是精彩。在煙塵飛揚的世間,猶記明月清風;在顛沛流離的境遇,學會隨遇而安。他遭貶謫,被放逐,一生輾轉流離,得意太少,失意太多。

蘇東坡一生為官,一生清廉。他曾感嘆,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他雖無意仕途,卻不能徹底做個散淡閒人。他的一生,一半江湖,一半山林,一半忙碌。他喜歡翠竹楊枝,卻舍不下酒肉佳餚。他在濃郁中追求清淡,於深沉中品出清歡。而正所謂,人間有味是清歡。

許多城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跡,留下了他的故事,也留下了他的詩詞,更留下了他的悲歡離合。他在密州的煙雨叢林,竹杖芒鞋,感悟“一衰煙雨任平生”的況味。他在黃州偏遠的鄉間,咀嚼幾碟素菜,品味出“人間有味是清歡”的淡薄。他在惠州的陋室,隔簾聽雨,享受“又得浮生一日涼”的意境。他在杭州西湖,看桃紅柳綠,吟詠“淡妝濃抹總相宜“的清雅。

蘇東坡,他於簡潔的茅簷草舍,一壺清茶,幾碟素菜,悟出了人生的境界與禪意。林語堂於書中曾曰:他的`肉體雖然會死,他的精神在下一輩子,則可成為天上的星,地上的河,可以閃亮照明。這個他,當然是蘇東坡。他的一生,堪稱奇蹟。

從悽美的“只恐夜深花睡去,股稍高燭照紅妝”,到豪放的“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再到,灑脫的“此心安處是吾鄉”,最後是哲思的“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這一句句詩一首首詞,承載著蘇東坡的人生,起起落落。

知道一個人,或不知道一個人,與他是否是同代人,沒有關係。書中曾雲:“我認為我完全知道蘇東坡,因為我瞭解他。我瞭解他,因為我喜歡他。”如是,我愛他,愛他率真,愛他孤傲,愛他清廉,愛他風流。

林語堂於書後遂:蘇東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個記憶,但是他留給我們的,是他那心靈的喜悅,是他那思想的快樂,這才是萬古不朽的。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3

合上厚厚的《蘇東坡傳》,心中感慨萬端,種種雜緒像被書頁攪動的灰塵縈繞著我,我開始思考人生,思考命運。

世界瞬息萬變,人不過是滄海一粟,那麼既然渺小,就無需去爭奪,去奔波勞碌,爭取虛幻的浮名。同時,人生在世一趟也不容易,不要讓這珍貴的生命做了_詐小人,受人唾罵。做本真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所謂“草木有本心,何須美人折”,更何況人呢?

縱觀蘇東坡的一生,是堅持自我的一生。林語堂稱她為“大自然的頑童”,我認為很貼切,兒童最真,率性而為,而“頑”又帶著倔,正是這股率性和倔勁,讓他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能擁有一顆快樂、平靜的心。他的政治生涯在新黨與舊黨鬥爭、政權的更迭中起起落落,於他是可悲的,他像是被裝在木箱裡,拋到海上,隨海浪起起伏伏,官場似海,他的性格決定了必然被拋之於浪尖上,是他的正直、他的直言、他的調侃諷刺,讓政敵們掀起了一浪又一浪。

我想,從來沒有人外方貶謫的足跡有遍佈這麼廣的,也從來沒有人在貶謫期間過得這麼安然恬淡的,連政敵都嫉妒了。我覺得除了耳熟能詳的儒釋道完美融合的原因之外,還有幾個不容忽視的原因。

第一,是文學的支援,在窮鄉僻壤,寫作是他的重要內容,有詩、有詞、有信件、有墓誌銘、有經典註疏,這時,他寫東西已經沒有什麼功用目的了,而是完全抒發本心,所以他的成就才更大。當文學回到了寫本心的位置,才有了不朽的價值。第二,是眾多的朋友,蘇東坡有很多交往一生的朋友,每到一個地方,也廣交朋友,尋訪奇人異士,他對朋友傾心相待,信任有加,好多引為知己。

他像一株散發著特殊氣質的君子蘭,吸引著三教九流的朋友,就像他自己說的“我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兒”。記得國中看到一句話,謂之“人不痴,不可與之交”,大概有痴氣的人一旦與之相交,便可長久。這些朋友給予蘇東坡極大的精神安慰和鼓勵。第三,則是情趣廣泛,腦中總有這麼一個印象。

凡是興趣愛好廣泛的人,總是精神飽滿,充滿活力,百折不饒。民間有很多蘇東坡的傳奇佳話,有很多是關於他的興趣愛好,像東坡肉,研製藥方,聽說曾經還配了制墨祕方,差點把房子燒燬,這時,他更像一個頑童了。興趣廣了,才有做不完的事,即使被炒魷魚,被架空,生活也可以忙得不亦樂乎。

現代社會,人們的精神生活越來越荒漠化,人們抱怨、煩躁。也許我們沒有那時免費的無限風光可以遊覽排遣,也沒有妙筆生花的文筆抒寫,但可以擁有蘇東坡式的心態,坦然達觀,安之若素,不必媚上,不必偽裝。

附: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是用英文寫的,有多個譯本,我看的是張振玉的譯本,我覺得這是我見過的最精彩的傳記。

首先,林並沒有將蘇東坡奉若神明,而是如實敘寫,娓娓道來,偶爾還加以調侃,如蘇的長子出生時,他說,幸虧晚了一年,不然在丁母憂期間可就落人把柄了,還原了一個真實的形象。其次,本傳旁徵博引,除了蘇的生平文字資料,還引用了大量的文史知識,讓讀者清楚,蘇是處於怎樣的一個歷史背景下,他的行為是處於什麼考慮的。

另外本書的趣味性也很強,作者儘量還原歷史,把當時的情景描得繪聲繪色,特別是蘇在杭州的生活,無論是幹勁十足地為百姓謀福利,還是愜意地遊山玩水,都令人心嚮往之,還有很多歷史故事,蘇與奇人異事往來的趣事,還常常穿插有哲理性的語言,如君子之交淡如水,語堂先生理解為“水沒有刺激的味道,但是人永遠不會對之生厭”,很形象,也加深了對蘇的瞭解。

但也有不足之處,像對王安石變法及王安石的個人評價上,很多人認為是本傳中最精彩的部分,但我覺得有失偏頗、對這個影響蘇至深的事件,花了三個章節敘寫,但幾乎都是貶義,我覺得對這件事,應以歷史的眼光看待,他甚至直接說王安石為國家一大害。我聽過性不可以善惡論也,更何況有點歷史常識的都知道變法雖然失敗了,但也有可取之處,這裡作者的主觀意識太濃。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4

這個暑假在姐姐家,看到姐姐研究生的論文研究課題是一代文豪蘇東坡的文學發展歷程,處於對這個的好奇,我偷偷的翻看了姐姐的書,對其中一篇文章印象深刻,這篇文章就是餘秋雨寫的《蘇東坡突圍》。

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就是蘇軾,餘秋雨先生說:“蘇東坡是那種中國文化史甚至是世界史上即不可遇又不可求的文化偉人。”開始我並不怎麼理解,我只是知道幾篇蘇東坡寫的詞,雖然不是怎麼能讀懂,但是覺得讀起來朗朗上口,很有氣勢。我開始對這樣一個大文豪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姐姐的講解下,我看完了《蘇東坡突圍》這篇文章,不是很長,但是把蘇東坡的經歷寫的`很詳細。在“烏臺詩獄”之前,蘇東坡的聲譽與成就就很大,他的詩文、他的書法、他的為官之道,都足以使他流芳百世,但是這與我們今天所見到的蘇東坡來說,還是有一定距離的。只有烏臺詩獄過程中所受的苦難與折磨、也只有在四年黃州的眾叛親離、也只有在朋友一個又一個地遠離自己、一次又一次的子虛烏有的罪名潑向自己時,這位大文豪開始了自己人生中的另一端旅程。在四年孤寂獨處的過程中認真地反思自己的際遇、世界的無常,終於自己大徹大悟,才能真正地認清了人生間的真面目。創造了《前後赤壁賦》。

蘇東坡的經歷讓我明白了孟子的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苦。”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只有付出才有回報。蘇東坡正是經受住了這樣的磨難,才成就了今日的輝煌,體驗到了在大難臨頭後的無畏、體驗對於人生的無奈、體驗對於天地萬物的博大胸懷!這也許是蘇東坡先生給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也許比詩詞歌賦更珍貴。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5

好書是相互關聯的,有點似人際交往裡的共鳴效應。

看餘秋雨老師的《借我一生》,裡面提到餘老師小時候看過很多遍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心裡想這本書應該是很有可讀性的,於是馬上到噹噹網上去淘了本。

確實是本好書!林學者通過一字一句,一箇中國曆史上的文化名人就此活了。看那本書,東坡才子的呼吸我們都能感覺得到,他那狂放不羈,真性情的等,人物非常豐滿。既是個大才子,又是個很有政治才幹的父母官,更是有血有肉的生活中的.摯友。林教授說他是個“上可陪玉帝老兒,下可陪黎民百姓”,任何人在他那都可以受到很溫暖的人文關懷。

東坡才子一生大起大落好幾回,無論是結髮妻子王弗,還是後來的王閏之,以及後來的侍妾王朝雲,他們默默地照顧著他。官海沉浮,家庭變故,甚至是被貶到黃州做官,她一直是他身邊給予支援和力量。難怪會有《菩薩蠻》這樣的千古好詞出現,平淡和磨礪的生活歷練出了對這種感情的精華。多情自古傷離別,也許一片秋葉的落地,都能引其他無限的惆悵。

想起東坡才子為什麼在官場上會時好時壞,聯想到電視劇《大宋提刑官》裡宋慈被自己的岳父所害的故事,可能是因為他們花在專業上的時間太多了,無暇研究複雜的人際關係。用悲情主義者屈原的話來說是“舉世渾濁唯我獨清,世界皆醉唯我獨醒”。不過我們生活在改革開放的好時代,這點要批判性地看待這個問題。

絕對是本修身養性的好書,一本值得讀n遍的書。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6

縱覽古今幾多光陰,明明滅滅,沉沉浮浮,流俗終至於湮沒,故今之觀者,非賢即能者是也。然品蘇於是也,尤感其奇偉非比常人,堪稱翹楚,瀆至情深,心生共鳴,不禁落淚。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詞數不勝數,今亦心動,跋《蘇東坡傳》謹寄敬愛之情,望錦書以傳。

蘇軾,號東坡居士,字子瞻,諡文忠。蓋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險以微表。文,則經緯天地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聖漠丕顯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則事君盡節曰忠,盛衰純固曰忠。蘇之於當時,居廟堂之高則爭諫,不顧己利一心為國,處江湖之遠則懷民鞠躬盡瘁兩袖清風,實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於當世,雖不可見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於書典窺知一二,悟之於心則若脫胎換骨,影響之深遠,弗能盡述,今之國人,概有東坡,雖陌生之人而可以談笑風生,狀如親友,當為極譽!

東坡前時少年,聰穎好學,胸懷壯志,始欲擬以範滂,既承望於老父,又乞歡於老母。及至科舉,作策論《刑賞忠厚之至論》,其間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膽創新,不禁驚異間有古之身而載今之神韻,更有歐陽修嘆為弗如。後始仕,不圖功業立就,無念衣錦還鄉,但求順己之心。隨己之意,激濁揚清,宦海沉浮而獨行其是,諸惡付之悠悠。其後調為湖州而復為知州也,書有《湖州謝表》,徒有滿篇真情暢快,元氣淋漓,盡付與牢獄之災,是曰“烏臺詩案”。知其為官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黨之冤詞“愚弄朝,妄自尊大”,憤哉!亦喟嘆其浩然之氣、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鶴唳本無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道與義,盡融於真性情,快哉!

東坡仕途,盛衰雖曰命,豈非其心性也哉!蘇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暫,失者永恆,來時如露,去時如電,無所物以憑藉終生,故無所畏,似風隨性,暢言無忌,信人無疑,心胸寬廣則眼無狹隘之人,觀其人為佛則自為佛。進退自如,寵辱不驚,遊走於萬千深沉而獨自清明,行雲於幾多羈絆而全生養性,純然淳樸,不染汙穢,不拘於詆盡流俗,不止於私心讎隙。甫言於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是故廟堂之濁難染其光風霽月,狗苟蠅營莫改其行雲流水,正謂之“自疏濯淖汙泥之中,蟬蛻於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於陶潛之屬,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棄世,自然之本性可見一斑而從人之所無以望其項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長也,或短也,或順也,或險也,或樂業,或戚也,無有定法,然持命則在於心也。命雖有定,而性豁達,而心清明,而情淳樸,豈非人事哉?讀蘇子如椽之筆,無加矯飾,淡如兒戲,縱有萬丈豪情,業已餘淡然矣。傲而妄不與狂相隨,靜而冷不與凝相依,悟而魂不與心相接,旦有鬱事,尤覺“如蠅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觀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無有超脫之意,或囿於功名祿餌,或羈於業次世俗。純然易以極端,廣博易以狹隘,雖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輕輕。濃處味短,淡中趣長。靜則神藏,躁則神天,以身外之物奪至珍之德,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氣”。是人也,大氣者,方不累於輕浮俗套。氣著,可增而強,可消而衰。強,則至大至剛,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則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汙,棄自然之道而復之所棄矣。曷以習“氣”,盡言以效蘇子之狀也。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7

讀完《蘇東坡傳》,在看到結尾處的“萬古不朽”時,心中覺得悵然若失,竟真的有些捨不得,明明知道他早已作古,奇怪的是我到現在才真正認識他,並努力透過書去解他,但故事就這樣戛然而止。

每個人的年少都懷著雄心壯志,可世事無情,夢想總被“雨打風吹去”。蘇軾說“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不如“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鬥樽前”。

宦海沉浮,幾近顛沛流離,最讓我為之欽佩的是蘇軾他的恬淡自足,似乎到哪兒都是家鄉,一副鄉土派頭,融于山水之間。

一杯茶,一幅遠山的畫,一個美好的夢想,就不難感受到蘇軾為之推崇,並躬行實踐的清歡。

一本書講述一個生命,這個生命其實又活,並隨著每一個讀者的閱讀一次一次上演他的人生舞臺劇,我們也隨著他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受一代文豪的人格魅力。

當豪情經過磨練,漸漸轉為平實,一顆心安靜下來,開始著細小處為民造福,蘇軾處處為民請命,囤積糧食,以抵災荒。久旱降雨,他比誰都高興,一州一民是他不可割捨的責任。

我想,如今的社會有多少人抱怨這抱怨那,不如抬起頭多看看身邊的美好事物。人總要經過許許多多的磨練,重要的是自己的生活態度。

蘇東坡轉讀後感篇8

蘇東坡是是林語堂一生的摯愛。雖然相隔800多年,但在林先生筆下,蘇東坡正如自己的忘年至交,彷彿親眼見證了蘇東坡“竹杖芒鞋,一蓑煙雨”的平生。

沒看這本傳記之前,我對東坡的瞭解主要是他光輝熠熠的頭銜,以及登封造極的藝術造詣。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首,豪放派之代表。其散文與歐陽修並稱歐蘇;詩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名列“蘇、黃、米、蔡”北宋四大書法家之一;其畫則開創了湖州畫派。但是讀了《蘇東坡傳》以後,我真正瞭解了一個完整的蘇東坡,一個真實的蘇東坡,一個自然的蘇東坡,一個純粹的蘇東坡。

對東坡的最新認識是他仕途上的浩然正氣。以前總以為東坡是一位超凡脫俗的文人,讀此書後,方知他的政治生涯是坎坷的。“學而優則仕”,帶著“平和世界”的美好理想,東坡步入仕途。正值王安石變法之際,他在外任官期間,見到新法對普通老百姓的損害,認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書極力反對。這樣做的一個結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離京的師友一樣,不容於朝廷。於是蘇軾自求外放,調任杭州通判。經歷了10年的政治生涯,東坡經歷了人生的第一難 ,被捕下獄,史稱“烏臺詩案”。 接著就是不斷地被貶,再被貶。”人生最失意之時,卻造就了他文學的巔峰。《赤壁懷古》、《前赤壁賦》、《後赤壁賦》、《承天寺夜遊》都是這時所作。在一個昏暗的時代裡,蘇公以文人之浩然秉性,敢於去質疑變法之弊端,敢於去挑戰王宰相的權威。即使犧牲自己的仕途,也要堅定的拯救蒼生。

其次就是對其豪放曠達,虛幻若谷的人生境界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經濟經歷了仕途上的風風雨雨後,蘇東坡也逐漸頓悟,認識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他淡卻入世之心,步入出世之途。由那一剎那起,他看透了這一切。於是乎,他以一種全新的姿態,開始了新的生活。詠物言情、記遊寫景、懷古感舊、酬贈留別、談禪說理, 人生,就應似飛鴻踏雪泥。又何必被聰明誤一生呢?

讀完《蘇東坡傳》,感受蘇公,我體會到“一個人徹悟的程度,恰等於他所受痛苦的深度”所言之理。感受自己,未來但求對社會“浩氣長存”,但求對生活“煙雨一生”。